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修改稿)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9-09 03: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第一章修改现实能力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
【导学】 本章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语文课标标准的基本含义,理解其基本功能;大致了解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发展变化脉络,初步探究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学习本章的主要方法是与“绪论”部分结合起来学习,在听取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阅读相关文献,尤其是选读几个重要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探讨本章后面的思考题。
建国前,语文课程标准称为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建国后,学习前苏联改称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开始,语文教学大纲改称语文课程标准。
比较而言,教学大纲具体规定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侧重关注教师教学;课程标准则明确了课程目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即不仅给出学习内容,还明确了最终要求学生到达的标准,侧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节 建国前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一、清末时期
二十世纪初,语文教育成为在全国推行的学科意义上的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主要有三种具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意义的章程出台:
序号 1 2 3 年份 1902 1904 1909 名称 钦定中学堂章程 奏定中学堂章程 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 没有实行 规定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时间、方法等 规定了中学文科、实科对中国文学的学习内容、时间等 备注
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室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故称为“壬寅学制”。这个学制没有实行。
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年是癸卯年,故称为“癸卯学制”。它对蒙学堂、小学堂、中学堂等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作了原则规定,如关于中学堂的相关规定(摘录)“学生年岁已长,故讲读《春秋左传》《周札》两经,以备将来学成经世之用。”“讲经者先明章旨,次
释文义,务须平正明显,切于实用,勿令学童苦其繁难;其详略深浅,视学生之年岁程度而定。”“现在所定读经讲经钟点,计每星期读经六点钟,挑背及讲解三点钟(间日背讲一次),合共九点钟;另有温经钟点,每日半点钟,在自习时督课,不在表内。”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后在全国实际推行的学制,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学制。
1904年以后,学部对学堂章程作了多次修订。1909年《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文科实科折》规定中学分设文科、实科,对文科、实科中国文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作了不同的要求和安排。
二、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9日,教育部正式成立,颁布了新学制(壬子学制),此后,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小学、中学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关法令规程,如“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其相关规定有“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国文首宜授以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使作实用简及之文,兼课习字”等。1913年(农历癸丑年),教育部将这些法令规程的内容与《壬子学制》互相补充,形成《壬子癸丑学制》。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修业年限等方面都做了变动,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教育部还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等规定,如“中学校课程标准”等。实际上,民国初年至1922年学制改革前,学校课程标准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是把清末的学堂章程稍作调整。
从1923年课程纲要的正式颁布,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共有七套十四种中学国语(国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出台,可以分为创立期和修订期两个阶段:
次序 颁布年份 名称 新学制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 备注 1 1923 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 高级中学第一组必修的特设国文课程纲要 最早具有大纲规模的文件 2 1929 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 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 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修正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 修订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修定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对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时间、教法、作业等方面的要求比1923年的课标更为具体。 3 1932 4 1936 在1929年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教材大纲、实施方法等略加增删,没有根本性变动。 5 6 7
1940 1941 1948 未在全国推行 没有实施 (一)创立期的语文课程标准
1923年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了其拟定的《中小学各科课程纲要》,其中有初、高级国语科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由叶圣陶起草,高级中学部分由胡适起草。这两份纲要的结构相同,第一部分是“目的”,第二部分是“内容和方法”,第三部分是“毕业最低限度的标准”。 《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提出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 《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提出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增加使用古书的能力,继续发展语体文的技术,继续练习用文言作文。”从此,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才比较明确,内容才比较系统。
(二)修订期的语文课程标准
《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实施几年后发现一些问题,因此,1929年,国民
党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结构上都包括“目标”、“作业要项”、“时间支配”、“教材大纲”、“教法要点”、“毕业最低限度”六部分,在“教材大纲”部分,精读、文法与修辞、略读都被列入阅读内容,并对选用教材的标准(语体文与文言文并选,语体文渐减,文言文渐增,各学年分量的比例递次为七与三、六与四、五与五)、教材排列的程序(各种文体错综排列,第一年偏重记叙文抒情文,第二年偏重说明文抒情文,第三年偏重议论文应用文)都作了具体规定。初中课标制定的课程目标是“养成运用语体文及语言充畅地叙说事理及表达情意的技能。养成了解平易的文言文书报的能力。养成阅读书报的习惯和欣赏文艺的兴趣。”高中课标制定的课程目标是“继续养成学生运用语体文正确周密隽妙地叙说事理及表达情意的技能,并依学生的资性及兴趣,酌量兼使有运用文言作文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读解古书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1929年课程标准己趋规范,文体训练序列安排较为科学。
1932年又出台了进一步修改的课标,初、高中语文课标结构都由四部分构成:“目标”“时间支配”“教材大纲”“实施方法概要”。《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从四个方面表述“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的文化,以培养其民族精神。养成用语体文及语言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养成了解平易的文言文之能力。养成阅读书籍之习惯与欣赏文艺之兴趣。”《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也是从四个方面表述“使学生能应用本国语的语言文字,深切了解固有的文化,以期达到民族振兴之月的。除继续使学生能自由运用语体文外,并养成其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新语新文学之能力。”这次修订为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形式奠定了基础。
1936年、1940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对这份课程标准进行了两次修订,第二次修订后,公布了《修正初级中学国文科课程标准》和《修正高级中学国文科课程标准》。1941年9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又颁布了《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这一课程标准草案在分项列述中,穿插了一些“注”,多半是补充交代前列各项的相互关系的??更多的是补充交代原因的,把拟制者的意图和见解揭示得更清楚、更直接。这对今天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二节 建国后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人纲)经过了几次比较大的变迁,这个时期颁布且较重要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共有六套十八种:
次序 颁布年份 1 2 1956 1963 1978 1980 3 1986 1990 1991 1988 1992 5 1994 1996 2000 2000 2001 6 2003 2011 名称 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 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备注 建国以来最严谨、最详尽的大纲,1958年停用 1966年停用 第一个正式本 对前者的修订 对前者的补充 1990年起在全国少数学校试验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对前者的修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对前者的修订 对前者的调整 与初中衔接 对1992年的修订 对1996年的修订 新课程标准 与前者配套 对2001年的修订
(一)分科性质的语文教学大纲
上个世纪50年代初,语文教育界认为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教学,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1956年,受苏联教育经验的影响,教育部主持编订了中学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如上表),这是建国后颁布实施的第一套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的结构包括“说明”和“教学大纲”两部分,“说明”部分包含的内容有: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任务、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内容、初级中学汉语教材的编排系统、初级中学汉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在“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任务”部分指出了中学汉语教学的目的:“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是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重要
任务。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规律,掌握足够的词汇,学会标准的发音,养成正确地写字和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习惯,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应该结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汉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和雄伟有力,从而使学生热爱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它的伟大的汉族人民。汉语教学应该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语言学说来进行。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一方面,汉语教学应该通过自己的具体内容担负一定的任务。”在“教学大纲”部分具体说明了各学期的学习内容。
《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的结构也包括“说明”和“教学大纲”两部分,“说明”部分包含的内容有:初级中学文学的教学任务、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初级中学文学教学法。在“初级中学文学的教学任务”指出了中学文学教学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讲授某些必要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里,丰富语言知识,并学习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明确地衷达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能养成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恨,就能扩大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爱护公共财物和坚韧、勇敢、谦逊、诚实、俭朴等品德,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学的感情;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明辨是非、善恶观念和热烈的爱僧感情。”在“教学大纲”部分明确了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及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另外,还有初中各年级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以及补充说明。
总的来说,这套大纲“按文学史和汉语知识的体系进行直线式排列,在编排上有严格的逻辑顺序,其中的汉语知识体系影响我国语文教学达20多年。它结束了建国初期我国语文教学中无序、无计划的混乱局面,纠正了重道轻文的偏向,改变了我国语文自设科以来汉语、文学混教互扰的情况,初步建立了语文学科内部比较完整的汉语学科和文学学科体系,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严整性和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为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这套大纲中规定
的教学内容过多、难度过大,过分拘泥于学科体系的建立,造成知识教学脱离实际,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因此,这套大纲仅施行了三个学期便终止,1958年3月,中央宣传部宣布汉语、文学仍合并为语文。
(二)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
1958年下半年,语文教学受到“大跃进”的影响,在没有语文教学大纲指导的情况卜,片面强调语文教育与政治的结合,进行空头政治的说教,忽视甚至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引起社会的不满。1959年,教育部在语文界广泛开展语文学科性质、目的、任务和文道关系的大讨论。
1963年,在大讨论的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其结构包括语文的重要性和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选材标准、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大纲”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铎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在小学的基础上使学生继续认识生字,掌握较丰富的词汇,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上掌握现代语文。作文能够段落分明,语意清晰,用词适当,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字写得端正,不写错别字;并且为获得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高中阶段,使学生继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现代语文,作文能够思路畅达,文理通顺,用词确切;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这是一个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它总结了“大跃进”式教育“大革命”的教训,吸取大讨论的积极成果,正确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指出了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的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明确了写作训练的序列,“初中阶段要求能写记叙文、应用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高中阶段要求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应用文和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此外,它还强调了对课文的安排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难易适当。“课文的深浅难易,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既不宜过深过难,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宜过浅过易,落后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这份大纲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颁布后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可惜的是,此大纲仅仅施行了三年,1966年“文革”开始便被迫停止。
“文革”十年,学校停课闹革命,没有语文教学大纲产生,也没有统一的语
文教材,由各地按照当时的思想政治路线自行编写,使得语文教学质量大倒退。
1978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第一版),有四个主要部分构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的内容和编制、作文教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另外还有两个附录。对中学语文教学目的表述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强无产阶级感情,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在读写能力上得到提高,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风。”对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要求的表述是:“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和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要点;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会使用一般的工具书。高中阶段,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鲜一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句流畅。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说普通话;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
这是又一个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这份大纲与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在结构、编排体系方面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语文知识采取了纵的排列方法,自成体系。它吸收了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长处,并融入了外国教育教学成果,重新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进一步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并提出在培养语文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发展智力的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
(三)不断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
1978年版语文教学大纲经1980年修订后印行第二版,1986年和1990年又先后作了较大的修订。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及培养“四有”公民的高度来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大纲明确规定“不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删去了逻辑知识部分;规定了基本篇目作为考试的范围,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机处理,这就为实行“一纲多本”创造了条件;为适合教材编写“一纲多本”的需要,大纲还删去了关于教材编排的规定。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这个大纲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正式”的大纲。
1990年主要修订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大纲把原来教学目的中关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移到前言之中,并第一次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991年,国家教委制定了《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强调要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作用,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补充。
(四)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
1988年,国家教委根据义务教育法制订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这个大纲着眼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纲强调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语文能力的训练;强调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用能力。这个大纲1990年起在全国少数学校试验。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这是1988年大纲(初审稿)的修订本。1994年因实行新工时制,调整了课时,修订为第二版。2000年,教育部对试用稿又作了修订,颁布了试用修订版。这个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备五个部分外加两个附录组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大纲是这样表述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目的的表述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和过去的大纲相比,新大纲有很大的进步,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教学要求也具体化了,有的还量化了,如要求学生识字量为3500字,默读速度为每分钟500字左右,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等。这些对我们今天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此外,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两部分也是新增加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等,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这是和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大纲相衔接的高中语文新大纲。这个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要求,还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出了量化的要求。“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阅读速度(一般的现代文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一般实用文(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这个大纲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又分必修课(在高一、高二开设)、限定选修课(在高三开设)和任意选修课,活动类课程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等。1997年在江西、山西、天津进行试验。2000年颁布了试用修订版,扩大到10个省市进一步试验。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稿)》,为了贯彻这一纲要精神,2001年秋季由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程标准既注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又注重其阶段性,把九年的语文学习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l一2年级)、第二学段(3一4年级)、第三学段(5一6年级)、初中(7一9年级)为第四学段。新课程标准是2000年版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它的“新’,在内容上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其二,大力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其三,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其四,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新课程标准在形式上也焕然一新,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在前言中增添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为实施建议,增添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3年春季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个标准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配套,它们在结构上是一致的。这与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课程性质的定位由“惟工具”论到“工具—人文统一”论;课程目标由“知识能力”论到“语文素养”论;课程结构的设计由单一必修课到必修选修双课并行;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探究。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其结构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一致,其内容主要作了五个方面的修订,其目标比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表述更加明确、清晰和充实。
小结: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化,反映了语文教学理念的变化。从语文课标的结构来看,1923年以前的语文课标没有清晰的结构;1923年语文课标的结构是明确的;1932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奠定了其结构基础,1932年至建国前,语文课标结构比较固定;建国后,语文课程标准改为语文教学大纲,其结构又发生变化;新世纪新课标的新课的结构又焕然一新。从语文课程目标来看,语文课程目标在语文教学大纲中一般表述为“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相当于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教学要求相当于具体目标;语文课程目标不是仅仅局限在读写听说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范畴,还承担着促进民族团结,发扬民族文化和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重要任务,如1904年的“并使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民志因之团结”,1932年的“了解固有的文化,以培养其民族精神”,1992年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2011年的“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等;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遵循了继承与发展的原则,而且不断精确、全面、可操作。
【思考题】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内涵有何异同?
2.你认为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发展脉络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在百年语文课程标准发展史中,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哪几个?试列表比较其结构与目标。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郑银凤.中国百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发展历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7.刘远碧著. 新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正在阅读:
第一章(修改稿)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09-09
2012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考试试卷05-06
7AUnit 4学案01-08
LTE题库(含答案)全要点03-06
廖老师网上千题解答200-250题11-12
后进生动员会发言稿02-29
高中数学第一章推理与证明1归纳与类比教材习题点拨北师大选修2-206-27
linux下启动停止WebSphere11-08
欧姆定律习题课教学反思05-1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修改稿
- 教学大纲
- 沿革
- 语文课
- 中学
- 标准
- 15春福师《大学英语(2)》在线作业一
- 最全《高等几何》 习题答案(最完整版)
- 自学考试00995《商法(二)》历年真题和答案 - 图文
- 我的辩论资料(青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环境)
- 海沧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雇用人员管理办法
- 2011年11月入党转正思想汇报优秀范文:铭记那段峥嵘岁月
- 基于Labview的虚拟示波器设计 - 图文
- 小学数学总复习串讲讲义(各版本通用)-全8讲
- 十三五重点项目-水稻种植基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辽宁省保安救援服务公司名录2018版355家 - 图文
-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北京)(附简解)
- 自控报告
- 2017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 数学试题及答案
- S7 200 指令系统
- 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调试经验
- 新疆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书单
-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寻访红色足迹古田
-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 - 屏蔽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辅导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