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山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述职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26 23: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谭家山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述职报告

赵炳炎,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12月至现在任谭家山镇党委书记。

2004年,谭家山镇发生了两起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年终绩效考核被一票否决,在此之际,我带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上任谭家山镇党委书记,作为班长,肩负着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保持一方稳定的重任。谭家山镇既是县内的经济强镇,也是社情复杂的重点地区。近几年来,我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紧紧依靠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构建和谐谭家山镇为切入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科教兴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全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走势,促进和推动了谭家山镇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现将本人2005年—2007年上半年任职以来的经济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谭家山镇位于湘潭县中南部,距县城15公里,1995年由原谭家山镇和长岭铺乡合并为谭家山镇,总面积100.45平方公里,境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耐火泥资源,交通便利,107国道穿境6.8公里,省道S313途径4个村和集镇区8.6公里,武广客运专线途径5个村7.3公里,村级公路硬化近80公里。辖28个村,375年村民组,5个居委会,25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3816户,总人口50586人,其中农业人口38671人,耕地面积33847亩,山林面积79600亩。全镇共有基层党支部43个,中共党员1544名。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3亿元,比2004年增长12.1%,其中农业增加值15035万元,增长4.2%,工业增加值14900万元,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农业增加值15753万元,增长4.8%,工业增加值10430万元,二、三产业在经济结构比例协调,经济运行质量趋于合理。

从2005年以来,谭家山镇民间资本流动加大,广大工商户及农民经营理念不断更新,民营经济活力倍增,以煤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逐步向化工、制造、机械、物流业发展,板块经济结构初步形成。2005年,全镇有个体私营企业918家,其中个体工商户850家,私营企业68家,2006年,全镇又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60家,私营企业12家。谭家山镇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基础产业,拥有湘莲、肉兔、蔬菜、红薯等农产品生产基地,镇内农民劳务输出量大,2005年,全镇转移劳动人口8963人,劳务收入达1.2亿元,2006年,全镇转移劳动力9200人,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劳务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61%以上。

(二)2005年—2007年上半年我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工业企业达12家,同比新增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49亿元,全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2450万元,实现利润1080万元, 2005年,全年招商引资4933万元,新增工业项目投入5413万元,其中完成技术改造3369万元。

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78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5%,其中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37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2%,同比增长14.1%,实现工业增加值10430万元,规模工业实现税收2600万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为年计划125%,全镇有规模工业15家,同比新增3家,全年招商引资5360万元,全年新增工业投入5518万元,其中技改投入4606万元,为年计划的156.49%。

2007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6328万元,占年度任务55%,同比增长35.1%,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0889

万元,占年度任务的51.5%,同比增长43.3%,实现工业增加值9158万元,完成新增工业投入3882万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3502万元,为年任务67.1%,完成工业税收2118万元,同比增长40.26%,实现利润1871万元,同比增长107.20%,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新增规模企业1家。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2723.7万元,比上年增加41.3万元,为预算的110.7%,其中:预算内收入24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预算外收入460.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完成国税收入1880.7万元,比上年增长18%,地税收入589.96万元,比上年增长32%,财政收6万元。

2006年财政收入3536.24万元,比上年增加812.54万元,增长29.8%。其中:预算内收入3184.6万元,比上年增长28.5%,预算外收入70.46万元,为预算的145%,完成国税收入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地税收入876.6万元,比上年增长48.5%,契税8万元,两会清收5.53万元。

2007年上半年,财税收入2663.46万元,占年度任务54.4%,其中:国税收入1504万元,占年任务的50%,地税收入685万元,完成年任务59%,契税完成8.25万元,占任务的55%,预算外收入631.86万元。三年来,我镇财政收入一直稳步增长,在注重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确保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状况良好。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教育投入不断增加。2005年改造危房1750平方米,镇财政直接投入24.7万元,对花门、朝连两所学校进行危房改造。2006年全镇改造危房面积920平方米,财政直接投入16.2万元,顺利通过了素质教育验收。2007年已改造危房1750平方米,投入7.9万元,计划投资110万元,改造坪塘小学为全镇窗口中心小学,现已全面动工。

2、城镇建设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两年多来,我们更新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了镇区总体规划,两年硬化城镇道路71公里。投入146万元,改造排污工程20处。投入50万元进行长岭工业园区建设,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发展依据,重点搞好垃圾场地规划审批和前期工作、汽车站场的建设规划审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有人饮安全工程,投资422万元,将于今年9月份全面竣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于去年全线动工。成功争取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总投资为1.059亿元,目前已进入征地拆迁阶段。

3、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提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人民群众生育观念大为改观,继续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目标和全面推进计生工作村民自治,采取经常工作与集中服务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两年名列全县先进行列。2005年计内率91.79%,2006年计内率98.18%,保持了年度工作在市、县排名先进地位。

4、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3402元,比上年增幅为12%,200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0元,比上年增幅为12.5%。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工具到户普及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农民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购买率不断提高。

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5年,全镇落实城镇低保对象218户,501人,发放补差生活费每月39400元。2006年,全镇落实城镇低保对象324户,712人,发放补差生活费每月55780元,农村低保92户,152人,月保障金3440元,发放大病医疗救助6800元,五保户做到了应保尽保,敬老院建设加强,投入增大,集中供养人数2007年上半年达到52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稳步发展,参合率2005年为61%,2006年为83%,2007年为95%,全镇2005年发生补偿兑付1200人次,补偿金额39万元,2006年全镇发出补偿兑付2410人次,补偿金额156万元,劳动保障工作有了新的起色,2005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任务420人,下岗再就业46人,养老保险扩面120人,工伤保险完成36人。2006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39人,下岗再就业60人,养老保险扩面130人,工伤保险扩面42人。

6、新农村建设步伐坚实。2006年我镇抓住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机遇,以荷叶坝、响垅村为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镇村公路、水利、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投入600多万元,镇财政投入310万元,社会筹资140万元,硬化村级公路71公里,新修公路48公里,2007年上

半年硬化22.5公里。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72万元,对高山、茶元、长岭等8个村改造低产田1.5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灌溉面积5000亩,水利工程投入520万元。

7、安全生产工作卓有成效。我镇现有小煤矿12家,非煤矿山8家,矿山安全生产是我镇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吸取2004年的深刻教训,狠抓安全生产整改到位,两年多来,安全整改技改投入在2000万元以上,企业安全生产开创历史新局面,地面企业和非煤矿山实现了零事故。煤矿企业发生事故2005年3起,死3人,2006年2起,死2人。政府严格安全监管,在煤矿企业中,积极开展防治水、防灭火专项整治,达到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效果。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问题和维护稳定是我镇发展经济的关键,由于独特的地理位臵,煤开采企业多,107国道、省道经过又与株洲交界,流动人员复杂,煤矿企业给当地百姓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许矛盾和问题,我们本着定期排查、及时化解、及时处理的原则,有效杜绝和控制了各类大规模矛盾冲突的发生,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两年多来,有效稳控了涉军上访,有效缓解了矿区5个村与矿业公司农赔、房赔、用电、饮水、农田恢复等矛盾,有效平息、调解了原集资户与新源煤矿投资权益诉讼纠纷。2005年调处各类民事纠纷175起,成功率96%,2006年调处各类民事纠纷143起,成功率

96.5%,2007年上半年调处各类民事纠纷56起,成功54起。深入开展“一打两整”、“扫黑除恶”行动,2005年立刑事案116起,破98起,打击处理42人,立治安案145起,查处140起。立治安案126起,查处121起。2006年立刑事案134起,破111起,打击处理46人,立治安案126起,查处121起。2007年上半年立刑事案47起,破28起,立治安案50起,查处24起。两年多来,通过普法宣传学习,及时排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达到了社会治安秩序的良好局面。

二、我镇经济运行正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基本思路和基本估价

2005—2007年我镇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把全面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把增加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保持农村稳定作为全镇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招商引资,加强安全监管,逐步整合资源,努力把我镇打造成省内工业经济强镇、特色农业大镇、文化教育名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镇经济既快又好发展。

近三年来,我镇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煤炭产业的经济支柱,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努力增加后续财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农地位进一步提升。2005年全镇落实定单农业1.25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8000亩,2006年落实定单农业1.5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4.12万亩,培植了两个特色农产品基地,2007年定单农业达1.8万亩,优质稻面积达4.53万亩,新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湘莲种植基地面积500亩。近三年来,我们不断调整农业结构,以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基础建设投入,巩固了农业经济基础,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投入和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了工业经济规模,通过完善配套功能争取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加速城镇化建设,我镇经济社会正朝着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决策,严格管理

1、科学决策,培养后续财源。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实行科学决策,培养后续财源。一是在提高引资方面,实行奖励扶助政策,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企业奖中介人10000元,对新办企业投产当年税收过100万元的奖10000元,招商引资投入每年达25万元,两年多增加规模企业7家,年工业产值增加至8.5亿元。二是改革二个镇办煤矿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巩固壮大政府可用财力,实行矿长负责制,制定矿长及管理人员工资、奖金标准,定年生产量和年产值,规定成本限额,确定上交利润任务和超收利润分成方案,定期检查矿

财务状况,通过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企业效益增加,财政预算外收入2007年可达1200万元。

2、健全制度,加强财经管理。为切实加强财经管理,严格执行镇人大财政预算决议,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制定了《谭家山镇人民政府财务管理办法》、《汽车派用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账制度》、《村级财务镇代管制度》、《农民负担监督制度》等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制度。对涉及财务、经济方面的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严格审批手续。镇财政方面,严格按预决算执行,由财政所长把关,镇长一支笔审批,大额支出由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对各站办所年初核定支出基数,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财政所内部审计一季度一次,由所各岗位实行推磨式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抓好收支管理,降低行政成本。镇属站、办所行政事业,厉行《报账制度》,使预算外资金做到了依法征收和应收尽收,并且实行了预算外资金并轨运作,做到收支两条线。为降低行政成本,政府出台了四项改革措施,改革通讯费管理办法,改革会议招待费管理办法,改革交通费管理办法,改革外出考察和差旅费管理办法,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今年上半年四项改革内容同比节约资金20万元。

4、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以工补农战略。镇村

统筹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认真执行农业税改革政策,没有变相收费增加农民负担情况,严格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管理。2005年上级转移支付资金77.5430万元,镇政府增加支付48.5万元。2006年上级转移支付77.5430万元,镇政府增加支付37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和镇政府增加支付全部按规定用于村级支出。政府企业收入的财政资金,实施以工补农战略。一是水利建设的投入,两年来,以奖代投及补助水利工程520万元,对排水渠整修、五塘建设、抽水机台建设等各类工程予以补助和奖励。二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入,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基础上镇政府投入近30万元用于完善和配套。三是村级公路建设投入,对村级公路硬化镇政府每公里投入5万元或4万元,扩宽路面每公里补助5000元,2006年镇政府投入310万元。三是农村合作医疗全镇按参合人数每人每年补助5元,两年共计32.7万元。四是农业科技投入沼气池建设每只补助200元,杂交优质稻每亩补助农资成本30元,计12万元。五是畜牧业发展方面,动物防疫经费增加两年达20万元。通过以工补农措施,我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业后劲增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产业结构调优。

5、坚持政务、村务公开。政府凡涉及组织人事工作的,在镇党委会、镇村干部会上公开;涉及经济管理工作的,逐级向群众公开;涉及农经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直接公开到户、到人;对重要的政务活动,一律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

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人大会,征求意见后公布;对涉及到各类财务收支的,一律审理在前,核实公布在后。村级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和要求,镇党委政府都作了明确规定,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两年多来涉及全镇经济重大决策主要有新源煤矿的管理体制问题和新源、茶园2家集体煤矿“不租、不包、不卖”的决议,稳定了财源支柱。在新源煤矿诉讼纠纷问题上,党委、人大、政府及时召开镇村干部会,市、县人大代表、人大主席团会议,作出了对原集资户给予经济补偿的决策,这是集体企业大额支出的民主决策,并认真组织兑付,有效缓解了矛盾纠纷。通过这些举措,我镇政务、村务公开基本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对农民负担、惠农政策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村级财务支出做到及时公布,让群众放心。

三、任期内履行职责及廉洁自律情况

作为一名党委书记上任以来,我始终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富民强镇这个根本目标,积极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税意进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实现全镇经济稳步增长、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奋

斗。

1、确立税源意识。能确立以税源为中心的发展观,千方百计发展税源经济。一是出台了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如商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放水养鱼,着力培植重点骨干企业和项目,壮大主体财源,支持个体私营大户增加投入,培育新的财源,加快发展创税农业,稳定基础财源。二是结合“五五”普法,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和个体工商户增强法制意识,使之依法纳税。三是协调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关系,不断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加强个体私营税收的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2、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确保财政开支合理合法。身为党委书记的我,深知聚财、理财的重要性,镇财政收入,由于有两个煤矿为支柱,如管理、用好资金是理财的关键,我们除搞好民主管理外,同时为推行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支付和统一调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增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3、突出工作重点。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生产上狠抓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使农民群众富起来;工业生产上狠抓规模企业的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和技改投入;城镇建设上狠抓投资环境的改善,促进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使全镇工作的兴奋点始终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4、狠抓班子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对机关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和站办所人员、联系村人员双向选择,干部工作作风大为改观。加强了村级班子整建和依法进行村委换届和村党支部换届,选派了3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增强村级支部领导力量。同时加强了规模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对村级和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

5、坚持民主决策,当好班长。能团结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展工作。领导班子内部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言堂”,充分发扬民主,维护班子团结,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步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的领导集体。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团结同志,不搞特殊,不脱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更加切实合理的经济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6、廉洁自律,树立好自身良好形象。本人能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始终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在勤政廉政方面,自己首先以身作则,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始终带头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一系列规定,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始终坚持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的传统,保持高尚纯洁的人格追求,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坚持做到了看好家门、管好家人,从没有在下属单位报支过任何费用。

近三年来,我镇的经济工作及本人所做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子还不快,农民收入增长较慢;二是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境。我镇属资源型经济模式,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息息相连,镇内煤炭资源逐年枯竭,尽管我们在全力培植外向型经济,争项目,引企业,但是步子还不快,将会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三是求发展、求创新的意识氛围不浓;四是本人的开拓创新意识不太强烈,敢闯敢干的精神不够,遇事过于求稳求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

以上述职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f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