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九

更新时间:2024-02-20 20:2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王懿,字仲德翻译(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二千石。

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

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叡相及。度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

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

祠之。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县人。(他)说自己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弟、幽州刺史王懋的七世孙。其祖父王宏在石季龙时为官,父亲王苗在苻坚时为官,都官至州刺史。

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苻坚战败时,年仅17岁的王懿与其兄王睿一同发起义兵,与慕容垂作战。前秦军队很快溃败,王懿身负重伤,败逃后与家人失去联系。路经大泽,被困住,无法离开,趴在树林里。有一个穿青衣的小男孩,年龄大约七八岁,骑着牛经过这里,看见仲德吃惊地问:“你吃饭了没有?”仲德说自己很饿,小孩走了,一会儿又回来了,拿来饭给仲德吃。仲德吃完想要走,但下了一场暴雨,不知道通向渡口的路在哪里。有一只白狼走到他面前,仰天长叫,叫完

衔住仲德的衣服,接着就渡河,仲德随之而过,与兄长王睿相会合。渡河之后到了滑台,又被翟辽留下,让他做将帅。几年后,仲德想南归,于是离开翟辽奔往泰山。翟辽追兵紧急追赶,夜间行路,忽然看见前方有极亮的火炬为他引路,趁着亮光奔走了百十里路,才得以逃脱。

仲德到姑孰投奔桓玄门下。赶上玄桓篡夺政权,仲德拜见辅国将军张畅,谈到国家大事。仲德说:“现在起事,恐怕不足以成就大事。”元德果敢刚毅有计谋,宋武帝很是了解他,把准备推翻桓玄的事告诉了他,派他袭击桓玄。仲德听了他的想法,对元德说:“桓玄考虑事情不长远,喜欢夜间出营,现在俘获他只需一个人的力量就够了。”事情败露后,元德被桓玄杀了,仲德逃跑了。正值义军攻克建邺,仲德抱着元德的儿子方回等武帝。武帝在马上抱着方回,和仲德相对而恸哭。武帝追赠元德为给事中,封为安复县侯,让仲德做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朝中大臣纷纷附和,唯有王懿提出异议;“现在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有归乡之心,所以应当以建邺为都城。”武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元嘉年间,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了,三军都非常高兴,而仲德面带忧色,说:“众人都不熟悉北方人情善于诡诈,必定会陷入敌人圈套。”各路军队进驻灵昌,魏军在委粟渡口渡河,虎牢、洛阳都失守了。彦之听说二城都陷落了,想烧掉船只逃跑。仲德说:“现在贼兵离我们还有千里之远,滑台还有强壮的军队。如果这时丢弃船只,士卒必会失散。”于是,回军从济南历城步行进发,然后焚掉船只扔了武器,回到彭城。仲德受到牵连被免官。不久和檀道济去营救滑台的守军,直到粮草用尽才回去。自此又丢掉了河南。

元嘉九年,仲德又做了徐州刺史。仲德多次到徐州为官,他的威德在彭城很出名。他建立佛寺、塑成白狼、童子的像供在塔中,这也是由于在河北所遇到的白狼、童子的缘故。封号为镇北大将军。他死后,谥号桓侯。人们也在他庙里立了白狼、童子的像,每逢祭祀时,也一定祭祀白狼、童子。

篇二:陈书简介

陈书简介.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陈书目录

古代典籍书籍简介

作者简介

陈书特点

全书篇目

清代女画家人物简介

主要经历

书画造诣

乐善好施

明代官员

清代官员古代典籍 书籍简介

作者简介

陈书特点

全书篇目

清代女画家 人物简介

主要经历

书画造诣

乐善好施

明代官员

清代官员

展开 编辑本段古代典籍

书籍简介

《陈书》,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 陈书 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八卷,《天嘉起居注》二十三卷,《天康光大起居注》十卷,《太建起居注》五十六卷,《至德起居注》四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

作者简介

姚思廉(557~637)本名简,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称。陈时任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陈灭后入隋,任秘书丞,隋文帝杨坚命他继续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陈两代历史。史称其“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遗嘱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贞观初,姚思廉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后官至散骑常侍。三年(629年),奉诏撰梁、陈二史。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陈书特点

从《陈书》中,我们只见到有两卷本纪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姚察在陈史撰述方面遗留给姚思廉的旧稿比梁史少得多。姚思廉撰《陈书》,主要是参考了陈朝史官陆琼、顾野王、傅縡等人有关陈史的撰述。《陈书》在内容上和文字上都赶不上《梁书》,

这一方面反映了姚氏父子在史学功力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多少反映出陈朝时期各方面状况的江河日下。北宋人说:陈朝的特点就是苟且偷安,它没有什么“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以为后世效仿的。这话说得大致是不错的。但是,《陈书》所记载的历史内容,有些还是有意义的。唐朝的魏徵、宋朝的曾巩、清朝的赵翼都认为;《陈书》在记述陈朝“其始之所以兴”、“其终之所以亡”方面,尤其是在揭示陈武帝的“度量恢廓,知人善任”和陈后主的“躭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方面,还是有它的历史价值的。另外,《陈书·皇后传》记后主张贵妃干预朝政,“内外宗族,多被引用”;《江总传》记江总位当权宰,不持政务,只是天天同一些人陪着陈后主在后庭游宴,时人把他们称为“狎客”。这对于后人了解陈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提供了生动的材料。《文学·何之元传》载何之无所撰《梁典》一书的序文,在史学上是一篇有一定价值的文章。《梁典》已不存,但今人可以从这篇序文中了解这部书的体裁、体例和内容。序文说,“开此一书,分为六意”,即《追述》、《太平》、《叙乱》、《世祖》、《敬帝》、《后嗣主》。它还引用史学家臧荣绪的话说:“史无裁断,犹起居注耳。”这也是史学史上的宝贵的思想遗产之一。《陈书》在总体上虽不如《梁书》,但它在编次上却有超过后者的地方,显得更加严谨、合理。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最后,我想讲讲在阅读《梁书》、《陈书》时需要注意到的几个问题。(一)要注意到魏徵为《梁书》、《陈书》所撰写的总论。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时,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而诸史总论都出于魏徵之手。《梁书》总论在卷六《帝纪》之末;《陈书》总论也在卷六《帝纪》之末,此外在卷七《皇后传》之末,他对陈后主、张贵妃等人腐朽生活还作了史实上的补充,间或也有议论。阅读魏徵写的总论,可以作为从宏观方面把握和分析梁、陈二代历史的参考。一般地说,魏徵的见识要高于姚氏父子,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前者是用政治家的眼光来评论历史的。不过在文体上,魏徵史论仍然沿袭六朝以来的四六对仗的骈体文;而姚氏父子(尤其是姚察)却能在骈体文盛行的时代以散文作史论,这是他们在文风上超出魏徵的地方,而且对唐中叶古文运动的兴起也不能没有影响。(二)阅读《梁书》、《陈书》,还要注意把它们同李延寿撰的《南史》进行比较。《南史》是在《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不仅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而且矫正了原书中的许多曲笔,同时还使这四部史书所叙述的历史连贯起来。以曲笔而论,《梁书》对梁元帝的猜忌、凶残,徐妃的淫秽,临川王萧宏的恣意聚敛、懦弱无能等等,都加以回护,曲笔不书。《陈书》为统治者避讳的地方也很多,典型的例子是《刘师知传》对刘师知帮助陈武帝杀死梁敬帝一事只字不提。这些,在《南史》中大多得到矫正。所以这种比较、对读,是很必要的。顺便说说,读《宋书》、《南齐书》也应参照《南史》来读,其中情况与上面说的多有类似之处。(三)深入阅读《梁书》、《陈书》,还应参考《隋书》的志。这是因为,《隋书》的志包含了梁、陈、齐、周、隋五个朝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流变,对于了解这五个朝代的历史来说,是非读不可的。 全书篇目

本纪卷一?本纪第一 高祖上卷二?本纪第二 高祖下卷三?本纪第三 世

祖卷四?本纪第四 废帝卷五?本纪第五 宣帝卷六?本纪第六 后主列传卷七?列传第一 高祖章皇后 世祖沈皇后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后主沈皇后 张贵妃卷八?列传第二 杜僧明 周文育 子宝安 侯安都卷九?列传第三 侯瑱 欧阳頠 子纥 吴明彻 裴子烈卷十?列传第四 周铁虎 程灵洗 子文季卷十一?列传第五 黄法抃 淳于量 章昭达卷十二?列传第六 胡颖 徐度 子敬成 杜棱 沈恪卷十三?列传第七 徐世谱 鲁悉达 周敷 荀朗 子法尚周炅卷十四?列传第八 衡阳献王昌 南康愍王昙朗 子方泰方庆卷十五?列传第九 陈拟 陈详 陈慧纪卷十六?列传第十 赵知礼 蔡景历 刘师知 谢岐卷十七?列传第十一 王冲 王通 弟劢 袁敬 兄子枢卷十八?列传第十二 沈众 袁泌 刘仲威 陆山才王质 韦载 族弟翙卷十九?列传第十三 沈炯 虞荔 弟寄 马枢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到仲举 韩子高 华皎卷二十一?列

传第十五 谢哲 萧乾 谢嘏 张种 王固孔奂 萧允 弟引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 陆子隆 钱道戢 骆牙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 沈君理 王瑒 陆缮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 周弘正 弟弘直 弘直子确 袁宪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九 裴忌 孙瑒卷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 徐陵 子俭 份 仪 弟孝克卷二十七?列传第二十一 江总 姚察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 高宗二十九王 后主十一子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

三 宗元饶 司马申 毛喜 蔡徵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 萧济 陆琼 子从典 顾野王 傅縡 章华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五 萧摩诃 子世廉 任忠 樊毅 弟猛 鲁广达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 孝行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儒林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 文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九 熊昙朗 周迪 留异 陈宝应卷三十六?列传第三十 始兴王叔陵 新安王伯固卷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一 剧中

编辑本段清代女画家

人物简介

陈书(1660~1736)字南楼,号上元弟子,晚号南楼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适海监钱纶光,以长子陈员贵诰封太淑人。善花鸟、草虫,笔力老健,风神简古,其用笔类陈道复而遒逸过之。山水人物亦擅长,间绘观音、佛像等。后居贫卖画自给。其子界、从子元、从孙载及族孙维城等皆从受画法,亦如四家之宗卫夫人。其画清内府所藏甚多,卒年77岁,著有复庵吟稿。

主要经历

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嘉兴有一位闻名遐迩的女画家陈书,她生在清代顺治年间,死在乾隆初,寿缘很高,活了七十七岁,晚年自称南楼老人,擅长人物、山水、花卉,书法也秀丽遒劲,诗文颇为精通。她成年后嫁于钱纶光为妻,钱氏为嘉兴望族,惜乎她的丈夫很早就离开了人间。她只能勤俭持家,夜来纺纱织布,苦度岁月,对于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教子读经吟诗至深夜。其子钱陈群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在清康熙六十年中了进士,进入朝廷担任侍读学士等官职。陈书教子成名,自己画了一幅“夜纺授经图”,此图描绘夜深人静一边纺纱,一边教子读经,神态毕俱。这幅面得皇帝的赞赏,并题诗二首在画上,当时乾隆皇帝带头题诗称道这幅画,那些高官名人也纷纷题诗歌颂之。这幅令人瞩目的“夜纺授经图”,后来刻在石上,嵌在嘉兴中山路钱氏故居壁间,笔者曾见其拓本,原作是否存在,已不得而知。但其刻石仍保存在钱氏后裔手中。因在扩展中山路时有人看到其石刻完好地嵌在墙间,现钱氏故居已拆除,其旧址即现在中国银行嘉兴支行这块地基上。

书画造诣

陈书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很高,笔墨娴雅,结构严谨。当时书画家评论她画的人物称得上逸品,画的山水、花卉称为神品,可见对她的评价相当高。陈书的子孙受她的影响也能书画,在笔墨技法上很像她,可以说一门数代继承家风。她的作品曾为清代皇室珍藏,流传民间也不少。嘉兴博物馆藏有她的花卉真迹,笔者在杭州、苏州、扬州等地也看到过她的作品。她的诗为人们所重视,《复庵吟稿》收集了她诗作的精华,流传至今。

乐善好施

陈书画艺高超,为人也好,可称得上画品人品俱优,她年青时因丈夫早死,家境清寒,但是待客热情周到,有时家里拿不出现钱,只好典了衣服招待客人。后来他儿子当上了大官,她被封为贵夫人,但待人如旧,没有半点看不起人的态度,乐于帮助贫困人家,所以博得人们的好评。[1]

篇三:六朝墓志词语零释

摘 要:六朝墓志语料丰富,时代明确,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论文考释其中的词语10条。这些词语均为诸家所不及,它们又被《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失收,或虽已收释,但义项缺漏。?

关键词:墓志;词语;六朝?

中图分类号:h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5-0132-03

?墓志属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主要是用来记录墓主的姓名、籍贯、生平事迹、族系、卒葬时地等。其中的六朝墓志就因其具有材料丰富、时代明确和一定程度的口语性等特点而成为汉语历史研究词汇的宝贵语料并受到汉语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近来研读六朝墓志,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可补《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阙失,我们兹选释其中的10条。这些词语均为诸家所不及,它们或被《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失收,或虽已收释,但义项缺漏。

一、悼恻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1](p1-510)•魏故使持节都督三洲驻军是骠骑大将军栋梁周东徐州刺史当州大都督仪同三司兖州刺史临济县开国侯叔孙公墓志之铭》:“帝用悼恻,崇以礼数,赠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本将军仪同三司兖州刺史,谥曰武恭,礼也。”

按:“悼恻”,乃“悲伤”义。“悼”、“恻”均有“伤痛”义。《广雅•释诂二》、《玉篇•心部》并载:“恻,痛也。”《集韵•号韵》、《玉篇•心部》:“悼,伤也。”“悼恻”乃近义连文。其他例如《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丁卯,诏:‘君臣之际,义莫重焉,每闻薨殂,良深悼恻。应文武朝臣薨卒者,其月俸、料宜全给,仍更准本官一月俸料,以为赙赠’。”《彭惠安集》卷五“碑铭”《陈康懿公尚书神道碑》:“皇情悼恻,恤典优隆。”《新安文献志》卷九“书”《复表兄朱元晦编修书》:“矧中表子?姻亲契分之厚者,其悼恻之情,宜何如耶?”《汉语大词典》收有近义的“悼怆”,但未收“悼恻”一词。

二、华邦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龙骧将军平阳檀府君之墓志铭》:“虽帝壤华邦,神州名邑,然北带长山,盗徒充聚。”

按:“华邦”,指中原、中国。“华邦”一词,亦见于《四库全书》所收文献中,例如《怀星堂集》卷二“骚赋”《一江赋》:“洽八荒兼三才而共济,束一统之华邦,信矣!”《敬轩文集》卷十八“记”《邵阳县重修庙学记》:“今去圣人仅二千年,不问海内外华邦蛮区愚夫小子皆能道吾夫子之号而起尊信之心。”《汉语大词典》收有同义的“华域”,但漏载“华邦”一词。

三、玄碑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2](p1-629)•元荣宗墓志》:“勒铭幽宇,扬志玄碑。” 按:“玄碑”,谓墓碑。《玉篇•玄部》:“玄,黑色也。”故“玄”含有“黑色”之义,因此而引申为与阴间相关之事物。其他例如《唐代墓志汇编上[3](p1-130)•大周故太原王公墓志铭》:“故以玄碑勒隧,题盛德之方存;翠碣横埏,与长年而不朽。”“玄碑”一词,《汉语大词典》未见收载。

四、英迈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故介休县令李明府墓志》:“君勇决英迈,识量淹远,风猷意业,有可称者。”

按:“英迈”,谓才智出众,神采超逸。《资治通鉴•陈纪八》“阿恒之任,宜在宗英”胡三省注:“才过人曰英。”“英迈”一词,唐墓志也有使用,如《唐代墓志汇编上•□唐韩府法曹参军息兰陵萧君之志》:“曾祖凤,朝散大夫林州长史袭梁郡公,器局夷简,风神英迈,?士元之显职,嗣休征之茂官。”“英迈”一词,还常用于后世史书,如《旧唐书》列传

第六十七:“宁私谓所亲曰:‘圣上聪明英迈,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清臣天资英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宋史》卷四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赵孟?》:“孟?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子宁英迈不群,十八年,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天之生材有限,陛下忍以区区小故,纵无穷之诛,何以为治?’”皆其例。《汉语大词典》未收“英迈”。

五、竹马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韩暨墓志》:“龆龀之年,竹马之岁,皎然卓异,有别侪伍。《”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镇远将军前军将军赠冠军将军正平太守元君之墓志铭》:“君禀三珠之?气,承八桂之余风,馨香发于竹马之年,令问播于纨绮之岁。”《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节镇北将军都督建兖华三州诸军事华州刺史□平县开国伯赫连公墓志铭》:“孝友廉贞之志,茂于竹马。”

按:“竹马”,谓童年。唐墓志用例繁富,如《唐代墓志汇编上•唐故上柱国王君墓志铭》:“明感竹马之岁,有异诸童;强仕之年,志逾其友。”《唐代墓志汇编续集[4](p1-117)•张士高,本望南阳,相州林虑县人也》:“济之以礼,不假蒲鞭之盛;示之以□,无违竹马之契。”《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故郭公墓志文并序》:“粤若竹马腾规,结义期于龀岁;黄?效祉,金荣锡孝之年。”《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故郭公墓志文》:“竹马腾声,仙舟降祉,剑虹芬□,绶化夹素。”《唐代墓志汇编上•大唐永徽三年王君墓志》:“齐之以礼,岂假蒲鞭之威;示之以信,无违竹马之契。” 《唐代墓志汇编上•张士高本望南阳相州林虑县人》:“齐之以礼,不假蒲鞭之以礼,示之以信,无违竹马之契。”《唐代墓志汇编上•唐故游击将军高望府果毅□府君墓志铭》“公以狼精下降,:德散樊星,岳灵上结,光流甫□;□军习勇,禀锐气于天资,竹马许成,括纯精于冥授。”《唐代墓志汇编上•唐故衡州刺史长乐公夫人墓志铭》:“洎乎□舟泛影,竹马流芳,茂族相晖,风猷叠照,义飞载籍,无俟详焉。”《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先君之碑》:“祖讳信,龆龀之岁,手足绝秦;竹马之年,辞堪说楚。”《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周故刘君夫人墓志铭》:“曾祖粲,□国朝散夫人,聚米龆年之日,戏戈竹马之年,早附龙鳞,攀斯凤翼。”《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唐故左领军卫翊卫高府君墓志铭》:“谢四目幼,?条竹马之年;虎班始分,必有成鳞之□。”《汉语大词典》收载有【竹马】条,其下共列二义项:①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吏之典。②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竹马”此义项,《汉语大词典》漏收。

六、衿怀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高猛妻元瑛墓志》:“司空文公,衿怀万顷,墙宇千仞,清徽紫誉,标映一时,乃以选尚焉。”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田德元墓志》:“从容上席,剖决如流,优游胜曹,衿怀多暇。”

按:“衿”通“襟”。《诸子平议•列子•黄帝》“涕泣沾衾”俞樾按:“衾当作衿,即襟字也。”赵岐《孟子题辞》“六艺之喉衿也”焦循正义:“衿与襟通”。故“衿怀”乃“襟怀,怀抱”义。“衿怀”一词,亦见于唐墓志,如《唐代墓志汇编上•唐故处士□□□志铭》:“想荣辱相间,得失成忧,交战衿怀,追符斯可。” 传世文献也有用例,如《册府元龟》卷八百七十五《总录部•讼冤》第四:“自少及长,忠孝为心,入朝出牧,清明流誉,衿怀放畅,风神爽发,实廊庙之瑚琏,社稷之桢干。”《玉台新咏》卷二《张华情诗五首》:“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衿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南史》卷八十列传第七十:“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均。讷于语言,而衿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衿怀”一

词,《大词典》漏载,但收有【衿抱】,释义为“襟怀,怀抱。” “衿怀”与“衿抱”为异形同构同义词。

七、泉宇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高祖九嫔赵充华墓志》:“敬刊玄瑶,演述泉宇。”《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皇内司讳光墓志》:“匈路开肇,泉宇纳殃,酸哉粉结,呜呼悲伤。” 按:“泉宇”犹“泉室”,谓“墓穴;墓室”。《潘岳〈哀永逝文〉》“想孤魂兮眷旧宇”吕延济注:“宇,室也。”“泉”有“泉下”之义,古人用来指人死后之所在。故“泉宇”一词于墓志中可用以指称“墓室”。唐代墓志也有用例,如《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唐故赵郡李处士墓志铭》:“泉宇杳杳,松门寂寂。”“泉宇”一词,《大词典》漏收。

八、腾辉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元宗正夫人司马氏志铭》:“终远兄弟,来嫔王族,发响素庭,腾辉华屋。”

按:“腾辉”,谓闪耀光辉。用以喻指传扬美名或美名传扬。唐代墓志沿用,如《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唐故桂州建陵县令骑都尉胡君墓志铭》“故得腾晖令范,:昭□缣缃者也。”《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唐故光州定城县令柳君墓志铭并序》:“金锵?郁,藉甚一时,璧润兰芳,腾辉万古。《唐代墓志汇编上•大唐故朝散郎守内寺伯飞骑尉成府君墓志铭》”:“惟公质迈楚英,孕圆流而荡照;名高赵彦,润方折以腾辉。”《唐代墓志汇编下[5](p1301)•唐故淮南进奉使检校尚书工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绯鱼袋会稽骆公墓志铭》“后子孙散:

居浙江之东西郡县,南朝六代,代有英奇,峻节令名,文儒硕秀,家牒史册,耀彩腾辉,美荫清资,英规令望。”“腾辉”一词,《大词典》已收,释义为“闪耀光辉”,此乃其本义,“传扬美名或美名传扬”是其比喻义,该义为《大词典》所失载,当补。且《大词典》始引例为唐•寒山《诗》之二○三:“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时间亦晚。

九、缃油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杨钦墓志》:“铺观篆籀,逖览缃油,天下贵族,莫上君侯。”《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杨宏墓志》:“陵谷有迁,缃油易朽,勒芳徽于沉石,共天壤而长久。”

按:《说文新附•糸部》:“缃,帛浅黄色也。”《慧琳音义》卷十“缇油”注:“油者,绢油也,古人用以书记事。”“缃”和“油”本是古人用作书写的材料,故“缃油”可代指书籍。唐墓志也见用例,如《唐代墓志汇编上•大周故文林郎张君故妻宋夫人墓志铭》:“ 尔其簪裾佩玉,轩盖鸣钟,式著缃油,无待详悉。”笔者又遍检《四库全书》所收文献,检得一例,即《文庄集》卷十七“启”《贺枢密副使启》:“远明识周通缃油,博达于文经。”“缃油”一词,唐墓志中还可倒序为“油缃”,如《唐代墓志汇编上•唐故泾阳县令梁君墓志铭》:“前焕缃油,后钟青史,德音无昧,其在斯乎?”《唐代墓志汇编上•唐故柱国府朝散大夫乐府君墓志铭》:“照备油缃,固可辞略。”《唐代墓志汇编上•大周故陈府君墓志铭》:“八代昌基,奄有龟蒙之野;三君茂范,旋荒虎据之郊,并布在油缃,可得言也。”《唐代墓志汇编上•唐故上柱国李府君墓志铭》:“徽猷远播,歌颂遥传,著美油缃,可略言矣。”《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唐故扬州江杨县令史君墓志铭》:“斯并勒在油缃,可略而言矣。《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唐故处士王府君墓志之铭》”“:昭备油缃,固可辞略。”“缃油”与“油缃”乃同素逆序同义词。“缃油”与“油缃”二词,《大词典》均未收载,应据补。

十、篆册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齐故乐陵王妃斛律氏墓志铭》:“昔韦平鼎盛,公辅异时,袁杨?阜,台铉殊世,犹且氤氲篆册,荣镜终古。”

按:“篆册”,指书籍、文册。《说文•竹部》:“篆,引?也。”段玉裁注:“引?者,

引?而著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而?史籀所作曰大篆,既又?篆?曰小篆。”因古代的书籍、文册多用篆体字书写,故名。“篆册”一词,唐代墓志也有用例,如《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唐监察御史裴炎故妻刘氏墓志铭》:“或儒或素,且公且侯,莫不照烂缣缃,葳蕤篆册者也。”《四库全书》所收文献中亦见使用,如《文恭集》卷十“表”《代中书枢密院陈乞御制明堂乐章表》:“甘泉故事,开元旧仪,咸著歌辞,具存篆册。”《大金集礼》卷七“妃”《册太皇太妃》:“命直学士刘长言撰册文,礼部侍郎王竟书篆册。”《浙江通志》卷二十山川十二《石柜山》:“上有方石,状如柜,旧传黄帝缄玉版篆册于此。”“篆册”一词,《大词典》漏收,当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dp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