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期末复习题(1) 

更新时间:2023-11-08 18:30: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案例:一位60岁的网友在网上咨询:一个朋友是肺癌晚期,大夫说生存不了几个月了,想去关怀一下他。可是又不知道要怎么关怀?有时候他都想马上离开人世。我想问问在线大夫,对临终病人的人文关怀?请问,如何关怀一个临终病人?

答: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有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当前理疗条件下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得以舒适安宁的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以上案例,病人是肺癌晚期,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关怀: 1.以照料为中心。对临终病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疏导病人的心理感受 大部分的患者,当知道自己患上癌症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这些情绪或感受是人们面对危机时心理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主要的疏导办法是护士鼓励病人及家属把这些感受拿出来讨论,互相表白,使双方更为了解。 3.维护人的尊严。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4.提高临终生活质量。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病人也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5.共同面对死亡。有生便有死,死亡和出生一样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实,正是死亡才使生显得有意义,而临终病人只是比我们早些面对死亡的人。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活愿望,又必须正视现实,心理上战胜自我,珍视生命价值。

2.2.分析一下以上材料中关于死亡的含义,及其背后所主张的思想。并结合以上几种死亡思想谈谈临终关怀的不同要求与方法。 3.要求:逐一分点回答,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4.材料一

5.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6.材料二

7.人死如灯灭,好似汤泼雪,若要还魂转,海底捞明月。(王充《论衡》) 8.材料三

9.脑死亡是人体全脑和脑干以下全部脑功能的永久性不可逆终止。 10.材料四

11.佛教认为,人的死亡是一个若干小时以上的过程。其间,不仅呼吸心跳会停止,还会出现脑死亡状态,而且人体会失去温度,直至最终神识离开肉体。

答:材料一表述的意思是人的生死有命的,富贵也是天定的。人对于自己的宿命生死是没有主动权的,只能由上天决定。这是儒家典型的天命论的死亡观点,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发展的过程,生则有死,正犹始则有终,这是自然之道,自然之理,又是必然之路,当然之则,不可阻挡。“命”为必然性,故不可抗;“天”为自然性,故不可违。生是人之始,死是人之终,生死变化是自然变化的常道、常理。从生死变化,自然之道,生死转化,一气所为的观点出发,肯定生与死是自然的,又是必然的,所以人不应当恶死、忧死,而要顺从自然之道,必然之理,建立正确、合理的生死观。人作为有主体意识、思想智慧、道德义礼的伟大者、高贵者,要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真正做到终始一贯,善始善终,关键不在于死的终结之时,而在于生的过程之中,就是说在于生,不在于死。生是人生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死只是过程的终结,人的生命价值、意义在于生,不在于死。

材料二的意思是指人要是死了,就象灯灭一样.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又好象雪被开水浇过,化散而去,生命之于死亡就是如此的脆弱.还能有起死回生么?就象要捞起海底中明月的影子,一切都是徒劳。这是东汉唯物主义者对于死亡的认识,其侧重于对于今生的认识,他们否定轮回,认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轮回。所以提倡人们在今生竭尽所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材料三中脑死亡概念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脑死亡就是人的死亡,就是生物学死亡;被确诊脑死亡就是死人,其社会功能已经终止,已属死亡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社会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应当尊重死者,让死者享受死的尊严;科学地界定一个人的死亡时间,在司法实践中有重大意义。这是现今医学和法律承认的观念,他重点于客观理性的从生理,机体器官等方面来认识死亡。

材料四所述指教思想上的死亡认为肉体死亡的时间长于医学所认定的时间,同时认为人的死亡是一种相当缓慢的过程,在呼吸及心跳停止后的很长时间死亡都在进行,真正的死亡必须是在意识消融之后才算完成。

体会:儒家的死亡观的临终关怀在于死亡面前,人们不应该珍视生命,并且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豁达面对神与死。 医学为代表的哲学的临终关怀,唯物主义的死亡观,要求人们对于临终人士主要以珍惜今生,注重病人的生理,心灵安慰,治疗,让其没有遗憾地离开。医学死亡观的临终关怀,要求人们尊重临终人士,减轻临终人士的痛苦,关怀患者和家属,让临终人士获得优逝。 佛教的死亡观的临终关怀,佛教认为人死后要进入六道轮回。同时佛教注重救赎,可以进行念经,念咒,以及佛法的助念等方式,对于家属进行安慰。

请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临终关怀可以引入安乐死吗?为什么?如果你认为可以,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答:我认为临终关怀可以引入被动安乐死。安乐死朱主动和被动之分,以上材料表现的属于制动安乐死。但是针对以上两组材料,我认为引进安乐死的同时应该规范安乐死的制度,避免发生犯罪行为。同意原因如下:1.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

生命过程。2.安乐死符合临终关怀原则,可以减轻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人家属所承受的心理负担。同时能够使病人获得优逝。3.在生命最终阶段的病人,大多数是有清楚意识的,他们可以通过遗嘱等法律途径来明确自己的意愿,同时他们也可以来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方式。4.医生和病人还必须确信,除了“安乐死”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除病人的病痛折磨 ;病人的主治医生还必须就病人的要求至少征询另一位同行的意见;5.根据病人意愿,来决定是否进行安乐死,不仅是对病人尊严,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可以节约医疗资源,避免花费大量医疗资源,社会资源来挽救,同时顾忌病人家属利益。6.“安乐死”的实施方法在医学上必须得当,同时法律上必须得到允许。7.许多疾病虽然可以通过医疗技术保住生命延续,但这些患者经常都要接受复杂而痛苦的治疗,肉体和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受折磨。与此同时,高科技的医疗手段带来昂贵的不堪负担的费用,又使照顾和赡养自己的亲属心力交瘁。由于某一具体时期医疗技术的极限,治愈的希望是没有的,患者处于毫无尊严可言的苟延残喘状态。这些患者迫切希望通过无痛苦死亡,即安乐死,来结束这个状态,以使自己和亲属身心得到解脱,而现代医学也掌握了足够的方法能使病人安然死去。但在现代法律的环境下,安乐死不是谁可以随便决定的事。

4.分析以下材料,回答:①分析一下中国法律对死亡的界定标准是什么?评价一下这一标准。②论述植物人的生存价值,植物人的临终关怀该如何进行。

中国法律对待死亡的标准:首先中国承认脑死亡这一现代死亡判定的标准,但是在实际宣判时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但由于脑死亡是医学界提出的判定死亡的一种方式,与现行判定死亡的标准不同。制定脑死亡判定标准和技术规范与实施脑死亡判定是两回事。实施脑死亡判定必须以相应的法律规范为前提,目前医疗机构还不能据此来实施脑死亡判定,也就是说上次标准和规范只有通过立法程序生效并公布后才能实施。因此中国法律对死亡的界定应是心肺停止,脑死亡,加上具体情况的综合判断。这样的标准相对现代脑死亡的标准而言,我觉得更为合理。而植物人虽然丧失了大脑的很多机能,但是仍然能够在一定护理条件下存活,因单一的依靠其中一条来定论死亡都是不合理的,是三种情况的综合断定。

植物人的生存价值:植物人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质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此种状态称“植物状态”,处于此种状态的患者称“植物人”。人们珍重生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意识到生存的艰难,产生了生命极其宝贵的生命神圣思想。生命对于人是第一重要的,生命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相比具有至高无上性,离开了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植物人脑复苏困难重重,植物人对于医疗方面有巨大贡献,近年来有一些新的发现:①通过DNA的修复而再生。②灭活神经轴索生长抑制物。③其他途径。临床大量观察证明,有相当一部分PVS病人在1~2年内恢复了意识。植物人虽然奄奄一息,但其仍旧有恢复的可能性,故而社会应努力保护他们,帮助他们康复。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为地使植物人丧失生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植物人的存在也提醒人们要

更加真爱生命。

临终关怀:1 心理安慰和健康教育指导,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宣传现代医学对植物人新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解除家属的心理压力,鼓励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介绍关于褥疮发生发展和护理方面的知识,使其密切配合医务人员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及临床观察。2 专人护理与家属护理相结合,设立由主管医师专管,责任护士负责的制度。及时制定各项护理计划,并使护理措施全面落实,家属主要参与生活上的护理。3 病房环境,将患者安置在宽敞、明亮、有空调的房间,使整个房间始终保持着冬暖夏凉、空气清新。4 病床及床单的设置,床上先放置电子自控冲气床垫,再铺大单、横单,卫生尿垫,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无碎屑。5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既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5.谈谈临终关怀的含义及其意义。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帮助临终者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同时也对临终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慰藉和支持。

意义:第一:有助于树立贯通人生各个维度,由于灵性生命与灵性理想的存在,人的幸福感就从身心方面跃升为身心灵层面; 第二:临终关怀可以为临终病人生起“希望”,在宗教的角度上来说,例如佛教,自产生,就有中阴救度,往生极乐、求生佛国与出离轮回之类的追求,这些佛教理想就为临终者敞显了另外一种生命的诞生境域;

第三:有助于人们正确和接纳死亡,死亡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恐怖的,是难以被接受和认识的,同时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人士对死亡关的领悟也有所不同,人有生就有死,这是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因此如何正确理智认识接纳自然死亡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临终关怀有助于解决生死之痛,它主要是让患者在临终阶段减少身心痛苦或是让其拥有享受安乐死的条件;

第五:有助于树立贯通人生全程的价值观:优生、优活、与优逝相结合;它有助于人们珍视余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生死;

第六:让临终人士获得优逝,临终关怀的服务可以让临终人士在身体,心灵等多个方面达到优逝,它既可以提升临终人士的生命质量,还可以让患者生起某种宗教性的希望已超越物质性生命的消解;

第七:有助于人们掐当地定位医学,因为在自然死亡面前,并不是医术不够高而是自然规律的结果; 第八:临终关怀可以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部分老年问题,临终关怀可以应对以小部分的养老与大部分的送终问题,临终关怀机构可以提供集体照护、能从社会的角度来做好养老与送终这两家大事

2.如果让你来组建一个临终关怀院,你觉得需要些什么条件(如:政策的、经济的、机构的、医疗技术的等),你准备如何做?(如何解决:经济来源、机构建立、人员组建、服务内容与网络平台等问题)请给出一个详细的纲要性方案。 建立临终关怀院的方案:

第一:组建临终关怀团队:首先临终关怀团队成员要解决病人的身、心、灵、社会与家庭问题,所以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医生护士,药剂师,营养师、理疗师、殡葬人员、心理医师、神职人员、义工等。 第二:建立完整的临终关怀思想理论体系,通过学习国外的临终关怀思想与研究国内历史与现状,从而建立一份比较完善全面的思想理论体系;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有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当前理疗条件下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得以舒适安宁的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第三:对于当地人员进行调查,确定人群中临终关怀被人们接受的程度,根据当地人民的接受的程度,以及各种宗教和非宗教人士进行适当的不同层面的临终关怀教育,让临终关怀的思想深入人心;

第四:根据人群调查结果,修订临终关怀思想体系,并且根据需求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可以是社会福利性的,也可是盈利性的; 第五:根据确定的临终关怀院的机构解决经济问题,社会福利机构经济来源可由国家政府提供一定资金,民间、企业慈善行捐赠、各种医疗保险等组成,病人只需收取一些基本费用;非盈利性的机构由私人出资或以股东集资修建,病人收取费用就相对较高;

第六:其中要得到当地政府,法律的许可与支持,开展临终关怀是有个庞大的项目,应该争取政府,国家社会的支持。

第七:明确服务内容:1.以照料为中心。对临终病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疏导病人的心理感受 大部分的患者,当知道自己患上癌症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这些情绪或感受是人们面对危机时心理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主要的疏导办法是护士鼓励病人及家属把这些感受拿出来讨论,互相表白,使双方更为了解。 3.维护人的尊严。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4.提高临终生活质量。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病人也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5.共同面对死亡。有生便有死,死亡和出生一样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实,正是死亡才使生显得有意义,而临终病人只是比我们早些面对死亡的人。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活愿望,又必须正视现实,心理上战胜自我,珍视生命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au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