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11-04 15: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说课案)

湘潭凤凰中学 刘良波

必修2第一单元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代的经济政策》。 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来展示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4课,既是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进一步深化,又与近现代经济、政治史有重要联系。本课在经济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课程标准为我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根据课标,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再结合学情,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将通过运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思考,合作探究、总结归纳等方法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面:

在导入新课时,依据学生对经济史比较生疏的学情,我以最新最热的时事报道导入,向学生设置问题:马云为什么能一跃成为中国大陆首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学生明白,成就这样一个传奇式商人,除了依靠个人聪明才智外,还离不开国家方针政策,从而引入对古代经济政策的学习。

我将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本课,梳理出本课主干知识。

在讲授第一个子目“土地制度的演变”时,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将设置自主学习,让学生完成学案,展示答案,然后师生点评,完成对本子目基础知识的学习。

根据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一学情,我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条件,从而突破该子目的重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材料体验情境,探究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在土地私有制

的影响下,土地兼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从而突破本子目的难点。

最后用习题来检测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

在学习第二子目“重农抑商”时,我将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从商人的角度来体验古代的经济政策。

首先我通三段材料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让学生联系、比较前一课古代商业的知识,准确地把握重农抑商的含义。

历代统治者为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出该政策的直接原因,再由浅入深,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政策根本原因。

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是本课的难点,我首先从学法上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引导学生从政府重农抑商的原因及目的去分析它的积极影响,再通过重农抑商对材料五所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现象的阻碍作用去分析它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分组展示答案、相互点评、归纳总结之下形成对重农抑商的全面认识。

最后通过针对训练来进一步突破该子目的重点、难点。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而抑商的对外表现就是闭关锁国政策,由此引入到第三子目“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学习。

首先,我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含义,让学生从含义中理会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等于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然后通过习题来加深对这一含义的理解。

接着引导学生依据材料、结合教材、联系小农经济知识,分析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为了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更好的突破“闭关锁国”的影响这一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然后结合教材,进行合作探究,展示答案。

最后通过习题来检测学生掌握该子目的情况。

本课小结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因果串联,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整体认识。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我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以资本主义萌芽缺乏政策条件为起点,让学生拓展思维,对比近代中西方的发展,探讨出制度和政策的腐朽落后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让学生体会一种对联式悲歌,并产生忧患中国命运的情感,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通过展现图片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推行的新的土地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商政策、对外政策及所获得的成就,让学生体会现代中国的崛起之源。配以让人热血沸腾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产生中国腾飞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引导学生展望未来,描绘自己的中国梦。并要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至此,教学设计介绍完毕)

第六环节,理念特色。

我本课的设计遵循新课改理念,结合高中学段学生的特点。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务实高效的方法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联系现实,体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导向。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fb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