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智慧城市重点项目规划与设计——智慧物流建设项目总体设计方

更新时间:2023-03-08 06:03:4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部分:武汉智慧城市重点项目规划与设计

项目编号:C15

智慧物流建设项目

规划与设计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 航天信息系统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2012年07月

目 录

1 方案摘要 ................................................................................................................. 1 2 领域现状 ................................................................................................................. 3

2.1

领域现状描述 .............................................................................................. 3 2.1.1 2.1.2 2.2 2.3

武汉的物流历史 ................................................................................ 3 武汉的物流现状 ................................................................................ 5

领域发展趋势 .............................................................................................. 6 领域覆盖范围 .............................................................................................. 7

3 需求分析 ................................................................................................................. 9

3.1 3.2

领域相关的信息化基础分析 ...................................................................... 9 业务需求分析 ............................................................................................ 13 3.2.1 3.2.2 3.2.3 3.3

支撑的核心业务 .............................................................................. 16 用户的组织结构 .............................................................................. 18 关键的业务流程 .............................................................................. 19

智慧点及实现的可行性 ............................................................................ 23 3.3.1 3.3.2

领域的智慧点 .................................................................................. 23 智慧点实现的可行性 ...................................................................... 24

4 采用的技术标准 ................................................................................................... 26 5 领域建设方案 ....................................................................................................... 29

5.1 5.2 5.3 5.4

建设目标 .................................................................................................... 29 建设内容 .................................................................................................... 29 总体架构 .................................................................................................... 33 基础设施平台设计 .................................................................................... 33 5.4.1 5.4.2 5.5

感知层设计 ...................................................................................... 33 网络通信层设计 .............................................................................. 50

应用支撑云平台设计 ................................................................................ 53 5.5.1 5.5.2

数据基础设施 .................................................................................. 53 数据交换与共享 .............................................................................. 59

I

5.5.3 5.6

应用支撑服务 .................................................................................. 63

应用服务平台设计 .................................................................................... 64 5.6.1 5.6.2

信息发布系统 .................................................................................. 64 应用管理系统 .................................................................................. 64

6 示范项目技术方案 ............................................................................................... 66

6.1 6.2 6.3

示范项目选择依据 .................................................................................... 66 建设目标及内容 ........................................................................................ 68 总体架构设计 ............................................................................................ 72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4

系统总体功能 .................................................................................. 72 系统逻辑架构 .................................................................................. 76 系统软件架构 .................................................................................. 76 系统硬件架构 .................................................................................. 78 系统安全架构 .................................................................................. 82 标准规范建设 .................................................................................. 90

技术方案 .................................................................................................... 91 6.4.1物流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 ................................................................... 91 6.4.2物流交易与支付系统 ........................................................................... 99 6.4.3货物追溯与管理系统 ......................................................................... 112 6.4.4智慧仓储与配送管理系统 ................................................................. 121 6.4.5物流车辆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 ......................................................... 148 6.4.6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 159 6.4.7危险品运输管理系统 ......................................................................... 165 6.4.8快运快递管理系统 ............................................................................. 172

6.5 项目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 ...................................................................... 176

7 与现有信息系统的关系 ..................................................................................... 179 8 产业带动分析 ..................................................................................................... 180 9 领域运行方案 ..................................................................................................... 185

9.1

建设实施路线及预期效果 ...................................................................... 185 9.1.1

实施路线 ........................................................................................ 185

II

9.1.2 9.2 9.3

预期效果 ........................................................................................ 187

领域融资方案 .......................................................................................... 189 领域实施方案 .......................................................................................... 194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项目组织管理 ................................................................................ 194 计划管理方案 ................................................................................ 195 安装调试方案 ................................................................................ 196 系统培训方案 ................................................................................ 196 安全保障方案 ................................................................................ 196 文明施工方案 ................................................................................ 197 成本控制计划 ................................................................................ 197 质量保证方案 ................................................................................ 198 实施风险控制 ................................................................................ 199

9.4 领域运维方案 .......................................................................................... 201 9.4.1 9.4.2 9.4.3 9.4.4

运维服务目标、范围与期限 ........................................................ 201 运维服务内容 ................................................................................ 202 运维服务方式 ................................................................................ 208 运维服务流程 ................................................................................ 208

10 领域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 ................................................................................. 209

10.1 领域经费估算 .......................................................................................... 209 10.2 领域资金筹措 .......................................................................................... 209 11 风险分析及规避措施 ......................................................................................... 210

11.1 风险分析 .................................................................................................. 210 11.2 规避措施 .................................................................................................. 211

III

1 方案摘要

智慧物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现代信息和传感等技术,运用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与通讯,实现对货物仓储、配送等流程的有效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服务;二是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完善的配送网络,构建面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体系;三是将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成果运用到物流系统。概括以上三个方面,所谓“智慧物流”,就是运用物联网和现代某些高新技术构成的一个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社会物流配送体系。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物流历史。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物流枢纽。因此,建设智慧物流项目势在必行。

根据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武汉市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本方案提出武汉市智慧物流的目标为:建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的智能城市流通体系。将武汉市打造成“两江三岸-九省通衢-大物流-大联运-货到武汉活”的全国性现代化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为实现武汉市智慧物流的目标,武汉市智慧物流领域建设内容

1

和任务为:“124多千工程”。包括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2个体系-智慧的物流仓储与物流配送体系,5家综合性物流园区与9大专业化物流中心的智能化建设以及信息与数据的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的建设以及全市数千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2

2 领域现状

2.1 领域现状描述

2.1.1 武汉的物流历史

提起物流,好像是如今市场经济繁荣的体现,其实早在200年前它已在武汉初现雏形,伴随着“码头文化”一起发展。回看200年,没有码头就没有武汉。武汉的城市文化史,开端于码头,它几乎就是这个区域的物流史。14世纪中叶以来,武汉曾经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物流繁盛景象,物流对武汉的城市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城市文化亦影响深远。

美国学者罗威廉在他的《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一书中饶有兴致地写道:“14世纪,汉水由于某种原因减少了它的狂暴性,使得它流入长江的口子比过去更安全、更有吸引力的商港。因此,当武昌南市在建立明朝的战争中被夷为平地之后,许多商人选择了汉阳一侧的一个地方建立自己的基业……于是在汉阳县城与汉水北岸之间的地方,就形成了商业化的郊区,很快发展成繁荣的地区间贸易的中心。”

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武汉有了物流的雏形。到了清末,当码头兴盛,物流繁忙之际,汉口的传统商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并由内贸型的商业重镇一跃而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那时便有

3

了“货到汉口活”的说法!

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在张之洞督鄂前后的15年间增长迅猛。据统计,1905年,汉口洋行和外国商号最多时达250家,其中日商居首。贸易发展,让彼时的武汉成为国际商埠,从而也带动了铁路、轮运业。

张之洞督鄂期间,汉口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性城市的轮廓开始显现。其中交通运输业空前发展,奠定了汉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

据文献记载,张之洞由广东移督湖广的直接原因就是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的修建。在张之洞的督办下,1906年,汉口至北京正阳门全长1200余公里的卢汉铁路通车,并改称京汉铁路。京汉铁路的贯通,不但使汉口的货物流通更加畅快,而且使汉口的地位更加凸显。一如孙中山所说:“武汉者……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同期,武汉的水路交通运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863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惊异号”进入汉口港,开辟沪汉航线后,英、法、德、

4

日等国的轮船公司也以汉口为中心,开辟长江航线,经营轮运。

1905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又开辟了汉口至神户、大阪的直达航线,使汉口港成为国际港。

至清末,由汉口驶向国外的轮船,已可直达德国的汉堡、不来梅,荷兰的鹿特丹,埃及的塞得港,法国的马赛,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意大利的热诺瓦等。

1875年招商局在汉口设立轮船公司,则标志着民族轮船运输业在汉口的立足。

以轮运为主导的水路开辟,使长江航道变成黄金水道,也使武汉自古以来的水运优势跃上一个新的阶位。

2.1.2 武汉的物流现状

“十一五”时期,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物流功能显著,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部地区枢纽地位进一步凸现。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理念在物流领域逐步推广应用,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物流运行效率明显提高。一些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些制造业企业逐渐剥离物流业务,加快向社会化物流转型。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布局日趋合理。物流设施、标准、技术、人才等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为武汉市物流业发展营造

5

了良好发展环境。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型、国际化、物流化的铁路货运新格局初步形成。大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成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组建了武汉市交通物流发展机构,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武汉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和《武汉市加快现代化物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设立了武汉市现代化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和航空业发展引导专项基金,确定了阳逻湾到上海洋山湾的直达航线补贴政策。

2.2 领域发展趋势

在“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物流业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从国际来看,物流业发展已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物流产业将朝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从国内来看,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专业化物流转型的发展态势日渐明晰,物流与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十二五”期间,应加快武汉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改善物流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建设武汉智慧物流体系。武汉必须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功能,完善武汉市物流

6

服务体系,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推进铁、水、公、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综合型物流园区和专业化物流中心建设,建成中国重要的物流中心。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湖北省、武汉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相继出台,对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战略定位。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全国综合物流基地、国家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应加快武汉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改善物流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建设武汉智慧物流体系。

为建设武汉智慧物流体系,在“十二五”期间,武汉必须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功能,完善武汉市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推进铁、水、公、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综合型物流园区和专业化物流中心建设,建成中国重要的物流中心。

2.3 领域覆盖范围

武汉市智慧物流建设包含了对武汉市主城区及周边的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的重点建设与覆盖。

在武汉市智慧物流项目建设中,将着力提升武汉市数千家物流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立物流

7

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推动武汉市物流链上所有环节与武汉市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智慧物流项目建设中,还要重点推进武汉市五大综合性物流园区(武汉阳逻水港物流园、武汉天河空港物流园、东湖开发区物流园、武汉开发区物流园、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和九大专业化物流中心(阳逻钢铁及冶金产品专业化物流中心、汉口北商贸物流中心、郑店钢铁粮食及农产品专业化物流中心、汉阳生物医药产品及医疗器械专业化物流中心、常福汽车及机电产品专业化物流中心、后湖-丹水池生产资料及日用品专业化物流中心、西汉正街建材家装及日用品专业化物流中心、白浒山石油化工产品及危险品专业化物流中心、白沙洲农产品及装饰建材专业化物流中心)的智能化建设与业务平台建设,实现物流园区的智能化,同时加强各物流园区与中心的信息与数据共享,实现各大物流园区与专业化物流中心的信息与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效应。

8

3 需求分析

3.1 领域相关的信息化基础分析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铁水公空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物流快捷运输网络。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区域中心分拨功能和配送服务水平。整合现代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阳逻港物流园、天河空港物流园、东西湖保税物流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等综合型物流园区。

2010年三月,东西湖区政府、武汉电信、武汉汇通在汉联合签约,启动武汉(东西湖)综合物流枢纽公共信息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一年后,东西湖物流枢纽的货物和车辆将在网上实现自动匹配,驾驶员可通过手机等终端直接在网上接活。

今后,物流企业还能随时将货物收取、配送等任务信息通过网络传递至驾驶员手机等终端,并由驾驶员实时将货物信息回传,实现及时的运营管理与信息分析。

东西湖区是武汉最重要的物流产业大区。该平台的建设将促进我市率先建成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的现代化物流产业。

9

武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政府监管部门,以整合武汉市铁、水、公、空各交通行业物流资源为基础,提升交通物流组织化程度为核心,推动物联网技术运用为导向,形成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枢纽为目标,实现武汉区域优势向物流产业优势转化。

武汉市交通物流发展机构负责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组织实施,武汉市交通物流发展中心将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承担平台的具体建设与运营管理。平台重点建设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企业信用评价、货物跟踪、企业应用托管服务及公共政务等几大应用平台。

但是,通过前期调查和对武汉物流业现状分析,我们认为武汉市物流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

(1)信息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少。在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比较落后。我市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2)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不足。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采用各类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但是受现行经营体制的制约,我市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自己组织完成。这种状况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

10

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现有物流企业不能开发广大的市场,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成本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设施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3)物流信息化标准有待完善。当前武汉市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化标准、指南等,阻碍了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

(4)物流信息化人才短缺。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学校的老师或计算机公司的工作人员,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感性认识,如果企业人员不予配合,则他们很难实现一个令企业管理人员满意的系统。

问题分析: (1) 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在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比较落后。我市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当前,使用了信息管理软件的物流企业不足10%,90%的物流企业没有实现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信息化,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在物流运作与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这不仅与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要求差距甚远,也无法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议建立并推广高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现代化物流系统,并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2) 缺乏已交付使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1) 物流过程管理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

11

物流业发展来看,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需要建立一个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以引导物流企业进入有序的物流市场,促进物流业的转型,实现政府对物流行业的“宏观”调控。武汉市目前正在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存在已交付使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应的网络也还没有建立,客户获取物流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建议建立高效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物流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四方物流、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快运快递等现代物流相关的基础信息服务。

2) 政府监管的基础

目前,武汉的物流业处于“小、散、乱”的无序竞争状态,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政府无法履行和实现对物流市场的有效监管和服务职能,制约了武汉物流业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3) 缺乏有效的多式联运系统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武汉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即将迈入全国四大枢纽机场的行列。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这对武汉提出了建立多式联运系统的迫切要求。

12

(4) 物流行业资源分散数据不能有效联通

一些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网站,实现企业的形象宣传和信息发布,但不足以支持物流业务的运作和在线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远程通信能力和决策功能,其信息是孤立的,无法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阻碍了信息的有效流通,降低了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10%的物流企业实现了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但其信息是孤立的,无法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也无力使用先进的网络与信息技术来支持其全程电子化运作和“一站式”物流服务。建议建立数据中心,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基础信息的共享。

3.2 业务需求分析

开发和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主要遵循以下几条思路:

(1) 充分利用货运信息资源,以货运站、运输交易市场、运输企业、货运配载服务企业、船公司承运单位 、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货主和相关的银行、保险等部门或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为货主、承运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等提供货物运输市场信息和相关服务,逐步实现水路、公路运输中集装箱和零担货运的信息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运输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2) 支持交通EDI系统。通过实现集装箱、大宗散货和小件杂货

13

水路运输单证的电子自动传输和交换,逐步形成以港航为主体,覆盖外贸运输全过程的水运EDI系统;积极推广公路运输EDI系统,以实现公路集装箱和零担货运输单证的电子自动传输和交换,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快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支持电子商务的开展,积极推动网上交易。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重新整合传统的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使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同一时间发生流动,从而为运输供需双方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服务。逐步实现货物异地交易、电子委托、电子支付、电子确认、货物单证传输等。 (4) 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中,要遵循已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标准和规范。根据已逐步形成的信息标准体系及全球信息网络化的趋势,紧紧围绕公路、水运基础数据库群、交通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平台中有关指标、代码和网络传输标准等。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和规范或国际上通用的事实标准和规范。

(5) 按照“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资源共享、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根据实用、先进、经济的原则,集中规划、分层建设具有开放性和相对独立性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的物流信息是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的信息,即协调、管理货物运输过程所产生的信息流,用来支持保证货物运输高效率的完成,促进社会运力的良性发展。由于物流

14

共用信息平台要面对不同参与者对共用信息的各种需求,因此,共用信息平台在总体上应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共用信息平台支撑政府部门间共用信息需求,满足具有核心业务能力的物流企业信息需求。

其总体功能如下: (1) 平台基本功能

此功能是作为公共平台的基本要求,可实现物流中心的网上信息共享,货主、车主和货运站可在平台上进行交易;管理部门可进行物流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的发布;此外,还对交易数据进行分析,便于管理部门管理和决策。 (2) 运输管理功能

此功能为运输企业的在物流中的关键功能,它包括计划管理、运行状况、线路管理、签收管理和查询等功能,此功能利用条形码技术和EDI技术对货物进行跟踪服务,并通过GPS、GIS进行车辆的动态管理,通过通讯卫星进行线路的动态选择和管理。 (3) 仓储管理功能

此功能主要为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和盘点,同时提供关于库存、不良品等不同报表以及实时的仓库储位图形显示,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查询,并可通过相关数据实现货物库存点的优化分布。 (4) 统计报表功能

此功能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供多种相关统计报表,便于

15

不同的对象进行分析和统计。 (5) 集中控制功能

此功能提供对物流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尤其便于政府调控网络层和行业管理网络层实现对枢纽网络层的管理与控制。 (6) 客户查询功能

此功能主要是实现对客户的相关资料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系统根据客户的静态资料和服务的历史数据以及商业智能的分析来进行日常管理和新业务工作的开展。 (7) 电子商务功能。

通过 进行远程的交易与查询等相关业务。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如EDI技术、条形码识别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图像识别系统和射频技术等)对传统的货运模式进行改革,整合目前较为紊乱和低效的货运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新型模式,有效地对车源、货源进行重组,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定额能力,减少空载率和不满载时间,提高实载率,降低物流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3.2.1 支撑的核心业务

首先,该平台通过物流资讯门户Portal,向企业提供物流行业及

16

相关信息服务,包括:物流市场动态、行业新闻、相关政策法规;物流企业名录和基础资源信息;路况和气象信息的发布与查询;港口、航运、公路货运、航空、铁路等信息的查询;物流园区及仓储设施信息查询;多式联运信息查询。从而全方位满足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

其次,应该将平台定位为武汉物流信息枢纽,实现与其他相关物流智能部门(海关,交通,工商,商贸等)的基础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运输是物流业的主体部分,而在运输资源相关服务方面,平台主要是通过运输资源交易管理子平台,显示车辆提供方(运输公司)和运输需求方(货主)的信息发布与交易状态。平台结合GIS技术、GPS监控,使货主通过运输资源交易管理平台,能够方便快捷地查找最合适的运输车辆资源进行货物的运输,且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保证货物的安全到达。同时,运输公司也可以根据货主发布的货物运输需求信息,推荐自己的运输车辆。从而达到货主运输需求与运输公司运输资源优化匹配,方便货主货物运输和运输公司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双方资源的充分匹配,互赢共利。

另一方面,仓储资源相关服务是通过建立仓库资源管理平台来体现,并由一个仓储提供方(仓库)和仓储需求方(货主)的信息发布与交易平台组成。该平台结合GIS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使货主可以通过仓库资源交易,方便快捷地在珠三角范围内查找最合适

17

的仓库资源进行货物的存储。同时,仓储业主也可以根据货主的货物存储需求信息,推荐自己的仓库给货主进行选择。达到货主存储需求(仓储需求)与仓库资源(仓储提供)互相优化匹配,方便货主最优存货和对仓库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互利共赢。另外,该平台还通过GIS技术,以网络地图的方式将各种仓库资源的详细信息和货主存储需求信息展示在仓库资源管理平台的电子地图上,供需双方通过互相查找适合的匹配信息,从而选定最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交易。

支付及金融服务是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的保障,作为第三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交易双方的订单执行和诚信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通过物流平台GPS车辆监控、货物跟踪和视频监控,使交易双方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自己货物进出库、在途及存储安全状态。物流平台作为第三方,为交易双方提供支付和金融增值服务。为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该平台提供运费代收、代付服务,提供货物资金贷收代付、货物抵押等服务。同时,平台还可为商户和货主提供银行业务代理、保险代为办理、货物担保等服务,以及其他配套增值服务,从而规避交易风险,保证了物流电子商务的安全有序进行。

3.2.2 用户的组织结构

项目的主要用户为政府单位-武汉市交委物流发展处,交通物流发展中心,以及武汉市所有的物流行业单位。

武汉市交通物流发展中心隶属于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

18

开展物流示范经营,开展“第三产业”经营,承担交通部门投资物流建设的出资人资格;负责全处的固定资产管理和后勤管理工作。其主要服务范围:打造物流供需对接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贷款融资平台、物流企业展示平台、物流行业信用认证平台、物流技术标准推广平台等。

项目的另外用户为武汉市的数千家物流企业,项目着力打造一个大物流-大联运的城市流通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

3.2.3 关键的业务流程

物流主要由物体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物流业务流程如图3-1所示。其中,比较重要的活动是仓储、配送和运输管理。

制造商包装搬运装卸信息流信息处理配送物流仓储客户仓储流通加工运输 图3-1:物流业务流程

19

(1) 仓储

暂存卸货及搬运接货进货运输仓储发货运输发货装货搬运出库保管保管入库验收定期盘点 图3-2:仓储的业务流程图

仓储是物流各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仓储的对象一般是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仓储业务流程如图3-2所示。 (2) 配送

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特别指将货物从流通据点传递到用户的过程。一方面,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臵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配送是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配送服务流程如图3-3所示。

20

配送中心进货分类回单处理贴识别标签反馈信息再包装送达储存送货分拣配装分发配货 图3-3:配送服务流程

(3) 运输

运输是指物品借助于运力在空间上所发生的位臵移动,即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或两个物流结点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臵为目的,实现物流的空间效应。运输服务流程如图3-4所示。

运输计划车辆调度调整确认接受订单安全装车签收回单网上发送货讯送达确认启运客户网上查询GPRS查询 图3-4:运输服用流程

21

图3-5:物流供应

简单来说物流供应链可以理解为一条有机的物流链条,从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开始,到满足需求为止的时间范围内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所有涉及到的物流活动的部分所形成的链条。物流供应链如图3-5所示。

我们可以通过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及协作。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在线交易,实现电子商务。建设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供应链管理为主体,电子商务为手段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22

3.3 智慧点及实现的可行性

3.3.1领域的智慧点

(1) 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程管理。

武汉市智慧物流项目在感知层使用了信息分类编码,二维码,RFID,GPS,GIS等底层关键技术以及WSN。这些关键技术以及物联网的使用使智慧物流的全面感知能够实现,使得物流过程能够实现全程监控与管理,充分体现了智慧城市全面感知的特征。 (2) 通过智慧仓储与物流配送两个体系的建设,解决“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顽疾”。

城市物流配送堵在最后一公里,在最后一公里成本大幅提升是物流的一大顽疾。在本项目中,通过仓储与配送两大体系的智能化建设,使得这一顽疾能够有效解决。

(3) 充分结合武汉市两江三岸-九省通衢的特点,建立水,公,铁,空的大联运体系,解决“物流运输过度依靠公路的顽疾”。

本项目规划中,充分结了武汉市的城市特点,努力打造多式大联运体系,打破传统物流80%依靠公路运输的特征,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行:一次托运,一次计算,一票到底,最终实现“门到门”服务。充分提高整体运输的效率。

(4) 充分利用智能分析、数据融合等技术来提高物流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

23

武汉市智慧物流项目通过武汉物流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物流各部门及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为武汉市实现全国综合性物流中心提供技术支撑,体现智慧城市充分整合的特点,达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高度整合的目的。

(5) 全面实现全市物流企业及从业单位的信息共享与交互,整体效益的大幅提升。

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政府单位和全市的物流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都能在平台上共享和交互相关物流信息。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效率都大幅提升。

3.3.2 智慧点实现的可行性

目前,与物流业相关的网络通讯与数据采集技术(如GPS、GIS、RFID等)已相当成熟并已形成产业标准,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准备与技术支撑。近年来在公众领域和企业领域广泛使用的Internet技术,可使参与物流的各方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实时访问物流交易信息,先进的Web应用技术为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应用条件。并且这些技术的通讯和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使用成本越来越低。例如:早期基于EDI的国际贸易需要专用的设备与通讯线路,而如今基于Web和XML的EDI就可便利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同时,武汉市具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也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础。

国际国内大型的物流公司(如:UPS、FedEx、Schenker、宝洁物

24

流等)正在运行的信息平台和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为我们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国内兄弟省市也建成了一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例如浙江省政府先期投资4800万元建设的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为了交通运输部推荐的公共信息平台示范工程,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2009年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其设计模型、系统功能、投资和运营模式可以借鉴。

目前国内支持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已初步建成,“三金”工程(金桥、金关和金卡)已形成了连接各个政府部门的基础网络体系;交通领域也已经建立了覆盖整个武汉市的专网;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数据交换方面的国家标准可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规范。这些网络基础设施是物流信息平台的宝贵资源。

25

4 采用的技术标准

(1)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TC267)

1)GB/T 23831-2009 物流信息分类与代码;该标准与智慧城市(物流部分)中感知层里的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是基本重叠的,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技术与标准是物流信息化与智慧物流的前提,是其它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2) 物流信息采集标准(TC267)

1)GB/T 17172-1997 四一七条码;该标准与智慧城市(物流部分)中感知层里的二维码技术是完全重叠的,四一七条码是二维条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物流领域中的货物跟踪,快运快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GB/T 18347-2001 128条码;GB/T 21335-2008 RSS条码;GB/T 12907-2008 库德巴条码;这三条标准与智慧城市(物流部分)中感知层里的相关条码技术是基本重叠的,条码技术是智慧城市中重要的信息采集方法。

(3) 物流信息交换标准(TC267)

1)GB/Z 25114.1-2010 基于ebXML的商业报文 第1部分:贸易项目;

GB/Z 25114.2-2010 用于ebXML的商业报文 第2部分:参与方

26

信息;

GB/T 25114.3-2010 基于ebXML的商业报文 第3部分:订单; 这三条物流信息交换类的标准与智慧城市(物流部分)有基本重合的地方,都是描述电子数据交换在物流过程中的应用

2)GB/Z 19257-2003 供应链数据传输与交换;该标准与智慧城市(物流部分)中建设现代化的供应链体系是完全吻合的,其共同点是,将企业供应链的整个环节(生产,销售,仓储,发运)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实时的传输与交换,达到整个供应链环节的科学监控与管理。 (4) 物流信息系统及平台标准(TC267)

1)GB/T 22263.1-2008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 第1部分:基础术语;

2)GB/T 22263.2-2008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 第2部分:体系架构;

3)GB/T 22263.7-2010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 第7部分:平台服务管理;

4)GB/T 22263.8-2010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 第8部分:软件开发管理;

该标准与智慧城市(物流部分)中应用层里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是完全重叠的,信息服务平台仿佛是智慧城市(物流)的大脑与指挥中枢,能够对物流行业所涉及的车,人,货等信息能够实现充分的

27

互联互通,调度指挥,让整个城市的物流系统能够智慧的运转。 (5) 物流基础与管理服务类标准(TC269)

1)GB/T 18768-2002 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该标准与智慧城市中的智能仓储管理有部分重叠的地方;

2)GB/T 24360-2009 多式联运服务质量要求;智慧城市(物流)中体现智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水,公,铁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联运,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所以在这方面,该项标准和智慧城市的标准是完全吻合的;

28

5 领域建设方案

5.1 建设目标

武汉市智慧物流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的智能城市流通体系。将武汉市打造成“两江三岸-九省通衢-大物流-大联运-货到武汉活”的全国性现代化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第一阶段:武汉市智慧物流领域的具体建设目标为:“1259多千工程”。包括建设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2个体系-现代化的物流仓储体系与智慧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水,铁,公,空)以及全市数千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第二阶段:将武汉市区域物流系统建设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化的现代交通物流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武汉市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主体,行业性的物流信息电子网络为支撑的全市物流信息体系;努力推进武汉市五大综合性物流园区与九大专业化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通过智能化建设和业务平台建设,提高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全面提升武汉市物流相关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智慧的仓储与供应链以及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5.2 建设内容

武汉市智慧物流项目的主要建设任务与内容是:

29

图5-1:武汉市智慧物流建设任务与内容

(1) 一个平台-重点建设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重点构建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改进和优化物流信息流程,建立科学的物流运作与服务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提高物流业务的服务效率和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该平台将建设成为物流业的运作中心,集物流信息采集、在线交易、智能配送、运输过程控制与优化、货物实时跟踪、在线客户服务、资金结算、数据交换和信息发布等主要功能于一体,实现物流运作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在线客户服务。

(2) 二个体系-建设智慧的物流仓储体系与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建设智慧的物流仓储体系:智慧的物流仓储强调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智慧化就是使用智慧化的设备,比如说传感器、电子标签、GPS等最先进的技术来构筑一个先进的、

30

能够及时收集信息的,并及时把信息回馈给组织的系统。网络协同化,就是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外部的供应商之间,甚至于跟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智慧化是指一旦有了这些数据以后,可以在供应链上进行分享分析,通过分析数据来真正地理解数据的价值。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首先,实现物流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其次,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最后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3) 多式联运 — 推进水,公,铁,空多种方式的协同联运

依托铁路,港口,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设施,大力发展水水联运,水陆联运,公铁联运,公空联运,铁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推进武汉市水,公,铁,空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无缝连接。加快铁路集装箱物流,公路物流,航空物流,港口物流等多种方式的快速联运,提高运输效力,降低物流成本。

(4) 千家企业 — 提升武汉市数千家物流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武汉市目前约有2670家物流企业,绝大部分物流仍处于“电话揽活、手工记账”的原始运作方式,企业信息化程度很低,使用了信

31

息管理软件的物流企业不足10%,90%的物流企业没有实现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信息化,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在物流运作与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即使有10%的物流企业实现了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但其信息是孤立的,无法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也无力使用先进的网络与信息技术来支持其全程电子化运作和“一站式”物流服务。

在武汉市智慧物流项目建设中,将着力提升武汉市数千家物流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推动武汉市物流链上所有环节与武汉市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智慧物流项目建设中,还要重点推进武汉市六大综合性物流园区(空港智慧物流园、东西湖综合物流园、阳逻港综合物流园、汉口北综合物流园、郑店综合物流园、花山港智慧物流园)和八大专业物流中心(医药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危化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汽车物流中心、钢铁物流中心、电商物流中心、生资物流中心)的智能化建设与业务平台建设,实现物流园区的智能化,同时加强各物流园区与中心的信息与数据共享,实现各大物流园区与专业化物流中心的信息与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效应。

32

5.3 总体架构

图5-2: 武汉市智慧物流建设总体架构

5.4 基础设施平台设计

5.4.1 感知层设计

武汉市智慧物流建设项目的感知层(信息采集与汇聚)包含:信息分类编码技术,二维码,RFID,GPS,GIS等底层关键技术以及WSN(无线传感网)等技术。这些关键技术是智慧物流能够实现的基础。本章节重点介绍这些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物流领域

33

的应用。

图5-3: 智慧物流感知层技术

5.4.1.1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是物流信息化的前提,是其它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是要对物流活动中需要进行信息采集、存储、交换和共享的物流对象进行编码。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物流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涉及的领域比较宽广,既有工程性的内容,又涉及经济和管理的内容。只有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才能处理物流各环节分类的重复和不一致。

科学性原则:物流信息分类不强求分类与编码的整齐划一,而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和应用中的实际需求,确定适当的分类层次,

34

合理确定各层次中的具体类别。

实用性原则:处理复杂系统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一个最有效的原则就是实用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分类与编码充分考虑业务应用中的便利性。 根据物流活动的特性,将物流信息的对象划分为五类: 物流对象:是指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物资及物流单元。 物流设施设备:指物流运作中所要涉及的动产和不动产。类别的划分要按照物流的特性来确定其归属。

物流作业节点和作业主体:物流作业节点指物流作业的场所和地点,它不仅是物流节点设施的位臵,还包括货物的发送地点和接受地点。物流作业主体指完成物流作业的企业、组织和部门,即物流服务的提供方和操作执行者。

物流单证:是物流信息的载体。 物流信息属性。

5.4.1.2 二维码

二维条码/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 “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c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