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 漆器工艺

更新时间:2024-06-20 19: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艺术设计概论

漆器设计

一、 漆器简况

漆器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漆器工艺不断发展。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1、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漆器具有防腐蚀耐酸碱的性能,轻巧美观,适用于各种器具,如生活用具、家具、武器、乐器等。

2、髹漆:用漆作装饰的工艺,叫髹(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漆。 3、漆器的发展历程:

1)六、七千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木胎朱漆碗(1978年在浙江省出土)是现知最早的漆器。 2)商周时代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西周时期流行用蚌泡作为镶嵌。

蚌泡镶嵌:木质或编织物为胎,外涂漆液,再镶蚌(bang)泡,是今天螺钿的前身。 颜色反映了礼仪制度。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青色)

3)战国时期:全面发展时期,一部分生活器皿代替了青铜器。漆树的种植与管理有专人,《史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 4)汉代时期:鼎盛期。产地、数量、造型、装饰。

5)魏晋南北朝:夹纻(zhù,指用苎麻织成的粗布)像漆器。

6)唐代:金银平脱、剔红、犀皮,工艺华美,漆器从实用开始走向装饰。 7)宋代:色漆器制作精良,堆漆与镶嵌、戗金与填漆相结合。 8)元代:剔红、剔犀、戗金,漆工名匠辈出。

9)明代:我国漆工史上又一次有重大发展和革新的时代,髹饰工艺可谓至此而大备。《髹漆录》黄成著。

10)清代:精工细巧趋于纤密繁琐。 4、漆器的用途:

1)装饰性:以髹涂、描绘为主的工艺性漆器,棺椁、家具、车具、漆雕、建筑彩绘。 2)实用性:以木、卷木、皮、竹、藤、铜、夹纻等材料为胎骨的实用性容器。如盒、 碗、盘、豆等。

二、漆器的发展: 奁(lian)

1、战国

楚国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漆器产地,如河南信阳、湖南长沙、湖北江陵等地的漆器工艺发达。还有四川成都、山西长治,河北平山,山东淄博。

1)制胎工艺: (1)木胎

(2)木片卷粘胎:中国传统的漆器制胎工艺的一种,用薄木条一圈圈卷成器形,外裱麻布,然后涂漆。

(3)夹纻:夹纻漆器的方法是传统漆工艺中内胎骨架构成方式之一,最晚在公元

1

艺术设计概论

四世纪时其制作技术就已经成熟。夹纻,就“纻”的意义来看,《说文》中说:“属,细者为絟,布白而细曰纻。”可知“夹纻”就是以麻布与漆互相层层相迭,利用麻布的张力结构与漆的粘性,等所塑的器形干固后,凝结成为坚固的形像。由此可知夹纻制作必先有胎。

?

木胎夹纻:早期的夹纻作法只单纯的作为日常器皿,大都为圆形或方形,须先以木材车成圆形骨胎或薄木作成器形,再以麻漆交迭而成,这种作法的实物在汉代考古中亦有发现,尤其是朝鲜乐浪所出土的汉代漆器皆属此类,我们称为“木胎夹纻”

? 脱胎夹纻:亦作“夹纾”、“挟纻”。是一种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

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似今“脱胎”。是用漆灰(生漆调瓦灰)或麻布制成,先用漆

灰做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

(4)皮胎:牛皮制成,加漆饰,坚韧轻便,多用于漆盾。

2)造型

(1)生活器:羽觞,又称“耳杯”,盛行于战国、汉代至晋。古代的一种饮器。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羮。椭圆形,两侧各有一弧形的耳。杯体呈椭圆形,似爵(雀),两耳象雀之双翼。“曲水流觞”

豆,笾(浅平如盘,无盖,用于祭祀或宴请)壶、盒、盘、杯等。 (2)器物装饰:家具(案、几、床)。乐器(鼓、瑟)

3)外部装饰:

(1)螺钿:螺钿是一种手工艺品,在漆器、木器、铜镜上应用的工艺方法。

用螺狮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各种有光泽的花 纹和图形。这种技术源于商代青铜器镶嵌绿松石的工艺。螺片镶嵌的装饰花纹, 有的还加以浅雕刻,来增加表现层次,丰富装饰效果。也叫螺甸。

(2)描绘:用笔在漆器上画出花纹。

(3)针刻:用针刻划出纤细的花纹,和铜器针刻花纹互有影响。 (4)银扣:用银片镶口或嵌成花纹。

(5)描金: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

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4)色彩:以红黑为主,一般是黑地红纹,红地黑纹少见。也有黄、绿、赭、蓝、白等色。当虞夏之时,木制食器,流漆墨其上,也就是在木器上漆上黑漆,漆本有“黑”意,

从漆树上所割下的漆液,呈半透明灰白色,日久之颜色由灰白而暗棕,最后成为黑色,所以最原始的漆器当是呈黑色。禹之时,墨染其外,朱画其内,继以朱砂调色而有红色。

5)纹样:动物纹、云气纹、几何纹、生活题材(车马、舞蹈、狩猎等,具有时代感、清新活泼的艺术特点)。 特点:

1、 早期:漆器制作的木胎较厚

2、 晚期:质薄轻巧,用金属纽、耳、足附件装饰,精巧华美。

2

艺术设计概论

重要产地:信阳、长沙、江陵。

2秦汉时期:漆器的鼎盛时期

主要特征是漆器的制作有政府的专门机构管理,漆器的使用世俗化和漆器的髹饰有强烈的装饰性。楚地衰落,代之以四川的蜀郡、广汉郡。代表性作品主要出现于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出土的漆器。

汉代的漆器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多子盒,成套器皿。

1)颜色: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

2)器型:漆器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

3)工艺技法:针刻、多彩、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

(1)制胎工艺:木胎、竹胎、夹纻。以木胎为主,采用旋制、剜削、卷制三法制作。

(2)装饰工艺:

? 锥画:即针刻,通过刺划表现纤细的花纹。 ? 铜扣:

? 贴金片:以薄金银片制成花纹进行嵌贴。(汉代,唐代为金银平脱) ? 螺钿: ? 堆漆:堆漆是用漆或漆灰堆垛起凸出的花纹的品种,用漆灰堆起的分为识文和隐

起两种,用漆堆起的称为堆漆。

4)艺术特色:

(1)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

(2)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5)特点:

? 器型丰富:

羽觞(耳杯)王羲之《兰亭序》“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漆盘、漆盒、漆罐、漆匜、漆案、漆几等。早期耳为椭圆,晚期为菱形。 ? 汉代增加大件器型,如漆鼎、漆壶、漆钫;出现漆礼器,代替铜器。 ? 装饰花纹繁杂: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 ? 汉代漆器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成套器皿,如多子盒。 ? 一般采用朱里黑表的装饰。

3、六朝: 漆器的生产有衰落的趋势,瓷器的生产代替了漆器。

1)斑漆: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六朝独创。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

《髹饰录·坤集·复饰》:“细斑地诸饰”杨明注:“所列诸饰,皆宜细斑也,而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

3

艺术设计概论

浅深分者”。似与斑漆相仿。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2)绿沉漆:六朝以前,漆多为朱红、黄色、黑色,绿沉色漆的出现,标着着髹漆工艺在调色技术的提高。

绿沉色:就是一种暗绿色,如物沉在水中,其色深沉静穆,故称绿沉。

3)夹纻像:夹纻工艺战国、两汉已经流行,六朝流行用夹纻造佛像,又称“行像”。 “瓦棺寺三绝”:顾恺之维摩诘像、戴逵(晋代)夹纻佛像、狮子国玉佛像

4、唐代

漆器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制作向华美的装饰方面发展,品种有金银平脱,描金、螺钿、夹纻和新创的雕漆。漆器从实用向陈设方面发展。

1)雕漆:唐代新创,现称“剔红”,区别于漆雕。无实物,仅见《髹饰录》中记载。漆雕是先在漆胎上雕刻然后再上漆,而雕漆是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

2)库路真漆器:库路真是鲜卑语,是一种漆器的名称。唐代襄州的库路真漆器闻名全国,被称为“襄样”,天下以为法。

\库路真\漆器是唐宋时期襄阳地区朝贡中的珍品。然而到南宋时,\库路真\从名至实已有失传之虞,后代学者虽多有考证,但皆无成说。直到今天,关于\库路真\名实等的争议仍多存在。笔者通过论证,认为唐宋时襄阳\库路真\是雕漆和犀毗漆器,为皮胎或金银器漆器,是中原政权转赐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个贵重物品,为西北少数民族所珍视。

3)金银平脱:唐代新创,从汉代“贴金片”发展的。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

盛唐时期制作铜器的高级工艺。其作法,采用金、银薄片,裁制成各种纹样,用胶漆粘贴,然后髹漆数重,后细加研磨,使金银片纹脱露出。金银平脱有两种,一是花纹与漆底在同一平面;二是花纹高出漆底。唐玄宗时曾大量制造平脱器物以赏赐臣僚。姚汝能《安禄山事迹》、段成式《酉阳杂俎》、乐史《杨太真外传》和《资治通鉴》等书,都记载唐玄宗、杨贵妃赏赐安禄山金银平脱器,有:金银平脱隔馄饨盘、金平脱宝枕、金平脱装具玉合和银平脱食台盘等。安史之乱后,肃宗和代宗曾两次下令禁止制作平脱之器,以后逐渐衰落,至宋代几乎绝迹。 推光:金银平脱的研磨工艺方法。唐以前未见。 4)夹纻:

5)螺钿:唐代应用于漆器、木器、铜镜上。 6)描金:亦称“泥金”,用金粉在漆器上绘画花纹。日本称莳绘。

5、宋代:

宋代漆器生产普遍,除官方,民间生产也很普遍。清明上河图中有漆店的描绘。宋代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雕漆。宋代漆器以造型取胜,像宋代瓷器,漆器朴素无华,表现出器物结构比例的韵律美。

1)金漆:用金粉作为漆器的装饰,主要有戗金和描金两种。

4

艺术设计概论

(1)戗金:宋代新工艺,采用特制工具在漆面上雕刻花纹,刻纹中上漆后再 填金粉,花纹仍呈刻划的阴文。填金称为“戗金”,填银称为“戗银”,填彩漆 称为“填彩”。 (2)描金:

2)犀皮:宋代开创的一种斑纹漆器,亦称“虎皮漆”、“菠萝漆”,是六朝斑漆的发展。先用稠厚的色漆在器胎上涂出凹凸不平的漆层。干后再用对比鲜明的色漆分层涂漆,形成多层多色的漆层,最后用磨炭打磨,形成片云、圆花、松鳞等各种斑纹。

犀皮又称“虎皮漆”或“波罗漆”,作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成粘稠的漆,然后涂抹到器胎上,作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再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稠漆在阴凉处干透后,上面再一层一层地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各种颜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犀皮漆的外貌呈现出“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像行云流水,或像松树干上的皱纹。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漫无定律。图案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

3)雕漆:通称剔红,分为剔红、剔黄、剔绿、剔彩等,嘉兴是宋雕漆的著名产地

(1)剔犀:雕漆的一种,用红黑色漆间涂,再雕花纹,花纹斜面形成红黑相间的线纹,这种工艺称为“剔犀”。和犀皮的关系。

剔犀用二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上有规律地逐层积累起来,至相当厚度后用刀剔刻花纹,由于刀口断面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层,与其他雕漆效果不同,故称“剔犀”。

(2)金胎雕漆:雕漆一种,用金银作胎,极为华贵。

6、元:元代的漆器有较大发展,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等。漆工名匠辈出。

元朝嘉兴府西塘杨汇是重要产地。杭州是另一个重要产地。 1) 张成、杨茂是当时剔红高手。有“堆朱张扬”之称。《格古要论》

张成(生卒年未详),西塘镇杨汇(今嘉善西塘镇北杨汇塘附近)人。元末雕漆工艺家。他的作品,通常髹漆较厚,多雕盛开的大朵花,旁衬含苞欲放的花葩,枝叶肥厚,舒卷自如,满布全器,雕工浑厚圆润,不露刀痕,代表了我国雕漆工艺的最高成就。

杨茂,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漆工,与张成齐名。杨茂的雕漆技艺,对明代的雕漆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杨茂与张成的雕漆作品多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都以画面疏朗、空阔、深远见长,并突出人物的活动,表现手法极细腻。

代表作品:花卉纹剔红尊

评价:此尊木胎,硕腹、短颈,是宋代钧瓷中常见的器形。尊外及颈内髹红漆,肩部有弦纹一道,将颈腹分开。通体浮雕花卉,有秋葵、山茶、桃花、栀子、百合、梅花、菊花等,花间为黄漆硬地。足内髹褐色漆,并针刻单行款“杨茂造”。

这件剔红尊雕刻精细,磨工圆润,藏锋不露,足见作者的深厚功力。

2)彭君宝(戗金高手),元代戗金名手有嘉兴斜塘汇人,据说他剔刻出来的山水树石、

人物故事、亭台屋宇、花竹翎毛种种皆极巧妙。

7、明

明代的雕漆、百宝嵌、金漆的制作具有特色。漆机构有“御用作”、“油漆作”,“果园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am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