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3-08 21: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课题 13、钓鱼的启示(7—1)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制作生字、新词的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鱼类的文字、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1、我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学习 小心翼翼”等词。 目标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积累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我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 学生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1、我会流利地读课文,并能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 生字新词。 2、我能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3、我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 4、我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1、导语: 导 案 2、明确学习要 求,指导学生自 学。 5、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我能勾画出描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 7、我能找到当“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描写父亲情感的句子。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中的疑难。 议 2、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互相学习,大胆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交流。 班上交流。 1、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相关语句。 导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鱼 ( )漪 ( )( )闪闪 小心( )( ) ( )择 ( )动 筋 ( )力 ( ) ( )( )辉映 ( )( )不舍 嘴( ) 告( ) 2、解释词语: 练 涟漪 : 翕动: 乞求: 抉择: 告诫: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完成小练习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 结 出来吧!

总结收获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讲读课 课题 13、钓鱼的启示(7—2)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 。 学生搜集有关鱼类的文字、图片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目标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重点 领会课文结尾处,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学 的原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示课题。2、指 体会。 导学生自学。 组内交流、大胆议 “我”不愿意放鱼的原因是什么? 解疑 导 案 默读、自学第3-9自然段, 找出“我”做起来很难1、导入新课揭 请大家再次默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对存在的问题,导 的过程。可找出相关语句或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 练 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教师加以点拨。 师生交流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永久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2、“终生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3、完成小练习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总结收获 结 出来吧! 课后反思:《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 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阅读课 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7—3)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师修改并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等相关知识。 1、认识“黛、宴”等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目标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 理解课文结尾父亲所说的话的含义。 难点 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自主、合作学习(约9分钟) 1、我记住了课文中的四个生字。 2、我能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学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我能理清课文中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两件事。 要求,指导自5、我能运用“抓关键词语”的阅读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含学。 义。 二、明确学习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 案

--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按照“学、议”1、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 过程中学生存导 2、课文里孩子们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父亲认为花生最在的问题,教可贵之处是什么? 师加以点拨。 1、先独立答题 练 完成小练习册。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总结收获 结 来吧! 课后反思:学完《落花生》这一课,我感觉心情真好!有几个环节,让我回味,

让我兴奋!我感觉这几个环节我处理得不错,如:

一、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到图书馆查找,或请教父母等寻找资料。课堂反馈时,我发现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 二、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课题 16*、珍珠鸟(7——6) 教师准备 教学 准备 学生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准备将自己与小动物间的生活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学习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 3、我能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重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体会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难点 我能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1、我能读准下列生字的音。撞 傍 蹦 腻 扭 蔓 雏 一、谈话导入,2、我理解了下列词语。拨开、雏儿、细腻、淘气、扭动、揭示课题 不由自主、信赖、索性、居然。 学 二、揭示课题: 3、我积累的好词,好句。 三、明确学习4、我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指导学5、我能划出作者与珍珠鸟相处过程的句子 生自学。 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导 案 议 1 、小组交流:作者与珍珠鸟相处过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 的感受。 大胆发表自己2、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3、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的看法 按照“学、议”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过程中学生存导 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 在的问题,教2、将自己与小动物间的生活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师加以点拨。 1、组词。 拨( ) 淘( ) 换( ) 纽( ) 拔( ) 掏( ) 唤( ) 钮( ) 2、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练 3、解释字义。 (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 ) 秋天,果实成熟了。( ) 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 (2).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 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 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总结收获 结 来吧! 课后反思: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课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

在进行优秀教案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显得生硬。所以我还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仔细的体会,并仔细观察图,利用这一具体的形象来体会笼统的东西,经过实践,同学们的反应不错,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依照自身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所以老师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发明出更多的奇迹!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课题 教学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准备 学生准备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学习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目标 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重点 有重点地叙述活动的经过,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 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口语交际四(7——7) 教师准备 自读教材72页内容,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1、同学们,在1、我能说出生活中让我受到启发的事情,并能按要求把我们的生活中常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2、我能说出给我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 学 我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一幅漫画引起我 助。 们思考,让我们3、我能介绍一幅漫画,能说出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获得启示.今天也能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我们就来交流一含义。 下吧! 1、指导组内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一、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议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互相补充并评价。 2、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3、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培养学生观察、导 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积累和思考的能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

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积力。 累和思考. 练 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 师生交流 总结收获 教研组查阅2013年10月18日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课题 教学 准备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回顾?拓展四(8——1)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搜集课外书中和生活中深受启发的句子。 1、指导学生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深受启发的语句。 学习 2、积累格言警句。 目标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理解“水滴石穿”的原意及现在的意思。 重点 积累词语、警句。 难点 读懂《水滴石穿》,积累成语。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日积月累 1、 我能认真读读“日积月累”中的5句格言。能说出5个句子的意思. 学 2、我知道自己喜欢的格言的意思, 这些流传已久的 名言警句,对我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能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说出令我深受启发的句子。 3、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格言. 一 交流平台 1. 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 (对于同样的一句话,如果同学们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互相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课外书,请大家交流交流从课外书中积累的感受深刻的语句。 ⑴ 读积累的句子。⑵ 谈体会,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谈收获,感悟。 3、本组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那么,除此之外,你还学到了什么? 1、 成语“水滴石穿”出自哪里?原来的意思是什么?现在又指什么?在文中划出来。读一读。 导 2、交流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3、练习讲述《水滴石穿》的故事。 1、抄写、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指导背诵,积累名练 2、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并背言。 诵下来。 明白事理 同学们,本组的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的启发。 学 明确要求,指导自议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总结收获 结 说出来吧!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习作课 课题 习 作 (8---2)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1、把握要求,申请题意。 学习 2、回顾本单元课文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整理表达方法,根据漫画或句目标 子内容,进行合理构思,加工材料,写好习作草稿。 重点 把握要求,申请题意。 整理表达方法,根据漫画或句子内容,进行合理构思,加工材料,写好习难点 作草稿。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漫画,这些都能引学 起我们的思考,并获得有益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你打算怎么写?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导 案 根据搜集的漫画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将学生分成几组。 议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 1、 打开思路,确定内容 (1)请你默读提示,画出习作内容。 (2)和伙伴讨论一下,可以写什么内容呢? (3)出示习作内容; 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会引起我们的思导 考,从中获得启示。 一本好书、一篇报道、一张照片、一次活动也让人获得启示。 2、指导命题。 3、明确要求。 1、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确定习作内容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2、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试着练 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写作并修改。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总结收获 结 你大声说出来吧!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习作课 课题 习 作 (8---3)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学习 赏品佳作,再次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目标 重点 难点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学 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议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 。 3、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给其他同学以启发。 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回顾内容) 交流: 导 a、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b、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练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我能行 指导与点拨 互帮互助 共同赏评 导 案 朗读佳作,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总结收获 结 来吧!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型 李风玲 习作课 课题 习 作 (8---4)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学习 习作讲评 目标 重点 难点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优秀作文展示: 1、让学生读自己的优秀作文。 学 2、师生共同评议: A、找出作文中的好词佳句 。 B、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 教师读一段学生习作中的优美片段,导入新课。 导 案 指出作文中的问题: 1、把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文拿出来讨论 a、作文没有条理,帮助安排顺序。 议 b、文章不够生动,试着修改。 2、有错别字的,同学相互改。 3、互相换读作文,评改。 议一议,改一改 导 把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文拿出来讨论,指导。 点拨与指导 练 继续写成文。 我能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总结收获 结 你大声说出来吧!

第四单元复习课(一课时)(8---5)

一、基础知识 1、比一比,再组词。

诫( ) 钩( )隐( )幕( ) 械( ) 钓( )稳( )慕( ) 二、词的训练。 1)、写出同义词:

小心翼翼---( ) 筋疲力尽---( ) 2)、写出反义词:

节约--( ) 爱慕--( ) 推迟--( ) 平静--( ) 三、补充词语。

( )的湖面 ( )地拌动 ( )的教育 ( )的涟漪 ( )地操纵 ( )地摆动 四、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再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1)、非常留恋,不忍分离。 ( ) 2)、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样子。 ( ) 3)、(人、马、车、船等)前后相连,连续不断。 ( ) 4)、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 五、快乐阅读。

(一)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rèn rènɡ)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bō bó)下,跑光了。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 看来 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 不然 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对呀 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出呢

时装展如期开幕。这真是一个与(yú yǔ)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 )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 )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 试)样。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B、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C、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5、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由原来的开不成时装展到时装展获得成功,你想到了什么?

(二)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茅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茅士绳结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五十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掉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这位朋友答到:“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局部的牺牲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即使遇到难以避免的

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果断的取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舍弃—( ) 果然—( ) 果断—( ) 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4、亚历山大剑砍绳结,说他是“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想一想,用传统的思维方式会怎样呢?

5、孩子果断地“割掉中毒的脚趾”。你认为他这样处理正确吗?如果是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十一、我爱写作。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友谊??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你成长过程中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明白的道理,要把最吸引你最打动你的情景写具体。(400字)

第四单元检测(两课时)(8---6、8---7)

考试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应考16人实考16人。90分以上2人,80分以上4人,70分以上6人, 60分以下4人。

试卷分析:本次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覆盖面较广。试卷紧扣语文训练的三大板块: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内容都出自于本单元教材,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书写习惯进行考察。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课内基础知识掌握较好,除学困生外,80%的学生失分较少。第二块阅读训练中, 25%的同学不能耐心读文,认真审题,丢分较多。第三块口语交际和作文中,口语交际完成较好,能充分说明拒绝别人的理由。作文失分较多,由于书写不工整,有8---10个学生平时写作文就很困难,内容枯燥,篇幅较短。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读题、审题不清。拿到题就做不会审题,平时训练不扎实学习态度浮,完全要靠老师监督。.

2、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课外阅读量少,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意识阅读课外书籍,阅读习惯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耐心阅读,不会答题,不爱思考,空着不写。

3、作文功底差。看课外书少,对课文中积累过的优美词句不会学以致用,语言组织和表达都不流畅,达不到生动具体,语句平淡,而且地方语言很浓,在选择事例上不新颖,使文章平淡。

教务查阅2013年9月27日

第四单元检测(两课时)(8---6、8---7)

考试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应考16人实考16人。90分以上2人,80分以上4人,70分以上6人, 60分以下4人。

试卷分析:本次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覆盖面较广。试卷紧扣语文训练的三大板块: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内容都出自于本单元教材,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书写习惯进行考察。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课内基础知识掌握较好,除学困生外,80%的学生失分较少。第二块阅读训练中, 25%的同学不能耐心读文,认真审题,丢分较多。第三块口语交际和作文中,口语交际完成较好,能充分说明拒绝别人的理由。作文失分较多,由于书写不工整,有8---10个学生平时写作文就很困难,内容枯燥,篇幅较短。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读题、审题不清。拿到题就做不会审题,平时训练不扎实学习态度浮,完全要靠老师监督。.

2、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课外阅读量少,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意识阅读课外书籍,阅读习惯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耐心阅读,不会答题,不爱思考,空着不写。

3、作文功底差。看课外书少,对课文中积累过的优美词句不会学以致用,语言组织和表达都不流畅,达不到生动具体,语句平淡,而且地方语言很浓,在选择事例上不新颖,使文章平淡。

教务查阅2013年9月27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b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