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

更新时间:2024-01-30 19: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

摘要:综述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时机,心理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吞咽障碍的护理予以总结。阐述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尤为重要。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生存质量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1]。其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复发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趋向年轻化,20-40岁都可发生,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多项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它不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显得极为重要。在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可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残存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早期康复的时机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既可进行康复。一般脑梗塞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1周左右。也有认为康复时间越早越好,从发病至24小时内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3]。但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

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 2 心理康复护理 2.1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表现为抑郁、焦虑、自卑[4]。急性期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神志清醒患者对突来的生理功能障碍产生恐惧、消极和悲观的心理情绪,担心预后不理想。因此,医护人员要做好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的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

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致残率高,功能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对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应给与较大的关注。患者多为年老体弱,消化功能差,要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如翻身、擦澡、洗脚、喂饭、喝水等,学会看懂患者的手势来代替语言表达;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尽量满足患者心理、生理上的需求;反复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循序渐进,以达到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增加患者自信心;鼓励患者尽自己最大能力完成日常生活,如洗脸、漱口,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督促和教育其亲属多探视,帮助其摆脱孤独的境地,消除焦虑抑郁心

理。

2.3 后遗症期的心理护理

后遗症期患者表现为肌肉或关节痉挛、挛缩畸形、姿势异常等[5],病人自尊心均有一定程度的伤害,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得他们在与别人交往相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压力,护士就应该增强与他们的沟通,鼓励他们与别人沟通,并通过一些事例向他们提供心理支持[6]。

3 良肢位的摆放及体位变换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不良的姿势会使痉挛增加。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对抑制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的发生。 4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肌力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偏瘫早期通过被动运动,并配合主动运动,使大脑皮质传递神经冲动,可兴奋病变脑部组织,促进肢体主动运动的出现,还可以改善瘫痪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7]。 4.1 按摩

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也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按摩一般从远端向近端轻柔缓慢进行,对瘫痪肌群要予以擦摩和揉捏,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每天2次,每次15-20min。

4.2 关节的被动运动

对患者患侧肢体的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目的是保持患侧肢体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为日后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节被动活动应遵循:大关节→小关节,躯干→上肢→下肢的顺序,每个关节被动活动的角度应比正常活动度小5°~10°,不可过大,且动作频率要舒缓,以免损伤关节,每个动作每次可重复5~10次,每天至少进行2遍[8]。 4.3 主动运动

病情稳定期只要不妨碍治疗就应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训练活动。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的曲、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活动。还可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及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并训练健侧肢体。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5 吞咽障碍护理

对轻度吞咽功能障碍者的病人,重点为吞咽方法的训练和饮食指导;对于重度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重点为吞咽肌群及吞咽方法的训练。

5.1 吞咽方法训练

①声门上吞咽法:先吸气,吞咽前与吞咽时憋住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内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②mendesohn法:延长环状软骨咽喉张开的时间,当喉向上向前移动至最高点时,环状软骨咽喉张开最大,故吞咽后将

喉结在最高点易停留一些时间,使食物便于进入食管。 5.2 吞咽肌群训练

①舌肌的运动训练:轻中度吞咽功能障碍者,嘱病人舌头向前伸出,左右运动摆向口角,舌尖舔上、下唇及上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者,护士用湿纱布裹住舌头引导向各个方向运动,上抬、卷曲、顶上腭,有力量时可用压舌板给抗阻,以加强肌肉力量,扩大可动性,每天饭前3次,每次5min~10min。②咀嚼肌群训练:用拇指指腹在面颊部进行环形按摩,每天2次。③喉肌训练:肢体活动无障碍者,嘱病人用手指握喉结做上下活动,做空吞咽动作;肌体活动有障碍者,护士帮助活动,上午、下午各做20次。④软腭的训练:用冰棉签在软腭上做快速摩擦,刺激软腭,咽部引起吞咽,嘱病人发出“啊、喔”的声音,软腭就会自动抬高,有利于吞咽,每天3次,饭前30min进行[9]。 5.3 进食训练

鼓励能吞咽的病人进食,每天保障总热量,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的黏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给病人充足的进餐时间,以利于充分咀嚼。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以利于吞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病人用舌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吞咽,进食后应保持坐立位30min~60min,防止食物反流。病人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遵医嘱胃管鼻饲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6 日常生活(adl)训练

包括进食、大小便、入厕、穿衣、沐浴、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整洁、修饰10项内容,可穿插在上述功能康复的过程中进行,并随运动、言语、认知功能的提高而提高。但需防止adl训练中健侧功能代偿过度而致患侧失去功能恢复机会。故建议在病人残损功能不再恢复时进行全面adl训练,发挥健侧替代功能,提高自理能力[10]。 综上所述,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在其康复治疗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塑性。神经系统的这种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11]。脑卒中后康复的患者,其功能障碍的存在往往为时较长,这决定了康复护理的长期性和延伸性。康复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患者由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护理变为自己照料自己的自我护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参考文献

[1] 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1):187.

[2] 张美霞,张茹英,张美荣,等.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多中心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ia):37-38.

[3] 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5-6.

[4] 周玉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j].国际

护理学杂志,2006,25(11):931.

[5] 董继革.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9,12(1):145.

[6] 李春梅,宁雪,李清,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104-105.

[7] 张丽娟,杜丽华,李波,等.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87. [8] 董继革.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9,12(1):145.

[9] 叶茂林,潘虹,庄迎九.假性延髓麻痹病人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护理版),2008(4):28.

[10] 于维东,范红杰,张文娟.偏瘫康复理论与实践(续一)[j].现代康复,2001,5(4):9.

[11] 梅雪艳.脑卒中早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8):1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bm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