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更新时间:2023-10-01 03: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作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人,并通过深入探讨价值问题,激励学生择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要求】

一、主要通过案例来讲清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二、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来加深对本节内容的认识

三、通过课后思考题,使学生能引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 时】4学时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与人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生观受制于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发展方向都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变化。 (二)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人的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一方面,自然属性是人作为生命体的物质基础,但人的自然属性不足以包含人性的全部。另一方面人的社会属性渗透、影响甚至支配人的自然属性。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揭示人的本质首先抓住社会关系中最本质的联系。

4、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没有永恒不变的社会关系,也没有有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 对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的剖析:

错误观点之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情欲、求生欲等。 错误观点之二:人的本质是自由。 错误之三:人的本质是自私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1.人生目的的内涵:所谓人生目的就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以认识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行为指向和结果。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的形成是以客观现实条件为前提,是主客观条件的有机统一。 2.人生目的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二)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1、错误人生目的剖析: (1)拜金主义人生目的 (2)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3)利己主义人生目的 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3、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去。大学生要自觉地学习马克思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自觉地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蚀,向模范人物学习,从而自觉地为群众服务。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讨论人生态度是讨论人生目的的问题的进一步延伸,主要是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有怎样的生活,从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生活。 (一)人生态度的涵义及类型

1、人生态度的涵义

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2、人生态度的类型 与世无争型: 享乐自私型: 惟我独尊型:

(二)大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四、正确对待人生境遇——顺境与逆境

人生对环境具有依赖性,环境是人生存发展的条件,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演绎着人生,然而,千差万别的人生经历有着某种共同的可能性,即都有可能经历人生的逆境和顺境,这是人无法选择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正确对待顺境:顺境,是指人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那种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2、正视人生挫折

(1)逆境,是指人生历程中所面临的那种十分不利的境遇。

(2)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

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挫折可以分为自然挫折、社会挫折、自我挫折。

(3)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A.应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挫折。 挫折是以一定障碍的方式,使人们处于逆境之中。诗人艾青曾说:“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逆境不可回避。当不如意不期而来时,要冷静地理解它,勇敢地面对它。

B.要科学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 C.积极寻求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D.正确认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掌握命运的主动权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与价值观

1、价值 :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

2、价值观:人们对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二)人生价值观

1.人生价值:它指人的一生对社会、他人及自身需求的满足。 2.人生价值包括三方面内容:

(1)作为生命载体的价值——延续生命,繁衍后代。 (2)作为物质财富创造者的价值—生产劳动。

(3)作为精神文明创造者的价值——传承文明,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含义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已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 存在。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三)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四个坚持) 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 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目标正是在实践中得以确立和修正。大学生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使命,在思考实现人生价值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2)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3)立足现实,坚守岗位. (4)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一)健康及健康的标准

(1)个人心理特点符合相应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人际关系和谐

(3)乐观进取,意志坚强 (4)健全的人格 (5)正确的自我意识 (6)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二)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 第一,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

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

2、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对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就业问题的困扰;享乐主义思想等

(三)保持自我身心健康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地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一)人际关系基本概要

1、种类:

2、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接触期:由陌生到相知。 涉入期:由相知到相识。 亲密期:由相识到相爱。 恶化期:冲突和背叛 解体期:孤单

3、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和评价人际关系的要素 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

(1)认知层面(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 (2)情感层面(人际关系的调节因素) (3)行为层面(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 评价人际关系的要素: (1)交往频率。 (2)交往深度。 (3)关系牢度。 (二)成功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三)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①正确认识竞争。 ②正确认识合作。

③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构成社会的前提。个人与社会既对立又统一。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二)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与社会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社会关系中的整体利益。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在实践中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又通过实践融入自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是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中不断发展自己。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一方面在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破坏和掠夺了自然。 (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 【本章教学小结】大学生在了解人生观与世界观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乐观、进取、积极、科学的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课后思考】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本章节推荐阅读书目】

(1)《人生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沈继英、祖嘉合主编 (2)《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姚新中、焦国成著 (3)观看《2005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和洪战辉的事迹。 (4)《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李钟栓 (5)《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瞿祥 (6)《希望德育论》,人民教育,薛晓洋 (7)《毛泽东得人生哲学》,湖北人民,王恕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g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