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原因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06 04: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政治方面:

宣传。内战时期,中共的报刊,杂志虽然在硬件上远不及国民党,发行量也只限于解放区。但毛泽东用自己的雄韬伟略,能言善辩弥补了这点不足。延安时期,他就是在矮小的窑洞写了许多精彩的文章,把国民党的御用文人打的体无完肤。另外,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处心积虑的拉拢民主派人士,在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中共争取到第二天战场的胜利(民盟倒像了共产党)。

土地。中国是农业国家,土地私有,佃雇农生活痛苦,且农民站当时全国人口的八成.中共深知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所以每到一地必先进行土改。即没收地主的土地给贫下中农,这一措施深得人心。另外人民没有远大的革命志向。他们不管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更适合中国,特别是广大农民,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温饱,谁抓住了这点,他们就跟谁走。通过土改,中共掌握了大量的兵源和粮源,广大农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就主动参军,而国民党军队虽然占据广大城市,人民却不愿意参军,所以中共能在一年半时间军队数量就超过国民党。%

“至于广大人民的支持是造成胜利的原因”的说法,我觉得是不足信的。因为,当时的执政者是国民党,他们占据着广大的城市和乡村,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政治工具和宣传工具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并极

力丑化共产党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民众是很难明辨是非的,在加上中国人特有的传统保守思想,使共产党更难获得多数民众的支持。因此,共产党获得多民众支持率应该是很低的,他们最多只能在根据地通过自己的政权获得支持。

廉洁。我党一直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群众政策,就是饮水也要征得老乡的同意才能喝,党员更是积极发挥带头作用。相比之下,国民党号称5000万党员,却组织涣散,贪污腐化,官僚化严重。: O& 经济方面:

中共实行战时经济政策,一切军粮征用均是“人民自愿”。且在土改过程中,没收了大量的地主与富农的浮财,军队后勤保障充足。而对于国民党,中国近代以来,本身工业技术薄弱,加之军阀战乱,工人罢工,国民政府多年背负财政赤字的包袱。作为政府,国民党除了和共产党较量,还要管理各项其他事物,这使得原本紧张的经费更加缩水。后期滥发纸币,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经济接近崩溃,上海,南京等市民怨声载道,国民党失去了最后的支持人民。

对于整顿经济,蒋也曾痛下决心,比如1948年派大公子蒋经国去上海“打虎”。蒋经国在上海的“打虎”活动夭折。蒋经国在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行动中,扯出了上海扬子建业公司囤积居奇一案。扬子公司的总经理是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孔令侃成为

蒋经国要惩办的“大老虎”。正在北平指挥国民党军在生死攸关的东北战场决战的蒋介石,怕打倒孔会逝去江浙财阀的支持,匆匆赶回上海,丁令将孔令侃救出。10月底,孔令侃离国赴美,滔之大吉。中共接打虎一役,讥讽小蒋“只打苍蝇,不拍老虎”。政府威信至此也降到极点,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开始对国民政府不报希望,不少游行反内战示威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下,此起彼伏,接二连三。

军事方面& v: z1 P, B/ h( ?4 ]5 N

战略:第一条就是共产党解放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是无法集中兵力。虽然国民党军队号称800万东北,但分散于各地驻守,这样一来势必减少部队的机动性,很难形成一个拳头打人。根据毛泽东不在乎地盘得失,保存有生力量的指示,虽然开战头两个月,共军丢掉了100多坐城市,但军队主力精华得以保存下来。相反,国民党却因进攻过快,补给不济,军援不够,只得在解放区受冻挨饿。这里可以举个例子。四平之战之后,杜聿明大举进攻,林彪带着军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国民党的军队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当时林彪做了最坏的打算,哈尔滨准备放弃了,他带着主力部队到北满的树林里打游击。但是杜聿明到了松花江边上不动了,蒋介石也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有一个军过了松花江,那么大的地盘怎么打?所以他被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第二条抢先占领战略要地。东北作为日本侵华的后方,多年经营,各种兵工厂齐全,重工业发展迅速。所以,抗战刚结束,毛泽东很有战略眼光的指示大批共产党出关,不到半年,林彪就建立几乎囊括整个北满的解放区,并没收了大量日伪军的装备。这里面,苏联也帮了中共不少忙。这里就不再敷衍。

战术:游击战和游击战: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灵活的运用游击战术,麻雀战术,对国民党牵制,待对方疲乏以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围歼之。游击战运用最完美的莫过毛泽东与胡宗南30万大军在陕西的周旋。胡宗南十三万大军初到陕西,可谓士气十足,不出三月便占领了陕甘宁解放区大部,红都延安也被攻克。蒋介石听到延安被攻克的消息,亲自为这位黄埔学被授了二等大绶云麾勋章。胡只是占领了几座空城,并未聚歼西北军主力,接下来他又急于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但一次次扑空,并且被彭德怀几次伏击。同时,毛泽东一直留在陕西而没有渡过黄河,他运用仅有的1000多警卫团吸引胡的主力,带着他们在山沟里转悠。最终是国民党军几万精锐硬被毛胖的拖瘦,瘦的拖夸,一步步走向灭亡。

兵源:共产党打天下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先发明的,后来在全军推广。而反观国民党,辛辛苦苦拉来的壮丁,花了大量精力,财力训练到了战场却送给了敌人。在内战的最后一年,化敌为友更是效率大增,华野司令部还把这项政策总结为“即俘、即补、即战”,也就是上午

俘虏,中午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下午就参加作战。 士气:中共军队团结一直,士气高昂。毛泽东一直注重党在军队的建设,把党小组发展到连里最早就是有毛提出的。对战俘思想教育也是共产党的重中之重,很多国民党军队在被国民党俘虏后,很快就能认清形势。国民党虽然号称800万,但实际嫡系部队不到300万,其他600万是收编的伪军和各个地方部队。另外当时国军将领普遍好大喜功,谎报军情,把军队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例如,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被粟裕包围。李明霞在接到陆军总司令电报的再三催促下,主力部队仍停歇不前,只是派一个营前去应付上级。有这种见死不救,麻木不仁的指挥官,国民党焉能不败。

军队

解放战争初期,就军队的数量和装备来看,表面上当时的国民政府军队出于绝对的优势。但常规战争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军队的战斗力,而军队的战斗力主要取决于军事指挥系统的运作效率和将领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兵员的军事素质。从整体上,国民党的军事将领才能应该是高于共产党的,因为国民政府军的基本上是以黄埔军校为班底建立的,多数受过专门系统的军事训练,后来的又有一些将领也经过了美军的培训;而共产党虽然也有一些类似林彪经过黄埔军校培训的的军事将领,但为数极少。因此,将领的军事指挥才能并不是造成战斗力增强的主要原因。就兵员的军事素质的来看,他们之

间的差别也并不大。虽然国民政府军接受过美式军事训练,军事素质有所提高,但解放军是在多次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硬挺过来的,极其恶劣的环境既锻炼了他们的意志更锻炼了能够吃苦耐劳的强健体魄,因此,解放军兵员也并不比国民政府军兵员的军事素质差甚至更高,应该说旗鼓相当。所以,二者军队的战斗力的差距主要取决于军事指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就此而言,我认为解放军要大大好于国民政府军。

思想的统一

为了能够取得胜利,国民政府军采取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应该说非常时期采取独裁统治或集中制是有利于军事指挥系统的高效运作的,这主要是由于执行层的贯彻力度较大,而如果权力集中力度不够,则往往会导致内耗增大,从而削弱了战斗力,如二战中希特勒独裁统治和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权力的高度集中,就使其战斗力大大得到空前的增强。但国民党尽管采取了独裁统治,而其军事指挥系统的运作效率并不高,原因何在?首先,北洋政府被推翻后,国民政府的统一只是表面上的,地方军阀仍然拥兵自重,局部利益明显,他们往往缺乏全局观念而各自为战,因而很难使其军事指挥系统得到有效的运作。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国民党无法做到思想的统一;他们虽然以三民主义作为旗帜,但三民主义思想主要是受到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而产生的,这种思想的本质是提倡多元化价值,所以从根本上无法

实现思想的统一,而思想的不统一是不可能使其军事指挥系统得到很好的运作的。

与此相反,共产党的军队则在军事指挥系统和思想统一方面则明显好于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初期,党内的思想斗争非常明显,党的领导人更迭不断,思想混乱而不统一,因而所组建的军队的军事指挥系统效率低下,导致了军事行动屡屡受挫。好在共产党最后终于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艰难的非常时期需要高效的军事指挥系统,而取得高效的军事指挥系统的最佳途径则是思想的统一,而思想的统一则需要确立一位威信较高而又思想切合实际的领导人作为精神领袖,于是,毛泽东就应允被推向了领导人的地位。但遵义会议虽然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不过思想仍然不够集中统一,因而并没有取得辉煌的战绩,甚至还遭到了一些失败,特别是张国焘的分裂给军队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些问题给共产党的教训是深刻的,因而,他们最终通过党的民主集中思想,在党的七大上确立了毛泽东的绝对领导地位,并形成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统一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以毛泽东为首的优秀的军事指挥系统,这个军事指挥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最终战胜军事指挥效率很差国民党军队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他

当然,共产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还有其它重要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忽视的:抗日战争所形成的抗日统一战线给党的军队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机遇。因为,国民党不但由此取消了对共产党的围剿,而且

还由于抗日战争使其得到了国内外的物资援助,在加上策略对头,采取游击战术,不和日军正面冲突,而日军也只是把战略重点放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这样,就使其得以逐步壮大,最终形成了能够在解放战争和国民党军队决战的军事资本。但相比而言这些还是次要的。虽然没有抗日战争的抗日统一战线,共产党很难生存,但高效的军事指挥系统和思想统一才是根本的,如果没有高效的军事指挥系统和思想统一,即便统一战线给党的军队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机遇,那末,也不可能获得最终胜利。此外,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实用性和正确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无论他的思想有多先进,如果没有高效的军事指挥系统和思想统一作保证,他的军事思想也很难贯彻执行。 “至于广大人民的支持是造成胜利的原因”的说法,我觉得是不足信的。因为,当时的执政者是国民党,他们占据着广大的城市和乡村,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政治工具和宣传工具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并极力丑化共产党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民众是很难明辨是非的,在加上中国人特有的传统保守思想,使共产党更难获得多数民众的支持。因此,共产党获得多民众支持率应该是很低的,他们最多只能在根据地通过自己的政权获得支持。

总结

因此,共产党获得胜利的直接原因是其高效的军事指挥系统,而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其思想的统一。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一、先天不足。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党人并未掌握政权,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掌握了政权。1916年袁世凯死了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容易到了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但也只是名义上而已。1929年3月,桂系反蒋;1929年5月,冯玉祥反蒋;1930年2月,冯玉祥和阎锡山共同反蒋;1931年6月,两广军阀共同反蒋;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反蒋。虽然所有的叛乱都让蒋介石镇压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混战也为红军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时间。后来,虽然不再有军阀明目张胆的反蒋。但是,各地军阀依然与国民党中央同床异梦。红军长征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给红军让道,抗日战争时期50万地方军投降日本当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军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后期的纷纷投诚,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国民党政权的先天不足。

二:不顾民生。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讲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也是国民党的爸爸-同盟会的主要纲领和口号。但是,国民党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30%的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依靠当佃农为生;佃户要交纳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杂税使上亿农民处于赤贫状态;全国投资资本70%流向政府,从而流出了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商业贷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绝大多数工业无法支

付,因而工业活动转向商业投机;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军费,用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年至1936年政府开支总额只有4%用于经济发展,而如此微薄的资金也浪费严重;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在1937年至1945年的8年里,平均价格指数从1上升到2491,而后来的的内战时期,物价更如脱缰之野马无法控制,以至于1948年时民众购物时是拿着成袋的钞票;政府对于民众的疾苦极其冷漠,以1942年至1943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为例,这场饥荒导致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三百万人逃荒到外省。与此同时,国民党却依然在河南强征粮食。

三:专制独裁。国民党口口声声要实行民权主义,立宪民主,给人民以权利。但是,纵观其统治大陆的21年时间,从来也没有实现民主。抗战之前,国民党囚禁七君子,暗杀杨杏佛等民主人士,宣扬法西斯主义,宣扬“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抗战以后,又暗杀李公仆等民主人士,暗杀闻一多等知名学者,拒绝建立联合政府,拒绝承认共产党和民盟在行政院中行使否决权。进而挑起内战,解散民盟。

四:贪污腐化。以抗战胜利以后的接收为例: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文官和军官控制了日本人和汉奸的财产。这些财产本应还给战时随国民政府撤退至西南地区的原主或依据官方程序移交新主。但是,接受成了官员之间的你争我夺。他们所关心的是五子登科:即条子(指金条)、车子、房子、女子和票子。同时,工商业者战时随政府迁往西南而蒙受了巨大损失,此时本应从接收日伪企业中得到补偿。但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c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