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08-13 09:41: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习诊断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2021.1)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共60分钟。考生务必注意:本试题共8页,分选择题部分为50分,非选择题部分为50分,满分100分。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下列物理学家及其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A. 亚里士多德提出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同时落地

B. 伽利略提出了相对论学说

C. 爱因斯坦首先把实验引进了物理学,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D.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初中物理试卷

B.伽利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故C错误;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故D正确。

故选D。

2. 如图所示,是唐代诗人孟郊骑马赏花的情景。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道出了诗人孟郊金榜题名后纵马奔驰,欣喜若狂的心情和神态。关于此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孟郊纵马奔驰是做机械运动

B. 百花生长开放也

是机械运动C. 孟郊纵马奔驰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为参照物D. 以马为参照物孟郊是静止的,以百花为参照物孟郊又是运动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孟郊纵马奔驰,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做机械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百花生长开放,是植物的生长,不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为参照物,百花与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为参照物,孟郊相对于马的位置没有改变,孟郊是静止的,以百花为参照物,孟郊相对于百花的位置发生改变,孟郊是运动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所示,为小明使用分度值为cm的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长度的情景。为了测量的更精确些,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更科学合理的是()

初中物理试卷

A. 估读到cm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

B. 估读到cm的下两位,记录测量结果

C. 估读到cm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 换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示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太大,为了测量更精确些,应换用更小分度值的刻度尺,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ABC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

C.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B超机发出的是次声波

D.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

B.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被全部抽净时,就不能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时,利用B超机发出的是超声波,故C错误;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5. 如图所示,为我们教材上几幅插图,下面对这些插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试卷

A. 影子游戏和水中桥的倒影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镜面玻璃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而毛玻璃不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C. 虽然我们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看到的图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粼粼波光和公路上的“海市蜃楼”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光在镜面玻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毛玻璃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故B错误;

C.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D.粼粼波光是光的反射现象,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初中物理试卷

故选C。

6. 一个物体的质量约为500g,则这个物体可能是()

A. 一张邮票

B. 一枚一元硬币

C. 一瓶矿泉水

D. 一只大公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张邮票的质量大约0.06g,不符合题意;

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大约5g,不符合题意;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00cm3,水的质量

m=ρV=1g/cm3×500cm3=500g 符合题意;

D.一只大公鸡质量约为

初中物理试卷

3kg=3000g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7. 关于人的眼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B. 如果一束平行光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近视眼

C. 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焦距合适的、由凸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D. 爷爷是远视眼,当爷爷戴上眼镜时,张丽通过镜片看到爷爷的“眼睛”是通过镜片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 .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即像距不变,由于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成像的位置不同,为了使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就需要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来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故A 正确; B .如果一束平行光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远视眼,故B 错误; C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故C 错误;

D .爷爷是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张丽透过镜片发现爷爷的“眼睛”好像变大了,故D 错误。

故选A 。

8. 下面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初中物理试卷

【详解】A 、铁棒在磨成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铁去掉了,因而铁棒中所含铁比原来减少了,所以其质量减小.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生活经验可判断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镂后金石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它的密度不变.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流的过程中,水的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其密度不会改变,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

9.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用脚踢足球时,脚并没有感觉疼痛,说明球没有给脚力的作用

B. 运动员用头顶球时,头感觉很痛,说明球给头的力比头给球的力大

C. 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D. 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仅仅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而球的速度大小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用脚踢足球时,球也给脚力的作用,故A 错误;

B .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球给头的力与头给球的力相等,故B 错误;

C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C 正确;

D .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球的速度也会变化,故D 错误。

故选C 。

10. 如图所示,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个木箱,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下列情形中,关于木箱受到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初中物理试卷

A. 只在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不受摩擦力

B. 当用5N的力推木箱时,没有推动,此时木箱不受摩擦力

C. 当用10N的力推木箱时,恰好推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D. 当用15N的力推木箱时,木箱在水平面上滑动,此时产生的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只在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静止的木箱没有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势,所以木箱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用5N的力推木箱时,木箱依然静止,木箱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推力,为5N,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10N的力推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箱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为10N,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15N的力推木箱时,木箱在水平面上滑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全部选正确得4分,对而不全得3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

11.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对某一中学生的估测值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某一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

B. 某一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 某一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

D. 某一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故A符合题意;

B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重力约为

G=mg=50kg×10N/kg=500N

初中物理试卷

故B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2. 关于“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B.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一定产生弹力

C. 当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如图A、B两只完好无损的弹簧测力计相互对拉时,A的示数如图所示;则B的示数也是4N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是弹力,故A正确;

B.只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才能产生弹力,故B错误;

C.在一定范围内拉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性质制成的,故C错误;

D.由图可知,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A、B两只完好无损的弹簧测力计相互对拉时,它们之间的拉力属于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故D正确。

故选AD。

13. 如图所示,为某乐队激情演艺水鼓舞场景,关于此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正在家中做作业的小明来说,他听到窗外的鼓声是乐音

B. 水花四溅说明鼓在发声时鼓面在振动

初中物理试卷

C.用力敲鼓,响度大;快速敲鼓,音调高

D. 根据鼓发出声音音色的不同,可以辨别鼓面是否破损【答案】BCD 【解析】【分析】【详解】A.对小明来说,窗外的鼓声是噪声,因为这个鼓声影响了他的学习,故A错误;B.水花四溅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故B正确;C.在鼓的振动快慢相同时,用力敲鼓,声音的响度变大,用相同的力,敲鼓的速度越大,鼓的振动越快,

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

D.用相同快慢和力度敲打完好的鼓面和破损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两种情况下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BCD。

14.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时,发现光路是可逆的

B.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C.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D. 利用三棱镜对光的色散进行深入的探究,发现“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A正确;

B.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D正确。

故选ACD。

15. 下列四幅图呈现的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几种实验方案,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试卷

A. 通过甲、乙对比,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 通过乙、丙对比,可探究滑动摩擦的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 通过丙、丁对比,可探究滑动摩擦的力大小是否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D. 通过乙、丁对比,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A正确;

B.由图乙和图丙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B正确;

C.由图丙和图丁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可探究滑动摩擦的力大小是否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故C正确;

D.由图乙和图丁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压力大小不同,两个变量,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16. (1)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却谦逊的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名字是______;在物理学中,______(填写某个物理量的名称)的单位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以纪念他对物理学做出的突出贡献;

初中物理试卷

(2)如图所示,为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九天揽月探广寒,嫦娥携宝返神州”的嫦娥五号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的情景,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返回器从月球上携带“月球样品”回到地球上时,则该“月球样品”的质量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见,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______;

(3)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力。演奏二胡时要在琴弦上涂抹松香,这是为了______弓弦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力;在自行车的转动部分涂润滑油是为了______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 牛顿(2). 力(3). 不变(4). 属性(5). 增大(6). 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1)[1][2]“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是牛顿说的,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物理学中力的单位用牛顿来命名的。(2)[3]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故选填不变。

[4]质量不会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5]演奏二胡时要在琴弦上涂抹松香,这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弓弦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力。[6]在自行车的转动部分涂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减小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

17. 作图题:

(1)如图所示一重为10N、质地均匀的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请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初中物理试卷

(2)如图所示,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光线B经过光心O入射到凸透镜,请分别画出它们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1);(2)

【解析】

【分析】

【详解】(1)过小球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用G表示,并标明大小为10N,即为小球所受重力;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试卷

18. 判断题:请你在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答“√”,“错误说法的”后面答“×”。

(1)对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它的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该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2)根据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可以把声音划分为超声和次声两部分;()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5)弹力是我们所学力的一种,我们通常所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就是弹力;()

(6)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度越大;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答案】(1). √(2). ×(3). √(4). √(5). √(6). ×

【解析】

【分析】

【详解】(1)[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时刻在变化,可以用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即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该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故题中说法正确。

(2)[2]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超过20000Hz称为超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故题中说法错误。

(3)[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故题中说法正确。

(4)[4]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但不能被分解为其他色光,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故题中说法正确。

(5)[5]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让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它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我们通常所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就是弹力,故题中说法正确。

(6)[6]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故题中说法错误。

19. 一片从9m高的大树上匀速飘落的树叶,质量约为500mg,速度为1.5m/s,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g = 10N/kg)

(1)树叶落地的时间约为多少?

(2)树叶受到重力约为多少?

【答案】(1)6s;(2) 5×10-3 N

初中物理试卷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树叶落地的时间

由v=s

t

t=

s

v

=

9m

1.5m/s

=6s

(2)树叶受到的重力

m= 500mg =5×10-4kg

G=mg=5×10-4kg × 10N/kg=5×10-3 N

答:(1)树叶落地的时间约为6s;

(2)树叶受到重力约为53

10-

?N。

20. 现有一块体积为5m3的冰块,当它全部融化成水后,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ρ冰=0.9×103kg/m3)

(1)水的质量是多少?

(2)冰完全熔化为水后,体积少了多少?

【答案】(1) 4.5×103kg;(2) 0.5m3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冰完全熔化为水后,其质量不变,水的质量

m水=m冰=ρ冰V冰=0.9×103kg/m3×5m3=4.5×103kg

(2)水的体积

V水=

3

33

4.510kg

=

110kg/m

m

ρ

?

?

=4.5m3

减少的体积

ΔV=V冰-V水=5m3-4.5m3=0.5m3答:(1)水的质量是4.5×103kg;

(2)冰完全熔化为水后,体积少了0.5m3。

21. 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矿石的密度。

初中物理试卷

(1)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应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将游码调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此时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______向右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

(2)取一块小矿石,用调好的天平测它的质量,天平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_ g。

(3)将矿石放入盛有60 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是______ kg/m3。【答案】(1). 水平(2). 平衡螺母(3). 84g(4).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1)[1]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将游码调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如图甲知,指针偏左,右端向上翘,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3]由图乙知,矿石的质量

m=50g+20g+10g+4g=84g

(3)[4]由图丙知,矿石的体积

V=V2-V1=80mL-60mL=20mL=20cm3

矿石的密度

ρ=m

V =

3

84g

20cm

=4.2g/cm3=4.23

10

?kg/3

m

2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一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初中物理试卷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二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3)如图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答案】(1). 下(2). 缩小(3). 照相机(4). 远离

【解析】

【分析】

【详解】(1)[1]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位于同一高度,如图一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下调节凸透镜。

(2)[2]如图二所示,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3]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填照相机。

(3)[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初中物理试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ai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