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教育教案解读

更新时间:2023-10-07 14: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教案(教学要求)

讲授题目:沟通你我他——大学生人际交往 所属章节:第四章 计划学时: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当自己处于人际冲突时的心态,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2.技能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具体技巧和方法,并能自觉运用;

3. 情绪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效应,让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注入正能量。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效应的概念、理论,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等。(这是由知识点的客观性决定的。)

教学难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效应的调适。要引导学生“怎么做、怎么办?”使学生将概念和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这是由学生认知因素的主观性决定的。)

教学方法:

主要使用讲授法和讨论法,鼓励学生讨论、配合案例分析、分享互动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由彭贤主编于2012年08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书第四章。

教学内容:

导入:

(一)小活动 搭“人”字

指导语:请各位同学伸出双手,用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搭成一个“人”字。 (此时观察,有的同学搭出了人字,但有的同学搭出的是入字)

启示:在搭建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此时的人字是不和谐的。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奥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地狱与天堂》的故事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往自己嘴里送,但太长了,自己永远都送不进嘴里。 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是一样的筷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食,其乐无穷。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通俗的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红光满面。

一、人际交往概述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流通过程。

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一层,生理上的需要;第二层,安全上的需要;第三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人人都需要得到相互的关系的关系和照顾;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

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候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 (三)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表层因素

(1)空间距离(远亲不如近邻)

(2)交往频率(来往密切关系更近,如麻友们、恋人们) (3)仪表风度(得体的仪表使人更具魅力) 2.深层因素

个性品质:人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等。最重要的是人品。

特点相似: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共鸣特点互补,更能彼此倾慕,关系稳定长 久。如夫妻、同伴等。 二、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一)首因效应

“首因”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

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留给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仪表,比如衣着要整洁、服搭配要和谐得体等;其次,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此必须锻炼和提高言谈技能、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忌 “以貌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启示: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是指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题地位,掩盖了以往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近因效应给了我们改变形象、弥补过错、重新来过的机会。例如,两个朋友因故“冷战”一段时间后,一方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或歉意,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博得对方的好感,化解恩怨。

忌只看一时一事,要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 启示:

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发生冲突及时道歉,知错就改;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 (三)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评价他人的似乎后,常常喜欢从某一点特征出发来得出或好或坏的全部印象,就像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因此有时也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盖全”、“爱屋及乌”的错误,影响理性人际关系的确立。话说回来,晕轮效应可以增加个体的吸引力而助其获得某种成功,这或许是有利的一面。

为了防止晕轮效应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尽量避免感情用事,全面评价他人,理性和人交往。如果想利用晕轮效应有利的一面,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全面展示自己的优点、掩饰缺点,遗留给他人尽量完美的印象。

忌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否定),要要尽量消除“偏见”,多角度分析取舍 启示:注重塑造突出的正面形象。 (四)刻板效应和定势效应

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喜欢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而很容易认为他具有这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这就是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某类人的特征时,就比较容易推断这类人中的个体特征,尽管有时候有所偏颇;消极作用,常使人以点带面、固执待人,使人产生认知上的错觉,比

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性别偏见等就是刻板效应下的产物。

定势效应也称为心理定式效应,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事务的一种心理倾向。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常使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固定化。比如,与老年人交往,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过时落伍;与年轻人交往,又会认为他们“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与一向诚实的人交往,我们会觉得他始终不会说谎;碰到曾经圆滑过的人,我们定会倍加小心。知道了定式效应的负面影响,我们就应该注意克制,看待别人要“与时俱进”,要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精神。

忌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分析。 (五)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就是“以己论人”,常常以为别人与自己具有同样的爱好、个性等,常常以为别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它是由怀疑引起的对别人人格的歪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效应的典型写照。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

忌片面地以己论人

启示:要顾及他人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反黄金规则

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反黄金规则:“别人必须像我希望的那样对待我。” (七)对自我的认知偏差

对自我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身价值、妄自菲薄、唯唯诺诺、畏畏缩缩。(自卑)

对自我的评价过高:盛气凌人、骄傲狂妄、对他人求全责备、不屑一顾。(自负)

三、人际交往的四种心理模式 (一)我不好——你好 表现:自卑、社交恐惧

根源:童年的无助感,长大后容易放弃自我或顺从他人;喜欢以百倍的努力去赢得他人的赞赏,或者喜欢与父母意识重的人为友。 (二)我不好——你也不好

表现: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别人,常放弃自我、陷入绝境,极端孤独和退缩。 (三)我好——你不好

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把人

际交往中失败的责任推在他人身上,常导致自己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四)我好——你也好

表现:相信他人,能够接纳自己和他人,正视现实,并努力去改变他们能改变的事物,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与长处,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模式。

请你思考:

为什么交不到知心朋友? 为什么“话不投机,半句多”? 为什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为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 ……

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一)语言沟通 人际沟通----语言的艺术

例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说话的艺术: 急事,慢慢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别人的事,小心说 自己的事,听别人说 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2.批评的艺术:

先表扬后批评:良药不苦口。

批评别人之前先做自我检讨:消除对立情绪。 点到为止,给人台阶。 描述行为,不要做人身攻击。 不要把个人情绪因素牵涉进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e3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