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氛围里绽放

更新时间:2024-07-01 09: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生活的氛围里绽放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教学应立足于生活这个根本,数学课堂要在生活的氛围里探究数学知识。“数学广角”的教学就更应该在浓浓的生活氛围里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教师的教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我们应不断攫取生活中新鲜素材充实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来回行走于“生活——数学——生活”的长廊上,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味”。

主题词: 生活 数学 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现实生活是研究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则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没有生活这个基础,数学是不存在的。因此,数学课教学应立足于生活这个根本,数学课堂要在生活的氛围里探究数学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块”之外的“数学广角”的教学就更应该在浓浓的生活氛围里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 注重生活化,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

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而“数学广角”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进行渗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作为“数学广角”的设计的理念,二者是一致的,都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和建构新的知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从总体上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要注重“生活化”的方向,而“数学广角”教学目标则为我们“数学广角”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标准,二者是相通的。

二、 注重生活化,是体现“数学广角”课程设置意图的

需要。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新增设的内容,课程设置的思想是“利用数学广角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以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

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数学广角素材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广角在学习素材的设计上力求通过解决学生容易接受且熟悉的生活问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和空间。

如,通过大家天天要穿的上衣和下装的搭配问题来渗透排列与组合思想;通过学校常见的参加兴趣小组的统计来渗透集合思想;通过为家里来的客人沏茶来渗透最优化思想;通过植树、邮政编码来渗透数学建模及编码思想等。无论是这些例题的情境还是习题中的素材选择,无一不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这样的生活问题解决不但能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更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教师的教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2.数学广角在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

数学广角在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求以“操作实践”为主题,这是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储备的数

学知识比较零碎,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第二学段要求以“抽象建模”为主题,这是考虑到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就启示我们:在第一学段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的活动来展开探究,使他们体验到现实生活中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初步培养他们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第二学段要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强“抽象建模”的要求,不仅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模型,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有序、严密抽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数学广角教学内容体现直观性

数学广角内容的编排非常强调利用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感悟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二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摆数字卡片和握手的情境来体现简单的排列组合;三年级上册教材利用连线的方式来帮助呈现搭配衣裤的有序思考;三年级下册教材利用集合圈把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利用天平的原理帮助学生体会等量找换的思想方法;四年级下册利用线段图来揭示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五年级下册利用列表、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抽象地分析如何找次品等。

这就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利用实物、教具、图表、生活经验等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浓浓的生活氛围里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美。

三、注重生活化,是上好“数学广角”的教学实践的需要。

教育家刘国正说:“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数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因而,我们应不断攫取生活中新鲜素材充实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来回行走于“生活——数学——生活”的长廊上,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味”。

1、结合现实生活,选取教学内容

教师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在准确把握内容实质的基础上,尽可能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切学生实际,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或事例作为认知的背景,变“书本中的教材”为“生活中的教材”,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变“知识课堂”为“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命力。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模型思想、一一对应思想的例1时,我依据例1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课件出示:学校教学楼东侧的围墙边有一条50米长绿化带要进行绿化,每隔5米栽一棵樟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2)、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反馈答案。 方法一:50÷5=10(棵)

方法二:50÷5=10(棵) 10+2=12(棵) 方法三:50÷5=10(棵) 10+1=1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5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4).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50米,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10段11棵)

b.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这样的背景来自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内容鲜活生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再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创设问题情景,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有积极性去思考和探索,又要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优化思想和运筹思想

的例4,我就这样设置教学情景的:

(1).先让学生观看田忌赛马的动画片,但不介绍田忌赢齐王所使用的策略,而是让学生想:假如我是田忌,我应该用什么策略去应对?自行设计方案。(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动画片的内容,给出的的策略一定是多样化的,其中必然有田忌所采用的策略。)

(2).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策略可以赢齐王,有的策略却会输?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种赢齐王的方法是不是唯一的?”

(3). 请学生小组讨论或自行思考,想办法证明这种赢齐王的方法是唯一的。

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觉地运用组合的知识去列举所有对策的可能性,结果会更加丰富,学生的自主性也会更充分地发挥出来,问题的解决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枯燥的知识由此就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生活事例了,接近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回归生活空间,实践生活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

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例2结束时,我是这样设计学生们实践活动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你们看如何进行编写?

同学们依据例2所学的身份证编码各数字的意义,运用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清楚地体现的编码的内容,比如学生所在的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然后再根据这些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比如说可以用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还可以按年龄的大小给每个班的学生排一下号等等。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分析、讨论、交流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实践数学知识生活化。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e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