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员个人先进事迹

更新时间:2023-08-23 14:30:01 阅读量: 个人工作总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公路养护员个人先进事迹

—记万全乡党员杨金求先进事迹在将乐县万全乡,有一位对公路痴心不改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万全的各条公路上,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路痴”老杨。“养好公路,只要有车在我的路上走,就叫它舒舒服服的”,这是杨金求几十年不变的誓言。为了这句诺言,他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时间。谈及今后打算,他毫不迟疑地说:“修路,把路修得更好”。道班换了一个又一个,无论原先的砂石路,还是后来的水泥路,老杨总是千方百计把他的路段养护得“舒舒服服”。在领导和同事眼里,老杨就是一块铺路石,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因为他的存在,大路才保持着畅通无阻、川流不息。现在,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上路下路,奔波在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一线。历经31年养路的辛苦,如今老杨身体大不如以往,可是只要一上路,他就完全忘了自己已是近60岁的人了。路越修越好,老杨也越干越带劲。2004年以来,他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部署,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利契机,扎实抓好农村水泥路建设。他对每条路的建设都严格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并经常徒步下村上路,帮助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他的努力下,全乡我乡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完成了乡道水泥硬化30多公里,全乡已建和在建7条乡村公路上,每公里都凝聚着老杨的心血,每条公路都撒满了老杨的汗水。如今老杨还有一个愿望,他希望在他即将退休之年里,全面完成全乡水泥硬化建设任务,争取早日实现全乡9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老杨不仅路养护的好,在数十年的工作积累,他掌握了一整套公路、桥梁、房屋等工程建筑方面的技术,是我乡公认的工程建筑建设方面“土专家”。多年来,除了目前在建的几条农村水路泥建设由上级交通部门规划设计外,其他乡村集体大小工程建设的项目,基本上都是老杨亲手规划设计,工程概算,评估验收的。多年来,他通过精密的工程概算,严格的工程评估验收,为乡村两级节省了大量的工程建设资金,如1999年新建乡敬老院时,当时三明设计院预算的工程造价520元/平方,老杨通过概算、招标,最后工程造价仅为370元/平方,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乡财政节省资金6万余元;2000年竹舟村也丰桥建设项目,三明设计院预算的工程造价13.3万元,通过老杨精密预算,最后工程仅用了7.5万元完成了建设;在去年的阳源至上华水泥路建设,在老杨概算核定下,8.4公里公路每公里节省了近6万元的造价。据不完全统计,这么多年来,经老杨预算核定的工程,乡村两级节省的建设资金不下100万元。老杨在公路建设规划设计上更有他的独到之处,今年8月份我乡上华村两条自然村柏油路建设,规划设计、工程概算都是老杨一手完成,在工程招投标时,当参加招标的泰宁交通局的余工程师看到老杨设计的图纸、工程概算方案及相配套的招标文件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搞公路建设几十年,自然村公路还是第一次看到了这么规范设计方案,没想到小小的万全乡还有这样的人才”。2002年“6.16”灾害阴影仍然在,今年“6.21”洪灾,50多岁的杨金求再次投入抗灾抢险第一线,充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大水袭来后,杨金求家一层进水,猪栏被冲毁,一家人辛苦种的蔬菜被冲走。水退后,他顾不上清理家里满地的淤泥,急急忙忙地拿上一顶草帽,走上他熟悉的每一条乡间小道,四处查看起了受灾路情:通往全乡9个行政村的公路,塌方随处可见,50米一小塌方,100米一大塌方,黄泥夹杂着的树立与杂草,面目狰狞地摸陈在山道上,垒起一座小山丘;原本坚实的路基,有的倒塌,有的被洪水淘空,只留下过道和百米深的大“峡谷”。望着这些,杨金求心痛地流泪了。他咬了咬牙,踏着膝深的泞泥,每到一塌方处,就在图纸上作上标记,然后目测土石方数量,经过7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3天内,他掌握了全线道路、塌方、基础、倒塌、桥梁、涵洞等损坏的第一手资料,塌方582处50.4公里66300立方米,石拱桥被冲毁7座,严重损坏桥7座,轻微损坏13座,冲毁涵洞16道。一道道翔实的数据,凝聚着老杨的汗水。

第二篇:公路养护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人到了暮年,就到了好好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时候,退休的老人中,有的开始颐养天年;也有的专心致志研究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小组的教师从三尺讲台退休下来后,却怎么也闲不住,当起了村里的义务养护员。

村是一个交通很不便利的村子。平时,村子的土路就只有拖拉机还勉强可以通行,但每当下雨,如果没有人给填填土,挖一挖的话,村民的出行

就只能靠步行了。村里的人一提起下雨天出门也感到头疼。1988年,59岁的从教师岗位退休下来后,看着自己住了半辈子的村子,想着村民出行的种种不方便,决定要把出村的3条人畜驿道修理好、维护好。

从那以后,村子里就多了这样一个整天挑着锄头,挑着箩筐、水桶,奔波于网村路上的身影。路的哪里需要垫一垫,哪里需要加宽一些,哪里需要铲平一点,心里都有谱,而且做得都非常认真。为了让村里的道路更加靓丽,他还出资购买了苗木进行绿化,现在大的树已长到2米多高了。在精心的维护和修理下,出村6公里的道路变得更平、更宽、更通畅了。一位村民说:“原来赶牲口都很困难的路,如今已经可以骑摩托车了。”

村民小组出村道路2公里处有一道石门坎,地势险要。长久以来,村民们过石门坎都是连摸带爬,大牲畜行走更是困难。为了改变道路的通行状况,一点点地打开石头,砸碎,搬走,足足花了3年的时间,硬是把石门坎变成了20来米宽的坦途,村民们十分感动,每当走在大道上,都不禁感叹:“杨老师真是现代愚公啊。”

在护路的同时,还心系村里孩子的安全。村子南面有一条小河,是村里孩子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每逢天降大雨,山洪下泄,河水湍急,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家长只得放下手中的农活接送孩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边争取小组的支持,动员村民备沙备石,一边向亲戚朋友筹款,你50,他100,不够的自己添上,终于凑足了多元钱,购买了钢筋、水泥和其他材料(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经过全体村民和的努力,小河上终于架起了“希望桥”,村民和孩子们都能放放心心地在上面过往了。

我们无法统计为村子义务修路和护路用了多少工时,抬了多少石头,挖了多少土,补了多少处险段。在这些无法统计的数字背后,也没有人知道和体会到被风湿、耳聋等多种疾病折磨的滋味。每当村民问及他为什么会这样坚持时,这位77岁的老人总是语重心长地说:“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一直珍藏着一本雷锋日记,我是在向他学习。只要我不死,为村里修路的事我一定会坚持做。”

第三篇:公路养护员党员先进事迹

“路痴” 老杨

——记万全乡党员杨金求先进事迹

在将乐县万全乡,有一位对公路痴心不改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万全的各条公路上,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路痴”老杨。“养好公路,只要有车在我的路上走,就叫它舒舒服服的”,这是杨金求几十年不变的誓言。为了这句诺言,他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时间。谈及今后打算,他毫不迟疑地说:“修路,把路修得更好”。道班换了一个又一个,无论原先的砂石路,还是后来的水泥路,老杨总是千方百计把他的路段养护得“舒舒服服”。在领导和同事眼里,老杨就是一块铺路石,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因为他的存在,大路才保持着畅通无阻、川流不息。现在,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上路下路,奔波在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一线。历经31年养路的辛苦,如今老杨身体大不如以往,可是只要一上路,他就完全忘了自己已是近60岁的人了。路越修越好,老杨也越干越带劲。~年以来,他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部署,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利契机,扎实抓好农村水泥路建设。他对每条路的建设都严格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并经常徒步下村上路,帮助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他的努力下,全乡我乡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完成了乡道水泥硬化30多公里,全乡已建和在建7条乡村公路上,每公里都凝聚着老杨的心血,每条公路都撒满了老杨的汗水。如今老杨还有一个愿望,他希望在他即将退休之年里,全面完成全乡水泥硬化建设任务,争取早日实现全乡9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

老杨不仅路养护的好,在数十年的工作积累,他掌握了一整套公路、桥梁、房屋等工程建筑方面的技术,是我乡公认的工程建筑建设方面“土专家”。多年来,除了目前在建的几条农村水路泥建设由上级交通部门规划设计外,其他乡村集体大小工程建设的项目,基本上都是老杨亲手规划设计,工程概算,评估验收的。多年来,他通过精密的工程概算,严格的工程评估验收,为乡村两级节省了大量的工程建设资金,如1999年新建乡敬老院时,当时三明设计院预算的工程造价520元/平方,老杨通过概算、招标,最后工程造价仅为370元/平方,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乡财政节省资金6万余元;XX年竹舟村也丰桥建设项目,三明设计院预算的工程造价13.3万元,通过老杨精密预算,最后工程仅用了7.5万元完成了建设;在去年的阳源至上华水泥路建设,在老杨概算核定下,8.4公里公路每公里节省了近6万元的造价。据不完全统计,这么多年来,经老杨预算核定的工程,乡村两级节省的建设资金不下100万元。老杨在公路建设规划设计上更有他的独到之处,今年8月份我乡上华村两条自然村柏油路建设,规划设计、工程概算都是老杨一手完成,在工程招投标时,当参加招标的泰宁交通局的余工程师看到老杨设计的图纸、工程概算方案及相配套的招标文件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搞公路建设几十年,自然村公路还是第一次看到了这么规范设计方案,没想到小小的万全乡还有这样的人才”。

XX年“6.16”灾害阴影仍然在,今年“6.21”洪灾,50多岁的杨金求再次投入抗灾抢险第一线,充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大水袭来后,杨金求家一层进水,猪栏被冲毁,一家人辛苦种的蔬菜被冲走。水退后,他顾不上清理家里满地的淤泥,急急忙忙地拿上一顶草帽,走上他熟悉的每一条乡间小道,四处查看起了受灾路情:通往全乡9个行政村的公路,塌方随处可见,50米一小塌方,100米一大塌方,黄泥夹杂着的树立与杂草,面目狰狞地摸陈在山道上,垒起一座小山丘;原本坚实的路基,有的倒塌,有的被洪水淘空,只留下过道和百米深的大“峡谷”。望着这些,杨金求心痛地流泪了。他咬了咬牙,踏着膝深的泞泥,每到一塌方处,就在图纸上作上标记,然后目测土石方数量,经过7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3天内,他掌握了全线道路、塌方、基础、倒塌、桥梁、涵洞等损坏的第一手资料,塌方582处50.4公里66300立方米,石拱桥被冲毁7座,严重损坏桥7座,轻微损坏13座,冲毁涵洞16道。一道道翔实的数据,凝聚着老杨的汗水。

俗话说,祸不单行,“6.21”灾害造成万全至阳源村道无法通车,这时偏偏阳源村一位老人去世,阳源村向乡政府打求援电话,乡领导的目光投向了杨金求,老杨挺身说:“没问题,我保证明天内村道能通车”。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第二天刚破晓,带领养路队人员出发。清淤泥、搬土石,锯树木,填石方,经过18小时的奋战,村道通了,老人被顺利送往了火葬场,老人的儿女握着满身泥泞的老杨的手,泣不成声·······

道路不畅通,给灾后恢复生产带来极大困难,杨金求看到眼里,心急如焚,四处联系推路的铲车,起早贪黑在乡、村道路上奔波,奋战了半个月后,全乡9个行政村终于恢复通车了,灾民们手捧着救灾物质,眼看着又黑又瘦的杨金求,连声感谢:“老杨,你真是我们的及时雨呀!”

第四篇:市政设施养护员个人先进事迹

郭玉凤,女,44岁,淮安市市政设施养护处下水道“郭玉凤班”班长。

郭玉凤1984年顶替父亲工作,到淮安市市政设施养护处当了一名下水道疏浚工。1996年担任班长,二十五年来,她坚守在下水道疏通工作第一线,不怕寒冬酷暑,不怕狂风暴雨,不怕苦脏险累,不怕别人看不起,以一片热情、真情、亲情、豪情把总书记总书记对下水道

工人提出的“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下水道疏浚是一个又苦又脏又累,极其普通的工作,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突发事情的处理,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盛夏,市区一幢住宅楼化粪池外溢,污水到处流淌,散发出阵阵恶臭。三十多户居民连门窗都不能开,郭玉凤主动请求,她用桶提,用勺扒。由于长期淤积,竹片打不通,在临近40度的高温蒸烤下,面对粪池内翻动着气泡、蛆虫如麻令人窒息的情景,她穿上皮衩,二话没说就跳入粪池中,用手一点一点向外掏,蛆虫爬满了她的衣服,她也顾不上用水冲一下,连着干了两个多小时,起初捂着嘴、捏着鼻远远跑开的市民流泪了。

郭玉凤和3个姐妹,负责清浦区260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90余公里下水道和5726座窨井的疏浚、维修和防汛工作。清浦区是老城区,地势低洼,大部分下水道管径偏小,泵站抽排能力不足,排水管网不配套,加上主要的排水通道清安河、文渠河、运北大沟等河流淤寒严重,每到汛期,特别是遇到大雨、急雨,不仅雨水不能及时排出,河水甚至倒灌。

为了改善清浦区道路排水情况,无论寒冬盛夏,郭玉凤几乎每天早上7点,都要骑车巡视,哪里的井盖需要更换,哪里需要改造,都她要记下来。她二十五年如一日进行巡查,发现丢失和损坏井盖及时进行更换,经常深夜有市民或110反映路上井盖问题,不管几点,不管是否是市政养护处负责的井盖,她都及时赶去查找,有时反映情况不清楚,要反复查找很久。作为一个女同志,深夜出行不便,郭玉凤经常把丈夫喊上一起去查找,查到确有安全隐患的,就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天亮后立即组织材料、人员进行维修、更换。25年来,她的小灵通始终和下水道联系在一起,有时为了她巡视的里程已超过3万公里,记录的本子摆满了一箱。如今,当年的“小凤子”已成为“郭大姐”,长年的风吹日晒使得她原本端庄秀丽的脸庞变得粗糙和黝黑,小巧的身材显得略有消瘦,嗓音变得沙哑;25年来,城市变大了,郭玉凤班的管养量也从当初的人均2公里到现在的人均将近25公里。

每年的

七、

八、九三个月,是防汛排涝季节,也是她的“感冒季”。常常是一次感冒还没好彻底,又一场雨下来了。郭玉凤说:“下水道埋在地下,哪里有出口,哪里最容易堵,哪里最容易积水,只有我们最清楚。不冲上去不行,还能看着水漫起来啊?”7月2日,由于连降暴雨,郭玉凤带领姐妹们已连续抢险七个多小时。12点过后,就在她准备吃午饭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延安东路一个直径1.2米的预留管,封堵管口的草袋被暴雨冲毁,汹涌的水流冲向正在建设的市人防指挥中心,威胁着中心设备的安全,险情就是命令,她放下饭盒,招呼姐妹们迅速奔向抢险现场。她们装砂袋,堵管口,一只砂袋几十斤,却因水流太急堵上又被冲掉。郭玉凤急了,跳下去用自己的身体堵在了管口上,姐妹们见状赶紧垒砂袋,抬木桩,终于堵住了管口,排除了险情。此情此景,让同样泡在水中一起忙活的局、处领导们深受感动。

郭玉凤常说:“下水道疏通是个良心活,少通一米没人知道,少扒一勺也没人看得出,淮安市区84条道路、下水道就有200多公里,但我们凭的是良心,平时苦点、累点没什么,关键时群众少受罪,集体财产少损失”。为了这个良心活,她一干就是二十五年,付出了太多,风吹日晒,嗓音变得沙哑,皮肤变得粗糙,1996年春节前,她的家庭突发不幸,她11岁的儿子在上学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这个不幸足以压跨一个家庭,但郭玉凤只是把痛苦放在心底,没有影响一天工作。,丈夫也下岗了。单位考虑到她的特殊经历和身体,打算让她调一个工作,她一听急了,连忙要求领导别调了,干下水道疏浚20多年了,闻不到淤泥味,浑身都没劲。由于长年接触污泥和污水,她的双手患上神经性皮炎,每到夏季手心开裂退皮,长出来的新肉扒淤泥用力时撕裂,血顺着勺柄往下流,疼痛难忍,经污水浸泡后伤口感染,又加重了皮炎,手指肿胀,吃饭连拿筷子都很困难,但她从未请个一天假。二十五年来,她们累计疏通下水道超过6000公里,累计清掏窨井、雨水井90多万套,参加防汛抢险300多次,义务为学校、孤寡老人、部队、群众服务200多次,参加排水设施抢险施工等120多次。她无论工作多么辛苦,但她对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在连续多年的防汛检查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二十五年来,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热情为市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受到党和政府、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被淮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全市优质服务明星”,她带领的“郭玉凤班”先后被淮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淮安市“五一巾帼标兵岗”。5月4日《中国建设报》头版报道了她的事迹;5月15日《淮安日报》作了大篇幅宣传报道;淮安电视台制作了“郭玉凤先进事迹纪录片”:淮安市建设局于6月19日召开了全市建设系统学习郭玉凤班先进事迹报告会,7月8日,市文明委作出了“在全市开展向郭玉凤班学习”的号召。

第五篇:市政设施养护员个人先进事迹

郭玉凤,女,44岁,淮安市市政设施养护处下水道“郭玉凤班”班长。

郭玉凤1984年顶替父亲工作,到淮安市市政设施养护处当了一名下水道疏浚工。1996年担任班长,二十五年来,她坚守在下水道疏通工作第一线,不怕寒冬酷暑,不怕狂风暴雨,不怕苦脏险累,不怕别人看不起,以一片热情、真情、亲情、豪情把总书记总书记对下水道工人提出的“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下水道疏浚是一个又苦又脏又累,极其普通的工作,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突发事情的处理,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盛夏,市区一幢住宅楼化粪池外溢,污水到处流淌,散发出阵阵恶臭。三十多户居民连门窗都不能开,郭玉凤主动请求,她用桶提,用勺扒。由于长期淤积,竹片打不通,在临近40度的高温蒸烤下,面对粪池内翻动着气泡、蛆虫如麻令人窒息的情景,她穿上皮衩,二话没说就跳入粪池中,用手一点一点向外掏,蛆虫爬满了她的衣服,她也顾不上用水冲一下,连着干了两个多小时,起初捂着嘴、捏着鼻远远跑开的市民流泪了。

郭玉凤和3个姐妹,负责清浦区260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90余公里下水道和5726座窨井的疏浚、维修和防汛工作。清浦区是老城区,地势低洼,大部分下水道管径偏小,泵站抽排能力不足,排水管网不配套,加上主要的排水通道清安河、文渠河、运北大沟等河流淤寒严重,每到汛期,特别是遇到大雨、急雨,不仅雨水不能及时排出,河水甚至倒灌。

二十五年来,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热情为市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受到党和政府、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被淮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全市优质服务明星”,她带领的“郭玉凤班”先后被淮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淮安市“五一巾帼标兵岗”。5月4日《中国建设报》头版报道了她的事迹;5月15日《淮安日报》作了大篇幅宣传报道;淮安电视台制作了“郭玉凤先进事迹纪录片”:淮安市建设局于6月19日召开了全市建设系统学习郭玉凤班先进事迹报告会,7月8日,市文明委作出了“在全市开展向郭玉凤班学习”的号召。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fs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