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一体化运作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4-05-31 21: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提要]学校的教学科研如何步入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良性运作轨道?学校的教科研价值取向何在?这是笔者本文中所作的思考与解析,旨在提高学校教科研的实效,发挥科研在学校教学中的先导作用。

在“科研兴校”战略的迫切呼唤下,教科研终于走出象牙塔,给学校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带来巨大变化。然而当我们冷静地审视一下学校科研的现状,不难发现,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间隙严重。学校教科研从根本上讲,还没有走出“花瓶”的误区。学校为扬名而搞科研,教师为评职而写论文,这既违背教科研的目标,又有悖于教学科研“科学性、兴趣性、创造性”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始终是困惑教科研持续发展的一块心病,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一是教师大多感受不到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教学科研的成果转化率低,失去对教学科研的热情。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不过是写几篇论文,还是非常时候(评职的时候)的非常行动。

二是对学校科研的意义认识不深。忙于日常教学事务的教师,认为科研是专家干的活,满足于“站好三尺”讲台,这无形中阻碍了教学科研的实质性发展。

三是学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评价强度不够。教科研往往是长期效益,短时不见得有效果。因此,学校对教师教育工作评价,往往弱化其科研水平的评价力度,教科研也成了少数老师的业余爱好。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试从五个层面,阐述一下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一体化良性运作的措施。

一、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的教科研,只有根植于自身的土壤,才有蓬勃向上的发展力;同样,教师的教科研,也只有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顺利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为了有效

地寻找到教科研同学校实际问题的结合点,笔者以为,从“三个点”上下功夫:

一是在现实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学校开展教科研不能脱离教师的实际需要,要从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素材。学校教科室通过发放教学问题记录卡,收集整理教师们普遍感到问题,然后,设计出重点研究的方案,组织好课题组相关人员,围绕一个主题,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去试行、验证、领悟。这种有的放矢的科研方法,贴近教学实际,很容易找到突破性的解决方法,等到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模索、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就整理成文,也就成了很有实用意义的科研成果。

二是在现有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不管学校的办学实力如何,如果认真总结,总是能找到几条成功的教学经验。学校教科研,要全力发掘本校的办学优势,要以科研为武器,进一步完善这个优势,提升这个优势,使学校现有的办学经验,成为提高学校办学层次的生长点。

我校办学以来,已初步形成现代技术教学和法制教育这两块办学优势。我校的教科研重心,正是从这两块切入,在现代技术教学方面进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研究。在法制教育方面,进行“强化自主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这两项研究,是以学校已有办学经验为起点。学校的办学经验,一旦注入科研含量,很容易促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是在教学发展中寻找连结点。学校的教科研,既要看清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化的课题研究,也要以超前的眼光洞察教学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抢占教学科研的制高点。这样,首先要寻找先进教育理论作为学校科研的支撑点。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往往容易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我校在开展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效率与质量”的研究中,又成立页兴趣小组,加强自主学习软件的开发研究,,这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我们已迈出超前的一步。

由此可见,学校的教科研,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贴近,就乐于被大家认可;同学校的办学特色一致,就能赢得学校行政的重视和支持。这些都是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础工作。

二、提升教学活动的科研含量

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之间存在间隙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教学活动的定位不准,系统计划不强。教学活动,并非仅仅只是统一教学进度,讨论教学活动,听课备课而已。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流于形式。科研因素也就荡然无存。要提高教学活动的科研含量,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明确的科研主题。教研活动,并不仅仅是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有明确的科研主题。科研主题,可以依据学校主课题来确定。学校主课题涉及的变量多,操作性不强,可以把主课题分解为若干主干课题。教研组可以选择相应的主干课题,来确定自己的科研主题。如我校现代教育的主课题下,根据学科特点,分解成“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口语训练模式”。“自然学科中的演示实验模式”等,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主干课题,明确科研方向,并规划好学期的教研计划。

2、针对性的学习。学校教科室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的主干课题,针对性地收集理论学习资料。

教研组长,定期组织好资料发放工作。一般可采用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为了使学习落到实处,教科室可以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教学原理的理解,并在共同研讨中,努力寻找自己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点,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操作性的尝试。在学习过程中,记好理论实践卡。

3、强化集体研讨。集体研讨可以同年级同学科为单位。同年段学科的教师在研讨中更有共同的话题。集体研讨要围绕教研组的主干课题,结合年级学习特点,从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把主干课题细化成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程序,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当然各研讨组要有计划地定时、定员、定地点地开展研讨工作,研讨的中心话题要归口到相应的主干课题中。我校集体研讨是以年段备课组的形式,每周活动一次,发放集体研讨记录本,每次活动事先确定话题,落实管理措施。

三、健全教学科研的协调保障机制

要强化教学与科研的合力,使学校教学真正步入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良性轨道。学校行政要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力量,不断调整与完善科研管理的运行保障机制,构建好“科研引路,部门合作,分工落实”的教学科研协调管理模式。

1、科研引路。学校行政要充分发挥学校教科室的综合功能。教科室的职能不能局限于申报课题,撰编论文,分发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收集学校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整合分析各部分反馈上来的信息,然后为学校行政提供决策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也要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

2、部门合作。学校的行政各职能部门协同实施学校教科研制定的规划与方案。学校教学科研并不是学校教科室独家经营,也不是几名骨干教师点缀点缀。它需要学校各部分之间的通力协作,更需要一大批教学骨干的潜心投入。我校教学科研协调运行机制,采用教学导处、政教处、教科室“三.三联动”的运行模式。在落实学校的“自主教育”的课题研究中,教导处结合课题要求,加大了教学常规的管理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政教处开展加强学生的责任心教育,开展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集体负责的系列措施。教科室则组织各教研组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和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这样各部门通力合作,有效地发挥“自主教育”研究的整体功能。

3、分工落实。各教研组、年级组都能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总体规划课题,制定出具体的目标措施。落实好各教研组的主干课题,我校落实主干课题,是在教学调查的基础,针对学校实际提供校级课题指南,然后让各部门各教研组自主选择,写出研究方案,报校教科室审批后正式落实具体的科研任务。

为了加强过程管理,要充分发挥评估的的促进发展功能,我校做到二个结合。一是评估与指导相结合,我校对教研组的科研情况,并不仅仅是着眼于结果,更注重对结果的分析、研究、帮助教研组更好地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探索课题研究的发展规划。二是加强对课题组的平时调研与集中评估相结合,平时针对课题研究的工作特点,召开教导处、教科室和课题负责人组成的研讨会。到学期末,教科组要根据量化指标的考核标准,对各教研组的理论学习、课题进展,阶段性结题报告等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先进科研小组。

四、细化教学过程中的科研目标

学校教学科研,真正落实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需要把科研目标层层规划,并细化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在教学中,要根据科研方向,提出具体要求,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提出相应的标准,教学流程是否体现科研方向,教学策略选择是否指向科研目标,在备课中是否体现科研目标,甚至在作业设计上面,是否体现科研主题。

为了教学与科研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可开展以下活动。

1、模式化的教学设计。即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来设计教学程序。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进行“质疑----研讨----解疑----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操练----拓展”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这种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要直接体现学科的课题方向。

2、科研型的教学随笔。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或研究的主干课题),随时记录自己所教学科应予采措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今天想到的一条,尝试一条,记录一条,待有一定数量后进行提炼、归并,象拼积木一样整理它们的体系及进行该策略教学所需的知识载体,日积月累就完整起来。

我校为了有效渗透现代教育的科研目标,在备课方面,一方面加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利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好能独立演示的积件,以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功能。

五、实现教科研的成果转化

学校教学科研,并不是写几篇文章而已,重要的是把它转化为一种规范的教学行为,并转换成教学生产力。

教学科研的成果转化,首先是进行成果鉴定与评价。教科研成果的鉴定,既是一种导向机制,又是一种动力机制。其次是进行成果的推广,经过专家的鉴定,实践的验证,有推广价值的,学校行政要组织推广。当然成果推广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是作为学校行政决策进行实施;有的是一种可操作性教学模式进行推广,有的作为一种教学思想进行宣传。但不管那一点,实现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不仅是对搞科研老师的肯定,更是发挥科研成果广泛的教学效益。试想一旦把科研成果束之高阁,那末科研就失去其真正的效益与意义。

我校的科研成果推广,主要通过教学示范、骨干交流、课件展示、课题评价等形式,还利用高桥初中月刊定期发布科研信息,展示阶段性的成果。每年十月份,也是我校课堂教学效益月活动,成了我校科研成果展示月。

各教研组根据主干课题的研究方向,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观摩----说课评课等形式,亮出教研观摩课,在课堂教学效益月活动中,各教研组交流各自的科研情况,校学科带头人就本学科科研情况,进行座谈。这样促进科研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联结,不断清晰各项目组对总课题的认同。还能触类旁通,各取所长,对如何调动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促使课

题研究的规范化,丰富研究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效益月活动后,学校进行全面评估,资料汇编,评选出优秀课题组和优质观摩课。

六、几点思考:

1、教学研究着眼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的科研并不是因为需要教育实际工作者参与建构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而是把教学任务与科研统一起来。因为要解决教学中的普通问题,所以要开展教学科研,而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搞科研。在教学实践中,面对独特地教学情境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不能靠已有经验来解决实践问题。只有靠“科研”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学校的教学科研要围绕教学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才有实际价值。

2、教学研究,要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现象的一般规律,可以指导教学实践,但由于教学理论的普遍性不能预测特殊的教学情景,因此,如何运用教学理论到实践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过程。学校教学科研就是创造性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把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行为。

3、教学研究,要大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研究既要搜集科研信息,进行调查研究,资料处理,又需要教育工作者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互联的问世,在信息的收集、传播、交流方面,出现空前的高效益。所以学校科研工作者如果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科研的重要手段,无疑将大大提高科研效益,开创学校教学科研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是针对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状提出的一些改进措施,但对如何完整地构建科学有序的教学科研一体化运行机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f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