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路招投标文件-初步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07 13: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公路招投标管理办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 总体设计思路
1.1 设计思想及理念
1)平面线位应符合某市和某市路网的总体规划和走向。
2)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线形设计不片面追求高指标,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
3)在保证行车安全、顺适、快捷的前提条件下,应相对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便于施工和有利于后期养护。
4) 应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
5)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1.2 总体设计思路
1)设计方案选择在做到地形、地质选线的同时,贯彻“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路线设计结合地形、地势而为,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尽可能减少人为造成的影响,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2)设计方案选择要充分考虑路线与地质条件、高填深挖路段、大型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地方规划等因素的协调性、对其合理性进行多方面比较,多方案比选。
3)方案选取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
4)选线过程中应重视环保,综合考虑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5)方案的选取应综合考虑与城镇布局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相协调。
6)路线布设时充分考虑与沿线城镇发展规划的协调配合,合理布设分离立交、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方便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1.3 对招标文件的理解
本次招标文件是某市政府2014-2015年度某市重点公路工程项目的总体招标,我公司拿到招标文件后立即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仔细认真阅读了招标文件,充分认识和理解招标文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沟通相关部门,提出答疑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的特点与规模,积极组织本公司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本招标文件的实施,安排专人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
由于对招标文件有详尽而充分的理解,我公司能够完成招标文件中的所有内容,能够实现对建设单位的承诺,圆满完成工程任务,达到让建设单位满意的水平。
1.4 勘察设计重点
1)考虑技术、安全、环保、经济、地质等综合因素,对设计方案进一步比选、优化。
2)灵活利用技术指标,节约耕地、减少拆迁、保护环境、降低造价。
3)强化地质勘察,以灵活设计的理念,全面准确反映沿线不良地质状况。
4)注重动态设计,不良地质处理采取预处理措施。
5)注重公路设计与景观设计协调统一,加强环境保护设计。
6)做好后期服务工作。
1.5 建设现状分析
1.5.1 地形、地貌
某地是一个自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海拔最高点在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大家洼镇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一。
全市地形总体分为3部分,划分成7个微地貌单元。
寿南缓岗区西起孙家集镇大李家庄,经东埠乡张家庙子附近至王望乡管村以南,为泰沂山区北部洪积扇尾。成土母质多为冲积物,土质较好。全区地形部位高,地面起伏大,地表径流强,潜水埋深大于5米。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和潮褐土。
中部微斜平原区地势平缓,坡降很小。布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河间洼地等微地貌单元。因受河流影响,各个地貌单元呈南北走向间隔条带状分布。土壤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河滩高地主要分布在丹河以东,南起田马北,北至五台乡南端;弥河沿岸南起胡营、纪台乡以北,北至道口、南河乡南部,以及某城以北,地形部位较高,海拔多在9米以上,潜水较深,水热条件好,主要发育着褐土化潮土和潮土。河间洼地与河滩高地呈间隔平行分布。缓平坡地主要分布在丰城、南柴乡中南部的马店乡大部,地形部位低,潜水较浅,多发育湿潮土,部分低洼地区发育着砂姜黑土。
滨海浅平洼地主要包括侯镇、大家洼镇和道口、杨庄、卧铺乡的全部或大部,南河乡、台头的北部。地形部位低,海拔在4~7米之间。成土母质为海相沉积物与河流冲积物迭次相间。地下水埋深1~3米,矿化度较高。土壤为滨海盐土和滨海潮盐土。
1.5.2 工程地质
某市境内除第四系地层广布外,主要为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层,次为分布在某凸起区的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县境东南部有新生界上第三系地层分布。其主要岩性:第四系(Q)顶部为黄土层,黄褐色及灰白色含砾亚粘土层;下部为砂砾层。厚层50~300米不等。上第三系(N)为紫灰、黑绿色玄武岩,棕褐色粘土岩及粘土质、砂岩,底部为红色砾岩,厚度大于200米。寒武系(E)上部为灰绿色细沙岩,下部为砖红色粘土岩、砂岩,底部为红色砾岩,厚度大于200米。寒武系(∈)为灰色石灰岩,夹黄绿色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厚度未详。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某市处鲁西隆起区的东北部,济阳坳陷东端,沂沐断裂带的北段西侧。具体说来,处在济阳坳陷盆地之中。境内发育有某突起。
中生代以前,县境与鲁西隆起区为一体,构造运动与鲁西隆起是同步的。从中生代燕山运动起,便与鲁西隆起区分化脱节,向断块运动发展。济阳坳陷及潍西凹陷,均是燕山运动的产物,表现在构造形态上以断裂构造为主,并伴有岩浆
活动。境内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形成网格状。将潍西凹陷分成许多小断块。最大断裂带为北北东向展布的弥河隐伏断裂,断裂两侧的褶皱构造,大致呈东西方向。西侧有西宅科突起,牛头镇凹陷;东侧有西岔河突起,上口东南凹陷和南韩突起、西稻田凹陷。潍西凹陷呈东西向展布,随着构造变动,区内广泛地接受了中新生代地层沉积,其厚度大于7000米。
经分析比较,沿线区域地质环境相对稳定,无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适宜工程建设。
1.5.3 河流、水文
某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总长度485km,小清河、弥河最大,其它中、小河流共14条,包括丹河、塌河、益寿新河、东张僧河、西张僧河、桂河、织女河、阳河、龙泉河、乌阳沟、王钦河、西跃龙河、东跃龙河、崔家河等,其中以丹河、塌河较大。
某市主要水系由弥河水系、小清河的支流塌河水系、丹河水系及东南部的崔家河水系组成。
1)弥河水系:
据《某县志》记载,弥河曾被称为“巨洋水”、“具水”、“米河”、“洱河”、“朐弥”等。弥河是一条天然山洪河道,发源于沂蒙山北麓的临朐县九山,全长216km,流域面积3863km2,在市南部的纪台镇入境,境内全长70km,境内流域面积1600km2,在营里镇中营村北分流,分流口以上流经纪台、孙家集、洛城、圣城、古城、上口、田柳、营里等8个镇(街道)。分流口以下分为两支泄洪,老河道由上口镇半截河村穿营里、滨海经济开发区、侯镇等镇向东入海。弥河分流自营里镇中营村北经营里,羊口镇等镇至羊口镇区东入海。夏秋之际,山洪下泻,水流湍急,上游往往冲决堤岸,河道亦是来回不定,素有“弥河串”之说。
2)塌河
塌河亦名漏沟,是小清河右岸最下游一条较大支流。它包括雷埠沟、织女河、阳河、龙泉河、乌阳沟、王钦河、伏龙河、跃龙河、益寿新河等支流,各支流呈
扇形分布,均在巨淀湖附近汇入塌河干流。新塌河自阳河入织女河汇口处开始,在八面河村东入小清河。
3)丹河
丹河有康河、尧河两条支流。康河发源于昌乐县内于纪台镇张家楼村南入境,向北流经赵家庄子西,在耿家村北折向东北,经丁家尧河村北,于稻田村西穿潍博公路,在谷家齐村南与尧河汇流,复又向北经丁家店子村东,李家桥村西向东北,于草碾子村西入丹河。尧河发源于临朐县尧山,流经青州、昌乐两县边界,经尧沟镇北,于纪台镇冯家庄入寿境,向北流经李家庄东、于家桥村折向东北,经尧河店子村南、陈家尧河村东、冯家尧河村、杨家尧河村西,于马家庄子北穿潍博公路、经官桥村北蜿蜒向东,经梁家尧水村南,于谷家齐村南与康河汇流入丹河。境内全长56.8km,总流域面积770km2,其中某境内流域面积522km2。河道宽度20-30m,深度2.5-3.0m。
4)崔家河
崔家河是某市内东部和潍城区西北部的排涝河道。干流自稻田镇傅家村西郭营、斟灌两沟汇口处起至韩家庙子北入丹河,长23km,流域面积169.2km2。河道底宽10m,深度2.5m。境内仅有四条支流:挑河子、芦洼沟、斟灌沟、郭家营沟,均为人工开挖而成。排除稻田镇北部和洛城街道办区域内丹河以东涝水,境内流域面积130km2。
1.5.4 气候
某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雨热同季。
1)降雨
多年平均降水量579.8mm,其中最大为1217.3mm(1964年),最小为304.2mm (1981年)。年内、年际时空分布不均,春季3-5月份降雨量占14%,夏季6-9月份降雨量占73%,秋后10月至次年2月占13%,形成冬春干旱、夏涝、晚秋又旱的典型气候特征。
2)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467.9mm。其中最大年蒸发量为1747.0mm(1961年),最小年蒸发量为1002.8mm(1990年),年际变化率为1.74倍,但年内变化较大,蒸发强度最大为6 月份,蒸发强度最小为12月份,年内变化率为5.63倍。
3)气温
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4.1℃(1998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1.4℃(1969年、1974年)。月平均气温最高在七月份,为26℃,月平均气温最低在一月份,为-3℃,多年平均积温4175.9℃;极端最高气温为41.0℃(1968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2.3℃(1972年1月27日)。
4)风速
多年平均风速为 3.8m/s,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冬春季盛行西北偏北风,夏、秋两季盛行东南风;平均大风天数为9天,56年中出现383次,其中1962年最多为23天,历年最大风速23.0m/s,出现在1984年3月20日。
5)日照、无霜期及冻土深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21h;全年无霜期平均195天;最大冻土层深度为57cm。
1.5.5 地震
沂沭地震带是中国东部郯庐强震带的中段,它纵贯某地区南北,这条带上公元前70年在诸城—昌乐间发生了7级地震,1888年和1969年在某以北的渤海海域发生过7.5级和7.4级地震。历史地震表现为能量大,频度低。沂沭地震带北段(即某地段)现代地震集中于沂沭断裂与北西、北东、近东西向断裂交汇的几个地段,如管帅—孟疃、鄌郚—高崖、昌邑南部和安丘东北毗邻地段,能量释放和活动频度都偏低,是活动构造上的地震空段,且随着时间推移,空区向外扩展,很可能是活断层的闭锁段。
某市域内发生的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在10至35公里,均属浅源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路线所经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构造物的设计按规范要求进行设防。
1.6 路线平纵面设计
1.6.1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
本区域内拟建项目的路线设计全面贯彻了“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设计理念,严格执行了“保护耕地、减少拆迁、景观协调”的原则,努力做到既适应地形,使路线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又保证线形的舒顺、流畅。从平、纵、横三个方面以立体线形进行选线,达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同时,尽可能减少人为造成的影响,坚持“最少的破坏、最大的恢复”。通过坚持标准选线、地形选线、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和经济选线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转变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指标,作到线形均衡、行车安全,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1.6.1.1 标准选线
按照确定的设计速度对应相应的各项技术标准,确定平纵面等各项指标,并按照规范要求,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用各项指标,并在选线过程中遵照标准执行,避免低于规范标准。
对于规范中规定的主要指标在设计中必须满足,对于次要指标在设计中结合地形条件及构造物设置状况,灵活采用,尽量采用满足规范的指标。
1.6.1.2 地形选线
平面线形布设尽可能适应地形变化,通过平纵横综合设计,经透视图检查后,全线线形流畅自然。
路线布设时还充分考虑大型结构物和重点工程路段的设置条件,结构型式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路线方案。
1.6.1.3 安全选线
利用运行车速理论对全线的平纵面线形进行检查,找出限制或影响车辆运行安全的单元,并进行改进。全线路线在满足规范前提下采用高指标,使线形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连续和安全。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高的线形指标,保证行车安全;重
视平纵组合,减少平纵不良组合设计;竖曲线设计一般选用大于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保证视距要求,提高安全性。
1.6.1.4 地质选线
设计中通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等手段确定不良地质路段,并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性评估,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认真分析地质构造带特点及与路线的交叉关系,以“避让为主,处治为辅”为原则,进行路线方案的比选。对于顺层、崩塌、软土等不良地质段,路线选线时采用绕避或边缘区通过,将不良地质对路线的影响降到最小。
1.6.1.5 经济选线
路线布设时充分考虑与沿线城镇发展规划的协调配合,合理布设大、中、小桥及涵洞等构造物,方便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选线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选择少占耕地、经济作物田、经济林园和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
路线选线时还尽量避免了与公用设施、学校、工厂等敏感点的干扰。
1.6.2 纵断面线形设计
1.6.
2.1 项目地处平原区,路基主要为填方路基形式。由于本地区土地资源十分珍贵,路基填筑高度越高,路线占地面积越大。路基纵断面线形设计将精心认真核查每一处路段,根据实际地形、地质确定不同路基处理方式,结合地质、桥涵和构造物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弃方。
1.6.
2.2为控制造价,在满足水文、通行净空的前提下应合理降低路基设计高度,有效减少占地面积。
1.6.
2.3在初步设计踏勘测量时,我们将组织一定的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测量调查,包括水文、形态断面、洪水位及河流河床比降等内容,依据调查及测量结果,确定大、中、小桥的设计控制高程和泄洪过水面积。
1.6.3平纵组合设计
在对工程造价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并保证良好的平纵配合设计。
对于平纵配合不良的路段,采用增大竖曲线半径等手段来改善平纵配合的效果,并通过透视图检查,总体上视觉效果较好。
1.6.4 线形比选
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推荐线形局部进行优化比较。提出局部方案的推荐线形,使项目的线形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1)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通过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局部指标的优化使线形更好的与地形相结合。
2)对纵断面的优化,尽量争取土方的合理调配。
3)通过对局部线形的优化,合理的降低造价。
1.7 路基、路面及排水
1.7.1 路基
1.7.1.1 设计原则
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结合某市及某市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设计,并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尽量减少工程投资,减少占用耕地,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证路基的稳定。
路基尽量利用挖方填筑,利用挖除的腐植土进行绿化和造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加强路基(特别是高边坡及不良地质段落)的防护、排水设计,保证路基稳定、安全;合理控制路基的填挖方,按照“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原则进行防护工程设计,同时高度重视弃土场的设计。
边坡防护是体现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的内容,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前提下,重
点突出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协调。
结合地形条件,灵活选择路基的断面组成、边沟型式,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高边坡的挖方高度。
1.7.1.2 路基横断面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根据道路等级及交通量,一级路推荐以下断面:
横断面结构形式一:0.7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含0.5米右侧路缘带)+2×3.75米行车道+0.5米左侧路缘带+2米中央分隔带+0.5米左侧路缘带+2×3.7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含0.5米右侧路缘带)+0.75米土路肩,路基宽度24.5米。如下图
一级路横断面结构形式一
横断面结构形式二:0.75米土路肩+3.0米硬路肩(含0.5米右侧路缘带)+2×3.75米行车道+0.5米左侧路缘带+1米中央分隔带+0.5米左侧路缘带+2×3.75米行车道+3.0米硬路肩(含0.5米右侧路缘带)+0.75米土路肩,路基宽度24.5米。如下图
一级路横断面结构形式二
二级路推荐以下断面:
横断面结构形式:0.75米土路肩+1.75米硬路肩(含0.5米右侧路缘带)+3.5米行车道+3.5米行车道+1.75米硬路肩(含0.5米右侧路缘带)+0.75米土路肩,路基宽度12米。如下图
二级路横断面结构形式
1.7.1.3 一般路基设计
在充分调查沿线地质、水文、气象、筑路材料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型式和边坡坡度,并采取经济有效的排水防护措施,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路基设计注重与自然地形地物的协调,避免人工雕琢的痕迹,边坡的防护形式注重环境保护及绿化要求。
设计中加强对半填半挖段路基、零填及填土较低段路基、地表横坡较陡段路基及土质挖方段路基的处理,保证路基稳定。
路基边坡一般采用折线型,边坡坡率变化处及边坡与地表相交位置设置圆弧过渡,使边坡贴近自然,融入周围环境。
填方边坡一般采用1:1.5;当其高度大于8m时,8m以下为1:1.75;填土高度大于12m小于20m时,填方平台宽度为1.5m;对于高填方路基,在每隔8m 设置2.0m宽的填方平台,其坡率以8m为界分别为1:1.5、1:1.75、1:2.0,坡脚外设1.5m的护坡道。
挖方路段边坡根据地质资料确定,边坡高度和填筑路基需要取土等因素,采用路基设计规范的较缓坡度,一般在1:0.75~1:2.0取值;当路堑高度大于15.0m时,在路堑高度10.0m处设2.0m宽的平台,内设平台沟;挖方路基坡脚
设置1.5m的碎落台。
浸水路基采用围堰排水清淤或抛石挤淤的方法填筑路基,浸水部分路基边坡采用浆砌片石防护。
1.7.1.4 路基防护设计
边坡稳定路段的挖方路段土质边坡,采用植草、灌木等进行防护;石质挖方路段根据挖方高度、坡度和边坡岩石的风化程度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预制六角块培土植草、菱形骨架培土植草、锚杆框架植草、挡墙等多种形式进行防护、绿化。
部分沿河及冲沟路段,为防汇水冲刷边坡,在安全水位以下部分采用浆砌片石防护。
在局部高填、陡坡或地形受限制路段,设置支挡工程收缩坡脚并配合绿化。支挡工程采用护肩、护脚、挡墙等处理方式,墙顶以上路基采用植物网等措施绿化,墙底植攀缘植物等绿化。
1.7.1.5 取、弃土方案
土石方调配按“移挖做填、填挖平衡”的原则进行,将主线、改路改沟、平面交叉平整土方进行总体考虑,以充分利用挖方,减少远运借方。取(弃)土场选择时除遵循就近原则外,还结合考虑运输条件、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不乱取乱弃,取土后尽量返田造地。
1.7.2 路面
1.7.
2.1 设计原则
1)结合路面使用要求和区域自然条件综合进行设计。
2)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便于养护和节省工程造价的原则,选择路面结构。
3)优先选用便于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的方案,使设计具有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适用性,并与环境相协调。
1.7.
2.2 技术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100kN的单轴荷载作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
1.7.
2.3 路面结构方案
1)路面类型选用
本项目可以选用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性好,具有很好的平整度,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对新路基适应性高,施工周期短,可即时开放交通,养护维修方便;缺点是使用周期短,一般设计年限为15年,热稳定性、水稳定性及抗滑性稍差。国产优质沥青较缺乏,对面层骨料及沥青质量要求严格,先期投入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弯拉性能,热稳定性、水稳定性及抗滑性较好,适用期较长,一般设计年限为30年,项目区域内水泥、石料供应充分,选材余地大,先期投入较低;缺点是路面接缝多,平整度较差,行车舒适性差,噪音大,施工期长,破损后修复较困难,对软弱地基不均匀沉降、填挖交界等情况的适应性较差。
根据交通量、道路等级对路面结构强度的要求,参照某市其它公路路面设计使用经验,结合沿线气候、土质、水文和材料供应等情况,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2)基层类型选用
路面基层材料的选择是路面工程中的重要设计内容,路面设计时,本着“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充分当地资源利用。
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抗冻性,但常会因水分变化而引起干缩裂缝。
二灰碎石具有明显的水硬性、缓凝性、板体性、一定的抗裂性,但抗磨差,前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强度形成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很大。形成板体后,具有类似贫混凝土的性质,水稳性、抗裂性也较好。通过调查,某及某当地石灰、粉煤灰原料供应充足,路面基层推荐采用二灰碎石或者稳定碎石。
3)面层结构及类型设计
沥青混凝土面层均采用两层式结构:表面层考虑到密实、耐久和抗滑、抗车辙之间的平衡,建议采用粗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下面层主要考虑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水稳定性,采用粗级配中、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由于规范中所推荐的沥青混凝土级配范围较宽,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控制,因此在路面设计过程中,拟将级配范围适当收窄,同时根据沿线材料室内试验的结果,对级配曲线进行合理调整,使混合料在密实防水的前提下增加粗集料的含量,提高抗滑和抗车辙的能力。上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以减少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对于表面层沥青混凝土,考虑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采用SBS 改性沥青,但是可能会增加一些工程造价,同时该结构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较为严格,建议下一阶段进行详细比较。
1.7.3 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路面排水形式主要有暗排水、泄水槽、石砌边沟排水、急流槽等,并同沿线的桥梁、涵洞形成了地面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边坡的稳定性。结合路基排水设计的同时亦进行路面排水综合设计。
1.7.3.1 边沟排水
根据路线所经地域的汇水面积及冲刷程度的不同,填方边沟外分别采用了不同尺寸的土质夯拍边沟或砌护边沟。夯拍边沟采用内外坡率均为1:1.5的梯形断面,砌护边沟采用内外坡均直立的浆砌片石矩形沟。
1.7.3.2 泄水槽
路线在没有特殊要求的路段设置泄水槽,迅速将坡面水排引至路堑边沟。设计中为及时排除路面水,在路堤边坡考虑设置填方边坡泄水槽。
1.7.3.3 暗排水
当路线穿村镇时,考虑村镇规划及沿线居民出行方便等要求,该路段设置暗排水,每25米设一道集水井。
1.7.3.4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设计考虑了路表排水及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两个方面。
1)填方路段路表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通过填方边坡泄水槽将路面水排至路基边沟;挖方路段路表均采用漫流的方式进行排水。
2)在超高段为排除超高侧路表水,中央分隔带处设置开口,将弯道外侧路面水排至内侧,弯道内侧路缘石开口数量增加。
1.8 桥梁、涵洞
1.8.1 桥涵设计总原则
根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条件以及我公司在公路方面多年设计经验,秉着方便施工、造价经济、结构安全耐用、就地取材的原则,本项目的桥涵设计有如下思路:
1.8.1.1 桥梁选型
1)上部结构:
对于中桥优先选用简支结构,考虑当地建筑材料供应情况、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以标准化、系列化及施工预制拼装化的后张法空心板结构为主,为提高行车的舒适性,采用桥面连续结构。空心板拟推荐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砼结构,标准板宽1.25m,其主要优点是截面挖空率大,节省砼,造价经济,同时一般施工单位均具有足够的起吊、安装能力。
对于大桥,上部拟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空心板。
2)下部结构:
对于一般地区,采用柱式桥墩,桩基出、桥台基础形式视地质、地形条件而定。
1.8.1.2 桥孔布设
1)根据项目地质、地形特点,充分考虑水文的特殊情况,合理布孔。
2)项目沿线农田较多,北部沿海地区沟壑较多,部分路段桥梁、涵洞的设置考虑改路合并,或适当改河,改路时设连络路线衔接,减少小型结构物的数量。
1.8.1.3 其它原则
1)桥头跳车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本项目将在解决桥头跳车问题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体现在桥梁设计的每一细节上和对施工程序和工艺提出特殊的要求,如合理安排结构物施工先后顺序、提高台后路基压实度标准等。
2)涵洞型式一般采用圆管涵、盖板涵,涵洞设置位置及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当地乡镇政府的意见,合理设置。
3)北部沿海III、IV类环境,桥涵结构物必须设置防腐措施。
防腐方案为涂刷三层防腐涂层,第一层涂刷材料为双组分环氧封闭底漆;第二层涂刷材料为双组分环氧沥青防腐漆;第三层涂刷材料为双组分丙烯酸面漆。
防腐范围为桥梁上部、下部外漏部分、防撞墙外漏部分、所有钢构件外漏部分、圆管涵圆管内外壁、盖板涵盖板外漏部分等。
1.8.1.4 桥梁的比选
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划,结合当地排灌系统及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对桥梁进行比选,并最终提出推荐方案。
某地区常用的结构类型有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预应力混凝土T梁、钢筋混凝土空心板。
空心板:优点是自重轻,制作工艺成熟,造价低,安装方便。缺点是不能大跨径使用(最大到25米),支座出问题多(因为有四个支座)。
T梁:优点是制作相对也简单,工艺成熟,支座平稳,跨径可以做的大;缺点是自重大,安装需要大型架桥机设备,不利于小规模施工。
小箱梁:优点是抗扭能力强,便于现浇施工,自重轻;缺点是制作工艺太复杂,模板投入比较大。
结合实际情况对桥梁进行合理选型,减少投资。
1.9 工程地质勘察
本项目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将严格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及其它相关规范的规定执行,主要内容是线路工程地质调绘、路基、桥涵、立交等沿线构筑物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方法、手段主要采用地质调查、测绘、挖探、钎探、静力触探、地质钻探、综合物探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现场旁压试验以及载荷试验等。勘察目的是查明沿线(路基)工程地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各构造物(桥涵、支挡结构物等)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10 景观设计
以交通部提出的《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为指导,结合本工程所处环境的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的实际情况,提炼出“法归自然”的绿化设计理念。通过景观设计,使得在公路建设中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景观得以恢复,实现建设生态路的目标;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创造一些人文景观,提高公路的文化层次,实现建设文化路的目标;通过植物绿化等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实现建设环保路的目标。建立生态景观类型,进一步弥补、完善现有生态功能的不足,实现建设生态路的目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1.10.1 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绿化设计中,结合沿线不同景观、合理地、风景区设置观景台、停车带、紧急避让车道等交通服务设施,在保证行车安全和畅通的前提下,达到交通服务设施及人工构造物实用美观,设置合理并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实现绿化
美化技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针对公路所处地理环境选用本地植物并保证植物有较高的成活率。
1.10.2 景观特点及处理方法
1.10.
2.1 视觉关键点设计处理
视觉关键点美化:研究车辆行使过程中,在较长距离范围内,均能看到的视觉点及位置较重要视觉点和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视觉点的美化。重点解决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部位,如曲线路段外侧的高点等。
1.10.
2.2 挖方边坡
本项目沿线挖方路段破坏了自然山体,开挖形成的边坡如果不加处理,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不协调,对行车视觉观感造成负面影响。我们认为,根本的处理原则是尽量减少人工砌护,恢复被挖方破坏的自然色彩。对于不可避免的人工砌护地段,在可能的路段适当改变砌护构造形式,并通过丰富砌护构成几何形状等方面的组成、变换砌护的形式,适当采用人造景观的方法,美化护坡,使公路整体工程更好地与自然景观协调和谐。
1.11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
结合本项目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工程特点,按国家和交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遵循防治并重、确保环境质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期实施的原则。一方面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和环境评价工作,另一方面强调环境评价结论在设计中的有效实施,确保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在本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得到认真的落实。我们在设计期间的主要思路和措施如下:
1)路线线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公路在选线时,避让水土保持良好的地区,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避让乡镇村落,减少拆迁,避免破坏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蓄水工程。根据地形条件,选定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线形,线形做到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尽量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并力求美化环境,使本公路成为该地区的新景
观。
2)水土保护
水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工程病害的主要因素。本路段的水主要来源于降雨,路线所在地区雨季较长,雨量充沛,沿线分布较多水库、水塘、河流,沿线村民生活用水靠开挖水井或安设取水泵取地下水。本工程的排水系统自成体系,对工程有防护作用,还有水土保护功能,路面水归沟入涵,引至天然的河沟中,不让其冲毁农田、污染环境。本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尽量少破坏原有水系,不得已破坏的均应在设计中予以恢复或改造。
3)构造物的设置
重视构造物的设置,在选线时将大中桥的桥位选择在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条件好,河面较窄的地段,不压缩河道,避免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路线穿过的自然沟渠设置小桥或涵洞,以使该地区水网通畅,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同时还特别重视了路基纵向排水设计,对于纵坡大于2%的排水边沟砌石防护以防冲刷。
4)防护
在挖方地段,为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采用防护措施。在水库、水塘、内涝地段均设置护坡加以封闭,既可保证路基稳定,又起到防止水流侵蚀路基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对取、弃土场四周采取护坡或做挡土墙,以拦截土的流失。通过这些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5)汽车噪音与废气污染的防止
汽车的噪音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公路的建设和公路投入运营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以减少和防止汽车噪音和废气的污染。就道路建设来说,良好的平面线形和平整的路面对减轻噪音和废气排放能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地形情况对线形进行优化,设置较平缓的纵坡,采用沥青砼路面,边坡防护绿化设计,在靠近村庄的路段设置声屏障等措施对减轻噪音和废气具有良好
正在阅读:
(完整版)公路招投标文件-初步设计08-07
文明出行我先行作文700字06-25
平面设计师的自荐信04-15
华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03-08
2018水上乐园项目投资商业计划书03-13
目送个人读后感范本参考03-24
南通高三一模范文 借鉴总07-03
(management)2015年复习04-10
化工思考题实验答案10-21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整版
- 招投标
- 初步
- 公路
- 文件
-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