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7 16: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揭竿而起④风声鹤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4.“他们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先进的文化所征服,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的精华。”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 )

A.商鞅变法B.秦始皇统一全国 C.北魏孝文帝改革D.匈奴灭西晋5.下列图片是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它们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B.江南开发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西晋形成对峙局面。

错误:

更正:

7.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长安,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2分)

(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9.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探讨民族交融的历程。

【战争篇】

材料一淝水之战示意图

(1)材料一示意图反映的这场战争是谁发动的?这个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你认为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改革篇】

材料二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

拓跋元贺兰贺

丘穆陵穆独孤刘

步六孤陆尉迟尉

(3))

(4)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交融篇】

材料三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与汉族妇女制作蒸馍和烙饼的砖画

(5)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

答案:

1.D

2.D

3.B

4.C

5.A

6.错误:西晋更正:东晋

7.错误:长安更正:洛阳

8.(1)北魏孝文帝。洛阳。

(2)“北语”:鲜卑语。“正音”: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9.(1)前秦苻坚。氐族。

(2)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不是兵力的多寡,而是人心向背、战术是否得当等。

(3)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等。

(4)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说明: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ap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