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更新时间:2024-01-13 04: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进程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都市圈(也称三大经济圈)先后崛起,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风向标,成为了中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一、三大都市圈规模 1、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九十年代后期,在“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珠江三角洲从气候上看属于热带地区,气候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绿、霜不杀青。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

2、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长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和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及盐城、连云港等1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长三角”一体化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

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十一五”期间该地区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努力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 3、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区)二市,陆域面积112万平方公里,2.4亿人口。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加速崛起,尤其是京津冀北地区,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环渤海五省(区)二市国民经济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由此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是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并驾齐驱,具有旺盛活力的经济区域。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为环渤海地区更多地吸引资金和技术提供了机遇。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环渤海地区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

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二、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特色 1、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

从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看珠江三角洲为出口拉动型。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华侨之乡的人缘优势,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2007年广东省进出口额达到6340.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9.2%,其中出口3692.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22.2%。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模式区别于其他发展模式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吸引外资的外资推动型绝对领先地位。2007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171.3亿美元。 珠江三角洲主要是轻纺-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由加工贸易导引,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2007年服装产量仍然位居服装生产榜首,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24.67%。近些年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品增速快,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微波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彩色显像管均有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

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此外,石油化工、电器机械也正在形成新的产业支柱。

2、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从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看长江三角洲为投资拉动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由于其拥有的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市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所在地,并加快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2007年包括沪苏浙的长三角经济圈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37.68亿元。 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8.61亿元,增长13.6%,增幅提高2.8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近些年经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在中国地区经济中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呈现民资主导型。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257.14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17.2%,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总的来说,长三角的非国有经济不仅数量多,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组织形式是以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规模企业。。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是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且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其

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钢铁、汽车、石化等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其它经济圈而言,这里以微电子、光纤通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更为突出。近年来,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幅始终保持在30%以上。上海、无锡和杭州已被确定为国家级IC设计产业化基地。 3、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从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看环渤海经济圈为内需拉动型。环渤海经济圈有厚实的发展基础,依托其广阔的腹地和区内市场以及便捷的交通枢纽条件,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随着外商投资逐步\北上\,尤其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该经济圈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环渤海经济圈为国资主导型动力机制。这一经济圈多属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建材、造船以及微电子等IT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生铁、钢、成品钢材、大型拖拉机、塑料、啤酒等产量均占全国30%以上,该经济圈的农副产品、海洋产品加工

和出口也具有相当的优势,是典型的重化工-资本密集型。

三、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 1、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发展模式结构,实行两大调整,把“轻型化外源型经济”调整为“轻型化与重型化相协调的外源型经济”,把“外源型经济”调整为“外源型与内源型相协调的经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把珠三角的目标定位为中国南方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把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操作平台作为珠三角未来战略发展的关键,把全面推进“9+2”泛珠三角发展战略作为增强经济增长后劲的重要抓手。 2、长江三角洲

长三角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把苏、浙、沪“三合一”的经济分立化形态提升为“三融合”的经济一体化形态,抓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协调。把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四个中心”定位的国家战略,成为长三角的共同行动战略。把市场与政府的两股推动力量整合成为一股合力,全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环渤海地区

环勃海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把环渤海地区确立为中国北方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以及中国国际人才中心。加速形成一个功能分工明确,产业体系互补的骨干城市群。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合作,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

势。

针对目前的现状,可以通过制定一体化发展规划、构筑一体化共同市场、订立有约束力的统一公约和法规、组建半官方的协调仲裁委员会等有效推进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实现功能互补、共建共享,是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它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ee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