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练习:时政热点(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19 08: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热点预测练 时政热点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中新网2012年11月10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报告的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者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2.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 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利于农业发展、解决粮食问题的举措是( )

①推行人民公社制度 ②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③培育杂交水稻 ④取消了票证制度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4.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没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5.下表反映的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因不包括( )

项目 数量 数学 22 天文历法、气象 25 地理 25 化学 9 农学 25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A.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C.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B.发展农业的需求 D.科举取士的促进

6.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人口数(千人) 人均收入(元) 414 699 43.8 377 636 35.9 455 243 41.22 510 789 50.51 541 670 37.98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7.“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B.加强国家干预,健全福利制度 C.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市场自由 D.同情各种弱者,加强社会救济

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

A.开始向西方学习 B.追求平等的政治生活

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9.下面是三大区域集团的情况,下列有关结论不准确的是( )

名称 建立时间 亚太经合组织 1989年 欧洲联盟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A.欧盟合作程度最高 B.都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具有地缘经济特征 D.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10.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 )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

11.2014年随着乌克兰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俄罗斯高调介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最为严厉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也针锋相对,两国关系陷入冷战后的“冰点”。这一现象说明( )

A.俄罗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发出挑战 B.美俄两极争锋的国际格局再度形成 C.“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D.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形成

12.2012年11月6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发表原题为《中国可能不是美国的盟友,但也不是敌人》的文章及反映中美关系的漫画,最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A.互依共存 B.互相对抗C.争夺霸权 D.互相利用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X |k | B | 1 . c |O |m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摘编自《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摘编自《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 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摘编自《现代启示录:1952年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14.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2014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人的城镇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一般是指人们在聚落上构筑的防御性设施及拥有这种设施的聚落。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同自然斗争和农业生产后人类群体间掠夺战争的产物,它是伴随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早期人类文明出现的萌芽。神农之时,“日中为市,致天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城中有“市”较晚出现于春秋战国,“城市”一词随之出现。

——《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及其

与文明的关系》邵凤芝

材料二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三 我国城镇化发展50年来可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各省、市、县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人口由1949年的765万人增加到1960年的13 073万人。第二阶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民经济整体停滞不前,城市人口增加仅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发展陷入低潮期。第三阶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9 140万增加到45 844万人,这是我国城镇化迅速持续发展的20年。

——《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展望》

材料四 城镇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国际上经济学家的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在过去10年,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在“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的华丽转身过程中,比速度、规模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城镇化的质量。

——资讯频道凤凰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城”基本职能的演变,并分析古代“城市”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相比有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出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阐述“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大历史意义?谈谈你对我国当前注重城镇化质量而不是规模和速度的认识。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bf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