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

更新时间:2024-04-04 20: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据历史记载苏东坡和佛印是好朋友,佛印的出家与苏东坡是有大因缘的。佛印本是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俗家姓谢名端卿,打小儿学习儒书,很有才气。后来上京赶考,闻苏东坡才名,每与交谈甚是投机,结为莫逆之友。那一年天时大旱,神宗皇帝要到大相国寺设斋,宣扬经典,祈求天白天降甘露。翰林学士苏东坡接旨充行礼官,主斋。

谢端卿得知后,十分好奇,一定要去一睹龙颜。这一睹不要紧竟然被神宗看上了。当时,谢端卿穿着和尚的衣服混进大相国寺,充作捧茶侍者。神宗皇帝见其身材伟岸,面宽耳大气宇不凡,当场赐其法号“佛印”并令其当日剃度。 苏东坡为这事儿自责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苏东坡多次规劝其还俗,因谢端卿出家信心坚定,苏大学士只好作罢。 这是两人的因缘轨迹。

话说苏东坡有一股傲气,自恃学问渊博时不时想取笑佛印,但总是败在佛印之下。

一日,苏东坡来拜见佛印,当下便问:“请问大师你修行多年敢问何为智慧?” 佛印无语。

只是双手比个“零圈圈”给苏东坡看了看。苏东坡很生气,转身离去...... 回到家中,苏小妹见哥哥闷闷不乐便问其故。苏东坡道:“那和尚不知什么是智慧也倒算了,用手当场比划了个‘零圈圈儿’,是何意思吗,瞧不起我什么都不知道?!”

苏小妹道:“哥哥!那哪里是什么‘零圈圈儿’,佛家是不打妄语的,智慧是不能用语言来说清的。” 苏东坡道:“那又如何显现?” “用时便现!”小妹道。

苏东坡踱着方步道:“那佛印用手比划的又如何解释?”

“哥哥呀!那意思是指洁净圆满的修行者才能得到智慧啊!”苏小妹说完看着哥哥。

苏大学士停下方步,顺了口气。微微笑了笑,心里暗中好不佩服妹妹!但表情又不想逊色小妹,一抖手臂拂袖而去。

一日,苏东坡又拜见佛印,开口便问:“何为智慧 ?” 心想:这回看你又如何做答。

佛印无语。只将桌子上一茶碗倒过扣在桌子上,示意给苏大学士看。苏东坡看后,生气地一甩袖子转身走掉了。

回到家中小妹又见哥哥不高兴,便问何故,苏大学士如何都不肯回答。最后,架不住小妹东拉西拽,苏大学士终于开口道:“那佛印和尚倒也是的,我问他何为智慧!他不给我沏茶也就算了,竟然把茶碗倒扣在在桌子上,是何意思?他也太看不起人了!我,大小在朝中还是一位知名官员!他竟——,哎!不说他了!

小妹听了哥哥的话后,沉默了半个时辰道:“这和尚修行高深啊——!他要倾掉你的执著心,你虽学问渊博,知识了得,但那并不代表智慧,你应空其心智,抛其执著,方能见慧啊! “啊——”苏大学士若有所悟。

一时神清气爽,兴奋地对苏小妹道:“小妹呀,你真是聪明!当哥的一定为你寻到一位如意郎君!

苏小妹顿时红着脸道:“哥——!你又取笑自家妹妹了!” ??哈哈??苏东坡大笑而去。但他心中并不服气这个和尚!

一闲日,苏东坡百无聊赖,想起上两次事儿,便又去拜见佛印。一见佛印就大声道:“和尚!什么是智慧?!”

“这次一定把你吼倒不可!”苏大学士心想。 佛印无语。招手示意苏大学士进室内来—— 苏大学士心想:今儿,看你又如何折腾!

只见佛印从墙上取下一个葫芦放在桌面上,拿来茶壶,水不断流进葫芦里,直到渐渐装满溢落桌面??这时,佛印看了看苏大学士后,又摇了摇头?? 苏东坡大惑不解,暗自思讨起来??

只见,佛印塞上葫芦双手捧起恭恭敬敬举过头顶。突然,用足了力气——只听一声巨响——地上顿时溅起无数水珠和葫芦碎片。 一时间,苏东坡当下大悟!

自此苏东坡愈加敬重佛印,苦心修行!后来苏东坡临终不乱相传证正果。

后有诗证云:

佛法无边渡慈航,破除迷障得智光 了却红尘修正果,名垂千古著文章

东坡与佛印

东坡是诗人,散文家,也是一流的画家,书家,善谈吐,游踪甚广.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因此常与僧人往还,他也是第一个将佛理入诗的.

东坡在四十岁以后,在黄州时,才精研佛学.黄州的几个和尚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后来他在靖江,金陵,庐山又交了些和尚朋友,这其中,佛印并不算重要,但佛印却以风流潇洒而出名.

佛印出身富有之家,根本不打算出家为僧.根据一个荒唐的故事,佛印的生身之母是个放荡不羁的女人,曾出嫁三次,和三个丈夫各生过一个儿子,这在当年是不可多见的.

在宋神宗对佛教徒赐予接见,以示对佛教抱有好感时,苏东坡就把佛印推荐上去.佛印在皇帝驾前,力陈对佛教的虔诚信仰.皇帝一看,此人颀长英俊,面容不俗,说他若肯出家为僧,慨允赐他一个度牒(僧道出家时之证书).佛印当时进退两难,只好答应出家.他在黄州时,常在一队仆从侍奉之下,乘骡出游,与出家苦修的生活相去十万八千里.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在他和苏东坡有点哲理味道的故事中,有一个是这样的.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目狰狞可怕的巨大金钢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 佛印回答:「噢!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 「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 她是观音菩萨,为什麼向自己祷告 」 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他俩又看见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苏东坡看见有一条祷告文句:「咒诅诸毒药,愿借观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说:「这荒唐!佛心慈悲,怎肯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便不慈悲了.」 他请准改正此一祷告文句,提笔删改如下「咒诅诸毒药:,愿借观音力,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都是双关语,难以语译,不过下面有一则颇富趣味. 「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言是与佛印者: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亦有言是与惠崇者: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屎。”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问其妹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话说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问佛印禅师道: “你看我坐着,像个什么?”

“像一尊佛!”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

苏东坡听了这句话,心里觉得很甜!当苏东坡感到得意的时候,恰巧佛印禅师又反问苏东坡道: “你看我像什么?”

苏东坡看佛印禅师穿着大袍,婆娑于地,这一下给他抓到机会了,他连讥带讽地答道:

“像一堆牛粪。”

苏东坡答后,偷看佛印禅师一下,看他有什么表示,只见佛印禅师眼观鼻,鼻观心默然端坐着。这时,苏东坡感到飘飘然起来!

苏东坡回家,得意洋洋!他的妹妹苏小妹看到,问他:“哥哥!你今天为什么这样高兴?”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每次跟佛印师父辩论,都输给他,今天我第一次得到胜利了。”苏东坡说时,喜形于色!

苏小妹问:“哥哥!你是怎么样胜他的?”

苏东坡便把今天跟佛印禅师对坐时的谈话经过,一五一十地描述给苏小妹听;他心里以为苏小妹听了,一定会替他高兴,大大地夸奖他一番,那里知道小妹听了,却摇摇头向他说道: “哥哥!你又输了!”

“我输?我骂师父是一堆牛粪,师父给我骂得一句话也答不出,这怎么是我输呢?”苏东坡感到困惑。

“哥哥!万法(万事万物)唯心,心外无法,这道理你是知道的。”苏小妹笑嘻嘻地对苏东坡说:“佛印师父心里想的是佛,所以他看你像一尊佛,哥哥你心里想的是牛粪,所以你看师父像一堆牛粪。师父嘴里走出一尊佛,哥哥你嘴里拉出一堆牛粪;你的臭嘴巴,还不是输了吗?” 苏东坡经小妹指出,才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现在有些人说话,专门要讨人家的便宜,其实,说人家的便宜话,吃亏的还是自己;好像苏东坡,想要占佛印禅师便宜,结果是自己遭到失败。

反过来说,说称赞人家,鼓励人家学好、向善的话,对人家有利益,其实对自己也是好的;好像佛印禅师的精神与态度,实是值得我们效法与学习的。 其实,别人就是你的镜子!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

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11、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12、心中的佛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答说看到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说看到了牛粪。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辉煌的胜利,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因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由于他才华洋溢,万古风流人物,因此在楹联上也流传他的一些故事。

苏东坡诗风豪迈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有一天晚上,黄庭坚与苏东坡饭后闲步,但见暮蔼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和,悠扬悦耳。于是出对道; 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上下句均妙在以曲牌名《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弃围棋、对弈间 ,忽有几颗松子掉落在棋盘上,苏东坡触景生情,信口念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也凑巧,此刻对面湖边有一渔夫在柳下悠闲垂钓。黄庭坚院视了一下,应声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下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他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均为当时的著名才子、才女。某年中秋夜,兄妹二人在花园饮酒赏月。下洒菜中有一碟切开的咸鸭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一上联,要哥哥对下联:

剖开舟两叶,内藏黄金白玉。 此联用词形象典雅,有一定难度。因一时无恰当物品可对,苏东坡一时为难。

此时正巧侍女端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剖开一个,下联应手而得: 打破罐一只,中藏玛瑙珍珠。

兄妹正笑谈间,一侍女在一旁手持一只玉笛,吹奏乐曲助兴。于是苏东坡出一上联要小妹对下联:

“水仙子”鬓挥“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东坡话声未落,一侍女怕打扰兄妹的雅兴,迈着细碎小步拿来一件夹衣,给小妹披上,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兄妹二人用拟人手法,各嵌入三个词牌名,手法精妙,风格曲雅。

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才华过人。有一次,他与苏东坡同乘一船,东坡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的样子,不禁出对戏道: 醉汉骑驴,步步颠头算酒帐。

少游一时无可为对,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仰一俯的样子 ,于是对出了下联:

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老销公听了,亦大笑不已。

秦观,他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久有爱慕之心。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第三个题目:“对对子”: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相传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东坡虽是妙才,但这上联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域,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的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

苏东坡被眨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借助讲学以排遣心头郁闷,慕名而来考络绎不绝,黄州简直成了学子文士荟萃之地,于是他的名声日响。不知怎的却惊动了朝廷,便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经过一番密访,没发现苏东坡有什么越轨之处,但考官并不甘心,想方设法要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一天清早,他对东按说:“苏学士名杨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东被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与东坡并肩坐在台上,学生一字横坐在台下,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考官心想,要当众出苏氏的丑,只有钻冷门。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子。我出上联,你们对下联。”于是,指着外面的宝塔说: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果然不出考官所料,这些学生以为要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没想到要对对子,完全没做思想准备,十分紧张,越紧张越不会,越不会越感到对不起老师,一个个大汗淋漓,满面羞渐。考官见状大为得意,指着第一个学生问:“你会对吗?”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开口,低着头,伸出手摇了两摇。考官又指着第二个学生:“你呢?”那个学生 ,也同样把手摇了两摇。考官一直问到最后一个,结果都—样。这时他再也不想掩饰幸灾乐祸的心情,直视着东坡,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还没等他说完,东坡忙说:“这样简单的试题,如何能考住他们?” “那怎么他仍都对不出来呢?” “他们都对出来了。”

“他们明明接手表示不会对,你何以知道他们都对出来了?”

“考官大人,你把他们召在一起面试,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前面会对的又不能说,否则后面就会一一因袭,所以他仍只有打手势,其实这手势就是他们对的下联。”

“苏学士,我倒要请教,这手势怎么就是下联呢?” “考官大人,你的上联是: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他仍对的下联是: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这时台下的学生如释重负,无不露出了笑容,周围的人更是赞叹不已,而考官却目蹬口果,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地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c5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