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更新时间:2023-09-12 14:5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 基础篇 1、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概述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端,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两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 ”之称。“距水路之冲,当港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埌的城市,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到桂林240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与南北向穿越的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区域间的交通枢纽,是中原和华北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湘西南门”,是我国华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具有明显的东西南北辐射功能。 永州市市区座落在潇湘二水汇流处。整个市区由相对独立的冷水滩区和零陵区组成,两区相隔17公里,由湘江和联城公路相连,呈哑铃形框架,构成“潇湘第一城”独特的城市风貌。 湘江环抱着这座已建成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各城,悠悠不息地向北流去。它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陶瓷工业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创中华文明道德之源、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无一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

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战略构想,把永州建设为风景秀丽、生态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在二区中重点建设湘江西岸,形成沿湘江东西延伸式跨江的发展。需对湘江西岸进行高标准,有效地城市规划,提升湘江的整体环境品质,提升永州市成为生态化园林城市。 1.2规范范围

规范区域位于湘江西岸,永州市冷水滩区西南区域。南起城南大道曲河二桥,北至舜皇大道上宋家洲大桥,全长约5.5公里,从江边向西宽约150米至300米,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

2、场地现状条件 2.1气候条件

永州市属亚热带温润地区,春夏之间雨量集中,秋冬多旱,暑热期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3.7℃,最低气温-7.0℃。年平均降水量1484.9mm,年最大降水量1937.6mm,最小降水量950mm。

永州市风向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以偏北风为主,历年最大风向为东北向,历年平均日照数为1623.12小时,年平均无霜日为287天,霜雨冰冻期较短。 2.2地形地貌

规划范围内呈自然河滩地貌。大部分滨江用地为滩涂、农田、菜地、林地、村庄、山体等,以非建设用地为主。同类用地面积较小,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相互交错,缺少统一规划,呈现典型的散落无序村镇特征,为“城中村”现状。 2.3水文水利条件

湘江是永州境内最大的过境河,在永州境内全长223km,流域面积21491km2。湘江在芝山萍岛纳潇水后,经老埠头,邓家铺,蔡市进入冷水滩区域中心,流经市区境内长度39.07km,流经中心城区13.0km,河宽250m——40m,椐老埠头水文沿近期实测资料显示:最大年平均流量为928m3/s,最小年平均流量为314m3/s,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4700m3/s,最枯流量23.8m3/s,历年最高水位99.92m(潇湘电站)、最低水位88.15m(潇湘电站)。城市二十年一遇,设防洪水位为102m,设计常水位为97.0m。 沿江防洪堤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局部正在建设中。 2.4水文工程地质

在规划区域内,湘江沿岸为冲积土平原区,陆相泥质粉砂岩丘陵区,碳酸盐岩丘陵区,海相碎屑岩丘陵区四个工程地质区。

区内不良地质现象,如崩塌和滑坡的规模不大,仅对局部造成影响。水土流失中线装流水冲刷仅发生在江岸港溪,河沟等有地表水流地带。

规划区域内地下水主要是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占地下水量80%,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

孔隙水占20%。湘江沿岸的宽缓冲沟中,基本为潜水,由下部的沙砾石和中、粗砂层构成含水层,地下水丰富。 2.5交通系统

在规划范围内,已有3座跨江大桥建成通车:宋家洲大桥,曲河大桥、曲河二桥,满足现有城市东西岸的交通联系要求。在此次的规划设计方案中,按景观桥的要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湘江西路宽60m,从北至南贯穿整个规划区域,已局部进行建设施工。所以,在规划范围内未有完整的滨江道路系统,沿江通行主要依靠村庄内部道路,仍有部分沿江地区机动车无法到达。

第二部分 规划篇 1、规划前提条件 1.1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永州市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人脉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通过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风光带,提升湘江的环境品质,塑造一流城市形象和品味,同时在满足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塑造城市景观核心和生活趣味中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游憩、休闲、观光、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

在保护自然生态的条件下,规划、修整江滩的环境,配合永州城市规划,适应湘江西侧的城市功能,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沿路地段的经济价值。

追溯历史,怀念故人,重塑和再现传颂了千余年的良臣名将、文人贤士的生平事迹和墨宝,教育后人,以激励后人。 1.2规划宗旨:

第一、生态优生原则——在满足功能使用前提下,尽少干扰自然状态,努力减少人工化景观;

第二、安全性原则——满足防洪要求,增设水利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滨水开放空间; 第三、经济性原则——引入优质、优雅、休闲的商业项目,开辟各类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提升滨江风光带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提升路西地段的城市功能经济价值。注意分期建设,分期投入和早投入早产出的规划设计。尽量选择本地的建材和物料,以减少投资;

第四、与城市规划协调原则——配合湘江西路西侧区域的规划定位功能,适应城市生活的

要求。以人为本、聚集人气、营造绿地、景观经济氛围。

4、规划依据:

(1)“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20年版); (2)“湘江西路”道路设计总平面图; (3)“湘江西路”防洪堤设计方案平面图; (4)“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7)国家,湖南省及永州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5、游人容量估算:

为对滨江风光带内的各项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面积提供设施依据,特在规划前期对风光带内的游人容量进行估算。 1.5.1容量计算标准

参照《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风光带因沿江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自然植被状况,可将其视为市级公园(或称滨江公园)进行总体游人容量的计算。而滨江公园内的各景区,景点,则按小型游园进行游人容量的计算。具体如下: (1)公园总体游人容量计算:人均占地60平方米。 (2)景区景点游人容量计算:人均占地30平方米。 1.5.2游人容量估算:

公园游人容量=公园用地总面积/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m2/60m2= 人 整个风光带和同时容纳 游人的需要。

2、功能定位:

生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的滨江花园,是城市的绿色景廊。

文化:是传承彰显永州历史、人文、风格、文明的最佳舞台,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魅力:是沿岸居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的最佳去处,是城市现代、时尚、文明生活的新亮点。

3、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特色: 3.1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布局结构为:一线绿色基底,三大功能分段,四个特色景区,九个景观节点。简称“一线串起三大段、四景区、九景点”,象一串明珠镶嵌在清翠碧波、悠悠北去的湘江旁。 3.1.1一线绿:以自然和搭配的植被作为景观规划的基调,由南向北一线铺开,优化现有江滩生态环境。

3.1.2三大段:将整个5.5公里长的规划区域,配合湘江西路西侧的城市规划功能用地分为南、中、北三段。在自然基底上叠加不同的现代化人工设施和景观建筑。

(1)南段:从曲河二桥至曲河大桥长约2.0公里。配合路西侧城市规划和新经济和居住中心,规划成现代都市时尚、文明生活体验区。市民和游客可从中体会到城市丰富多彩,快节奏的时尚生态文化内涵。

(2)中段:从南甸路口至曲河桥,约1.0公里,路西侧为已建成的长丰工业园区,是一段相对安静,居民较少的地区,规划彰显历史文化,怀古瞻仰的学习旅游体验区。

(3)北段:从南甸路口至宋家洲大桥匝道,长约2.5公里。匹配路西侧的旅游商业和商住功能,规划为民俗、民风的旅游观光体验区。为全空间开放的,以旅游商业为主的游览风光区。

3.1.3四景区:带有特色的四个景区分别规划在三大功能分段内。

(1)“都市客厅”主题景区:位于湘江西路和兴村路交叉口处的滨江风光带规划在南段功能分段内。主题定位为:聚会、演出、观光、商场、餐饮、娱乐为一体,具有“居家客厅”所有功能的现代新颖建筑,广场和舞台等设施。

(2)历史文化纪念景区:设计以再现历朝历代的事件、人物、文化为主题的,供后人学习瞻仰的怀古纪念景区。采用雕塑,景观小品为重笔重绘“柳文化”,在清水湖入江处的洲头上规划了“柳侯园”和“柳侯阁”。

庭园建筑配以高科技声、光、电灯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以上一段以吸引市民和游客观瞻,学习和思故。相应起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游览的多重功能。规划布置在中段功能区内。 (3)“親水湖”親水特色景区:利用“親水湖”内湖的山水相依特色地理位置,以规划各类親水活动内容为主题。为市民,游客创造全开放式水上活动的游览区。规划布置在中段功能分段内。

(4)都市村寨特色旅游景区:利用河滩自然生态湿地和地形变化,营造城市中的村寨和田园风光,让生活在高密度、高节奏、烦躁环境中的居民、游客尽情地体验悠静的,特色的村寨农村生活气息。为一开放式旅游商业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规划布置在北段功能分段内。 3.1.4九景点:在配合和连系四个特色景区,规划了九个景观节点,各个景观节点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它们是:“趣乐园”、“颐乐园”、“繁花四季”、“四季花林”、“民俗商业小街”、“渔人码头”、“十二姓瑶寨”、“田园风光”、“绿色景廊”。 4、交通系统规划

风光带内交通主要由湘江西路、防洪堤堤顶路、电瓶车道、滨水自行车道、滨水步道和水上游览航道组成。 4.1交通组织:

机动车通行依托湘江西路,为不干扰景区游览效果,景区内设置机动车道。在湘江西路上,各景区的主要出入口处设置东西向短距离的小型机动车道,宽4m~6 m,共11处,满足停车。景区管理,维修和商业经营,消防救护等功能要求。在风光带中段和南段,依靠防洪堤堤顶(宽3m),全线设计了电瓶车,自行车道,可到达各景点。另在各景区内设计了滨江步道、亲水木栈道,流畅的园路等多种步行方式,宽2m~2.5m。用桥、汀步、叠石、亲水栈桥多种形式连接各景观区和景点。在各景区进出入口处和滨江道上均设置了供轮椅通行的坡道,方便残疾市民、游客游览活动。 4.2停车设施:

机动车停车场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设置在主题景区的进出口位置,为可停放15辆至40辆机动车的小型停车场,共8处。整个风光带约有240个车位供停放。在主题景区进出口处设置9处电瓶车服务站台,可随上随下。机动车停车场旁均规划了自行车停车场和出租点。 4.3水上游览线路组织: 分外江,内湖两条线路。

沿江各景区、景点都设置了游船码头,共11处。游船停靠,游客上下。“渔人码头”为游客游船集中停靠点。“亲水湖”景区中组织了脚踏风轮船、舢板船、竹筏的游览线路,设置了船坞,码头和管理用房。 4.4“親水湖”和“风雨宋洲桥”

湘江西路跨越清水湖,规划设置了“亲水桥”。长约200m,宽40m,采用传统的中国连拱

券式八孔汉白玉拱桥。

宋洲桥是连系江中宋家洲的交通枢纽。已建有钢筋混凝土柱形桥墩。规划按景观桥要求与周围景点建筑风格相协调为原则,桥体采用木质侗寨风雨桥形式。 4.5游览线路的组织 4.5.1陆路游览线路

依托湘江西路,建立各景区,景点间的陆路交通联系。南段功能分区中,将堤顶路规划成为城市滨江景观道,可方便进入各景区。

依托滨水的自行车道和休闲步道形成连续的游览线,联系各景区。 4.5.2水上游览线路

风光带各景区设置了游船停靠码头和船坞。沿湘江已可形成本规划区域内湘江水上游览线路。与陆上线路并举可构成城市旅游交通体系。

建议永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可组织往返零陵区和冷水滩区的水上游览项目。全程约50公里。荟萃了潇湘美景之精华,串自然、人文及现代城市景观为一线,交织成一幅山、水、洲、城有相同构的“百里画廊”,是一条有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旅游线路。 5、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将风光带内景观分为建筑景观,小品景观和植物景观三类,并建立起风光带内景观与湘江西路西侧城市建筑景观间的景观视线联系。 5.1建筑景观规划

因功能的需要,建设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建筑和展览建筑,这些建筑形式与风格不仅满足南方建筑的要求,更符合“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地域文化特征。南段景区分区采用现代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形式。中段、北段景观分区采用南方传统建筑风格和少数民族建筑形式。 5.2小品景观规划

风光带景区内建筑小品,如商亭、公共厕所、指示牌、桌椅、园灯、垃圾桶等。采用当地景观文化特征为元素创造,可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给游人留下难忘的景观印象。 5.3植物景观规划

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生长的植物,大面积种植。采用强化、搭配、组织种植的景观手法,配合景区的主题特色。达到衬托景区、景点的目的。可做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并烘托景区的自

然景观绿色氛围。 5.4景观视线规划 5.4.1景观焦点

规划在各景区中设置制高点的建筑和标志物为景观焦点,给人以近中是远,小中是大的空间感受。在组织高低错落的风景界面,给人以畅观与联想的综合感受。如登高至景观焦点上,则可到远观的山峦河川,俯瞰大地园景,一饱眼福。 5.4.2视觉走廊

在重要的景观焦点和特色景区间建立视觉走廊。在视觉走廊上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形态和错位,并设立专门的观景平台,营造“处处有景,景景相通”的视觉空间环境。 5.4.3景观界面

景观界面是指风光带沿江景区空间轮廊线和景区与路西侧城市建筑叠加的空间轮廊线。在规划中均注意到景观界面主景与次景,前景与背景,实景与虚景的配合和协调。利用地形注意配置建筑和植物的体量和长度,创造仿自然的曲线、和谐、均衡之美。 6、绿地系统规划 6.1绿地规划原则

6.1.1现状保留和优化提升相结合。对现状植被进行充分的保留和利用,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和韵味的植物群落。如凤尾竹、桂树、榕树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绿化规划与功能相结构的相关要求,改善植被群落组合结构。快速建立以乔木为主干的植物生态系统,同时进一步完善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种植。 6.1.2适地适树与搭配方式相结合

以乡土树种,草本植物为主,采用合理搭配手法,适当引进外地植物物种,可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效果。

6.1.3功能需要与种植方式相结合

利用植物围合空间,界定活动场地,与各种活动功能相匹配。 6.1.4特色景点与特色植物相结合

根据规划区段的要求,结合景点和景区的主题和设计要求,布置观赏性强,实用性和生态性兼顾,季节性和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6.2绿化功能分区

将风光带规划划分为六个绿化功能分区:

(1)道路绿化区:主要指沿湘江西路东侧和堤顶滨江路的绿化种植行道树。

(2)停车场绿化区:种植周围高密度行道树和停车位间遮阴树,建设生态林下停车场。 (3)保护绿化区:沿湘江西路人行道东侧建造生态防护带。在自然生态的江滩中种植水生植物,保护江滩,减少水土流失。

(4)基础绿化区:沿湘江一线,景区,景点之间大面积种植草本植物和铺种草皮,形成良好的绿化基底。

(5)特色景点绿化区:如供观赏的花地、花林,种植随季节变化,观赏性强的灌木,草本植物,营造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区。

(6)湿地植物绿化区:在北、中段功能分区的规划水体和自然滩地中进行湿地植物和水生植物栽植,营造生态湿地景观丰富,沿江,沿湖的主面景观。 6.3绿化种植设计:是“贺江两岸一期规划”P7 7、岸线规划 7.1护岸型式

根据风光带内湘江现代河岸的特点及规划要达到的景观效果,拟采用四种护岸形式。 7.1.1浆砌石挡墙式护岸:在规划分区南段,按防洪堤设计要求建造。规划在斜坡外侧种植爬藤类植物,营造立体绿化。

7.1.2种植缓坡式护岸:在规划分区中段、北段、岸坡呈缓坡地段,种植水生植物,竹林,草皮等进行护岸。

7.1.3阶梯式缓坡护岸:沿岸线开挖、夯坡、砌石,建造阶梯式岸坡,再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护岸。

7.1.4石茏斜坡式护岸:对现状河道冲刷凹岸河较陡地段,沿堤岸铺设石茏,石茏上覆土种植根系发达的草灌木,防冲刷,稳定边坡。 7.2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主要设置在北段景区内。亲水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外色木材,石材制作,较常水位高出50公分,并设置栏杆,防洪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 7.3码头

为满足水上观光和亲水要求,规划沿江,沿湖设置游船码头和下水码头。沿江共设置了

11处码头。游船码头较常水位97m高0.5~1m。“渔人码头”为游船集中停靠码头,标高为100m。码头平台面积由50~120m2,防止洪水时淹没。码头按水道航运要求设置,设置栏杆,洪水警示牌,消防设施等。下水码头设置在缓坡式护岸河浅水滩江,湖处,设置浆砌块石和钢筋混凝土台阶直伸入常水位97m以下。 8、竖向规划 8.1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随破就势,保持原有自然地形风貌; (2)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和安全;

(3)经济性原则。减少土石方量,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

(4)功能性原则。满足场地排水,防洪要求,保证重要景区建筑在城市设防洪水位以上。 8.2规划措施

(1)滨水步道利用自然岸坡地形,滨水栈桥,栈道与江底、湖底的高差小于1.2m。 (2)滨水步道,自行车道规划纵坡随坡就势,在大于2.5%时进行人工修坡。

(3)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外,应与相邻自行车道、步道,建筑物衔接,较少设置台阶。广场坡度1%~0.5%。

(4)建筑物竖向设计应在防洪水位以上0.15m~0.30m。 9、保洁设施规划

9.1环卫保洁设施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便于和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 (2)满足防洪要求,以免扩大污染程度。 9.2环卫保洁设施规划措施

(1)设施的建筑布局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每隔50m设置垃圾桶,每隔200m或每个景区边设置垃圾收集点。每个景点布置公厕一座,但保证二个公厕间距小于800m。每50m范围内设置清洁用水龙头一座。

(2)环卫保洁由环卫部门进行例行保洁工作。日常保洁工作应定期、定时集中和清理垃圾。应急保洁应在洪水退水后,在第一时间内清理景区,以更修缮、整理,使景区早日恢复使用。 10、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10.1规划布局原则

以满足市民、游客基本需要和服务半径为原则,提供配套服务设施和合理布点。 10.2配套设施类型

配套设施是组成风光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以下四部分:

(1)游憩设施:雕塑、座椅、花坛、休息亭廊、水池、码头、亲水平台、广场、活动场地等;

(2)服务设施:商亭、餐饮店、报刊亭、茶座、摄影部等;

(3)公共设施:标识牌、解说牌、广告牌、公共厕所、电话亭、饮水器、垃圾桶; (4)管理设施:管理办公室、治安机构、垃圾站、变电室、水泵房等。 10.3配套设施布点

依据《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和规划范围内设置要求,设定配套服务设施规模,数量和布置,具体详见下表:

11、规划指示体系: 表一:规划用地平衡表 表二: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2、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3、建设投资估算 14、分期建设规划 14.1分期建设原则

(1)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先行建设湘江西路和防洪堤,提高滨江风光带建设的可达性。建设生态堤岸系统,完善防洪,排涝能力。确保风光带建设的可行性。

(2)生态保育与绿化先行原则:大力开展绿化工作,按规划要求,完善风光带的绿色基底。 (3)突出重点和亮点的原则:线建设特色主题景区再建设景点。配合湘江西路西侧城市建设的步骤,安排景区的建设顺序。 15.2先期建设项目

(1)基础绿化工程:利用现状植物外,补充植被空白和稀少处,进行大规模种植造林。 (2)按防洪堤的要求尽快建设宋家洲大桥匝道至南甸路口的湘江西路。沿续长丰工业园以北湘江西路。

(3)重点景区建设:先期建设“都市客厅”、“趣乐园”、“颐乐园”景区和亲水湖景区。 第三部分 设计篇 1、特色景区详细设计 1.1“都市客厅”主题景区 (1)选址依据

选址位于湘江西路南端,与丰泰交叉口南侧江岸。按“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规划为“城市广场”。路西侧和丰泰路南北,城市规划功能为商住区,商业和居住大片集中用地。因此,规划设计了具有现代、时尚城市生活气息的、具备综合性城市广场的各种使用功能的,象似“居家客厅”的主题景区。 (2)构思来源

适应永州市冷水滩区西城区城市发展,经济繁荣的需要,呼应湘江西路西侧沿街的商业氛围,满足周边休闲、娱乐、健身的要求。 (3)功能定位

“都市客厅”主题景区是具有多功能空间的城市活动中心,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聚会、演出、宣传、节日联欢、运动、商业、餐饮、娱乐和观光等综合性功能的城市性广场。 (4)总体布局

景区面积:规划布局分四大功能局:入口前广场、商业区、下沉式演出广场区和“都市客厅”区。四大功能由西向东,由路边步步走近江岸的布局。

入口广场正对着丰泰路,起到导引性作用,也可让从湘江西路西侧地面和地下通道进入广场的游客暂时歇息时浏览“都市客厅”景区的全貌。采用现代、新颖、弧线钢架结构外形的三层建筑,共有十二栋,双环曲线形排列在入口广场东侧,栋栋之间留有6m宽的通道为游客提供餐饮、酒吧、文化娱乐等商业性服务,聚集人气,提升商业气氛。可引导游客进入下沉式演出广场。

下沉式演出广场呈丰圆弧形,共设置十二排台阶式看台坐凳,面积为 m2,下沉式高度为m,可容纳观众 人。演出舞台观景平台和景观塔为一组建筑,按城市标志性建筑进行规划

设计。舞台进深18m,宽40m,可进行大型演出。景观塔和观景平台矗立于水中。在观景平台上可临江眺望,赏心悦目。平台下层建筑可展览、聚会、会议和各种内容的文化活动使用,可适透过幕墙玻璃观望江景,建筑面积为1600m2。观景塔18层高 m,玻璃幕墙做围护构造的四方形钢结构螺转式上升的玻璃塔。入夜,在景观灯的照射下,整座塔身流光四溢,璀璨夺目,与观景平台组合成一道亮丽的美景,给游人留下惊叹和深刻的记忆。观景塔以景观制高点引领着整个风光带景观逐一展现。观景塔可供电视,通讯、眺望、观光、游览和作为商业写字楼、管理用房使用。 (5)规划用地平衡表 (6)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1.2历史文化纪念景区 (1)选址依据

选址位于长丰工业园地段,湘江西路东侧至岸边。景区长 m,面积 m2。此地段呈狭长面窄地形,地势平坦。为营造怀念和学习的氛围,选择已建成的工业园区附近,相对居民少,商业气氛较淡,环境相对较安静的区域规划怀古纪念为主题的景区。 (2)构思来源

为永州市无处不在的历史文脉,历史人脉的涌现所启迪看,感动看。 (3)功能定位 传承历史,彰显文化。

采用景观规划,造园的手法再现国之瑰宝的永州古文化、再现历朝历代永州辈出的良臣名将和他们的爱国精神。英雄气概以教育后人。 (4)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分五大功能分区:景观绿廊南入口区、怀古纪念区、缓冲区、书碑文化区和景观绿廊北入口区。采用现代景园的造景手法规划怀古纪念广场。采用硬地铺装,人物塑像、建筑小道、浮雕景墙、植物配植等进行规划设计。采用传统的中国景园的造景手法规划“书碑长廊”的书碑文化区。放置迂回曲折的连廊,联系形式各异的楼、台、亭、阁,营造形式丰富的小庭院。创造移步景异的景观效果,吸引游客观赏、学习永州文化的精髓——“柳文化”、“草书文化”、“崖碑文化”和“女书文化”等等。在怀古纪念区和书碑文化区之间,规划了“四季花林”景点。观赏性强的疏林、花坛、花名等,游客游览怀古纪念区和书碑文化区后肃穆

心情得到缓解和释放。

在此景区内,堤顶路、滨水步道沿湘江一线布置,贯通各景点。在南北入口景观绿廊处设置游船码头。

(5)规划用地平衡表 (6)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1.3“親水湖”親水活动景区 (1)选址依据

利用天然内湖——清水湖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态美景。作湖堤整理、挖湖堆丘、架桥铺路,提升親水湖的环境质量。 (2)构思来源

源自在湘江西路上眺望親水湖的自然生态湖景可以开发、规划,使它展现自然山水之美。 (3)功能定位

为市民、游客营造全天然、全生态、全开放式的親水活动,游览景区。 (4)规划布局

设湖岸设置游览设施:“百舸飞渡”、“水舞广场”、“水喷泉”、“渔歌唱晚”、“凤竹叠翠”、“峰林浮水”、“九曲廊桥”、“親水泳池”、“揽景阁”、“親水平台”、“向水栈桥”等景点。沿湖岸设置滨水步道和三处游船码头。利用“九曲廊桥”和“親水桥”连系南、北两岸,营造出人在湖岸行,船水中游的画面。

沿湖岸水池广种凤尾竹、水杉、广玉兰、榕树,形成水中森林的特色景观。“親水湖”景区内根据各分区功能的不同,种植高矮、疏密不同、植物种类多样化的园林区和观赏区,以丰富湖区景观。

1.4都市村寨特色旅游景区 (1)选址依据

选址位于宋家洲大桥匝道南侧。江面较窄,东向面对宋家洲。自然植被茂盛。原地段中分散座落着渔村和分布着等地。河叉,港湾较多,水位平稳。景区长 m,面积 m2。 (2)构思来源

利用地段“渔农并举”的原现状功能,建设城市中的村寨。意在改变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生活状态和节奏,去农村,走梯田、进农舍,享受片刻的,别样的生活情趣。

(3)功能定位

打造瑶族村寨,梯田和菜地、果园。营造城市中的“农家乐”,开辟民俗、民风旅游体验区。

(4)规划布局

景区中规划了“十二姓瑶寨”、“农家乐”、“梯田风光”和“硕果园”等游览景点和设施。 利用河滩自然缓坡和湿地,整理河叉、叠石挡水、架桥铺路,模仿瑶族建筑风格,依势傍水、高低错落地建造十二栋瑶族民居“半边楼”,以瑶族居多的十二姓命名各“农家乐”。村寨中设置小广场、望楼、连廊、踏步,用迂回曲折的条石路相连,或掩或收,步移景异。在村寨的前后左右开辟果树园和菜园。随着季节选择,搭配果树品种,四季都有花赏和果实收获,为城市的“农家乐”更添情趣。 2、规划设计特点

在“渔人码头”景点中规划了田螺广场、侯船厅、码头平台、渔归广场和垂钓栈桥等设施性景点。作为江上游览线路中游船集中停靠站。 2.1“路堤合一”

规划中自“親水湖”景区以北采用“路堤合一”的规划布局,将湘江西路按防洪堤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路面标准不变,留有自然河滩湿地,保持它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留给城市,留给市民,也可减小风光带的建设投入,节约投资。 2.2“随波逐浪”

规划功能布局的形式、顺序、内容随“湘水北去”,有张有弛。呈波浪形,由南向北而变化着排列。南端规划“都市客厅”,采用现代化城市设计理念、设计手法、设计风格,向北规划了“书碑长廊”“商业小街”就渐变地转向采用中国传统造园设计思想、手法,选择传统建筑风格进行景观设计。由大尺度,大空间,简约明快的设计手法,配以现代高科技的辅助设施进行转向创作小尺度,小空间围合,精巧细腻的中国园林,绿化庭园。使整个规划设计既有时尚豪迈气概,又有精细雕酌之功。 2.3“城市象征”

规划创作了高矗入云的,通身晶莹剔透的高100m钢结构四方塔式建筑,外形现代,新颖,具有吸引力。作为功能分区南段景区的制高点,正对城市东西向主干道丰泰路和南北侧大片居住商业区。因其为制高点建筑,江对岸冷水滩主城区大范围内都能眺望到它的光彩。影响

范围大,规划设计中确定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2.4“地下通道”的设置

湘江西路为城市西区主要南北向的沿江主干道,通行车辆较多,而风光带的主要景区、景点都在路东侧。为避免人车交叉,避免事故,在丰泰路、南甸路、仁湾路上两侧设置地下通道。

2.5“水利工程”的设置

为保持“親水湖”的水位平稳,水质优良,在内湖的东西进出口处规划设置节制闸。闸体设计注重优化、美化,使它能溶入景观环境中。 2.6“渗透,不可渗透岸坡”设计

可渗透岸坡利用自然生态河滩,处于功能分区中。“路堤合一”地段,采用种植缓坡护岸河石茏斜坡护岸。在规划功能分区南段,处于河道冲刷坍塌处,做不可渗透岸坡。采用砌块不可挡土墙式,钢筋混凝土阶梯式护岸。 2.7“张弛结合”

在各景点间以“繁华四季”、“四季花林”和“景观绿廊”相衔接。考虑人体对景观环境的合理接受能力,视觉的胜利特征,游览景区、景点后,可以在美色花海中,绿林长廊中得到缓解和释放,以保持游览的兴趣性和愉悦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ej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