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队伍和政工干部队伍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14 02: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职工队伍和政工干部队伍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党宣内传[2012] 号文件精神,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职工队伍和政工干部队伍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位于****西南角,海拔1800余米,距*****62公里,距****248公里。始建于1959年初,拥有土地面积***万亩,耕地 ****万亩。全团总人口 ****人,在册职工 ****人。

二、职工队伍和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职工队伍情况:

2011年末,总人口数为****人,其中男***人,女***人。比上年减少96人,主要是人口流出、死亡。

有职工***人,其中党团员人数***人,占职工总数的31%。职工总数比上年减少15人,主要为在职人员退休。

职工平均年龄44.5岁,较上年增长0.76岁;其中35岁以下职工125人,占职工总数的10%;35-55岁职工1103人,占职工总数的87%;预计5年内退休人数210人,占职工总数的16.5%,年均增长3.3%。

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职工736人,占职工总数的58%;高中文化程度职工258人,占职工总数20.3%;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职工274人,占职工总数21.6%。

(二)政工干部队伍情况:

2012年,政工干部总数45人,约占在职职工数的3.5%,比上年减少0.7%;其中专职政工干部39人,占政工干部总数87%;少数民族政工干部数2人,占政工干部总数4.4%。

政工干部主要分布在机关、直属单位和基层单位。其中,机关政工干部17人,占政工干部总数的37.8%;基层单位政工干部数16人,占政工干部总数的36%。

政工干部中,党员41人,占政工干部总数的91%;团员人数2人,占政工干部总数的4.4%。

政工干部平均年龄43.6岁,比上年减少0.63岁;其中35岁以下政工干部7人,占政工干部总数的16%;50岁以上政工干部9人,占政工干部总数20%。

政工干部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4.4%;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3人,占95.6%。

政工干部中,原有高级职称1人,已于2012年4月调离工作岗位;中级职称17人,占政工干部38%;中级职称以下28人,占62%。

三、职工队伍、政工干部队伍情况分析

1、职工队伍分析:从调查情况看,职工人数在逐年减少,主要原因是在职人员每年退休都在40人左右,而每年新增职工途径较少,主要为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外地调入等,新增人数少。职工中党团员人数比例呈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新吸纳的职工多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素质较高。从年龄结

构看,职工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新吸纳职工数较少。从文化结构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仍占有较大比例,占到总数的58%。

2、政工干部队伍分析:根据政工干部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来看,政工干部数占职工队伍数偏少、年龄结构偏大、政工干部分布不均;党、团员数、文化结构比例合理。目前有政工干部45人,占职工总数的3.5%。由于基层单位岗位变动及工作调动,政工干部相应较上年有减少。专职政工干部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仍有较大的政工干部为兼职,有些基层政工干部甚至还兼任技术员等职务,主要原因是基层单位干部配备较少,许多工作需要一人多职。

政工干部平均年龄43.6岁,其中35岁以下7人,50岁以上9人。虽然近年来想方设法引进年青人才充实干部队伍,但由于受编制以及条件待遇等影响,一些年轻人才不易留下;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政工干部,又缺少合理的退出机制,致使政工干部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重视人才素质培养培训,政工干部普遍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但由于职称晋升名额限制,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人数仍然偏低。

四、解决职工和政工干部队伍存在问题

1 .选配政工人才存在思想误区,政工队伍关口“易入难出”。 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比,政工人员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绝

大多数人是“半路出家”,欠缺良好的“专业背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一是政工岗位“入口”宽松。政工工作被视为“打杂”工种,几乎所有人员都能够胜任。在机构改革中,政工岗位通常被视为“闲臵人员”的“收留所”;二是政工人才“出口”不畅。现有年龄较大的政工人员,多数人是“从政一生”,专业技能比较窄小,岗位交流比较困难;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制约着人才的全面发展;三是政工队伍的后备力量储备不足。一些喜欢政工工作、综合素质较好、了解单位情况的年轻人因身份、学历、用工制度等因素不能进入政工队伍.

2.对政工人员再教育不足,政工人员欠缺“自强意识”。 有的政工干部虽然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工作创新力度不大,不敢向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做思想工作,认为没有实权,怕得罪人不好合作。造成以上状态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政工人员的培训投入不足。往往不惜“重金”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却把政工人员拒之门外。政工人员的专业本来就“五花八门”,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加上长期再教育不足,队伍素质提高缓慢。二是组织政工人员的培训往往局限于“职称教育”,培训渠道单一,学习形式简单,而且断断续续,收效甚微。三是政工人员放松自我改造。有的政工人员以年龄大为由,不主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不会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办公技术,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影响政工干部形象。四是政工人员对构建和谐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认识不足,未

能准确掌握不同群体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政工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职工队伍目前停招,导致新鲜血液进不来。假如说打开招职工的渠道,招进来的也是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员。

五、解决职工队伍的措施和建议

1、进一步扩大招录职工的途径,面向各级学校积极招录各类人才,欢迎青年人创业。加大复转军人招录力度,与部队签订定向招录协议,提升 “兵”的成份。

2、全力加快“三化”尤其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二三产业发展,让现有职工和新招录来的职工进工厂、进企业、进商贸,吸引人力,聚集企业,创造拴心留人环境,壮大职工队伍。

3、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增加编制,把更多的优秀职工充实到政工干部队伍里来。

六、解决政工干部队伍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引进优秀专职政工人才,增强政工队伍的核心力量。有针对性地引进政工方面的“多面人才”,作为专职政工队伍的领军人物,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对优秀人才要及时提拔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适当引进与政工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逐步优化政工队伍年龄知识结构。

二是选配高素质兼职人员,建立“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在专职政工队伍“少而精”的情况下,要注意挑选素质好的人员,充实政工队伍力量,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互相结合,

互相促进,避免“两张皮”现象。要层层建立“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既要负责行政、监管的管理工作,又要积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氛围。

三是开发人力资源,推进政工队伍建设。要选择与政工相关专业或热爱政工工作的人才;要加强政工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积极做好组织与人事之间、纪检与审计之间、工会与行政之间、不同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把政工岗位的“一潭死水”激活;要从岗位的实际要求出发,打破身份、学历、专业、职称等界限,让这些有潜质、基础较好、热爱政工工作的年轻人有机会到政工岗位上磨练成长;要鼓励和支持政工人员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展,为今后岗位交流做准备,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激发年轻人“从政”的热情,争取在政工岗位成才 。

五是要提升政工干部待遇,鼓励政工干部学习晋升职称,健全干部退出机制,要探索在干部待遇上与地方相一致的新机制。

互相促进,避免“两张皮”现象。要层层建立“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既要负责行政、监管的管理工作,又要积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氛围。

三是开发人力资源,推进政工队伍建设。要选择与政工相关专业或热爱政工工作的人才;要加强政工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积极做好组织与人事之间、纪检与审计之间、工会与行政之间、不同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把政工岗位的“一潭死水”激活;要从岗位的实际要求出发,打破身份、学历、专业、职称等界限,让这些有潜质、基础较好、热爱政工工作的年轻人有机会到政工岗位上磨练成长;要鼓励和支持政工人员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展,为今后岗位交流做准备,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激发年轻人“从政”的热情,争取在政工岗位成才 。

五是要提升政工干部待遇,鼓励政工干部学习晋升职称,健全干部退出机制,要探索在干部待遇上与地方相一致的新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e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