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完整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11 0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土地整理项目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绪论
基本概念(重点掌握) 土地开发整理概述(重点掌握) 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了解) 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前景 (理解)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 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 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 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 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 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可 供利用土地的过程。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 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极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 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 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 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 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成宜农地的活动。
联系:均是通过一定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 区别:土地开发: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土地复垦:侧重于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 活动,是综合性的利用和技术过程。
土地整理: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 从现阶段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的含义看,三者为并列关系;三者对生态环境的扰 动程度不同;从三者追求的结果来看,三者的目的相同;从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来看, 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
土地开发整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建立土地制度方面:旨在建立土地制度相关的土地整理内容包括有建立和完善土地占有和使用制度,为各种土地占有和使用方式整理土地包括土地划界和调整、估算地租、地价和地税以及土地补偿损失等。
2.、调整土地关系方面:旨在调整土地关系方面的土地开发整理内容有区域性土地整理,其内容包括土地整理区内城镇居民点体系布局和用地选择,交通运输干线用地选择、水利工程用地选择、土地总供需分析与估算、土地使用单位用地划定与调整和土地资源部门间分配以及扦花地的调换等。
3、降低土地占有率方面:意在降低土地占有率方面的土地整理研究内容有居民点内部功能分区和内部规划设计,交通运输网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各种农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地、水面)内部规划设计。
4、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的土地整理的研究内容有田块整理、道
路建设、村庄更新、土地保护、沟渠调整、景观维护等。
5、增加土地产出率方面:旨在增加土地产出率方面的土地整理内容有低产地改良、废弃地复垦、水源灌溉效率的提高、肥土回填(即将作为建设用地的耕地表土层取出回填于低产地之上的措施)、农作物轮作组织、牧草地轮牧组织、土地保护(防风、防旱、防沙、防盐渍化、防沼泽化等)、土地绿化。在建筑用地上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
土地开发整理的研究方法:抽象思维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土地开发整理的分类:
农用地整理: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B、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 产出率;C、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 D、提高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E、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建设用地整理:A村镇用地整理;B城镇用地整理;C独立工矿用地整理;D基础设施 用地整理。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效:促进了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了优质耕地面积,有利于实 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 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的作用与意义:土地开发整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耕地总量动 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加速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是加 快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前景:1、土地开发整理将成为土地“开源”的重要手段;2、土地开发整
理技术的发展必定促进整理工作的更大发展;3、土地开发整理制度的完善规范了土地整理工作可操作性加强;4、市场化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用土地开发整理模式探析:项目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资金管理模式,工程承包模式,
权属调整模式。
第一章 土地开发整理的支撑理论和技术(了解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支撑作用) 地学 生态学 土壤学 经济学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产权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地学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与指导作用:指明了土地整理是中国,乃至国际性大趋势;为土地 整理分区和确定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方向提供了依据;为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提供 了基本依据。
地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应用地学理论确定土地利用工程(东中部粮食主产区以基本 农田整理为主导工程;重点煤炭基地以土地复垦为主导工程;西部以生态建设和农田整 治为主导工程);应用地学理论指导土地整理措施的实施,指导土地整理模式的设计。 生态学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与指导作用:生态学理论揭示了土地整理必须遵循一个普遍的规 律;增加系统负熵是土地整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土地整理不可殃及其他生灵;要把追求 环境美学方面的效益放在突出位置。 土壤学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与指导作用:
1、土壤学是耕地质量评价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土壤是农用地质量的决定因素;土壤肥沃程度是确定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的参考指标;土壤类型与分布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种植制度和耕作制度,从而决定了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种类;土壤图划分分等因素指标区和分等单元等基本图件);2、土壤形成和演变的漫长历程警示人们:保护耕地首先是保护耕土层土壤;3、土地的养育和涵养功能主要是通过土壤发挥的;4、只有实施土壤保护、培肥与改良工程才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土壤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
1、土壤保护,维护土壤肥力和自动协调功能,实现土地生产力在利用中提高和土地可持续利用;2、土壤培肥,提高土地生产力;3、土壤改良,根除土壤障碍因子,改善土宜条件等,在生产实践中,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4、因区护土:黄土高原区,红壤丘陵地区,热带亚热带山区,平原盐渍地区,西北干旱漠境地区;5、因地改土培肥 :旱地土壤,水田土壤,盐碱地土壤。
经济学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与指导作用:土地整理必须在经济上可行;土地整理必须做到宏 观经济发展与微观经济利益相协调(土地整理必须促进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土地整 理同时也要考虑微观层面上的经济效益 ) 经济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应用于政府和土地整理者的决策;应用于土地整理规划和 项目设计;土地整理是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重要途径。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理论,土地持续利用就是协调人类当代与后代在经济、社会与 环境方面的需求、同时维持和提高土地资源质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综合整体性,尺度性,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干扰与人类影响, 多价值与多目标。
景观或区域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系统组成的景观或区域整体,分析其结构、功能、变化、稳定 性及环境效应,进行现状稳定性与持续性评价。
土地产权理论在土地整理中的运用:首先,应该加强农村土地产权确认与登记发证工作;其 次,应尽快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机制。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特别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如果突 破这个限度,必然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以自
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 。 土地整理的支撑技术
1、测绘技术: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基础作用: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
地籍测绘:地籍测绘是土地整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测绘的方法
工程测绘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前期决策、设计阶段;中期控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2、3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 )用于土地整理中的定位:选点,GPS 网形设计和时段安排,外业
数据采集,外业检核。
(RS )为土地整理获取地物要素的平面位置 (GIS )为土地整理存储、分析和管理数据
3、沉陷预计技术:沉陷预计技术主要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挖填方量和填方高度问题,以
及筑路路基的沉陷问题。
4、农业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应用于盐碱地治理;应用于干旱风沙地治理;应用于沼泽
涝渍地治理。
第二章 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与评价(重点掌握)
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的内容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土地整理潜力: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即通过运用工程建设措施,对田、水、路、林、 村实行综合整治、开发,对配置不当、利用不合理,以及分散、闲置、未被充分利用的 农村居民点用地实施深度开发的行为,增加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 境的能力。
土地整理潜力内涵分析:
1土地整理潜力实质就是土地利用潜力:土地整理进行的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 。
2土地整理潜力是一定土地整理标准下的潜力:土地整理潜力具有相对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土地利用现状和当地土地整理的标准。
3土地整理潜力综合表现为土地可利用空间扩展、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和生态环境改善。
4土地整理潜力是经济、生态可行约束下的潜力:土地整理是一项有资金及劳动投入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行为。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的内容:
1.数量方面:1)耕地整理潜力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林网、沟渠、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零星未利用土地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满足未来高峰年农村人口居住用地后,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用地面积。
2.质量方面:指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1)耕地的中低产田改造,结合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产量,相对增加耕地面积;2)牧草地整理,主要是对草地的治理,提高载畜能力和产草量。
3.生态环境方面: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三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整理。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对现在农村居民点改造与迁村并点 等方法可以腾退出来土地面积。 方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它是我国在测算农村 居民点整理潜力时的常用方法,测算方法是依据居民点用地与确定的人均居民点建设用 地整理标准比较,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主要是指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
有效耕地及其他用地面积。
调查:以乡镇或村为单位,调查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户数、人口数、居民点个数、村
镇建设标准、当地建房用地标准及村镇规划对该居民点的安排。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1、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1) 以整理后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代表整理潜力,这种方法可以针对某一耕地整理项目、某一乡镇、县、市、省甚至国家进行评价,首先在分析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典型区调查或耕地整理成果分析获取整理后每公顷耕地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比率,然后用评价区域总耕地面积乘以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比率,即可得到评价区内耕地整理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2) 以整理后耕地生产能力提高程度代表潜力。在中低产田整理潜力评价中应用较广,这种方法首先对评价区域内的中低产田进行界定,并根据实地调查和农业开发情况的总结,获取中低产田改造后每公顷可增加的粮食产量,然后用评价区域内总的中低产田面积乘以每公顷可增加的粮食产量,即可得到该区域内中低产田整理潜力。(3) 以耕地理论单产与实际单产的差距表示潜力。以耕地
理论单产与实际单产的差距表示潜力的方法属于定量化评价方法的一种,评价区域中耕地的理论单产用耕地生产潜力折算的标准粮产量表示,实际单产一般取当地标准粮单产的平均值,二者的差距代表了潜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在中低产田整理潜力评价中有所应用。(4) 划分等级衡量耕地整理潜力。划分等级系统衡量耕地整理潜力大小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影响耕地整理潜力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从中选取潜力评价指标,通过指标的量化,并按一定评价方法对潜力划分等级系统,以等级系统衡量整理潜力的大小。 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1) 以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整理潜力。即通过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国家或本地区规定的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的差值匡算整理潜力。(2)以户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整理潜力。即通过户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国家或本地区规定的户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的差值匡算整理潜力。(3) 以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测算整理潜力。通过对评价区域内典型样点农村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面积调查,获取土地闲置率,以此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第三章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理解)
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程序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特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与完善;手段灵活但弹性较小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作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有计划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要以内涵挖潜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要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4、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总体目标: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障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规划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开展,工矿废弃地得到有效复垦利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农未利用地得到适度开发。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下结合,与相关规划相协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切实可行;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方案;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
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2.调查分析:A.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B.补充调查,C.分析评价(条件分析,潜力评价,土地供需分析);3.拟定规划供选方案;4.协调论证;5.确定规划方案;6.规划评审。
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目标,土地开发整理分区,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与效益。
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规划附件。
第四章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了解)
项目管理概述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
土地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
一、项目:是指时间、资金等约束条件下,具有专门组织和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特征:项目是一次性的投资执行方案;项目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项目具有限定的约束条 件;项目管理方法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项目具有生命周期
项目运作程序可划分为8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建设 准备阶段、施工安装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后评价阶段。 项目分类: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可以分为大型项目、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
按项目的性质可以分为新建项目、扩建项目、改建项目、迁建项目和恢复项目; 按照管理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业主方项目、工程建设承包方项目、设计方项目, 以及物资供应方项目;
按行业性质与特点可以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
二、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既定目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项目本身具有单件性、一次性、约束条件、生命周期等特征,因此要求项目管理具有针对性、 系统性、科学性、严密性。
项目管理原则:科学化、民主化;全面系统;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责任、利益、风险对 称
项目管理的内容: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 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类型:
1、按照活动类型划分,可分为土地整理项目(包括耕地整理项目、其他农用地整理项目、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和土地开发项目;
2、按照土地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农地整理项目和市地整理项目;
3、按照建设规模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大型土地整理项目、中型土地整理项目和小型土地整理项目;
4、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地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和其他投资项目。其中,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按照性质不同,又可分为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
土地整理项目运作程序:编制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规 划设计与预算编制;项目实施准备;项目实施;中期检查;竣工验收;土地分配与土地 登记;后评价。
三、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为投资决策从技术经济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是保证建设项目以最少的投资消耗取得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手段。 分类: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作用:项目决策的依据;筹集资金的依据;开展规划设计的依据;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的依 据;建立项目组织的依据;申请施工许可的依据。
步骤:准备阶段,实地调查与技术经济研究,提供可选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详细研究,编 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项目规划设计与投资预算的作用:投资规划设计是项目实施的依据;投资规划设计是控
制工程造价的依据(工程造价与项目运行过程的关系图);投资规划设计是项目招投标与
施工监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投资规划设计是项目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程序:规划设计准备工作(工作依据,现场踏勘,编制工作大 纲,进行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准备工作(人工单价的确定,材料和设备价格的取得, 相关资料的收集,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 五、施工进度计划分为:建设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作业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的表现形式:横道图和网络图两种。
施工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实 施,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个因素。 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技术交底、工程测量、工序控制、特殊过程控制等。 项目成本的构成: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
项目成本影响因素:项目建设规模与标准,项目质量,资源耗用数量,项目工期
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程序,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的原则,成本核算,成本 分析与考核 项目生产要素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机械设备管理,项目技术管理, 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规定,施工现场公示牌,场容规范,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六、验收内容:项目区位置,项目建设工程,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土地权属调整与土地分配情况,项目档案管理。
验收报告的内容:验收申请与受理过程;验收工作的组织情况,项目概况;各类土地面积、 质量;项目工程质量、数量和配置;土地权属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档案管理;项目 工程管护;项目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主要经验与问题;验收结论及建议;附件 七、土地权属调整的程序:公告,调查,前评价,后评价
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公开、公平、自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谁投资、谁受益
土地权属调查报告:土地整理前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土地整理后土地权属状 况。
第五章 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设计(理解)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概述
土地平整 灌溉工程设计 排水工程设计 道路设计 防护林设计
设计的依据:土地整理的法规、政策;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意见;土地整理 项目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整理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设计的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和项目工 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 顾。
设计的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典型田块设计;3)水利工程设计;4)道路工程设计;
5)防护林工程设计;6)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设计程序:1)前期工作,2)拟定设计标准,3)工程设计:4)工程量汇总,5)成果整理。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 利、道路等基本建设的实施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土地平整达到便于机械化耕作,发挥机 械效率,提高机耕质量,灌水方便均匀,利于压盐、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作物高产 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要。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原则: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远近结合,效益最佳,权属完整
方格网法估算工程量:在田块平面形状方正的情况下采用方格网法,计算精度较高,但计算 方法较为复杂,一般计算步骤如下:
灌溉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管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
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部分。 灌溉系统的设计包括水源(渠首)设计(坝闸、泵站、机井等)、输配水设计(渠道、管道)
和田间灌水设计(地面灌溉、喷滴灌、低压管道灌溉等)。 灌水方法:全面灌溉和局部灌溉。(全面灌溉主要有地面灌溉和喷灌,局部灌溉有滴灌、微 喷和渗灌。)
灌溉水源: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其中地面水是主要的灌溉水源。 灌溉取水方式:地面取水方式: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抽水引水,水库取水
地下水取水方式:管井,筒井,卧管井,截潜流工程,辐射井
灌溉渠系设计: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及配套建筑物组成。
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
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可以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一般为干、支、 斗、农四级固定渠道。(在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固定渠道也可能多于四级, 而在面积较小的灌区,固定渠道也可以少于四级。) 灌溉管道系统优点:管灌系统具有占耕地少(7%-13%)、降低输水损失、满足多种灌水方法。 管道系统的组成:三个部分组成:1)首部枢纽;2)输配水管网;3)灌水器(喷灌的灌水器是喷 头;滴灌的灌水器是滴头;微喷灌的灌水器 是微喷头;渗灌的灌水器是渗头。) 管道系统的布置:1、随机取水方式适用于灌溉系统面积较大,而且各种作物种植面积比较
分散,个别单位在各个时期用水要求各不相同,带有较大的任意性。2、轮灌方式是上一级管道按预先划分好的轮灌组分组向下一级管道配水,轮灌管道在灌水时期是轮流工作的,轮灌一般有集中轮灌和分组轮灌两种。3、续灌方式就是上一级管道同时向所有下一级管道配水,如果在干管这一级进行续灌,那么干管和所有支管都同时过水,连续工作。续灌的特点是下一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小,工作时间长,在滴灌和微喷灌用得较多。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区内的排水沟系、蓄水设施、排水区外的承泄区以及排水枢纽。
排水沟系和灌溉渠系相似,一般可分为干、支、斗、农四级固定沟道,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来设置,即多于四级和少于四级。
排水方式:水平排水(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和垂直排水两类。(水平排水是在地面开挖沟道 或在地下埋设管道进行排水。垂直排水也叫竖井排水,是用打井抽水的方法进行排水。) 排水设计标准:除涝标准、排渍标准、防止盐碱化。
道路系统可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四级。从等级上划分,将道路分为高速公路、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道路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平面设计,转弯半径(影响因素有两个:横向力系数、超高 率),纵断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有最大纵坡、高原坡度折减、最小纵坡、最小坡长及 最大坡长等)。
道路纵断图反映了道路中线原地面的起伏情况以及路线设计的纵坡情况,纵断图上主要反映 两条线,地面线、设计线, 路肩、边坡与边沟:
路肩的作用主要是保护路面结构的稳定、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车、进行养护操作等。 边沟的作用是排除由边坡及路面汇集的地表水,确保路基与边坡的稳定,边沟的形式主 要有梯形、三角形两类。 路基填土:土基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因填筑路基所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当地自然 环境因素影响程度不同,也与填土高度和施工技术有关,所以要慎重选择路基填土用料。 路基填土用料:砂土,砂性土,粉性土,黏性土,碎石质土,砾石、不易风化的石块。 路基压实: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壤含水量、土质、压实功能、压实工具和压实方法。 路面结构:铺筑在路基顶面上的路面结构是用各种材料分层铺筑而成,按所处层位和作用的 不同,路面结构层主要由面层、基层、垫层等组成。
路面材料:路面按材料和施工方法可以分为五类:碎(砾)石类,结合料稳定类,沥青类, 水泥混凝土类,块料类。 防护林设计
农田防护林分区设计
1)黄土高原区: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是形成合理空间结构的基础,也是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空 间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人 工造林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2)平原区:林带结构选择有三种,即紧密结构林带、透风结构林带和疏透结构 林带。
林网规格的确定:农田林网结构是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沿沟、渠、路自然走向(人 为)的两侧营造林带,相互交织成网,以窄林带小网格为主。
树种选择:一般通风结构林带多系单一乔木树种组成,或下部配置灌木,以形成林冠层 较密、树干下部通风透光的林带结构。
混交类型的选择:①乔木混交型;②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混交;③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 混交型。 3)荒漠化区
荒漠化区——沙区划分:干旱地带沙漠及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半干旱半湿润地带沙质荒漠化与风沙化土地治理区,湿润地带风沙化土地治理区。
荒漠化区——苗木选择:一般固沙灌木多采用1年生苗木,一些乔木树种2年生苗木,而樟子松和油松采用2-4年生苗,为了保证苗木的质量,必须有一定的规格要求。 4)沿海林业区
长江中上游区——树种选择:防护林以防护为目的,防护林的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长久、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再生力强、繁殖容易等特点。也要考虑兼顾其他方面,如经济效益等 。
长江中上游区——混交类型:①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②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③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④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混交。 农田景观规划设计,是在研究农田景观格局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田景观要素的空 间格局和形态。发挥农田整体效应,协调农田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生态系统 能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是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新任务。
农田景观格局规划设计的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一般应包括景观区域总体规划、景观 区片规划、景观细部规划三个层次。
1、农田景观区域总体规划:是根据区域景观斑块适宜性,优化景观结构,提高区域景观整体功能,确定各斑块的利用方向和利用规则。具体内容包括:景观干扰因素调查、景观过程分析、景观格局功能评价、景观功能区配置、主廊道布局、景观功能区利用规则确定等。
2、农田景观区片规划:是依据区片景观利用方向和利用规则,优化景观结构,提高区片景观整体功能,是区域景观总体规划的细化。其内容包括:景观格局调查、基质适宜性评价、次廊道布局、斑块布局、斑块利用方向与利用规则确定等。
3、景观细部规划设计:是实现景观的依据。根据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合理组织景观内部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满足生态农业生产需要。其内容主要有:斑块设计(斑块朗向、班块宽度、斑块长度、斑块标高)、廓道设计(支廊道布局、廊道结构、廊道形式、廊道形状、廊道宽度)、基质设计(基质改良、作物轮作、作物栽培)等。
农田景观格局规划设计的原则:整体优化原则、边缘异质性原则、生产功能原则、互惠而安 原则、结构稳定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农田景观格局规划设计的步骤:1. 确定农田景观规划设计范围;2. 农田勘测与资料的收集; 3.农田景观现状图的编制;4.农田景观适宜性分析;5.农田果观规划与设计;6.制定农田 景观利用规则;7.农田景观规划实施和调整 农田景观格局规划设计方法:
1.斑决规划设计大小、形状、类型、边缘和数量对农田景观的结构的稳定性十分重要。规划设计主要内容有斑块位置、斑块规模、斑块数目、斑块形状、斑块朝向、斑块基质等。 2.廊道规划设计:农业景观小,廊道主要是河流、防护林、树笛、农村道路、机耕路、沟渠等,其中道路、机耕路、沟渠的数量、构成、宽度、质量及连续性决定了斑块之间物质与能量流的运送效率、农田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迁徒效率和用地效率。廊道分为自然廊道、人工廊道。自然廊道在规划设计中,基本不予干扰,遵循自然选择规律。
第六章 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的特点(重点掌握) 土地复垦的原则(理解) 土地复垦的必要性(重点掌握) 复垦土地的类型(重点掌握)
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重点掌握)
非充填复垦技术和充填复垦技术(重点掌握)
土地复垦的特点:综合性、技术性、系统性、地域性、多样性等特点。
1.综合性:土地复垦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性。土地复垦将各学科相关内容融为一体,并结合实际形成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土地复垦的多学科性决定了土地复垦工作需要多个部分协调配合。
2.技术性:土地复垦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既包括宏观领域的技术,又包括微观领域的技术;既包括工程复垦技术,又包括生物复垦技术。土地复垦工作不仅对技术实施过程的要求很高,而且还对实施后所达到的效益要求很高。要充分考虑到复垦工作的各个技术环节,并要在技术上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系统性:土地复垦区常常是煤矿,冶金矿和废弃工矿地。它们与区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诸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土地复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恢复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平衡,恢复生态环境。同时,土地复垦的各个工作环节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生态恢复情况。土地复垦工作要准确把握各个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处理好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4.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多种地形地貌,因此,土地复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对于不同的地区,土地复垦的模式和手段不同,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效果(收益)也不一样。 5.多样性:土地复垦多样性常常表现为复垦手段的多样性和破坏类型的多样性。 土地复垦的原则:“谁破坏、谁复垦”和“谁复垦、谁受益”;因地制宜、优先复垦为农用地; 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土地复垦的必要性:土地复垦对于增加土地的有效使用面积,恢复被破坏土地的生产力以及 改善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积极开展土地复垦是十分必要的。 1.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增加有效土地使用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需要
我国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占地过多过快,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刺激了对土地数量的需求。随着地下和露天采矿,以及非法小煤窑的增加,占地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促使矿山的集约利用外,主要通过土地复垦工作增加有效土地的使用面积,恢复土地生产力,提高其生产率。
2.改善废弃土地及其附近的生态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需要
废弃的土地在其使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来土地的地表层,引起水土流失、农田毁坏、植被减少;矿山的开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甚至会产生瓦斯的爆炸;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压占了土地,加上有些有毒物质的排放,引起了水和大气污染,污染物质扩散到周围,影响附近农田、林地、园地以及居民区,压占严重时甚至导致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废弃地的土地复垦,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解决废弃土地的环境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符合当前矿业发展的需要
做到边发展边复星,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目前,很多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积极合作,开展了土地复垦的技术研究和试点工作,通过土地复垦实现了矿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
废弃地类型:我国待复垦土地的类型多、分布广、成因复杂,破坏性质和程度不同。按其破 坏性质和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直接挖损地表而破坏的土地。主要是由露天采矿、挖沙取土、采石淘金、烧制砖瓦石灰、
修建道路、兴修水利和城镇、农村建设等生产和建设活动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这类废弃地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以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开采历史长、经济和交通发达地区为多。 2、地面塌陷的土地。主要是因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和地下工程建设挖空造成的。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等煤炭基地,破坏的土地几乎全部是耕地,而且是良田沃土。
3、压占破坏的土地,主要是因废渣、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废弃公路、铁路、城镇生活垃圾和废弃建筑物压占造成的。主要分布在工矿区、城镇郊区等。
4、污染废弃的土地。主要由“三废”污染造成。主要分布在工矿区比较集中和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5、零星闲散地和农村废弃地。大多是因多年人为造成荒废的,主要是废塘、洼地、村边地头边角地。
6、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这类土地主要分布在洪涝灾害较重的地区,涉及多省、区,以黄河、长江以南地区为多。 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
1、复垦区土地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调查:土质条件、环境条件、土地被破坏程度及工矿企业 经营状况等。
2、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土地用途和合理采取复垦措施提供依据。评价方法与常规的土地评价方法基本相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废弃地的自身条件,即废弃地的塌陷深度、污染程度、堆积物的数量及堆积高度、压占面积等。应综合考虑复垦的资金投入,复垦方法及表土、充填物来源等。
3、确定复垦目标和方法:通过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复垦的投入产出分析及土地需求状况预测等,确定土地复垦目标。包括复垦规模、复垦用途、复垦效益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确定复垦土地的利用结构及主要指标。
4、复垦工艺及复垦措施设计:土地复垦的对象不同,复垦工艺和措施也不同。土地复垦设计应与矿山设计及生产建设设计同步进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复垦效益。
5、复垦工程概预算:包括土地复垦费用计算,土地复垦费用的提取和土地复垦后效益的预测与分析等。(土地复垦费用一般指土地复垦所需的直接费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间接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用等。土地复垦费应由生产建设单位负责。)
6、编制土地复垦规划的实施计划:规划中,应根据复垦土地的条件,企业生产状况,资金条件等,确定规划期内每年应复垦土地的数量及单位的复垦指标,并作为土地复垦管理的主要依据。要将土地复垦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加强对土地复垦的监督检查。 土地复垦工程技术:非充填复垦技术、充填复垦技术
非充填复垦技术:直接利用法,修整法,疏排法,挖深垫浅法。 直接利用法—积水区立接利用法:对于大面积的沉陷积水或积水很深的水域,且末稳定沉陷地或暂难复垦的沉陷地,常根据沉陷地现状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种植浅水藕或耐湿作物等,在华东及华北部分地区这种方法应用较多。
直接利用法—未稳定沉陷区的直接利用法:对于采矿初期地面受影响较小的沉陷地,除居民点用地外,可以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大面积未稳定沉陷地,且地表无积水的,在有监测保障条件下,可继续按原用途使用;暂难复垦的沉陷地,潜水位在种植临界水位以下,地表无积水的待复垦沉陷地、尾矿、矸石山、采矿迹地等,可直接用于林业、牧草或野生用途。特点:复垦成本低、提高了生态多样性、二次污染小等优势;缺点:存在土地利用粗放、经济效益低、恢复期长等。
修整法——土地平整与梯田整修法:不积水沉陷区、积水沉陷区的边坡地带、井工矿矸石山、露天矿剥离物堆放场,均可采用平整土地、改造成梯田或梯田绿化带的方法复垦。
修整法——矸石山整修法:矸石山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排弃矸石堆砌的结果,在直接利用
复垦时往往存在滑坡、坍塌等危害,需要对其进行整形处理。 分类:梯田式或者螺旋式、微台阶式等形式。
修整法——尾矿整修法:通常与矿山生产相结合,利用尾矿充填低洼地或冲沟。尾矿整修不仅仅要对土地进行平整,而且要考虑到尾矿的污染问题,如果污染超标需要采用固化方式或其他方式处理,要合理安排好污染物外泄的防护工程。另外,也要合理安排尾矿的排水工程。
疏排法:是将开采沉陷积水区的复垦治理通过强排或自排的方式实现,即通过开挖沟渠、疏浚水系,将塌陷区积水引入附近的河流、湖泊或设泵站强行排除积水,使采煤沉陷地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地表整修,使采煤沉陷地不再积水并得以恢复利用。该方法可对大面积的沉陷地进行复垦。优点:工程量小,投资少见效快,且不改变土地原用途等,但需对配套的水利设施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以防洪涝、保证沉地的持续利用。
挖深垫浅法:原理源于我国传统农业的基塘模式,是将造地与挖塘相结合,是用挖掘机械(如推土机、水力挖塘机组),将沉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沉陷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目标。 挖深垫浅法应用于沉陷较深,有积水的高、中潜水位地区,同时,应满足挖出的土方量大于或等于充填所需土方量,且水质适宜于水产养殖。 优点:操作简单、适用面广、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显著等。但对土壤的扰动大,处理不好会导致复垦土壤条件差。
充填复垦技术:一般是利用土壤和容易得到的矿区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坑口和电厂的粉煤灰、露天矿排放的剥离物、尾矿渣、垃圾、沙泥、湖泥、水库库泥和江河污泥等来充填采矿沉陷地,恢复到设计地面高程来综合利用土地。充填复垦的应用条件是有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充填材料无污染或可经济有效地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沉陷地充填复垦是利用土壤或固体废弃物回填沉陷区至可利用高程,但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足够数量的土壤,而多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来充填,然后覆盖土壤,这既处理了废弃物,又治理了沉陷破坏的土地。 按主要充填物料的不同,充填复垦土地综合利用技术的主要类型有:粉煤灰充填、煤矸石充填、河湖淤泥充填与尾矿渣充填等土地综合利用技术等。 优点:是既解决了沉陷地的复垦问题,又进行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经济环境效益显著。缺点:是土壤生产力一般不是很高,并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正在阅读:
土地整理完整笔记04-11
重庆方言11-01
Eplan Electric P8 2.3.5.7352全系授权安装教程 - 图文10-11
东华大学教职工篮球协会章程04-12
浅谈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创新文11-05
通信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11-13
放下是一种快乐作文600字06-22
理论力学题库第一章01-03
红葵花02-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整理
- 土地
- 完整
- 笔记
- 医疗纠纷自查报告
- 暖通模拟题1-100多选题
- 第4讲 二中、五中真题(尖子班)(题)
- 中国报纸投稿邮箱大全
- 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名)
- 物联网翻译 - 图文
- 财务战略联盟 - 青岛海尔与通用电气并购案例分析
- C#文件操作和FTP操作
- 夜间天窗内维修作业质量与安全控制杨科长
- 《教育学》试题三(含答案)
- 寒假低段班第七次课—童话、寓言故事阅读技巧
- delphi正则表达式验证操作
- 金川安全预案(2) - 图文
- 七何分析法之爱奇艺《姐姐好饿》分析
- 遵义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2010年9月版)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综合素质答案技巧
-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立法、司法解释
- 链接脚本语言的编写
- 2015微积分(上)练习册修改
- 中国象棋发展史与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