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教学成果培育建设项目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08 03: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白云学院教学成果培育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负 责 人:申请学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 真:电子邮箱:申 报 书

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链——

一种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余永权

广东白云学院(盖章)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学苑路1号 510450 (020)36095280-9011 (020)36095749 yyqbvtc@163.com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制 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一、项目简表

一、项 目 项目名称 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链——一种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项目类别 简 况 √A、教学改革 B、教学管理 C、综合改革 D、其他项目 2010年6月 2013年6月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7.2 学士/中国 510450 13802901724 校内立项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 姓名 余永权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学校 教授/系主任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邮政编码 广东白云学院 所在 学校 二、项 目 负 责 人 主要教学工作简历 2009.3 2008.9 名称 通讯 电话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学苑路1号 地址 授课 时间 课程名称 对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智能家电技术 64 06计算机64 科学与技术(3) 0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06计算机60 科学与技术(3) 07计算机2010.2 电路CAD 64 科学与技术(3)

学时 所在单位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 2009.9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 - 2 -

时间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1998 模糊蒸纯煲 项目名称 模糊控制与模糊家用电器 可拓检测技术 广东省优秀新产品奖 获奖情况 北航出版社 中国工程院 院刊 广东省经委 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 1998 1997 参加单位数 团队总人数 职称 高级 3 中级 4 初级 1 9 2 分工 调研、选题、科研、指导 调研、选题、科研、指导 调研、选题、其他 其他 签名 乔海晔 学历 博士研究生 1 硕士研究生 8 本科 姓名 三、项 目 徐宝林 男 1972.8 讲师 硕士 乔海晔 女 1975.12 讲师 硕士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 徐宝林 团 队(不含负责人) 梁永恩 朱小远 男 1978.11 讲师 杨得新 男 1966.8 工程师 汤荣江 男 1950.6 副教授 学士 在读博士 硕士 广东白云学院 科研、指导 调研、选题、科研、指导 调研、选题、科研、指导 调研、选题、科研、指导 调研、选题、科研、指导 调研、选题、汤荣江 广东白云学院 杨得新 广东白云学院 梁永恩 男 1982.10 助教 硕士 广东白云学院 朱小远 易连民 男 1949.5 副教授 学士 广东白云学院 易连民 翟敏焕 女 1983.6 助教 硕士 广东白云学院 科研、指导 翟敏焕

- 3 -

二、培育依据:(依托项目、项目培育的意义、项目现状分析)

一、项目培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和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创新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显得稀缺,这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也是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任务。本项目的目标就是研究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模式,寻找一种较有效地形成创新性人才的路径。 创新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如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较欠缺的。这和现存的人才培养方法和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培养方式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就得不到挖掘,并很可能萎缩以至消失。 本项目以学生直接参与科技活动,并结合教学过程,营造创新思维培养的情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培养和提高。即将教学中的科技活动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设计,科技竞赛,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链,通过学生的探索,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项目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了“授人以鱼”,学生一味地模仿、照搬,缺少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运用、融会贯通,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相去甚远的。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突出表现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主观努力各不相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力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主体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个性的差异。然而传统教

- 4 -

育所实行的是集体教学、同步发展,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自主思维意识和独立创新精神,影响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造成发展上的平庸,处事上的千篇一律。 现有的教学大部分为课室讲授,再补充以实验。验证性实验,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时间,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实践自主动手时间极少,所以很难深刻理解该课程和所学专业知识,很难弄通学科知识模块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很难拓宽知识面,很难形成知识体系的整体观念;很难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学生身上有效地内化为素质。学生在四年学习中,虽然有实习等安排,但大多数是参观性的。在实习基地的实习,有时是单纯的、规范的操作性的工作实践,有的是重复验证性的过程,基本上无法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能力。 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大程度是是假设的题目、虚拟的题目或是简化的实际题目,而且这些题目存在很多相似性或存在范本化,标准化的情况,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过程形成了相应的约制。由于毕业设计和低年级学习的内容只有逻辑的相关性,没有系统创新和系统设计的直接性。所以,学生只能从毕业设计的角度考虑,思维的拓展不宽、联想范围不广,难以创新出新的东西。这些都防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进入大学开始,以科技活动、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科技竞赛、毕业设计作为一个连贯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连贯的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用科技项目的开展为主线,贯穿思维构思、动手实践、创新成果的创新进程,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形成一种有效的创新素质。

- 5 -

三、已有成果及培育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本项目已在2009年由广东白云学院立项,并且已开展和实施了有近一年时间,并得到很好的前期基础和前期成果。 (1)、已完成了对学生的《发现、发明和技术创新方法TRIZ》的培训,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方法系统地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创新的主要方法论基础。 (2)、已在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嵌入式方向上开展了近一年,并且以10个科技项目为引导开展了科技活动。使学生的创新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在项目的中期检查中自动上台演讲,讲述项目的设计、创新点及与课程的关系。已有《汽车灯光智能调节系统》《具有生物特征的汽车防盗系统》两项获得2009年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决赛三等奖。 (3)、2010年已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整个专业的三个方向全面开展培养链实施,并且已启动了《基于Linux的入侵检测系统》《有形产品外观品质差异检测算法》《车载控制》等30个项目的开展。并按排30个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各带一组约3-8个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项目有关工作。 (4)、在学校科技节上,培养链中学生研究的10个项目参加竞赛,分别是《电话手机遥控家电语言报务系统》《儿童呼叫回家系统》《界面自适应考试软件》等,并获得了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三个。 (5)根据本项目的教学改革,修改了教学进程,加强了实践科技创新环节的内容,使课堂教育和实践实验,科技创新相互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融合度提高,设置明确的创新学分。

- 6 -

2.负责人和项目团队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余永权,男,1947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原GDUT-Motorala MCU应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GDUT-Microchip联合试验室主任,原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原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带头人,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带头人。 1970年起参加广东省第一台中型电子计算机研制3年,此后从事计算机及应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40年。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国内北京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外贸外语大学等高校学习计算机理论、数学、研究生课程、外语共6年。1993年至1994年被国家教委选送到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从事智能系统研究。后又被美国Echelon公司邀请到美国从事网络研究。 现任全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家用自动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变频器分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专委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委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与模糊逻辑专委常委、应用学组组长,全国模糊控制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组员,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广州智能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以及企业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在我国首创模糊控制产业化产品,是我国多种模糊控制产品的发明人,有十几项科研成果被著名企业采用,并大批量投入产业化生产。获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省、市、厅奖励,包括国家科委和经委的优秀新产品奖、广东省优秀新产品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广州市计算机优秀应用项目奖等十余项,被评为广州市科技创新有功人员,拥有国家专利7项。 在IEEE国际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的有30余篇,获广东省优秀学术论文奖2次,广州市优秀学术论文奖10次,出版专著和教材17本,其中有的被评为优秀科技畅销书。多次担任IEEE等著名国际会议分会主席、论文编辑、论文审稿人,同时被IEEE杂志,国内《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权威杂志邀请为审稿人,还是国内多个杂志的编委。长期从事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的教学及研究,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智能、智能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智能系统、智能家居网络、智能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可拓计算和可拓检测,粒度计算。 乔海晔: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立项教改项目<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链>的项目组副组长,并主持校级科研项目”汽车灯光智能调节系统”. 徐宝林: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立项教改项目<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链>,并主持校级项目”鸣笛声音识别仪的研究><分布式通用题库系统>等项目以及企业项目<淘宝人气提升网络开发>等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基于ADO.NET的应用程序方向后数据模

- 7 -

块划分研究>等论文多篇.教改项目<数据库结构教学系统>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汤荣江:主持《酱油厂通讯制曲微机检测系统》《基于射频IC卡身份识别的体能测试系统》《IC卡就餐计费微机管理系统》等科研项目多项,并获部级、省教育厅的科技进步奖等多次立项。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曾广东工业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梁永恩: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教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链>项目组成员,主持校级《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大赛获三等奖。 朱小远: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教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链>项目组成员,主持《基于ARM的汽车启动检测系统》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大赛获三等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拓检测的物元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拓检测的要素处理及焦点显形的机理研究》等重要项目的研究,在专业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Extension Theory and the Application in Optimization of Immune Neural Network》等论文10余篇,多篇被EI等收录。 易连民:主持《特种弹药专业国外文献数据库》等科研项目近十项目,有的获系统科研一等奖,有的通过部级鉴定,在专业刊物上发表《面向对象汇编语言方法研究》等多篇论文,拥有专利2项,在教学中完成了《接口技术实验CAI系统》等教改项目多项,并获系统成果一等奖。 瞿敏焕: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分布式制造系统的建模研究》,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资助项目《网络化智能型高速数控板材柔性加工成套装备》广州科技计划项目《汽车防滑驱动控制系统CASQ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省、市重要科研项目,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数控转塔冲床的智能CAD/CAM集成系统设计》

- 8 -

3.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 学院提供一部分科研经费; 2) 学院提供实验室开放;已有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可以满足学生的模拟、仿真过程。实验室开放(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有利利学生和教师在时间上的研究自由度。 3) 部门提供教学和实验场地,并给予人员支持。系内部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4)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教学改革的政策,提供相关的有利条件,管理机制和奖励措施.这些政策有: ① 《广东白云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白云学院教[2010]19号) ②《广东白云学院教学奖励晢行办法》(白云学院教[2010]20号) ③《广东白云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及经费管理方法》(白云学院教[2010]21号) ④《广东白云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白云学院教[2010]23号) ⑤《广东白云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白云学院教[2010]24号) ⑥《广东白云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白云学院教[2010]25号) ⑦《关于开展第二批教学成果培养建设立项工作的通知》(白云学院教[2010]28号) 5)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教学改革需要经费的支持,以支撑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实施实验,系统仿真,过程总结等各个环节的开支。 广东白云学院在教学改革上明确了相关政策,给出了相关的经费支持。对教学成果培养项目,明确作出经费支持安排,总投入建设经费10万元。解决了经费支持的问题。同时对取得教学成果的奖励,也有明确规定,按校、省、国家三级分别设置了特等、一等、二等奖项,奖金分别以5000元至10万元。给出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上所具备的教学改革的基础和环境,向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保证。

- 9 -

四、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的实质是用科技项目将科技活动、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设计,科技竞赛,毕业设计贯穿起来,每一个环节都是后续环节基础和铺垫,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延续和发展。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数、开设学期都没有改变,保留其独立性和完整性。和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相协调、但充实了创新的内容,着力使得课堂教学与实践高度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链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科技活动 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课程设计 科技竞赛 毕业设计 “培养链”中每个链节点的作用及意义如下: (1)科技活动:这是培养链的第一个节点,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启发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教师通过调研并结合课堂教育有关知识和学生的兴趣水平选择合适的课题给学生进行开发研究。学生在独立完成课题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科技作品的完成流程、步骤及各部分在整个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教师定期举行作品不同阶段的答辩会,加大不同项目组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增强创新意识,完成情况较好的作品可以参加学校的“科技节”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如计算机协会、创新协会等)的活动,增加研究兴趣,扩大视野,激发创新的欲望和灵感。 (2)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这是培养链的第二个节点,是培养链的延续。这个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初步的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际不是孤立的项目,而是学生在低年级科技活动中所研究的题目的扩展,在功能上、复杂程度上的提高;这时要求学生有一些新颖的构思和功能上的新创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对所学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日后知识的综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科技作品的基础上学生完成设计性的实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现方案,然后就自己提出的实现方案进行全班公开答辩,从中选出比较优化的方案作为最终实现方案,由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性的构思。 (3)课程设计:这是培养链的第三个节点,在上一个节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际开发。在这里课程设计不是单纯使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而是要学生研究有源于课程、超于课程的创新内容,使学生更加灵活、更加深刻、创造性地性使

- 10 -

用课程的知识,创新新的知识。学生选定教师提供的题目或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自己选题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可进行设计。选题结合前三个节点中所研究的项目内容,加以扩充、细化、完整化,强调综合性、新颖性和实践性,紧扣本专业当前发展方向,并与社会需求接轨,以便提高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根据教师下发的设计任务书,完成基本的市场调研,需求分析说明书和总体设计方案。此阶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融会贯通的能力、课程和知识间的联系,拓宽知识面。通过对课程全面理解而进行的创新功能,创新结构、创新系统的设计,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4)科技竞赛:这是培养链的第四个节点,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体现阶段。参加比赛包括全省性和全国性的科技竞赛,它是学生完成前面三个阶段后,自行提出的、有明显新颖性的作品制作。这一个过程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对作品的功能进行新颖设计,对性能进行创新提高,对理论、技术、工艺进行创新总结,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挑选出有新意,最能体现创新能力的作品作为参赛作品,进一步完善作品和文档,以新颖完整、科学的特点参加竞赛。此阶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通过参加比赛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一个新的提高。 (5)毕业设计:这是培养链的第五个节点,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检验和总结阶段。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是学生创新思维综合体现的阶段。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毕业设计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全面的总结。在毕业设计中强调设计的过程创新,即是学生要对工作过程创新、管理工作创新。提高到一个新创新层面。另外学生要把四年来的创新项目研究活动连贯起来,深化为一个有效的创新性技术系统,对这一个系统进行理论、技术、工艺、文档、作品等方面的描述和总结。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它是对学生在校几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和总结,也是为了使学生适应今后的具体生产实际工作而进行的一次预演练,学生通过综合所学知识,既能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阶段从资料查询、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此外将着眼于毕业设计中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学生在完成各子课题功能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各部分的整合以实现完整的系统功能,通过毕业设计,学生把四年的科技活动创新进展进行深刻的梳理和总结,从而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上进一步的升华。毕业后,将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 11 -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案: 通过 “培养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多种创新研究课题,带动多组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开发,在实际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1) 科技活动的项目组组织 把教师和学生分成组,每个教师都参与培养链的活动,教师作为导师,带动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每个老师带3-8个学生,并且每组明确项目的题目和内容,项目的任务和内容应和课堂教育内容有关联性,项目应在课堂教育的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化作用和较好应用性。 (2) 科技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同步协调 科技活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等实践过程等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处于同步,实践过程强调提高、创新;强调基于有课堂教育支撑,即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强调在该基础上要提出新思路,新的实现方法、结构等。着重看学生的创新理念。 (3) 科技活动的4年的连贯实施 科技活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科技竞赛、毕业设计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在这几个环节中,科技活动是核心,创新思维是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的。所以,四个环节都是使其和科技开发研究等内容结合,并且,每个环节之间是有连续性的,后一个环节的内容是前一个环节的深化。这是一个从单元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进化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实行检查、总结。后一个环节都要根据前一个环节实施的情况进行修正和发展。 建设计划及进度: 2010.6-2010.9 调研、教师选题,教师制定任务书; 2010.10-2010.12 调研、学生选题,教师下发科技活动任务书;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念。 2011.1-2011.10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方法及思维。 2011.11-2012.10 对学生作品进行检查,筛选作品准备报名参加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2.11-2013.5 对学生作品进行检查,进一步完善作品;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系统思想。

- 12 -

2013.6 进行资料文献总结,为项目结题作准备,进行项目成果鉴定。 备注:参赛的时间根据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选择性的参加一些权威性、知名度较高的比赛 研究的可行性 本项目以科技活动为核心,融合到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以课堂教育的内容为基础,创造创新思维培养的情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即将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设计,科技活动,参加比赛,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链,通过学生的探索,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项目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有良好的项目实施环境。再有本项目团队结构合理,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的教师,也有思想活跃,工作认真、积极、努力肯干的年青教师。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并且已进行一年多的合作,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气氛和创新、发展的共同理念。本项目还有系内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也得到所有的学生积极响应和参与,有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实施的人文环境,有团结一致实施培养链的决心和措施。本项目还有多年以来在教学中进行摸索的前期有关经验,对本项目的实行有较好的支持作用。本项目在一年前已获得广东白云学院的立项,已经开展一段时间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有效的成果。而且本项目是符合教育部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关文件的精神的,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有充分的社会基础。本项目在得到省教育厅的支持后,会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本项目组老师的工作能动性和精神活力,我们会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和指示努力开展工作,争取更快、更早的出成绩。 基于上述原因,本项目的研究是可行的。

- 13 -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预期推广、应用范围、受益面等) *成果形式 1) 5个创新成果作品获国家级奖项。 2) 10个学生创新成果作品获省级奖项; 3) 公开发表3-4篇科研论文 4) 申请2个实用新型专利 5) 给出一种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链 *预期推广 分三步进行推广 1)在校内各种专业中推广,扩大在不同专业的应用范围。 2)在校内推广的基础上,向同类型的民办院校推广,以促进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发展,提高民办院校培养人才的水平。 3)进一步向普通高校推广,把本项目的模式介绍给普通高校,和普通高校交流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同时吸收普通高校的优秀模式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本项目的内容和方法,使本项目模式在社会得更广泛的应用。 *应用范围 本项目研究的成果,主要应用在工科高等学校,或者是综合性大学的工科类专业 本项目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供经、管、文、理、法、农、医等有关高校和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改革时作相应的参考。 *受益面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首先有利于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人才;所以最广大的、主要的受益者是学生。再有,通过培养链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增强了教师的创新经历,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种良好联系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改革。教师是重要的受益者。第三、由于本项目提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内容,所涉及到教学进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的优化和配置;有利提高教学效率和学校的整体水平。学校是明确的受益者。第四、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向社会提供一种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输送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是最终的受益者。

- 14 -

4、本培育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培育项目的特色在于下面几点 1)把课堂教育作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过程,把科技活动、设计、研究作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化和提高过程,强调两者的不可分割性,连续性、层次性。通过两者的反复结合和交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科技活动、设计、研究的四年连续性,递进性、结构性、扩充性、系统性。在四年的科技活动中,学生根据课程体系的进度,由浅到深,从基本单元的原理,到功能部件,再到结构体系;所学的知识处于连贯性,系统性的进化过程。最终使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和实际应用综合结合起来,构建出有效的完整工程系统;提出有创新意义的方法、技术、结构等。 3)本项目强调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的融合性。科技活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来自课堂教育的,科技活动的深度与课堂教育基本同步,但略有超前。本项目高度强调课堂教育与科技活动的融合,把课堂教育的知识看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科技活动提出的新问题,又浸透到课堂教育中,要求课堂教育给出更深入的原理解释或深化。两者进行问题、知识和发现的充分融合,促使双方的进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的意念和能力 *本培养项目的创新之处 1)提出一种新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链。 2)提出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套有效实施方法和流程。

- 15 -

支出科目 合计 金额(元) 10000 计算根据及理由 邀请省内兄弟院校专家来校研讨2人,每人1000元,共2000元; 会务费500元 1.研讨会 2500 2.资料费 3.调研差旅费 4.项目组成员定期开会的会务费 5. 咨询费(问卷调查费用) 6. 出版补助 7.结题费 500 2000 4人次,每人500元,共2000元 计划5次,每次100元 500 500 2000 2000

- 16 -

六、负责人所在学校评审、推荐意见

1、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表决意见 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审议,该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有较多发表在高层次刊物的科研论文;学生科技活动活跃,发表作品亦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有较多教学研究论文,承担一定教改项目并有获奖;学生就业率较高;学科背景论证和需求分析合理,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清晰,教学条件好。反应了我校专业建设的亮点和特色,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推荐作为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建设立项项目。 主任:(签字)曾小彬 2010年 6月 30 日 2、学校推荐意见 同意推荐。 (公章) 学校领导签字:曾小彬 2010年 6月 30 日

- 1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c7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