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化装置危险性分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1 1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烷基化装置危险性分析

烷基化装置危险性分析 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该项目生产装置有高(低)温设备、压力容器、各类机械传动设备、电气设备等;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具有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的特点,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高温烫伤、化学腐蚀、低温冻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噪声危害、车辆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灾、严寒、酷暑等。

因此,必须对该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

3.1 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物料包括原料(包括辅助材料、燃料)、中间品和产品、副产品。原辅材料主要有氢气、碳四、硫酸、氢氧化钠等;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有正丁烷、液化气、丙烷、丁烷、燃料气、异丁烷等及废水中和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机泵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污油等;产品为烷基化油(汽油)。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或存在微量的硫化氢。这些物料中氢气、液化气、硫酸、氢氧化钠、正丁烷、丙烷、丁烷、异丁烷、烷基化油(汽油)等属于危险化学品,其危险特性见附件C。

3.2 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1 火灾

本项目可能发生火灾的主要种类有: 1.工艺过程

原料加氢精制的工艺过程是烷基化装置中危险性较大的一个工艺过程,原料是混合碳四和氢气,当混合碳四或者氢气发生泄漏时,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进而引发爆炸事故;由于其可燃物的含量很大,而且周围还有很多工艺过程也存在着易燃易爆物,所以很容易发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工艺装置都会被摧毁。

2. 危险物质 (1)易燃气体火灾

1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本项目涉及的物料氢气、碳四馏分、易燃液体蒸汽等都是易燃气体。这些易燃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在火源(明火、高温、电气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静电等)作用下,会发生剧烈燃烧而引发火灾。

(2)易燃液体火灾

本项目反应生成的产品烷基化油为高辛烷值的汽油,其闪点及自自燃温度均比较低,是甲B类火灾危险物质;这种物质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时,均可引起燃烧。该类物质为轻质油品,具有易挥发的特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低位扩散到相当远处,遇明火会引着并回燃,十分危险。烷基化油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电火花、静电极易燃烧、爆炸;烷基化油通过管道输送时,如果流速过快油品与管道摩擦产生静电,极易造成油品的燃烧、爆炸等危害。

3. 检维修作业

本项目工艺反应过程中涉及的物料大部分属于可燃、易燃的物质,在设备、管道等检维修的过程中如果设备、管道置换、清洗不到位、未进行抽样检测分析或检测分析不合格就开始动火作业均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烷基化装置区内未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或未采取动火作业安全措施,就进行动火作业可能会引发设备、管道法兰等处溢出的可燃气体或由于设备、管道出现故障泄漏的可燃物质;使用非防爆的检维修工具或检维修工具存在缺陷等均可能引发火灾;动火作业点15m范围存在未清理干净可燃、易燃的物质,动火作业结束后现场存留有未清理的火星、火焰,在高处进行动火作业时未采取防火花飞溅的措施均可能会引起火灾事故。

4. 其他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还可能发生其他火灾,例如检修过程中引燃保温材料发生火灾、电气火灾等。 3.2.2 爆炸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爆炸情形有: (1)易燃气体泄漏爆炸

本项目原料加氢精制工艺过程是烷基化装置中比较危险的一个工艺,该工艺过程主要涉及碳四馏分、氢气,当碳四馏分或者氢气发生泄漏时,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进而引发爆炸事故。烷基化、产品分馏等反应过程均涉及到烷基化油、正丁烷等易燃液体和气体。这些易燃液体和气体一旦发生泄漏,会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火源(明火、高温、电气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静电等)作用下,会发生气体爆炸。

另外,制冷压缩过程存在烷烃类物质这些物质也能够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明火、高温、电气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静电等)作用下,会发生气体爆炸。

(2)易燃液体泄漏爆炸

本项目液化气、烷基化油为易燃液体,若生产过程中设备、贮罐、管道、阀门泄漏,其蒸汽会很快挥发到空气中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火源(明火、高温、电气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静电等)作用下,会造成气体爆炸。

(3)设备、管道内部气体爆炸

盛装、输送易燃可燃介质的设备、管道如果进入空气或者是盛装、输送助燃气体的设备、管道未清洗干净、残留有易燃或可燃物质,均会在设备、管道内部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火源(明火、高温、电气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静电等)作用下,会造成气体爆炸。这种情况在装置、设备检修过程中由于物料处理不彻底、清洗不干净、置换不完全而常有发生。

(4)压力容器爆炸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压力容器,如:烷基化重沸器、加氢反应器、脱轻烃塔、碳四贮罐、氢气分液罐等均为压力容器,这些容器如存在安全阀、压力表不全、损坏或装设错误,致使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承载能力;或者压力容器承受的压力并未超过额定压力,但因其主要受压元件出现裂纹、严重变形、腐蚀、组织变化等情况,均会导致压力容器发生爆炸。

(5)压力管道爆炸

本项目中输送氢气、碳四馏分、液化气、氮气、蒸汽等的管道均是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3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超压:因超出额定工作压力使管道、连接件、管道附件破裂而导致爆炸。

腐蚀:压力管道及其连接件、附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腐蚀等原因造成强度下降,不能承受正常工作压力而破裂爆炸。

设计、安装缺陷:压力管道设计失误,或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爆炸。

管道堵塞:管道因进入异物、腐蚀、物料夹带等原因可能造成堵塞,使其内部憋压而导致超压爆炸。

其他缺陷:如垫片材质选择错误等液可能导致压力管道爆炸事故发生。

本项目各区域火灾、爆炸危险类别见下表3-1。

表3-1 主要生产场所及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分类表

序号 1 2 3 4 场所或装置 加氢冷换(SS1框架) 烷基化冷换(SS2框架) 加氢反应(SS3框架) 气压机房 生产类别 甲 甲 甲 乙 危险区域 1区 1区 1区 2区 介 质 烃类、烷基化油 碳四馏分、烃类、硫酸、烷基化油 烃类、氢气、碳四馏分 轻烃 备注 3.2.3中毒和窒息

烷基化装置主要原料为烃类,催化剂为硫酸,酸再生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硫化物产生。硫酸属中等毒性物,并且存在窒息性气体氮气。

(1)生产过程中,泄漏的硫酸与水混溶,释放大量的热,可发生重沸。硫酸雾滴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吸入高浓度硫酸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急性中毒。

(2)在酸再生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硫化物;二氧化碳具有窒息危害,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气体吸入后会使作业人员发生中毒。

(3)烃属低毒物质,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通常通过呼吸机皮肤接触吸收进进入人体,挥发烃对人的皮肤、眼睛及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并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也有影响。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4)烷基化装置化学处理反应过程中用到的保护性气体氮气属于惰性气体,氮气输送管线如果发生泄漏会对附近作业的人员造成窒息性危害。

(5)生产作业人员在对反应釜、贮罐和污水污进行清理、检修作业时,未进行有效充分地置换、清洗、气体分析,又无防护面具的情况下,冒然进入作业时,易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

(6)烷基化油(汽油)具有一定的麻醉性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和皮肤吸收。汽油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轻者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时引起呼吸中枢麻痹,直接吸入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经口中毒出现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类似急性中毒症状。皮肤接触可致急性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本项目中存在的有毒物质毒性情况见表3-2。

表3-2 有毒物料毒性情况表

序号 1 2 3 产品名称 危害级别 硫化氢 二氧化硫 硫酸 高度危害 中度危害 中度危害 接触限值(mg/m3) 10(MAC) 5(PC-TWA) 10(PC-STEL) 1(PC-TWA) 2(PC-STEL) 致死浓度 LC50 618 mg/ m3 (大鼠吸入) LC50 6600 mg/ m3 ,1小时(大鼠吸入) LD50 2140mg/kg(大鼠经口); LC50 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3.2.4 电危害

电危害包括电流伤害、电气火灾、电路故障和静电危害等。 (1)电流伤害

电流伤害即触电,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包括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时可能带电的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和跨步电压等,均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当供、变、配或用电系统的电气设备、线路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件出现异常情况,均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电击和电伤。

5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因此,大量使用电气设备和用电作为动力的设备,电流伤害危险普遍存在,如配电室及所有厂房、装置的电气设备、电机、仪表系统、供电线路、控制线路和照明线路等都存在电流伤害危险。

(2)电气火灾

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发生的或由其引起的燃烧爆炸称为电气火灾,电气火灾大多是由电弧、电火花、电热或漏电造成的。

通常由下列情况可引起电气火灾:

由于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安装存在缺陷或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漏电等导致过热。

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形成引燃源,易引发火灾事故。

电火花和电弧。包括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故障时产生的事故电火花、雷电放电产生的电弧、静电火花等。

电压互感器、电动机组、电力电容器等如果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电气设施内部绝缘损坏,保护监测装置失效,将会造成火灾、爆炸;另外,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电热设备、照明器具、电动机等均有可能引起电伤害、成为火灾的引燃源。

(3)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本身属于设备事故。电路故障的危害往往不仅在于电路本身的损坏,更大的危险在于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线路故障势必会造成局部或全面停电,而停电对工业生产来说危害巨大,例如:停电可能导致生产停产、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停电会造成各种输送设备和机械设备失去动力,进而引发二次事故;停电会造成仪表系统信号中断、自控系统失灵;停电会造成照明不足等等。

本项目中有配电室、装置区等大量的带电、用电设备,存在电气伤害。

(4)静电危害

当物料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时会产生静电;气体在压缩、排放、喷射时,在阀门、喷嘴、放空管或缝隙处易产生静电;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另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一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由于搅拌、沉降、流动、冲击、喷射、飞溅等接触及分离的相对运动,形成双电层从而产生静电;人体在许多条件下能带静电。

静电的放电形式常见的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三种。静电放电出现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静电放电产生的瞬间冲击电流,通过人体的某一部分,如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小心碰触聚集静电的金属设备、管道以及金属用具、移动式金属车辆、梯子等,可能使人体受到伤害,甚至可能由于静电电击,引起高空坠落等二次人身伤亡事故。

本项目在氢气、液化气、烷基化油等物料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输送、混合、调和、装卸过程、空气压缩过程均有可能产生静电危害。

3.2.5 化学腐蚀

物料硫酸、氢氧化钠、氢气等具有强腐蚀性,在一定温度浓度下对设备、管道腐蚀加快。氢对设备钢材腐蚀形成“氢脆”现象。化学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硫化物,硫化氢是酸性气体对设备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另外,二氧化硫和硫化氢遇水会生成亚硫酸和氢硫酸,该两类物质均具有强腐蚀性。 3.2.6 化学灼伤

本项目中的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具有腐蚀性,如贮存设备、输送管道泄漏、操作时防护不够、违章作业等原因均会对人员造成化学灼伤。化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遇水会生成强酸,作业人员如果未按规定作业、管理人员如果违章指挥或作业防护用品配备不齐全,均会对作业人员造成灼伤。 3.2.7 高温烫伤

烷基化装置重沸器为高温设备,其它高温热源为高温的蒸汽管线。如果防护设施不当。操作人员接触到热壁的设备、管线及未保温阀门和法兰将会被烫伤。

7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3.2.8 低温冻伤

本项目为保持烷基化反应温度,需使用反应物料轻烃作冷冻剂,冷剂温度为-10.6℃,如皮肤接触未保温低温设备将会引起冻伤。 3.2.9 起重伤害

本项目在装置区安装有用于检修的起重设备。如这些起重设备在起重作业中,脱钩砸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断裂,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倾覆事故以及起重设备本身有缺陷等,均存在起重伤害的可能。

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的伤害事故有技术和设备原因,但主要还是管理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对起重机械作业有关人员缺乏安全教育,无证操作; 管理不严格,违章作业现象屡禁不止; 维修保养不及时,带病运行现象;

对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缺乏系统安全管理; 防护距离不足; 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3.2.10 机械伤害

本项目中运转设备主要有压缩机、各种机泵以及起重设备等。如生产和检维修时操作不当、转动部分无防护罩、违章作业、备品备件质量差、个人防护不够等原因,均容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3.2.11 高处坠落

本项目高大设备较多,如脱轻烃塔、反应器、分馏塔等装置,在高大设备的平台等处存在高处坠落的潜在危险,如在巡回检查中失足、检修设备时防护不当、阴井无盖、护栏、扶梯损坏、气候恶劣、照明不足等原因均容易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3.2.12 噪声危害

本项目中的压缩机、物料泵、水泵及其物料的输送、放空均会产生噪声危害。如生产现场无隔震、减震措施、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引起的机械噪声等,长时间接触能使人头痛、头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晕、易疲劳,神经衰弱,对心血管与消化系统产生危害,使失误率上升,甚至导致事故发生。 3.2.13 振动危害

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的位置)附近作的往复运动。工作人员处在振动场所作业时,由于人的内耳前庭和内脏的反射作用,可引起工作人员心烦、头晕、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出冷汗、心慌等;此外,振动还会对建筑物、机械设备、管道造成损伤。

生产中大量使用机械设备,因此振动危害普遍存在。产生振动的设备主要有压缩机、风机、物料泵、循环水泵等。另外,输送物料的带压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振动危害。 3.2.14 车辆伤害

运输车辆在厂内行驶过程中与人体接触,可发生撞、挤等伤害。 造成厂内机动车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道路的布置不合理;道口没有设置警示灯、警示牌等;驾驶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厂内机动车辆没有由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定期强制性检验、没有进行登记造册、无证人员驾驶等。

3.2.15 淹溺危害

本项目设有用以接受装置可能排放的自流酸性污水以及碱性污水的废

水中和池。如废水中和池未设防护栏、警示标志,将会造成淹溺事故。

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本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见表3-3。

9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表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表

爆炸(包括容器管道爆炸) ● ● ● ● 中毒和窒息 序号 场所或装置 火灾 电危害 化学灼伤 化学腐蚀 高温烫伤 低温冻伤 起重伤害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车辆伤害 淹溺危害 1 2 3 4 5 6 加氢冷换(SS1框架) 烷基化冷换(SS2框架) 加氢反应(SS3框架) 气压机房 装置区道路 化学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3.4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在烷基化的生产过程中,一切生产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控制和完成的。人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影响,也可能造成事故。

1.生产操作技能达不到要求,安全意识和个体防护、应急处理能力差,未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考核,生产操作、安全操作技能低下,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处置不当而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

2.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违反工艺安全操作规定,违反检维修作业安全规定,而造成生产、设备或人身伤害事故。

3.生产组织者违章指挥,盲目蛮干,而造成生产、检修等事故的发生。 4.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误操作或判断失误,造成跑料、设备憋压、负压,而造成设备损坏和事故的发生。

5.上班前未能进行很好的休息,作业中疲劳过度,精力不集中、超强度、超时限进行生产操作,而发生生产操作事故。

6.因为心理或生理性的原因,责任心不强,心情不畅,操作不当,而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

7.对外来人员管理不严,将火源(如火柴盒、打火机)带入爆炸危险区域,而意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5 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不良地质、高温、低温、地震、洪水、雷击、风沙等。

1. 不良地质

不良地质如断裂带、滑坡等,对建筑物破坏作用较大,影响工厂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 环境气温 (1)低温

该项目厂址位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低,极端最低气温达到-28℃。严寒的冬季对于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存在低温危害,这就要求对装置的设备、管道等设施采取防冻、防凝等防护措施,并对埋地管道的防冻设计、

11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埋地深度的要求较高。如果防冻措施有疏漏,会威胁装置的安全运行。同时,严寒也会给室外作业人员带来困难和冻伤,所以这些人员应充分做好个体防护。

(2)高温

该项目所处地区夏季炎热而少雨,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4℃。环境高温对装置设备散热产生不利影响。在高温天气下,生产装置需要的冷负荷增加,同时,炎热易使作业人员中暑。

3. 地震

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对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很大,作用范围也很广,进而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甚至会带来灾难。

4. 风沙

项目所处地区干旱少雨,风大沙多,50年一遇最大风速在24.2m/s。大风天气对操作及检维修人员在室外作业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对项目会产生不利影响。

5. 雷击

雷击电流能破坏绝缘,雷击产生的闪电属于明火,容易引发装置物料燃烧爆炸以及危及人身安全。雷击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建(构)筑物、输电线路和变配电设施遭到雷电袭击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极大的过电流,在波及范围之内,可能导致设备、设施损坏,间接或直接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和人员伤亡。

6. 洪涝

项目所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03.4mm,雨季一般集中在6-8月。洪涝灾害对装置正常生产运行、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有严重影响。因此厂区设计时应选择适当的标高,企业也应及时掌握准确的气象资料和天气预报,特别是致洪暴雨的预报,以避免人员、财产蒙受重大损失。

3.6 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国标《危险化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作出了明确规定。

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该《意见》对重大危险源的范围进行了扩展,明确提出其它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也纳入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具体包括: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并明确提出了临界量和辨识标准。

结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对本项目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具体辨识过程见附件D,下面为本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xx烷基化装置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等级为四级;脱轻烃塔、脱异丁烷塔达到重大危险源申报条件;故xx烷基化装置构成重大危险源,公司要将该装置列为重点监管的对象。

该项目重大危险源周围1.0km内无以下场所,也无零散居民: (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4)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

(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7)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

13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因此,本项目重大危险源与上述场所、区域的距离符合要求。

3.7 危险化工工艺辨识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对该项目生产工艺进行分析,该项目烷基化油生产采用的是 DUPONT公司的硫酸烷基化工艺,该工艺涉及加氢精制、烷基化反应过程;加氢与烷基化工艺为加氢工艺和烷基化工艺,均为重点监管的危化工艺。

加氢与烷基化反应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腐蚀与化学灼伤等;根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反应工艺设置有DCS自动控制系统及紧急联锁停车系统,能够做到自动监测、监控,实现本质安全生产。

3.8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辨识

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本项目存在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液化石油气)、氢、烷基化油(汽油),在加氢反应过程中涉及到氢,烷基化反应过程中涉及到液化气(液化石油气)、烷基化油(汽油)。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设置有DCS自动控制系统,具备自动监测、监控的条件。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附件C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分析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分为原料、中间品、产品和副产物。

1.氢气

表C-1 氢气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氢;氢气 标 识 英文名:hydrogen 危规号:21001 外观与性状 熔点/℃ 理化性质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饱和蒸汽压/kPa 最小点火能/mJ 溶解性 毒性及 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毒理学资料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燃烧性 引燃温度/℃ 稳定性 燃烧爆炸 危险性 危险特性 分子式:H2 UN编号:1049 IMDG规则页码 无色无臭气体。 -259.2 -252.8 0.07(-252℃) 13.33(-257.9℃) 0.019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1 0.07 -240 1.30 241.0 0.720 分子量:2.01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CAS号:133—74—0 最大爆炸压力/MPa 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 未制定标准 急性毒性LDso LCso 侵入途径:吸入 美国TLV-TWA:ACGIH窒息性气体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易燃 爆炸上限 74.1 400 稳定 爆炸下限 聚合危害 4.1 不聚合 泄漏应急处理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工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强氧化剂、卤素。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禁忌物 灭火方法 15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 包装信息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包装分类 1 包装标志 4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2.氢氧化钠

表C-2 氢氧化钠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 标 识 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 危规号:82001 外观与性状 熔点/℃ 理化性质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饱和蒸汽压/kPa 最小点火能/mJ 溶解性 分子式:NaOH UN编号:1823 IMDG规则页码 分子量:40.01 危险性类别:第8.2类 碱性腐蚀品 CAS号:1310-73-2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318.4 1390 2.12 0.13(739℃) 无意义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1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无意义 无意义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中国MAC(mg/m3): 0.5 美国TLV-TWA:OSHA 2mg/m3 美国TLV-STEL:ACGIH 2mg/m3 毒性及 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毒理学资料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燃烧性 引燃温度/℃ 前苏联MAC(mg/m3): 0.5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不燃 爆炸上限 无意义 无意义 稳定 爆炸下限 聚合危害 无意义 不聚合 燃烧爆炸 危险性 稳定性 危险特性 泄漏应急处理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禁忌物 灭火方法 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 包装信息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间内。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宜运输。 包装分类 Ⅱ 包装标志 20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塑料袋、多层牛皮纸外木板箱。 3.硫酸

表C-3 硫酸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硫酸 标 识 英文名:sulfuric acid 危规号:81007 外观与性状 理化性质 熔点/℃ 沸点/℃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 分子式H2SO4 UN编号1830 IMDG规则页码 分子量:98.08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CAS号:7664-93-9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10.5 330.0 0.13(145.8℃) 与水混溶。 美国TLV-TWA:OSHA 2ppm,5mg/中国MAC: 未制定标准 m3; ACGIH 2ppm,5.2mg/m3 美国TLV-STEL:ACGIH 4ppm,10mg前苏联MAC: 2 mg/m3 /m33 急性毒性:LD50 2140mg/kg(大鼠经口); LD50 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吸入、食入。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不燃 闪点/℃ 无意义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相对密度(空气=1) 相对密度(水=1) 燃烧热/kJ.mol-1 3.4 1.83 无意义 接触限值 毒性及 健康危害 毒理学资料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燃烧性 稳定性 燃烧爆炸 危险性 危险特性 泄漏应急处理 禁忌物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牛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17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灭火方法 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 包装信息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包装分类 I 包装标志 20 包装方法 螺纹口或磨砂口玻璃瓶外木板箱;耐酸坛、陶瓷罐外木板箱或半花格箱。 4.正丁烷

表C-4 正丁烷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丁烷 C4H10;CH3CH2CH2CH3 分子量:58.12 英文名:n-butane GB2.1类21012 CAS号:7782-44-7 理化 性质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毒性危害 性状:无色气体,有轻微的不愉快气味 溶解性: 微溶于水 凝固点(℃):-138 沸点(℃):-6 相对密度(水=1): 临界温度(℃):152 临界压力(MPa):3.81 蒸气密度(空气=1):2.046 最大燃烧速度0.38m/s 最小点火能(MJ)0.25 饱和蒸汽压(KPa):106.39KPa/0℃ 燃烧性:易燃 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60 建规火险分级:甲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V:V%):1.8-9.1 稳定性:稳定 自燃温度(℃):405 禁忌物:氧化剂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 前苏联(1975)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200mg/m3(最大值) 急性毒性:(小鼠吸入)LC50680g/m3,2小时;人吸入23.73g/m3×10分钟,嗜睡、头晕、严重者昏迷。 健康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高浓度有窒息和麻醉作用。 危害 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措施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个 体 防 护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E1.3.3危险度评价法

本次评价确定加氢精制系统为危险度评价的单元,根据该单元的工艺、设备参数及工艺危险性,对照“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进行取值赋分,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固有危险程度,并取其最大值作为整个装置的固有危险度,具体计算如下表E-5。

E-5 加氢精制单元危险度评价赋值

物质 评价单元 设备名称 名称 加氢反应器 加氢精制 脱轻烃塔 烃类 10 178 2 102.3 0 1.75 2 分值 容量 m 21 3温度 分值 0 ℃ 80 分值 0 压力 MPa 2 分值 2 操作 类型 轻微放热 有危险性 分值 2 2 总分值 危险等级 C4、H2 10 14 16 Ⅱ Ⅰ 评价小结:

从上表可以看出,加氢精制系统的加氢反应器的危险程度等级为Ⅱ级中度危险,脱轻烃塔的危险程度为Ⅰ级高度危险,可以确定整个加氢精制单元的危险程度等级为Ⅰ级高度危险;该危险程度由工艺物料的固有危险性、物料的量的危险性和高温操作带来的危险性所决定的。固有危险性等级说明该单元本身潜在的危险性较大。 E1.4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

1.变配电系统

表E-6 变配电系统预先危险分析表 危险因素 导致因素 1.没有模拟演示; 2.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监护制度不严; 误停电 3.不认真执行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违章作业,违章操作; 4.开关柜未挂牌管理; 5.违反交接班制度 设备 损坏、 人员 伤害 II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1.操作前必须进行模拟演示; 2.监护人必须是对设备熟悉的人员,操作人员应注意力集中,监护人认真负责; 3.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4.开关柜应挂操作警示牌;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1.线路老化短路; 2.工作人员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 3.过载引起火灾,由于设备自身故障导致过热而引起火灾,接火灾 地不良引起雷电火灾; 4.设备质量不良,合、断开关拉弧严重导致火灾或伤人; 5.设备运行环境不佳导致设备过热 人员 伤亡、 设备 损坏 III 1.使用优质电缆,经常检查线路; 2.严格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杜绝过载运行,保证设备性能和防雷接地良好; 4.电气设备要选择优质产品保证质量,电缆槽沟要有防小动物措施; 5.保持通风设施运行完好,主要电气设备设烟感检测器或温感检测器。杜绝过载、过热、保护接地不良、开关接触不良、电缆老化、避雷设施不良等危险因素存在。 1.安装接地系统,并保证接地良好; 2.定期检查避雷系统的效能 1.接地系统不良; 2.避雷系统失灵 3.电气设备绝缘损坏; 触电 4.安全防护距离不够; 5.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知识技能,违章操作 人员 伤害 II 3.保证绝缘良好及经常检查设备的接地系统; 4.电气设备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如防护距离不足,应加装隔离罩,设明确的警示标志; 5.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检修时应配备防触电工具,采取相应的防触电措施并按检修、操作规程进行,电气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 2.自控系统

表E-7 自控系统预先危险分析表 潜在事故 形成事故原因 对各生产装置的监测、控制面不全或监控失效 设置的联锁系统应有效地运行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置 缺陷 对各生产装置区,对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的监测、报警监控不力 选置的DCS系统的性能不佳 影响系统运行 事故危险后果 等级 对策措施 中央控制室设置的分散控制系统(DCS系统)对各生产装置及辅助生产设施设置的DCS系统,实现全面、有效的监控 为了确保生产装置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设置安全联锁系统,该系统的功能由DCS系统实现 对各生产装置区和有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场所设监测报警设施以及消防系统的重要参数也要通过DCS监控,实现有效的联锁 DCS选用技术先进、操作方便、可靠性高,有成功使用经验的产品 变送器、流量计、分析仪器、安全切断阀等选用先进优质产品(或引进产品);变送器为智能型,调节阀与执行机构为气动型;仪表选型上充分考虑易燃易爆、腐蚀、易堵塞介质等对仪表的影响 1.合理选型、安装,检修阶段严格按要求和规程操作; 2.改善外部环境,除了系统可靠性设计措II 仪表选型不合格 安装环境对

1.腐蚀性气体造成密封线路、线路板、卡槽接触不良、损坏; 2.粉尘造成电路集成块散热合接系统运行故障 45

II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DCS控制系统的影响 触不良,印刷电路、半导体端子间绝缘不良,数据读写错误; 3.温度过高造成元器件可靠性降低,电阻器额定功率和绝缘性能降低; 4.湿度过大,造成水蒸气在元器件表面形成“导电小路”和飞弧; 5.低质量供电损坏计算机电源,对元器件造成破坏; 6.接地设施不完善造成静电和雷电对元器件和设备的损坏; 7.感应噪声可能造成零部件烧毁,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 8.振动对系统设备的损坏; 9.鼠害造成线路、电路板损坏,电源和电路板短路; 10.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造成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影响 1.电导耦合可能诱发监测、控制差错,甚至导致严重事故; 2.电磁感应干扰对信号回路和显示系统产生严重干扰; 3.雷击放电时,防雷装置的引下线通过的电流对DCS电缆产生电干扰 磁感应,或在金属管道、电缆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压,对控制系统产生干扰或损坏; 4.电场、电压型干扰源、仪表电源的波动和信号线连接点的接触电阻对DCS控制系统的干扰 各类元器件尤其是磁性元件如硬元器盘、存储器等,多次读写产生坏件老磁道,丢失数据,严重的造成系化 统死机,影响正常操作,诱发各类事故 施外,必须提供良好的外部使用环境,如机房温、湿度控制,良好的接地系统以及防灰、防震、防腐蚀,远离振动源和存在较大干扰源的地点,远离高噪音源。另外,考虑机柜进线的内、外部密封及消防措施等; 3.提高供电电源可靠性,配置不间断电源UPS。UPS运行有关参数和实时状态信号输入DCS; 4.加强巡检监护,及时发现和改善部分环境因素恶化现象; 5.制定严格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 6.作业人员要经培训,熟悉和掌握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正确操作 系统事故 II 1.正确采取隔离、屏蔽、接地等抗干扰措施; 2.DCS的接地系统和防雷接地应进行等电位连接,防止电子元件受到雷电反击 系统事故 II 利用设备诊断和检测技术,确切掌握设备的老化程度,预测故障,关键部件零配件应预留备品备件 3.厂内运输

表E-8 厂内运输单元预先危险分析

事故 类型 触发条件 1.厂内机动车辆的刹车、灯光失效、转向的自由度间隙过大。 2.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违章驾驶。 3.非驾驶人员驾驶厂内机动车辆。 4.厂区道路无交通安全标志或欠缺。 5.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观察不够、麻痹大意。 6.厂内机动车辆检查、维护不及时,带病行驶。 7.厂内机动车辆作业现场光线暗,看不清周围情况。 8.厂内机动车辆作业现场有障碍物。 9.行人乱穿越厂内道路、厂内机动车辆刹车不及时。 10.厂内道路宽度、路面、转弯半径等不符合要求。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1.厂区道路的交通安全标志要齐全、明了。 2.加强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杜绝违章驾驶。 3.加强厂内机动车辆的检查、维护,不开带病车、不带病开车。 4.加强厂内人员的安全教育,不乱穿越道路。 5.厂内机动车辆的作业场所要保持无障碍物。 6.光线暗的作业场所,要增加照明。 7.厂内道路必须符合要求。 厂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人员伤害、车辆损害 Ⅱ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评价小结:

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进行分析评价可知, 该项目在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存在火灾的潜在危险性,其危险等级为III级(危险的);其次为触电、误停电、车辆伤害等危险性,危险等级为II级(临界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以上潜在危险性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同样,自动控制系统停电或失灵、电气联锁系统失效,导致的事故后果也极其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定期对各类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工作票制度,电工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E1.5 消防单元

消防系统存在的事故类型、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和措施见下表E-9。

E-9 消防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

故障 类型 触发条件 1.火源管理不严,人员未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2.火灾监控预警系统故障,未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3.现场消防器材配置不足或无消防应急器材; 4.人员未经培训,未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5.人员未经培训,对初期火灾事故处置不当。 1.消防管网配置不符合要求; 2.消防灭火系统的消防水不能确保足量供给; 3.消防泵故障,无备用泵; 4.未执行双回路供电,无备用电源; 5.消防通道不畅或不符合使用要求; 6.外部消防应急救援力量接警后不能及时到达火场; 7.人员未经培训,对火灾事故处置不当。 1.碳四馏分缓冲罐周边未设防护围堰; 2.未设置污水回收系统; 3.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加强火源管理,建立消防安全巡查制度; 2.确保火灾监控预警系统完好,并覆盖所有危险区域; 3.火灾危险区域现场消防器材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4.专兼职消防人员均应经公安消防部门培训,确保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5.加强消防应急演练,提高消防应急队伍的整体素质。 1.危险场所、设施的固定、半固定消防管网、消防栓按要求配置; 2.消防灭火系统的消防水确保足量供给; 3.设备用消防泵; 4.消防灭火系统设双回路供电或备用电源; 5.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 6.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火灾事故处置能力。 1.重要的储存设备、设施周围应设置防护围堰; 2.建立、健全污水回收系统; 3.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时常演练。 初期火灾扑救失败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II 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III 消防水二次污染事故 环污染财损失人47

境、产、员II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伤害 评价小结:

由分析表可知,消防系统的故障类型主要包括:防火安全预警系统失效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人员对初期火灾处理不当,致使其发展成灾;消防供电系统故障;消防供水系统故障;消防道路不畅以及消防污水引发的二次污染事故等,危险性等级均在2~3级。 E1.6职业危害单元

该项目职业危害主要是指噪声、振动、温度、湿度、采光、照明、污染、腐蚀、有毒物等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项目各有害因素进行定性评价,并确定其危害等级,见表E-10。

E-10 职业危害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害因素 噪声与振动 污染、腐蚀及毒物 温度和湿度超常 采光与照明不足 安全标志缺陷 辅助用室不达标 危害因素存在场所 制冷压缩机、泵、传送设备、放空管 生产场所、废水中和系统、钢结构锈蚀、毒害物质泄漏 废水中和系统、制冷压缩系统 生产场所 整个厂区 生产作业场所 危害结果 损害人体健康、劳动效率下降 损害人体健康、劳动效率下降 损害人体健康、劳动效率下降 损害人体健康、劳动效率下降 人员伤亡 损害人体健康、劳动效率下降 危险等级 II II~ III II Ⅰ II II 评价小结:

该项目存在的职业危害有:噪声与振动、温度、湿度、采光、照明、污染、腐蚀、有毒物等,这些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相对较低,危险等级多在Ⅰ~Ⅱ之间,污染、腐蚀、有毒物危害的危害等级较高,为Ⅱ~Ⅲ。

E2 固有危险程度分析

1.具有爆炸性的化学品的质量及相当于TNT的摩尔量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泄 漏 处 理 包装 与 贮运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防爆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钢瓶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5.丙烷

表C-5 丙烷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丙烷 标识 英文名propane 分子式:C3H8 外观与性状 理化性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侵入途径 毒性 毒性及 健康危害 急救方法 燃烧性 闪点(℃) 引燃温度(℃) 建规火险分级 禁忌物 健康危害 -187.6 -42.1 分子量:44.10 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相对密度(水=1) 0.58 相对密度(空气=1) 53.32/ -44.5℃ 4.25 1.56 饱和蒸气压(kPa) 临界压力(MPa) 危险货物编号:21011 UN编号:1978 CAS号:74-98-6 临界温度(℃) 96.8 吸入。 微溶液于水,溶液于乙醇、乙醚。 LD50:LD50580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 LC50: 1%丙烷,对人无影响;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在较高浓度的丙烷、丁烷混合气体中毒时,有头痛、头晕、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轻度降低、脉缓、神经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严重者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有的发生继发性肺炎。液态丙烷可致皮肤冻伤。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爆炸上限(v%) 9.5 爆炸下限(v%) 2.1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强氧化剂、卤素。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液体能腐蚀某些塑料、涂料和橡胶。能积聚静电,引燃其蒸气。 易燃 -104 450 甲 燃烧爆炸特性 危险特性 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条件 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19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泄漏处理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灭火方法 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如果容器遇明火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下,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6.液化石油气

表C-6 液化石油气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石油气[液化的];液化石油气 危险货物编号:21053 标识 英文名:Liquefied petroleum ges UN编号: 1075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68476-5-7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 相对密度(空气=1) 理化性质 沸点(℃) 120~200 饱和蒸气压(kPa) 1380/37.8℃ 溶解性 / 侵入途径 毒性 毒性及 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 吸入 / 本品有麻醉作用。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严重时有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74 426~537 爆炸上限(v%) 爆炸下限(v%) 33 5 / 急救方法 燃烧性 闪点(℃) 引燃温度(℃) 燃烧爆炸特性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液化石油气与皮肤接触会造成严重灼伤。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强氧化剂、卤素。 建规火险分级 禁忌物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储运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应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条件 备和工具。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合理通风,禁止泄漏物进入受限制的空间泄漏(如下水道等),以避免发生爆炸。切断气源,喷洒雾状水稀释,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处理 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方法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7.异丁烷

表C-7 异丁烷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2:2-甲基丙烷 标 识 英文名:2: 2-methylpropane 危规号:21012 外观与性状 熔点/℃ 理化性质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饱和蒸汽压/kPa 闪点/℃ 溶解性 毒性及 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毒理学资料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燃烧性 引燃温度/℃ 稳定性 燃烧爆炸 危险性 危险特性 分子式:C4H10 UN编号:1969 IMDG规则页码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159.6 °C -11.8 °C 0.56 160.09(0℃) -82.8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1 最大爆炸压力/MPa 2.01 135 ℃ 3.65 2856.6 / 分子量:58.12 危险性类别:2.1类易燃气体 CAS号:75-28-5 微溶于水,溶于乙醚。 5 t 中国MAC: 前苏联MAC: / 侵入途径:吸入 主要作用是麻醉和弱刺激。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恶心、酒醉状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慢性影响: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倦等症状。 本品易燃 460 稳定 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 聚合危害 8.5 1.8 不聚合 美国TLV-TWA: 美国TLV-STEL: 泄漏应急处理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 21

禁忌物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灭火方法 储运条件 操作注意事项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8.汽油

表C-8 汽油危险特性表

英文名:Gasoline 危规分类及编号:3.1类易燃液体。31001 分子式:C5H12~C12H26 CAS号:8006-61-9 外观与形状 无色或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 沸程(℃) 40~200 熔点(℃) <-60 0.70~0.80 自燃温度(℃) 415~530 理化相对密度(水= 1) 3特性 相对密度(空气= 1) 3~4 燃烧热(BTU/1b) 18.8×10 爆炸危险组别/类别 T3/IIA 最大爆炸压力 0.813MPa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可混溶于脂肪。 33接触限值 中国MAC:300mg/m 前苏联MAC:350mg/m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轻度危害 麻醉性毒物,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高浓度时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轻度中毒的表现有头痛、头晕、短暂意识障碍、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易激健康危害 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经口急性中毒出现消化道症状,汽油直接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 毒性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及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就医。 健康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输氧。 危害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防护服:穿工作服。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戴供气式呼吸器。 防护措施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B 稳定性 稳定 燃烧性 闪点 -46℃ 爆炸极限(V%) 1.4~7.6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燃烧聚合危害 不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 CO、CO2 爆炸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特性 危险特性 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危险。 标识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泄漏处理 储运 灭火剂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3理场所。如果大量泄漏,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接触限值:300mg/m 保持容器密封,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要控制流速(不超过3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9.氮气

表C-9 氮气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氮[压缩的];氮气 标英文名:nitrogen,compressed 识 分子式:N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侵入途径 毒性及健康危害 急救方法 健康危害 毒性 分子量:28.01 无色无味压缩或气体。 -209.8 -195.6 相对密度(水=1) 0.81 相对密度(空气=1) 1026.42/-173℃ -147 0.97 CAS号:7727-37-9 UN编号:1066 危险货物编号:22005 饱和蒸气压(kPa) 临界温度(℃) 微溶于水、乙醇。 吸入。 LD50: LC50: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皮肤、眼睛与液体接触发生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就医治疗。 燃烧爆炸危燃烧性 闪点(℃) 引燃温度(℃) 危险特性 建规火险分级 不燃 / / 燃烧分解物 爆炸上限(v%) 爆炸下限(v%) 氮气 / / 不燃,但在日光曝晒下,或搬运时猛烈摔甩,或者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戊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23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险性 禁忌物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储运条件 射。验收时应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先发用。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泄漏处理 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不燃,切断气源。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态蒸发,但不可使水枪射至液氮。 10.二氧化硫

表C-10 二氧化硫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 标识 分子式 分子量 熔点(℃) 燃烧(kJ/mol) 临界温度(℃) 相对密度 理化 特性 外观性状 溶解性 稳定性 禁配物 主要用途 燃烧性 闪点(℃) 燃爆 特性 爆炸下限(V%) 危险特性 强刺激性。 无意义 无意义 溶于水,乙醇 稳定 强还原剂、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 本品不燃,有毒,具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产物 氧化硫 —— 二氧化硫 SO2 64.06 -75.5 无意义 157.8 英文名 危规号 危险性类别 沸点(℃) 饱和蒸气(kPa) 临界压力(MPa) 无色气体,特臭 sulfur dioxide 23013 第2.3 类有毒气体 -10 338.42(21.1℃) 7.87 (水=1) 1.43 (空气=1) 2.26 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建规火险分级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 乙 无意义 无意义 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吸入 LD50:无资料 LC50:6600mg/m,1小时(大鼠吸入)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3灭火方法 毒性 及 健康 危害 侵入途径 急性毒性 健康危害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窒息。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皮肤接触 急救 措施 眼睛接触 吸入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泄漏应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操作注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包装 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运输注意事项 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防护 措施 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意事项 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急处理 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11.硫化氢

表C-11 硫化氢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硫化氢 标 识 英文名: hydrogen sulfide

分子式:H2S UN编号:1053 25 分子量:34.08 CAS号:7783-06-4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危规号:21006 外观与性状 熔点:-85.5 ℃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1):1.19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理化性质 沸点:-60.4℃ 临界温度:100.4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饱和蒸气压(kPa):2026.5(25.5℃)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618 mg/m3(大鼠吸入) 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及 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健康危害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260 爆炸下限[%(V/V)]: 4.0 爆炸上限[%(V/V)]: 46.0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 燃烧爆炸危险性 禁忌物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 危险特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危险特性 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灭火方法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防护 措施 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泄漏应急处 理 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事项 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环境资料 废弃处理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本报告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数据来源为《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周国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

27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附件D 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D1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这里的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以下公式计算,若计算结果大于等于1时,则为重大危险源。

qq1q2????n?1 Q1Q2Qn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每种危险物质相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临界

量(t)。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评价组将本项目xx烷基化装置划分为一个整体单元进行辨识;本项目涉及辨识的危险化学品有:液化石油气(液化气)、汽油(烷基化油)、氢、正丁烷四种。

依据《xx烷基化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述四类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如下:

1.液化石油气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危险危害因素 触发事件 现象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5.操作室无隔声设施 6.设备、物体碰撞摩擦 事故 事故 情况 后果 危险 等级 对 策 措 施 振动 危害 作业人员在工艺管道和设备等振动强度过大的场所作业 噪声较高 1. 制冷压缩机等设备振动 2. 制冷压缩机出口管道及气体流动产生流体动力性振动 3. 电机和高压配电装置产生电磁性振动 振动较大 人员心烦、头晕、食欲不振,建、构筑物受损。 影响人员健康 Ⅱ 1. 制冷压缩机采取减振措施,从源头控制 2. 电机和高压配电装置采取减振措施 3. 严格控制气体流速 高温 危害 1.隔热不良或隔热设施缺失 2.通风、散热不良 1. 气压装置区的致冷设备老化、破裂、受损 2. 冷凝器及其管道老化、破裂、受损 3. 制冷剂泄漏 4.保冷层破损、设备管道的泄漏 5.作业人员无防护措作业环境温度较高 1.夏季室外作业 2.夏季室内通风不良 3.蒸汽管线辐射热 4.持续接触热时间太长 人员中暑 Ⅱ 1.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2.设置隔热保温层、隔热操作室等 3.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 4.加强隔热个体防护 5.在高温岗位提供防高温饮料等 冻伤 危害 局部作业环境温度较低 阀门、管线泄漏 冻伤 影响人员健康 Ⅱ 1.加强设备设施检查与维护 2.加强个体防护 39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危险危害因素 触发事件 现象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事故 事故 情况 后果 危险 等级 对 策 措 施 淹溺 危害 施而发生冻伤危害。 1.废水中和池缺少安全防护栏杆; 2.安全设施被挪用,人员或检修后未及时复掉入位; 池中 3.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1.个人防护用品缺失或失效; 2.缺少安全标志。 溺水、受伤 人员伤亡 Ⅱ 1.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栏杆,安全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2.检修作业或其他作业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3.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评价小结:

从表E-2中可以看出,火灾爆炸危害、中毒和窒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爆炸危害等级为Ⅳ级,其影响程度为破坏性危害,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腐蚀危害、灼烫危害、电危害的危险等级为Ⅲ级,其影响程度为危害性危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起重危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高温烫伤、低温冻伤、淹溺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的危险等级为Ⅱ级,其影响程度为临界性,有可能造成较轻的伤害和损坏,应立即采取措施。 E1.3.2道化学(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1.评价单元的确定

根据项目各生产装置区的工艺条件、储存单元中的危险物料及其数量、评价方法中确定评价单元的原则,对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单元采用道化学(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进一步估算这些单元的危险程度。本次评价选取加氢精制单元、烷基化反应单元进行评价。

2.火灾、爆炸指数(F&EI)的计算

按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法中对评价单元求取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并按F3=F1×F2计算出工艺危险系数(F3)。然后再按火灾、爆炸指数F&EI=F3×MF计算各单元的火灾、爆炸指数,详见表E-3。

表E-3 火灾、爆炸指数(F&EI)表

工艺设备 设备中的物料 物质系数MF (氢气和烷基化油) 1.一般工艺危险 基本系数 A.放热化学反应 B.吸热反应 C.物料处理与运输 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 E.通道 F.排放和泄漏控制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2.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基本系数

加氢精制单元 氢气、碳四馏分 21 危险系数范围 1.00 0.3~1.25 0.20~0.40 0.25~1.05 0.25~0.90 0.20~0.35 0.25~0.50 危险系数范围 1.00 41

烷基化反应单元 烷基化油(汽油) 16 1.00 0.50 0.50 0.50 2.00 1.00 危险系数 1.00 0.30 0.50 1.80 危险系数 1.00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A.毒性物质 B.负压(<500mmHg) D.粉尘爆炸 E.压力 F.低温 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的重量 H.腐蚀与磨蚀 I. 泄漏-接头和填料 J.使用明火设备 K.热油热交换系统 L.转动设备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1×F2)=F3 火灾、爆炸指数(F3×MF=F&EI) 危害系数 暴露区域半径(米) 暴露区域面积(平方米) 火灾、爆炸危险等级 0.20~0.80 0.50 0.25~2.00 0.20~0.30 0.10~0.75 0.10~1.50 0.15~1.15 0.50 0.30 0.10 0.30 0.50 2.20 3.96 83.16 0.82 21.29 1423.25 较轻 0.20 0.30 0.45 0.10 0.30 0.50 2.55 5.1 81.6 0.90 20.89 1370.27 较轻 C.易燃范围内及接近易燃范围的操作 2.安全补偿评价

实际上,加氢精制、烷基化反应单元的生产运行和其它生产单元一样,是在各项防护措施到位,管理程序严格执行的条件下进行的。考虑到工艺控制、物质隔离、防火、防爆设施保障等情况,进行安全补偿后的现实危险度评估,可以得到更加接近实际的现实危险度评价结果。

各评价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取值见表E-4。

E-4 各评价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工艺设备 设备中的物料 物质系数MF 1.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 a.应急电源 b.冷却装置 c.抑爆装置 d.紧急切换装置 e.计算机控制 f.惰性气体保护 g.操作规程/程序 补偿系数范围 0.98 0.97~0.99 0.84~0.98 0.96~0.99 0.93~0.99 0.94~0.96 0.91~0.99 0.98 0.98 0.98 0.97 0.94 加氢精制单元 氢气 21 补偿系数 0.98 0.98 0.98 0.97 0.93 烷基化反应单元单元 烷基化油(汽油) 16 烷基化装置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h.化学活泼性物质检查 i.其它工艺危险分析 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1值 2.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 a.遥控阀 b.卸料/排空装置 c.排放系统 d.联锁装置 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值 3.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 a.泄漏检测装置 b.结构钢 c.消防水供应系统 d.特殊灭火系统 e.洒水灭火系统 f.水幕 g.泡沫灭火装置 h.手提式灭火器材/喷水枪 i.电缆防护 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值 0.91~0.98 0.91~0.98 补偿系数范围 0.96~0.98 0.96~0.98 0.91~0.97 0.98 补偿系数范围 0.94~0.98 0.95~0.98 0.94~0.97 0.91 0.74~0.97 0.97~0.98 0.92~0.97 0.93~0.98 0.94~0.98 0.96 0.82 0.98 0.98 0.98 0.94 0.98 0.98 0.94 0.98 0.94 0.83 0.64 53.22 0.53 13.63 583.34 最轻 0.96 0.82 补偿系数 0.98 0.96 0.95 0.98 0.88 补偿系数 0.98 0.98 0.94 0.98 0.94 0.83 0.60 48.96 0.50 12.53 492.98 最轻 安全措施总补偿系数C= C1×C2×C3 补偿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F&EI)'= F&EI×C 补偿后危害系数 暴露区域半径(米) 暴露区域面积(平方米) 补偿火灾、爆炸危险等级 评价小结:

由表E-3来看,在评价的两个单元中,加氢精制单元、烷基化反应单元的危险等级较轻。

由表E-4来看,两个评价单元经过安全措施补偿后,危险等级都有所降低,加氢精制单元和烷基化反应单元的危险等级均降为较轻,这说明所采取的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

因此,在该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及日后的日常运行中要切实落实相关对策措施,确保装置的安全运行,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f2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