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代君王年表(1)

更新时间:2024-05-06 1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国历代君王年表

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

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征服王\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

亨利一世 King Henry I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斯蒂芬 (King Stephen) (布洛瓦王朝)

安茹王朝 House of Anjou

亨利二世 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理查一世 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狮心王\约翰 King John Lackland \无地王\

金雀花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亨利三世 King Henry III)

爱德华一世 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长脚王\爱德华二世 King Edward II 爱德华三世 King Edward III 理查二世 King Richard II

兰开斯特王朝 House of Lancaster

亨利四世 King Henry IV 亨利五世 King Henry V 亨利六世 King Henry VI

约克王朝 House of York

爱德华四世 King Edward IV 爱德华五世 King Edward V 理查三世 King Richard III

都铎王朝 House of Tudor

亨利七世 King Henry VII 亨利八世 King Henry VIII 爱德华六世 King Edward VI 简·格雷 Lady Jane Grey

玛丽一世 Queen Mary I the Bloody \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查理一世 King Charles I

共和政府

奥利弗·克伦威尔,护国公 理查·克伦威尔,护国公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House of Stewart

查理二世 King James II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King William III and Queen Mary II) 安妮女王 Queen Ann

汉诺威王朝 House of Hannover

乔治一世 King George I 乔治二世 King George II 乔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 乔治四世 King George IV 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 维多利亚女王 Queen Victoria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爱德华七世 King Edward VII 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温莎王朝 The House of Windsor

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爱德华八世 King Edward VIII 乔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伊丽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在位时间与简介

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

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I 1027--1087 the Conqueror \征服王\)

在位时间:1066--1087

简介: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语: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兰国王(1066年-1087年在位)。

诺曼底公爵。表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早年曾经流亡诺曼底,所以与其结盟,并许诺英格兰王位。爱德华死后哈罗德继承英格兰王位,于是威廉出兵占领英格兰。诺曼王朝开始。

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在位时间:1087--1100 简介:威廉二世·鲁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约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兰国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亨利一世 (King Henry I 1068--1135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在位时间:1100--1135

简介: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兰诺曼底王朝国王(1100年—1135年在位)。

威廉一世幼子(第四子)。独子威廉在横渡英吉利海峡时身亡,无子。因丧子和安茹伯爵叛乱而忧郁,导致消化不良而病死。

斯蒂芬 ( King Stephen 1097--1154) 在位时间:1135--1154

简介: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兰国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个女儿。亨利一世死后第一个赶到英格兰宣布继承舅舅的王位。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继承权,1153年,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伯爵亨利率领军队在英格兰登陆。经过几场战斗,他与斯蒂芬达成协议,斯蒂芬继续担任国王,死后由亨利继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即位,金雀花王朝开始。也有史学家把斯蒂芬统治的19年单独列出来,为布鲁瓦王朝。不过这种划分法比较少见。

安茹王朝 House of Anjou

亨利二世 (King Henry II 1133--1189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在位时间:1154--1189

简介: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法国的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之子。19岁时同因淫乱被迫离婚的法王路易七世王后埃莱奥诺(30岁)结婚,取得法国南部大片领地。晚年发生王后和王子叛乱,亲征诺曼底和阿基坦,被法国国王菲利浦二世和阿基坦叛军俘虏死亡。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

理查一世 ( King Richard I 1157---1199 Coeur de Lion \狮心王\) 在位时间:1189--1199

简介:―狮心王‖理查一世(英格兰国王1189—1199) 即大名鼎鼎的―狮心王‖,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二任王,历史上有名的―战神国王‖,在10年国王生涯中,有9年零2个月的时间在国外征战。他即位后将内政交给坎特伯雷大主教,自己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途中以嗜杀而闻名。

他一度在阿卡和雅法等战役中打败了―伊斯兰守护神‖萨拉丁的军队,最后因为国内出现变端急于赶回而没有攻下耶路撒冷,临走前与萨拉丁达成了和议,由十字军控制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穆斯林控制圣城和巴勒斯坦内陆地区,基督徒可自由往返耶路撒冷进行朝拜。但他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俘虏,最后缴纳了15万马克才得以释放。此后,又亲赴法国领地,同法王腓力二世打了五年仗。1199年,他在一次与封臣的战斗中受伤而死。 ―狮心王‖的名气很大,但实际影响除了与萨拉丁的战争与和约改变了地中海东岸的政治格局之外,留下的只是骑士精神和浪漫传说,这是他屈居于副榜之中的原因。 1188年 - 1189年他串通法王腓力二世反对父亲亨利二世并夺取王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君主,由于伊斯兰英雄萨拉丁攻下了耶路萨冷,引起欧洲基督世界的震惊,1190年他与腓力二世一起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91年占领塞浦路斯,并与法军一起攻下了阿克。但是在进军耶路撒冷时遭到萨拉丁的抵抗而未果。1192年9月与萨拉丁议和回国,中途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俘虏并把他转交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在他被关押期间,一次亨利六世将他扔进有狮子的房间,想让他被狮子吃掉。没有想到,理查抢先一步,手从狮子喉部伸进,将狮子心脏取出,并且,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将狮子心脏生吃掉,狮心王理查由此得名。经过其母亲的多方斡旋,亨利六世同意了,于1194年英国用10万英镑赎回理查一世。

当时英法有很深的矛盾,理查一世回来就准备和法王腓力二世发动战争,在军事上法王不是对手,但是战争的庞大支出导致了1196年的伦敦抗税起义。

他在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身为英格兰国王十年,在英格兰的时间一共只有六个月。 他娶纳瓦尔的伯伦加莉亚(Berengaria of Navarre)(c. 1165/ 1170 -1230)为妻,无子女

约翰 (King John 1167--1216 Lackland \无地王\)

在位时间:1199--1126

简介:为理查之兄。约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兰国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金雀花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亨利三世 ( King Henry III 1207--1272 ) 在位时间:1216--1272

简介: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

亨利三世的父亲是英格兰国王约翰。约翰死时他才九岁。反对约翰的英格兰伯爵们当时正准备支持法国王子路易入侵英格兰推翻约翰。约翰的不期之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他们迅速加冕约翰的儿子亨利为国王。在亨利年幼期间这些

伯爵可以按大宪章作为国王的执政人来统治英格兰。这些执政人一直统治到1227年。 但亨利成人后他立刻开始重建国王的权利。法国专制王权是他的榜样。他娶了法国普罗旺斯的艾莉诺为王后,许多他的法国亲戚都获得了权势和财富。亨利长时间没有公开任命任何管理某个领域的部长,许多领域没有任何明确的负责人,这一切都使得他的统治很麻烦。许多英格兰伯爵觉得他的统治方式很古怪。

亨利本人非常崇拜1161年被提升为圣人的盎格鲁-萨克森国王爱德华。他听说爱德华衣装朴素后他也只穿戴最简单的大衣。他的寝室中有多幅爱德华的像,它们用来在他入睡和醒来时引导他。此外他将他大儿子命名为爱德华。亨利决定爱德华建立西敏寺所在的区为王国的权力中心。英格兰贵族集会的西敏宫成为王国最大的庆祝场所。他聘请法国建筑师将西敏寺改造为歌德式,这项工程从1245年开始,而改造后的西敏寺的中心将是爱德华国王的纪念堂。 但亨利的统治越来越困难了。在西蒙·德·蒙德福特的领导下英格兰的伯爵们要求更多的发言权。蒙德福特出生于法国,他是亨利大力提拔的外来者之一。但后来梦德福特没有争取亨利的意见就与亨利的一个妹妹结婚后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1250年代亨利甚至试图控告蒙德福特。

为了为他的二子埃德蒙德获得一个爵位,他资助教皇在西西里岛上的一场战争。这件事使英格兰的伯爵们感到亨利越来越像他父亲了。他们必须好好地监视他的行动。蒙德福特成为提出重立大宪章的首领。要求国王与伯爵议会分权。1258年七名最主要的伯爵迫使亨利同意牛津条例,这实际上就是放弃专制王权,将权力交给一个由15个伯爵组成的议会来领导政府事物,以及建立一个每三年一次的国会来监视伯爵议会的成果。

亨利被迫参加一次集体的宣誓支持牛津条例。此后数年中双方的意见越来越背道而驰。1261年亨利从教皇手中获得了一个训令说他不必遵守这个誓言。双方开始武备。亨利方的首领是他的长子爱德华。内战开始了。

1263年蒙德福特和他的支持者们占据了英格兰的东南部,1264年亨利战败被俘。蒙德福特

莱尔时,泰莱尔承认是由理查三世授意,他将两位王子杀死于伦敦塔内,但其尸体已被搬离。但现时托马斯·莫尔的纪录被认为是修辞的伎俩而不可以当成历史事实。

1674年,工人在整修伦敦塔时发现一个装有两具小骸骨的盒子。起初不以为然,后来怀疑它们可能是两位王子的骸骨,在查理二世授意下放在西敏寺。1933年的专家考证认为其中一具骸骨比另一具大;可是由于骸骨已经残缺不全,专家们不能决定其何时去世或性别。 法国画家德拉罗什用这个题材创作了一幅画,生动地再现了被囚困在伦敦塔内两兄弟面临死亡时的恐惧与无奈的心情。

理查三世 ( King Richard III 1452--1485 ) 在位时间:1483--1485

简介: 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兰国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爱德华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1483年成为摄政王,杀害侄子爱德华五世后即位。镇压了要求王位继承权的白金汉公爵叛乱。但是在和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的交战中,由于部下威廉·斯坦利叛变而失利被杀。约克王朝结束。尽管因为篡位而名声不好,但是很有政治才能。

都铎王朝 House of Tudor

亨利七世 ( King Henry VII 1457--1509 )

在位时间:1485--1509

简介: 亨利七世 (英文名King Henry V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兰国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爱德华·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

特的孙女玛格丽特之子。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曾流亡法国。1485年在法国援助下杀死理查三世,宣布继承英格兰王位。1486年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结婚,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红白玫瑰战争。采取联姻政策。长子阿瑟娶西班牙公主,长女玛格丽特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奖励工商业发展。被称做贤王。

亨利八世 ( King Henry VIII 1491--1547 )

在位时间:1509--1547

简介: 亨利八世(生于1491年6月28日–卒于1547年1月28日)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这时英国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大国,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

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在当时受宗教改革思潮影响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圣公会是新教中改革最不彻底的一个教派,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以及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子以通奸罪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又因病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离婚,第四位德国新教公主协议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

他临死时设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他没有想到如此严密的安排,最后三位继承人都没有后代,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伊利莎白表姐的儿子。

爱德华六世 ( King Edward VI 1537--1553 )

在位时间:1547--1553

简介: 爱德华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国国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亨利八世独子。母亲是其第三个妻子,死于难产。九岁即位,舅父

萨默塞特公爵爱德华·西摩(Edward Seymour, 1st Duke of Somerset)摄政。坚持其父亲的国教政策。1549年萨默塞特公爵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诺森伯兰公爵(John Dudley, 1st Duke of Northumberland)摄政。由于国王年轻病弱,在位六年便去世。

爱德华六世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对近代英国的影响很大。爱德华巩固了亨利八世所建立的英格兰圣公会,基本上完成了英国的宗教改革。这些措施虽然在玛丽一世(爱德华德异母姐姐,女王,1553——1558年在位)时期被基本推翻,但实际上已经深入人心。所以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之后迅速得到了恢复。

简·格雷 ( Lady Jane Grey )

在位时间:?

简介: 琴·格蕾或者简·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兰女王。她在位仅于1553年内数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争论(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国女王)。

玛丽一世 ( Queen Mary I 1516--1558 the Bloody \血腥玛丽\)

在位时间:1553--1558

简介: 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 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所颠倒。

玛丽一世的早年生活非常不幸。她的父亲亨利八世对她的母亲阿拉贡公主凯瑟琳失去兴趣之后,决心和凯瑟琳离婚。但夫妻俩都是倔强的脾气。凯瑟琳坚持认为自己是王后,而且决心与亨利八世抗争到底。事实上,凯瑟琳从烹饪到女工针织,再到打理国务无一不通,她唯一的错误就是上了年纪。为了和凯瑟琳离婚,然后把他心爱的安妮·博林拱上王后的宝座,亨利八世不惜和不准许他离婚的天主教廷决裂,成立了英格兰圣公会。

此后玛丽公主的命运就更为坎坷。她不被允许和母亲见面,在各种场合,她的称呼是―玛丽·都铎‖小姐而不是公主,父亲对他百般排挤,她的侍女被撤换,然后她被软禁、被剥夺了一切称号,但她还是倔强的称自己为国王的合法的女儿,而不是什么私生女。这是的亨利八世十分愤怒。他取消了女儿所有可能的亲事,包括当时最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是玛丽的表哥)和富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

但是厄运在亨利八世死后基本结束。1553年,玛丽推翻了九天女王简·格雷郡主的统治,成立了天主教政府。正是早年不幸的生活造成了她对新教的怨恨和暴戾的脾气。她嫁给她的侄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通过这桩不得人心的婚姻来加强天主教的势力,但是新郎几乎根本没在英格兰居住过,那就谈不上什么后代了。所以1558年,玛丽女王死后,她的妹妹伊丽莎白公主就理所应当的成了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

几乎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玛丽的女王,那就是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她的统治结束后,新教徒伊丽莎白一世登上王位,天主教统治结束。

伊丽莎白一世 ( Queen Elizabeth I 1533-1603)

在位时间:1558--1603

简介: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公元1533~公元1603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在她

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灿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国王不是只充当傀儡的角色,因此英国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归功于她。

伊丽莎白于1533年出生在英国的格林威治。她父亲是领导英国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亲安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个妻子。1536年安娜被斩首,几个月以后英国国会宣布当时三岁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子(这一直是大多数英国天主教徒的看法,因为他们认为亨利和原配妻子离婚是非法的)。尽管遭到了英国国会的这种挫折,伊丽莎白还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1547年当伊丽莎白13岁的时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随后的十一年中英国统治者的功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兄长爱德华六世从1547年执政一直到1553年。在他的统治下,政府推行坚决支持英国新教的政策。玛丽女王一世在其随后当政的五年期间,支持罗马教皇的至高权力,恢复了罗马天主教。

在玛丽统治期间,英国国教徒遭到迫害,约有300人被处以死刑(这使女王有了一个不光彩的绰号―血腥玛丽‖)。伊丽莎白被逮捕,并被押在伦敦塔,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在一个时期内生命仍处于危险之中。1558年当玛丽死去由25岁的伊丽莎白继位时,举国一片欢腾。

年轻的女王即刻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法国的战争;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的紧张关系;尤其突出的是英国国内的宗教派别之间的尖锐矛盾。

后一个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伊丽莎白执政不久就通过了―至高权力与同一性法案‖(1559年),确立英国圣公教为正式的英国宗教。这使温和的英国国教徒感到满意,然而清教徒想要进行一场更激进的改革。但是伊丽莎白在其整个统治期间使1559年的折中法案得到了坚决的贯彻执行。

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处境使宗教形势复杂化了。玛丽被迫离开苏格兰,来到英格兰避难。在那里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成了伊丽莎白的阶下囚。伊丽莎白没有采取武断行为。玛丽是罗马天主教徒,也完全有权继承英国王位。这意味着在叛乱或暗杀得逞的情况下,英国还会再有一个天主教女王。事实上在玛丽被监禁的19年期间,发生了几起反对伊丽莎白的阴谋,而且有大量的证据表明玛丽参与了这些阴谋。1587年玛丽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伊丽莎白勉强在死刑执行书上签了字。她的大臣和大多数议员巴不得早就把玛丽处以死刑。

宗教斗争不可避免地给伊丽莎白带来了危险。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把她逐出教会,下令废除她的王位。1580年格列哥里教皇八世宣布暗杀伊丽莎白不算犯罪。但是形势也有对伊丽莎白有利的一面。她执政期间英国教徒总是担心天主教会在英格兰复辟,而伊丽莎白对此有所防御。这确实是她受广大教徒欢迎的主要原因。

伊丽莎白开展灵活多变的对外政策。1560年她缔结了爱丁堡条约,该条约提出了一个与苏格兰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英国与法国的战争结束了,而且两国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形势却迫使英国与西班牙发生了冲突。伊丽莎白企图避免战争,但是由于16世纪西班牙有好战的天主教势力,西班牙和新教徒的英国之间的战争大概是无法避免。发生在荷兰的一场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叛乱是起积极作用的一个因素。荷兰的叛乱分子大多数是新教徒,西班牙企图平息这场叛乱,于是伊丽莎白就对荷兰叛乱分子予以援助。伊丽莎白本人并不十分热衷于战争,但是大多数英国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议会倒比她更热衷于战争。因此当与西班牙的战争最终在16世纪80年代末期爆发时,英国人民是坚决支持伊丽莎白的。

伊丽莎白长年不断地发展英国海军。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为了入侵英国迅速发展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无敌舰队所拥有的舰只几乎和英国舰队相差无几,但是水兵的数目却比后者少得多;况且英国水兵训练有素,船只的质量较好,并拥有更多的火力装备。1588年双方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以无敌舰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国的这场胜利牢固地树立起了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的地位,直到20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伊丽莎白总是勤俭持国。在她早期执政的岁月里,英国国王政府的财政状况很好。但是由于与西班牙战争耗资巨大,在她晚期执政的岁月里,国库状况不佳。但由于国王政府保持廉洁,整个国家还是比她登基时繁荣昌盛。

伊丽莎白在位的45年(从1558到1603年)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一些最著名的英国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亚就产生在这个时代。这一成就中当然包含着她的一份功劳:她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但是音乐和绘画却不如文学那样光彩夺目。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探险的时代。有开往俄国的探险,有马丁·弗罗比歇和约翰·戴维斯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之路的创举,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过加州的环球航行,有沃尔特·罗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无意中发现了英国移民的奇遇。

伊丽莎白的最大过错也许就是她不愿意提出王位继承人。她不仅仅一生未嫁,而且总是回避指定继承人。这也许是因为她担心无论谁被指定为继承人都会很快成为她的危险对手。不论伊丽莎白未提继承人的理由是什么,她假如早亡(假设真的死在苏格兰的玛丽之前任何时候),英国也许会为继承人问题陷入一场内战。但是英国是幸运的,因为伊丽莎白一直活到70岁。她在临终遗嘱中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苏格兰玛丽之子)为她的继承人。虽然这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并属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却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选择。詹姆斯和他的儿子都是独裁者,在大不列颠不得民心,结果在该世纪中期爆发了一场内战。

伊丽莎白是个智慧超群的女子,敏捷过人的政治家。她保守谨慎。她显然讨厌战争和流血,但是需要时她毫不犹豫。她同父亲一样是通过与议会合作而不是与它对立来掌握政权。她公

开宣称操守贞洁终身不嫁是有可能的,但因此认为她是异性的憎恨者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她喜欢男子,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伊丽莎白在挑选大臣方面颇具匠心。当然她的功绩的一部分应归功威廉·塞梭(伯弗利勋爵),他从1558年直到1598年死时一直是她的首席顾问。

伊丽莎白的主要功绩可归纳如下。第一,她领导英国在没有严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了宗教改革的第二阶段。这与德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那里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使百分之二十五之多的人口丧生。由于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除了英国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的深仇大恨,她成功地保持了民族的统一。第二,她执政的45年是世界上伟大民族之一的黄金时代。第三,在她执政期间,英国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列强国,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一直保持着这种列强国的地位。

伊丽莎白在本册中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本书列入的人物基本上是伟大的发明家和创立新思想或改变政策的人物。伊丽莎白不是发明家,她的政策基本上谨慎保守,但是在她的统治下所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了那些认真实行改革的大多数统治者在当权中所取得的进步。

伊丽莎白无心处理议会和国王之间相对权力这个棘手的问题。她从不当暴君,这对于发展不列颠民主也许比她颁布一部民主宪法更有利。伊丽莎白不追逐军事功勋,对建立庞大帝国也不感兴趣。的确,在伊丽莎白的统治下,英国不是一个帝国。但是她给英国留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为随后发展起来的大不列颠帝国奠定了基础。

不列颠在海外众多附属国是在伊丽莎白死后获取的──大多数是在她死后很久获取的。许多其他人为大不列颠帝国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无论如何都可以看作是欧洲的全盘扩张和英国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应该注意到,在大西洋海岸的其它重要的欧洲国家(法国、西班牙以至葡萄牙)也成为巨大的海外帝国。

同样,伊丽莎白在反对西班牙的威胁、保卫英国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也容易被夸大。回过头来看,西班牙似乎未曾对英国的独立构成真正严重的威胁。我们应该记得英国舰队和无敌舰队之间的战斗根本没有完结(英方未损失一只军舰)。进一步来说,即使西班牙军队在英格兰登陆成功,也极不可能会征服该国,西班牙军队在欧洲其它地区也未取得显著的成功。如果西班牙未能平定小小的荷兰所发生的一场叛乱,实际上它就不会有征服英国的机会,这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到了16世纪英格兰的民族主义非常强大;西班牙人的征服是不可能的。

那么应该给伊丽莎白排个什么名次呢?她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性人物,与俄国彼得大帝相比较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考虑到彼得的创造精神远比伊丽莎白要大以及他将俄国引上了崭新的行程,我觉得要把伊丽莎白排在彼得之上就难于说服一个不偏不倚的俄国人。但是考虑到英国和英国人自从伊丽莎白以来几百年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伊丽莎白远远排在彼得之后也是错误的。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帝王所取得的成就才能和他俩相匹敌,这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如此,现代的研究表明,伊丽莎白一世的功绩显然没有人们所料想的那样伟大。一方面,英西战争未能真正使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西班牙无敌舰队虽然受到了重创,但它并没有真正被消灭。西班牙依靠它庞大的殖民体系和富庶的经济轻易的弥补了战争造成的财政损失。西

班牙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是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另外,伊丽莎白在处理新教和天主教的矛盾问题上也有失偏颇。1603年伊丽莎白去世之前,由于信仰新教英格兰已经成为英伦地区的绝对主宰,伊丽莎白女王本人又因为信仰新教而被罗马教皇开除教籍,她就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方法迫害天主教徒,这引发了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强烈不满。此后英格兰和爱尔兰矛盾连连,直到1921年英国政府承认南爱尔兰地区独立,而北爱由双方共管。

无论如何,伊丽莎白女王为后来的英国留下了一笔不小的宝贵遗产。1603年,女王去世于格林尼治,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儿子詹姆斯六世兼领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和英格兰出现了短暂的统一。而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王朝斯图尔特王朝的开始也宣告着封建时代的结束。

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詹姆斯一世 ( King James I 1566--1625 )

在位时间:1603--1625

简介: 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

詹姆士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与她的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1567年,苏格兰贵族废黜玛利·斯图亚特,詹姆士被立为国王,称詹姆世六世,由几个大贵族执政。1583年,詹姆士六世亲政。1587年,其母玛丽因卷入暗杀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阴谋而被处死。同年,詹姆士迎娶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女儿安妮公主。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指定詹姆士为其继承人后驾崩。詹姆士即位为英格兰国王,自封为大不列颠王国,称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国议会,看不起议会下院,鼓吹君权神授。1611年,第一次解散议会。在执政最后的18年里,王子查理和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George Villiers)操纵了一切。失去判断力的詹姆士一世排斥在外。

在众多的宠臣中,最受詹姆士一世青睐的乔治·维利尔斯(George Villiers)曾获得白金汉公爵的封号。当时的历史文献清楚地记载着詹姆士一世与白金汉公爵及其前任宠臣萨默塞特爵士罗伯特·卡尔(Robert Carr)之间的感情:―现在看来,除了英俊之外,再没什么原因可以解释他们为何会成为国王的选择了。国王陛下那强烈的爱意或许说明他弄错了对方的性别,把他们当成了女性,难怪萨默塞特爵士和白金汉公爵如此刻意地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的样子。虽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妖冶放浪,但是他们在模仿女性方面的成就已经到了言语都无法形容的地步。‖1625年,詹姆士一世驾崩。

查理一世 ( Charles I 1600--1649 )

在位时间:1625--1649

简介: 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之子,1625年继承王

位。他在詹姆士宣扬君权神授等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他轻浮而又自以为是,是个王权无限论者。他对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非常不满,1629年下令解散议会。他用逮捕、监禁和大量罚金来镇压敢于反对他的人。他模仿法国和西班牙大陆的君主制,力图为自己建立不依靠议会的常备军。他还采取措施,打击资本主义工商业,并迫害清教徒。1640年4月,为筹措军费,镇压苏格兰起义,他被迫召开中断了11年之久的议会,5月又将其解散(史称―短期议会‖)。同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召开议会(直到1653年4月被克伦威尔解散,史称―长期议会‖)。议会决议处死查理一世的两个宠臣,向国王公开挑战。这次议会的召集,被视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国王 (1625~1649)。1625年娶法国公主亨利埃塔·玛丽为妻,生子女八人,包括后来任国王的查理二世(1660-1683),詹姆斯二世(1683-1688)。查理生性谨慎,刻板,与乃父相比,勤于政务,但往往不懂变通。虔信宗教,热衷于艺术品尤其是美术作品收集,庇护与支持美术家,在其统治时期英国的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在其治内,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已经非常严重。尽管在他的努力下,财政问题比在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大为好转,但国王与议会在财政问题上紧张程度丝毫未减。由于议会拒绝让步,1629年他解散了议会,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无议会统治时期,正是他的这一举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他日后命运的伏笔。1639年由于英格兰在爱尔兰实行残暴的统治,爱尔兰人民起义。1640年,由于他在苏格兰强制推行与英格兰同样的宗教政策,苏格兰起义。战争的需要使国王不得不召开议会,旋因议会不驯解散,因此该次议会被称为短期议会。但国王的财政问题并未解决,1640年11月长期议会召开。(今天先到这里:)

1625年6月18日,查理一世召开第一届议会,在征收吨税和镑税等问题上同议会发生冲突。

1628年,被迫接受国会提出的《权利请愿书》。

1630年,查理一世强迫40镑年收入的土地所有者缴纳骑士捐并履行其他封建义务。

1634年又开征吨税,引起人民普遍反对。

1637年6月23日,苏格兰人民起义,反对在苏格兰强制推行国教会的祈祷仪式。

为筹集镇压起义的经费,1640年4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但遭议会拒绝。此届议会仅存在3个星期,故称短期议会(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因苏格兰起义军攻势猛烈,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召开议会。

1640年11月召开的长期议会反对以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查理一世企图逮捕议会领袖,未遂。在英国开始了革命。

1642年初查理一世离开伦敦。8月22日发动内战。

在两次内战中,查理一世均遭失败。

根据议会设立的高等法庭的判决,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人民公敌的罪名,于1649年1月30日在白厅前被斩首。

共和政府

奥利弗·克伦威尔 ( Oliver Cromwell 1599--1658 )

在位时间:1649--1658

简介: 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在他的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纷弄得动荡不安,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克伦威尔自己是一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

徒,1628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1640年在对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于是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在历时四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内部发生分裂,各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因为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企图东山再起,重新纠集他的军队,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叫做共和政体),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机应该到来了,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立宪政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这位清教徒将军能够领导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军队赢得胜利,但是他的威望却不足以解决他的支持者中间存在着的社会冲突,不足以使他们对一部新宪法取得一致意见。这些社会冲突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宗教冲突使新教徒内部四分五裂并且同罗马天主教划清了界限。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1653年4月20日)。从那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

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 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自从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以来,他的品格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许多评论家指责他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大多数人却认为,虽然克伦威尔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献身精神是十分真诚的。据人们评述说他从不偏激,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独裁统治。他的统治通常是温厚宽容的。

我们应该怎样估价克伦威尔对历史的总的影响呢?当然他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英国内战中打败了保皇党军队。既然在克伦威尔初露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失败,看来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使民主政体在英国得到了持续和巩固。

人们不应该把这看作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件。在十七世纪,欧洲大部地区都正在朝着更强大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的胜利是逆总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事件,在随后的年月里,英国民主政体的榜样对法国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最终在西欧建立民主政体都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显而易见的是,民主势力在英国的胜利对于在美国以及英国先前的殖民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民主政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英国在世界上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是民主政体却从英国涌向世界的其他某些范围不小的地区。

如果不是哲学家约翰·洛克对于英国和美国建立民主制度也做出了几乎同等贡献的话,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本册中的名次还要高些。克伦威尔基本上是一个实干家,洛克则是一个思想家,因而很难估计他俩的相对重要性。根据洛克时代的才智状况来看,即使没有他本人,与之非常近似的政治思想也许会有人不久就会提出来。但是假如没有克伦威尔,议会很可能在英国内战中失败。

理查·克伦威尔( Richard Cromwell 1626年—1712 )

在位时间:1658-1659

简介: 理查·克伦威尔(Richard Cromwell,1626年—1712年),英国1658年-1659年的护国公,前任护国公是其父奥利弗·克伦威尔。他企图继承其父的独裁政策,但在军官和人民的逼迫下重新召开父亲解散的议会。1659年议会宣布君主制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登基,他被撤护国公职。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House of Stewart

查理二世 ( King Chales II,复辟 1630~1685 )

在位时间:1660~1685

简介: 查理二世:

苏格兰及英国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 163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苏格兰及英格兰国王。 生平:

查理一世与玛利亚王後的长子,早年因其父王在内战中失败,生

活孤独贫困,颠沛流离。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後,被苏格兰议会立为苏格兰国王,以对抗清教徒的共和国。1650年抵达爱丁堡;1651年元旦加冕,称查理二世。8月,入侵英格兰,被打败;10月抵达法国,法国和荷兰的拒绝接纳他,被迫辗转欧洲。1660年,在多佛登陆,回到伦敦。1661年4月,加冕为不列颠国王;在首席大臣海德的斡旋下,只处死了九名签署其父王查理一世死刑命令的圆颅党人。1678年,借―天主教阴谋案‖将议会中的天主教徒清除出去。1679年,签署―人权保护法‖。 其人:

查理二世意志坚定,随机应变,知人善任,在充满教派冲突的危机时仍能操纵大局。死後没有留下合法的後嗣,但至少和情妇有14个私生子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1633~1701 )

在位时间:1685~1688

简介: 詹姆斯二世(James II,1633-1701)

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1685-1688),查理一世之次子,查理二世之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46年曾向议会军投降,为约克公爵。1648年逃离英国,1652-1655年在法国军队服役,1658年又在西班牙军队里服役,反对克伦威尔政权。1660年随查理二世回英国复辟,任王室军队最高统帅。1665、1672年发动英荷战争,在北美获得大批殖民地。1664年攻战荷兰人的新阿姆斯特

丹,改名纽约。1668年皈依罗马天主教。1673年议会通过―检验法案‖,迫使他交出军权。1679年因卷入天主教叛乱案离开伦敦。1680-1682年统率苏格兰军队。1685年继位,镇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默思公爵发动的叛乱,接着进行血的巡回审判,全面推行复辟。1687,1688年两次颁布天主教免罪法令,恢复天主教。1688年逮捕七个违抗免罪令的主教。后辉

格党和托利党和解,共同发动宫廷政变,请女王玛丽和奥伦治亲王威廉来英国执政,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詹姆斯二世在爱尔兰策划叛乱。次年,兵败于博伊恩,其余生在法国度过。其子孙继续进行捣乱活动,史称:―詹姆斯党‖叛乱。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King William III,1650~1702, Queen Mary II,1662~1694)

在位时间:威廉三世-1689~1702,玛丽二世-1689~1694

简介: 威廉三世 英格兰的威廉三世(William III,1650年—1702年),即苏格兰

的威廉二世、奥兰治的威廉亲王,奥兰治亲王、荷兰执政、英国国王。他是荷兰执政威廉二世与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之女玛丽公主的儿子。

1672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与英国联手攻入荷兰。7月,威廉三世就任荷兰执政,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将法国人击退。1677年11月,为与英国结盟,与表妹、英国公主玛丽结婚。1688年11月,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自由议会邀请威廉三世登陆英国。1689年1月,英国议会宣布国王詹姆斯二世逊位,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及女婿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为国王,并通过―权利宣言‖。4月,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共同加冕为英国国王。10月,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逐渐树立立宪君主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1694年,威廉三世的妻子、共治者玛丽二世驾崩。1701年,议会通过―嗣位法‖,规定了英国王位的传承顺序。1689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缔结―维也纳条约‖,并对法国宣战。1697年,与法国签定―莱斯威克条约‖,与法国停战。1701年,加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年,威廉三世驾崩。

玛丽二世(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荷兰王后、英国女王。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长女,荷兰执政、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妻子和共治者(在英国)。

早年生活

玛丽二世是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安妮·海德王后的长女,她还有个妹妹,就是后来的安妮·斯图尔特女王。玛丽二世并不是个理想的公主,虽然公主颇有姿色,但并不循规蹈矩。她有个不为人知的隐私,就是同性恋。她热恋的对象是王家鹰苑管理员的女儿弗兰西丝·阿斯普利。在一连串情谊连绵的信中,玛丽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她对弗兰西丝的爱情,但她显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性别,而是口口声声地称对方为―丈夫‖。但是这段恋情无奈的,也如意料之中的结束了。

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

玛丽和弗兰西丝的恋情一方面由于后者的冷漠而告终,一方面也是因为父王的压力。当她知道自己要嫁给那个身患哮喘的奥兰治王子威廉的时候,她整整痛苦了一夜。不过她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他们成婚之后玛丽随荷兰王子回到荷兰。她试着去爱那个若不经风的丈夫,好在后者对她也算全心全意。1688年,这对夫妻还一起结束了父亲的统治,并携手成为英国

的统治者。

1694年,玛丽二世死于天花,时年32岁。

安妮女王 ( Queen Ann 1665~1714 )

在位时间:1702~1714

简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大不列颠王国女王。

生平

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继承。

汉诺威王朝 House of Hannover

乔治一世 ( King George I 1660--1727)

在位时间:1714--1727

简介: 乔治一世 (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1660年——1727年), 汉诺威选帝侯、英国国王。

生平:

汉诺威选帝侯奥古斯都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索菲亚的儿子。在1698年,其父逝世后继位为汉诺威选侯。1714年,英国女王安妮驾崩无嗣,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继承英国

王位,称乔治一世,成为汉诺威王室的第一位国王。也是一个母语是德文,而且不会讲流利的英文的英国国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是马尔巴勒公爵和欧根亲王手下的大将,喜穿一身大红军装,在枪林弹雨中带队冲锋。1727年,在汉诺威驾崩。

乔治二世 ( King George II 1683--1760)

在位时间:1727--1760

简介: 乔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1683年——1760年),英国国王,汉诺威选帝侯。

生平:

乔治一世与索菲亚·多鲁西亚的独生子,威尔士亲王。1705年,与安斯巴赫的卡洛琳结婚,共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1727年,乔治一世驾崩后继位为英国国王、汉诺威选侯,称乔治二世。在政治上得到英国首任首相华尔波尔的支持,争取到多数辉格党人和有势力的托利党人对其正统地位的承认。1742年,华尔波尔首相在以

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路易斯王储为首的反对派的压力下辞职,乔治二世启用卡特里特组阁。由于乔治二世重视汉诺威甚于英国,为保障汉诺威领地的安全,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支持奥地利与普、法、西联盟作战。更放下国内政务亲自上欧洲大陆,率领德意志诸侯联军和少量英军跟法军作战,於1743年取得迪廷根战役大捷。1744年,议会以国王为德国利益而损害英国利益为由,迫使卡特里特首相辞职。1745年,詹姆斯二世的孙子、小王位觊觎者查尔斯王子在苏格兰登陆,并控制了苏格兰大部分地区。乔治二世派其子坎伯兰公爵讨伐小王位觊觎者取得胜利,小王位觊觎者被迫逃亡,在流亡中度过一生。1746年,老皮特内阁组成。1760年,因心脏病发作猝死。

其人:

乔治二世一生热爱军事。1743年,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代廷根战役中指挥与法国作战,在失去战马的情况下,步行挥剑指挥战斗,最终以很少的代价赢得了战斗。他是最后一位出现在战场上的英国国王。 乔治二世很爱他的妻子卡洛琳王后,受王后的影响很大,自己不在国内时,总是由王后摄政。 作为天性热爱音乐的德国人,乔治二世也很热爱音乐,是德国音乐家亨德尔的赞助人。

乔治三世 ( King George III 1738--1820)

在位时间:1760--1820

简介: 乔治三世 (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是英国及爱尔兰的国王,汉诺威选帝候(后为国王),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乔治二世的孙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一层乌云。其子威尔士亲

王,亦即后任国王乔治四世,在国王被疾病(现普遍认为是卟啉症)折磨导致精神错乱而难以执政期间,于1787年至1788年及1811年2月5日至1820年1月20日两度作为摄政王代理国务。在他的执政期内,他的强硬立场导致了北美殖民地的最终独立。

生平:

乔治三世是威尔士亲王路易斯与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女儿奥古斯塔公主的儿子。1751年,其父路易斯去世后继位为威尔士亲王,其母威尔士王太妃奥古斯塔开

始将他当作国王来培养。1760年,其祖父乔治二世驾崩后,加冕为英国国王、汉诺威选侯,称乔治三世。1761年,与夏洛特结婚,共育有九子六女。

1768年,英国海军军官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177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北美独立战争。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1783年,英军在北美不断战败,被迫与美国签定《巴黎和约》,承认美国独立,乔治三世的威望随之降到最低点,以致其曾想逊位。1788年,英国在澳洲建立新南威尔斯殖民地。1793年,乔治三世遣往中国的特使马嘎尔尼勋爵(Lord George Macartney)和副使斯当东(George Leonard Staunton)带领使团到达北京并谒见了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们还参加了在承德避暑山庄举办的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庆典。他们访华真实目的是打开中国的贸易市场,但是这个愿望没能够得到实现。

乔治三世的晚年极为凄凉,饱受失明和妄想症的折磨。1810年,他最心爱的小女儿阿米莉公主去世。1811年,乔治三世旧病复发。议会通过决议,由威尔世亲王乔治摄政,由王后夏洛特监护他,直到去世。

其人:

乔治三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家居生活俭朴,对家人要求很严格,与儿子们的关系不好。 虽然最后十年他没有执政,但他仍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国王之一。在他当政期间,经过与大革命后的法国和拿破仑的战争,使英国跃居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成为世界工厂。

乔治四世 ( King George IV 1762--1830)

在位时间:1820--1830

简介: 乔治四世(George IV of the United Kingdom,1762年——1830年),英国国王,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四世是乔治三世的长子,封威尔士亲王。1795年,为偿还债务,与表妹卡罗琳结婚,在他们唯一的女儿夏洛特出生后不久即告分居。1810年,乔治三世病重,根据议会通过的―摄政法‖成为摄政王。1820年,乔治三世

晏驾后,成为英国国王、汉诺威选侯,称乔治四世。1830年驾崩。

威廉四世 ( King William IV 1765--1837)

在位时间:1830--1837

简介: 威廉四世(William IV of the United Kingdom,1765年——1837年),英国国王,汉诺威国王,是乔治三世的第三个儿子,乔治四世的弟弟。1789年封亲王,克拉伦斯公爵。13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c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