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题目

更新时间:2023-11-03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问答题:

1、机体通过哪些因素调节糖的氧化途径与糖异生途径。

糖的氧化途径与糖异生具有协调作用,一条代谢途径活跃时,另一条代谢途径必然减弱,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糖的氧化或糖异生。这种协调作用依赖于变构效应剂对两条途径中的关键酶相反的调节作用以及激素的调节. (1) 变构效应剂的调节作用;(2)激素调节 2、机体如何调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使其有条不紊地进行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通过两条不同的代谢途径,这样有利于机体进行精细调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糖原合酶与糖原磷酸化酶。机体的调节方式是通过同一信号,使一个酶呈活性状态,另一个酶则呈非活性状态,可以避免由于糖原分解、合成两个途径同时进行,造成ATP的浪费。(1) 糖原磷酸化酶:(2) 糖原合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变成cAMP,后者激活蛋白激酶A,使糖原合酶a磷酸化而活性降低。蛋白激酶A还使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磷酸化,从而催化糖原磷酸化酶b磷酸化,导致糖原分解加强,糖原合成受到抑制,血糖增高。 3、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的来源:1、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

血糖的去路:1、氧化供能2、合成糖原3、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4、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 4、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1)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1、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2、糖原分解产生的1-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3、非糖物质经糖异生由6-磷酸果糖异构成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的去路:1、经糖酵解生成乳酸;2、经糖有氧氧化生成CO2、H2O、ATP;3、通过变位酶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4、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进入磷酸戊糖途经;5、在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下生成游离葡萄糖。

5、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以进入哪些代谢途径 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具有多条代谢途径。

(1) 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NADH + H+供氢,还原生成乳酸。

(2) 供氧充足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经

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ATP。

(3)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

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异生为糖。

(4)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可促

进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5)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

出线粒体在细胞浆中经柠檬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CoA,后者可作为脂酸、胆固醇等的合成原料。

(6) 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决定丙酮酸代谢的方向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变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节。 6、百米短跑时,肌肉收缩产生大量乳酸,试述乳酸的主要代谢去向

1、进入血液,肝脏内糖异生合成糖 2、心肌中LDH1催化生成丙酮酸氧化供能。3、肾脏异生为糖,或随尿排出 4、肌肉内脱氢生成丙酮酸进入 有氧氧化。 7、说明动物机体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糖代谢分为糖的分解和糖的合成。①糖酵解;②三羧酸循环;③磷酸戊糖途径;④糖醛酸途径;⑤糖异生作用;⑥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8、叙述各种激素是如何对血糖进行调节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调节血糖的主要因素,影响糖代谢的激素:1、胰岛素 2、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3、生长激素 4、甲状腺素 作为第一信使与膜表面受体结合导致第二信使cAMP形成,激活细胞内一系列酶,最终导致糖原分解与合成。控制血糖的恒定。 1、 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 提供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2、提供NADPH,参与合成代谢(作为供氢体)、生物转化

反应以及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性。

2、 试述乳酸异生为葡萄糖的主要反应过程及其酶 3、 (1)乳酸经乳酸脱氢酶催化生成丙酮酸。

4、 (2)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GOT催化生成天冬氨酸出线粒体,

在细胞浆中经GOT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5、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循环糖酵解途径逆行至1,6-双磷酸果糖

6、 (4)1,6-双磷酸果糖经果糖双磷酸酶1-催化生成F-6-P,再异构为G-6-P 7、 (5)G-6-P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3、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空腹或饥饿时利用非糖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2、糖异生是肝脏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3、调节酸碱平衡。 4、简述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1、草酰乙酸市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 2、作为糖异生的原料,异生为糖

3、是丙酮酸、乳酸及生糖氨基酸等异生为糖时的中间产物。 5、何谓糖酵解?糖异生与糖酵解代谢途径有哪些差异?

糖酵解:无氧条件下(或氧气不足)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糖的过程。 差异:1、关键酶 2、作用部位

6、糖异生与糖酵解途径是如何协调控制的?

两途径的酶活性并不是具有高度的活性,而是相互配合,许多酶的效应物在两个途径的协调中有重要作用。 1、高浓度的葡萄糖-6-磷酸 2、2,6-二磷酸果糖 3、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激酶 4、两途径协调中,一个开放,一个关闭。5、激素

1、简述生物氧化中H2O和CO2的生成方式

H2O:代谢物氧化时脱下的2H先由NAD+或FAD接受,再通过呼吸链传递给O2,生成H2O。 CO2:代谢物中的碳原子先被氧化成羧基,再通过脱羧反应生成CO2。 2.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因素

1、ADP/ATP 2、甲状腺激素 3、呼吸链抑制剂 4、解偶联剂 5、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3、细胞浆中的NADH如何参加氧化磷酸化的过程?试述其具体机制

细胞浆中生成的NAD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需要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或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后,才能经呼吸氧化。 1、α-磷酸甘油穿梭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4、写出两条氧化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并说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1、NADH氧化呼吸链:NADH→FMN(Fe-S)→CoQ→Cytb→Cytc1→Cytc→Cytaa3→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FAD(Fe-S)→CoQ→Cytb→Cytc1→Cytc→Cytaa3→O2 3、偶联部位有三个:NADH→CoQ、CoQ→Cytc、Cytaa3→O2

5、试述化学渗透学说要点

1、呼吸链中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间隔交替排列,内膜中有特定位置,催化反应定向。 2、递氢体具有“氢泵”作用

3、内膜外侧H浓度高于内侧,使膜外侧pH值较内侧低1.0单位左右,使原有的内正外负的跨膜电位增高。这个电位差中所释放的能量。

4、线粒体内膜中有传递能量的中间物X和IO存在,二者能与被汞出H结合成酸式中间物XH及IOH,进而脱水生成XI,其结合键中含有来自H浓度差的能量,其反应位于内膜外侧向接触的三分子的基底部。 1、试述乳酸氧化功能的主要反应及其酶

+--+

1)乳酸经乳酸脱氢酶催化生成丙酮酸和NADH + H+

+

(2)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生成乙酰CoA、NADH + H和CO2

(3)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经过四次脱氢生成NADH + H和FADH2、两次脱羧生成CO2。上述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生成ATP和H2O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和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1、每轮三羧酸循环中有四次脱氢、两次脱羧及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2、三羧酸循环中三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柠檬酸合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3、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是丙酮酸的直接羧化或者经苹果酸生成。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1、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的最终通路;2、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3、三羧酸循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4、三羧酸循环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3.什么是三羧酸循环,它有何生物学意义

三羧酸循环:由四碳原子的草酰乙酸与二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缩合生成具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脱氢和脱羧反应后又以草酰乙酸的再生成结束。

意义:1、为机体提供能量 2、是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核酸代谢以及次生物质代谢联络的枢纽,其中间产物可参与其他代谢途径,其他代谢的产物是最终可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为CO2和H2O,并放出能量。

4、为何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1、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

2、糖代谢生成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6、在柠檬酸循环各个反应中并没有出现氧,但柠檬酸循环却是有氧代谢的一部分。请解释。

柠檬酸循环包括几步代谢反应,NAD+、FAD+,是其电子受体,需重新循环,经过电子传递链,氧是传递链的最总受体。

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 迅速供能。2、某些组织和细胞依赖糖酵解供能,如成熟红细胞等。

+

2、 试列表比较糖酵解与糖有氧氧化的不同点(反应条件、进行部位、关键酶、产物、能量、生理意义)。 项目 反应条件 进行部位 关键酶 糖酵解 供氧不足 细胞浆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糖的有氧氧化 有氧情况 细胞浆 和线粒体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 产物 能量 生理意义

4.葡萄糖酵解中的第一步是葡萄糖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催化这一步反应的有两种酶: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km值远低于平时细胞内葡萄糖浓度。此外,己糖激酶受6—磷酸葡萄糖强烈抑制,而葡萄糖不6—磷酸葡萄糖抑制。根据上述描述,请你说明两种酶在调节上的特点是什么? 1、己糖激酶,别构酶,可被其产物G-6-P强烈地别构抑制,2、葡萄糖激酶,诱导酶,胰岛素促成,对葡萄糖的Km比己糖激酶的Km值大得多,只有葡萄糖浓度相当高时才起催化G形成G-6-P.

6.若以14C标记葡萄糖的C3作为酵母底物,经发酵产生CO2和乙醇,试问14C将在何处发现。CO2分子上。

7、说明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受到那些物质的调控及这些调控的生理意义。

受ATP和柠檬酸抑制、被果糖-2,6-二磷酸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为糖酵解反应中最关键的限速酶,糖酵解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骨架。

ATP和柠檬酸的大量存在使生物对糖酵解过程需求降低,果糖-2,6-二磷酸受到葡萄糖、磷酸果糖激酶2以及磷酸果糖磷酸酶2的调节。葡萄糖缺乏时,磷酸果糖磷酸酶2激活,磷酸果糖激酶2受到抑制,糖酵解加速。

简述DNA的半不连续性复制。何谓岡崎片段?岡崎片段合成的过程? 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领头链。

另一股链因为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这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为随从链。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称为岡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 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岡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领头链。另一股链因为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这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为随从链。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称为岡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端粒(telomere)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含RNA的蛋白复合物,实质上是一种逆转录酶,它能催化互补于RNA模板的DNA片段的合成,使复制以后的线形DNA分子的末端保持不变。

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信息改变,均可称为突变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由于一个或多个非三整倍数的核苷酸对查了入或缺失

乳酸、ATP 1mol葡萄糖净得2molATP 迅速供能; H2O CO2 ATP 1mol葡萄糖净得36或38molATP 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比较DNA-polI、II、III性质的异同。各有何生物学意义?

DNA-pol I 单亚基 功能:对复制中的错误进行校读,对复制和修复中出现的空隙进行填补。 DNA-pol II 多亚基的修复酶,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

DNA-pol III 多亚基 功能: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 DNA复制时双链是如何打开的?比较I型和II型拓扑异构酶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真核生物端粒有何功能?是如何合成的?

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维持DNA复制的完整性。

组成 :端粒酶RNA (human telomerase RNA, hTR),端粒酶协同蛋白(human 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 1, hTP1),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RT) 合成过程:

哪些因素引起DNA损伤?有哪些DNA损伤修复机制?其作用特点?(针对何种DNA损伤?)

DNA损伤即是指在生物体生命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发生的任何改变。DNA损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单个碱基改变和结构扭曲。引发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紫外线(ultra violet, UV)、各种辐射。化学因素:碱基类似物,羟胺类。亚硝酸盐,烷化剂。

修复类型: 错配修复:一种纠正复制后子链中错配碱基的修复方式。

直接修复:生物体内存在多种DNA损伤以后而并不需要切除碱基或核苷酸的机制,这种修复方式称为DNA

的直接修复。

切除修复: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损部分切除,并以完整的单链DNA作为模板合成切除

的部分

重组修复:遗传信息有缺损的子代DNA分子通过遗传重组的方式加以弥补,即从同源DNA的母链上将相

应核苷酸序列片段移至子链缺口处,然后用再合成的序列来补上母链的空缺。

SOS修复。SOS修复是指DNA受到严重损伤、细胞处于危急状态时所诱导的一种DNA修复方式,修复结果只是能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提高细胞的生成率,但留下的错误较多,故又称为错误倾向修复(error-prone repair),使细胞有较高的突变率。

何谓突变?突变类型有哪些?

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信息改变,均可称为突变(DNA Mutation)。从分子水平来看,突变就是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类型:①碱基对的置换(又称点突变)包括转换、颠换。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②移码突变

转录 (transcription) 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是在DNA的指导下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以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RNA的过程。

逆转录 (reverse transcription) 生物体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启动子(promoter)是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al factor) RNA聚合酶起始转录需要的辅因子(蛋白质)称为转录因子

终止因子(termination factor) 提供转录停止信号的DNA序列称为终止子,协助RNA聚合酶识别终止信号的辅助因子称为终止因子。

断裂基因(splite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核内不均一RNA (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 ) 高等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基因转录初产物RNA的平均长度比mRNA长,性质非常不稳定,序列的复杂程度也非常高,因此称之为核内不均一RNA (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 ,其中主要包括mRNA前体,也包括其他的转录物。

RNA 拼接(RNA splicing)大多真核生物基因是断裂基因。断裂基因的转录产物必需通过拼接,去除内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e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