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3-08-21 04:10: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 犯罪学专业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犯罪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 C)提出来的(p3)
A.加洛法罗
B.菲利 C .保罗·托皮纳尔 D.贝卡利亚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p7)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治理
D.犯罪预防
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A )(p9)
A.社会科学
B.人文科学
C.法学学科
D.心理学科
4.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B )(p19)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
5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p40)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6.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B)(p49)
A.犯罪二原因论
B. 犯罪三原因论
C. 犯罪四原因论
D. 犯罪五原因论
7.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行为转向了( A)(p51)
A.犯罪人
B.犯罪被告人
C.犯罪嫌疑人
D.犯罪被害人
8.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D )
(p61)
A.消失
B.上升
C.下降
D.发展变化
9.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
有(C)
A.阶级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0.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 )(p41)
A."幸福计算"理论
B.性善论
C.社会解组论
D.刑罚个别化理论
11.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C)(p114)
A.内容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着名的()
A.亚文化论
B.亚文化群论
C.文化解组论
D.文化冲突论
13.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 )(p63)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恒比数
D.绝对暗数
1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A.脑组织损伤说
B.自由意志论
C.模仿论
D.精神分析理论
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
A.社会控制论
B.社会环境论
C.文化冲突论
D.亚文化理论
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D)(p114)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基础作用
D.核心作用
17. 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 C )岁阶段(p209)
————35
1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
A.生活方式麻痹理论
B.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
D.生活方式放纵理论
19. 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 C)岁阶段(p67)
—25 —25 —25 —25
20.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A)(p232)
A.犯罪预测的内容
B.犯罪预测的时间
C.犯罪预测的条件
D.犯罪预测的空间
21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 )(p265)
A.惩戒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
22.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23.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B)(p260)
A.党政首脑机关 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 D.物资仓库
24.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D)(p51)
A.被害人
B.刑罚
C.犯罪情境
D.犯罪人
25.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
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
26.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7.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D )(p110)
A.违法性
B.社会性
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
28.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B)(p16)
A.规范性科学
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
C.概念性科学
D.形式性科学
世纪中叶以后,()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A.人类学
B.生物学
C.社会学
D.心理学
3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32.犯罪学研究中一般多用(A )(p63)
A.发案数
B.立案数
C.判决数
D.绝对数
33.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A.立案率
B.破案率
C.人犯率
D.犯罪率
34.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
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
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
P3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3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
A.犯罪根源
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条件
D.犯罪情境
38.依据被害人是否具备被害因素,可以将被害人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 D )(p205)
A.既然性被害人
B.间接性被害人
C.复合性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3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
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
40.犯罪预防的终极目标在于( B )(p256)
A.惩治犯罪
B.控制和减少犯罪
C.消除犯罪诱因
D.消除犯罪
41.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D )(p49)
A.刑罚个别化理论
B.社会防卫论
C.刑罚替代性措施说
D.犯罪三原因论
42.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
A.非必然的
B.非必要的
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D.非必然的,而是必要的
4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
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模仿论
C.中性化说
D.智能低下理论
4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5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
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
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
5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挫折攻击论
C.智能低下理论
D.隔世遗传理论
56.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 A )(p16)
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
57.“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菲利
B.托皮纳尔
C.塔尔德
D.加洛法罗
58.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
()
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
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
59. 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
A.人生经历的不同
B.人格特征的不同
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
60.()是个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动机B.情绪C.需要 D.性格
61.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恒比数
62.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63.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
6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
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
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
6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挫折攻击论
C.智能低下理论
D.隔世遗传理论
66.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
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
B.精神常态的表现
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
D.人格障碍的表现
67.被害人化理论是日本着名学者()提出的观点
A.野田鸠夫
B.宫泽浩一
C.小野正南
D.宫本一雄
6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
A.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B.生活方式疏忽理论
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
D.生活方式麻痹理论
69.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岁阶段
—35 —35 —35 —35
7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控制性预防
D.重点预防
71. 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岁阶段
—25 —25 —25 —25
72.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7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A.脑组织损伤说
B.社会分化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模仿论
74.()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A.犯罪空间
B.犯罪地点
C.犯罪条件
D.犯罪场景
75.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
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
B.麻木状态的特性
C.顺应状态的特性
D.反抗状态的特性
76.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
A.适度容忍
B.零容忍
C.强容忍
D.饱和容忍
82.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
A.犯罪的辐射律
B.犯罪的消长律
C.犯罪的起伏律
D.犯罪的转化律
8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
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模仿论
C.中性化说
D.智能低下理论
85.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A.社会形态
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
D.微观社会制度
87.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
A.被害数量
B.被害率
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
88.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
A.被害的可猎性
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
99.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A.惩戒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
10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A.首要环节
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重要措施
102.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等人创立的
A.斯帕克思
B.克劳福德
C.亨德兰
D.谢尔顿
104.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内容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05.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106.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社会因素
B.心理因素
C.行为习惯因素
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
107.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着名的()
A.文化冲突论
B.标签论
C.遏制论
D.挫折攻击理论
108.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A.侧重研究违法行为
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
C.侧重研究不良行为
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109.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属于( )
A.社会性的属性
B.政治性的属性
C.历史性的属性
D.文化性的属性
11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A.脑组织损伤说
B.社会分化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模仿论
115.()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A.犯罪空间
B.犯罪地点
C.犯罪条件
D.犯罪场景
116.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
A.犯罪机会
B.犯罪原因
C.犯罪条件
D.犯罪动机
117.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
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
B.麻木状态的特性
C.顺应状态的特性
D.反抗状态的特性
118.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
A.适度容忍
B.零容忍
C.强容忍
D.饱和容忍
12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A.首要环节
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长远措施
121.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2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
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模仿论
C.中性化说
D.智能低下理论
124.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
A.社会形态
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
D.微观社会制度126.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
A.被害数量
B.被害率
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
128.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
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独立学科观点131.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
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
135.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
A.社会形态
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
D.微观社会制度
136.美国社会学家塞林于1939年提出的着名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是
()
A.亚文化论
B.亚文化群论
C.文化解组论
D.文化冲突论
140.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
145.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
A.被害数量
B.被害率
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
146.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
A.被害的可猎性
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
151.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
A.犯罪根源
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条件
D.犯罪情境
152.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
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
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
二、多项选择
1. 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包括(ACE )【p23】
A.思辩的研究方法B.经验的研究方法C.实证的研究方法
D.辩证的研究方法 E.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
3.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
A.烟毒灾害
B.暴力犯罪
C.卖淫嫖娼
D.经济犯罪
E.赌博
4.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
A.犯罪预防
B.打击犯罪
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D.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
E.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
5.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预防为主原则
B.人治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E.分散原则
8.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
A.不良的认识观念
B.畸形的需要
C.犯罪的动机倾向
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
E.消极的心理状态
9.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
A.遏制论
B.标签论
C.中性化说
D.差异交往论
E.社会责任说
10.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
A.犯罪形式预测
B.犯罪形态预测
C.宏观犯罪预测
D.微观犯罪预测
E.犯罪手段预测
11.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
A.机会性被害人
B.直接被害人
C.既然被害人
D.职业被害人E.潜在被害人
13.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是()
A.权利资本化犯罪突出
B.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
C.职业犯罪比重增加
D.自发的群体性犯罪增多
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
15.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
A.青少年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突出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
D.女性犯罪突出E.惯犯、累犯多
1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
A.犯罪发生的根源
B.犯罪发生的条件
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
D.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
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
17.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CDE )【p52】
A.时代背景的区别
B.研究对象的区别
C.研究方法的区别
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
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
19.犯罪暗数产生的原因包括(ABCDE )【p65】
A.有的被害人担心个人名誉、利益受到损害
B.有的被害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害
C.有的作案人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被害人碍于情面不报案
D.有的是犯罪发生后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E.有的是人为的工作失误,统计不准确
20.犯罪预测的特点有(ABCE)【p226】
A.现实性
B.示导性
C.结果的可变性
D.科学性
E.复杂性
21.犯罪学研究过程包括(ABCD )【p26】
A.选题阶段
B.研究设计阶段
C.收集资料阶段
D.资料处理和分析阶段
E.归档阶段
22.犯罪现象的性质具有( BCDE )【p60】
A.相对性
B.历史性
C.政治性
D.社会性
E.文化性
23.犯罪行为具有(ACDF )特征(p110)
A.传染性
B.违法性
C.违规性
D.社会性
E.形式多样性
24.犯罪原因特征主要包括(ABE )【p122】
A.因素的释能性
B.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
C.因素的多重性
D.因素的可变性
E.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
25.被害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模式有()
A.沉默
B.激烈反抗
C.顺应
D.配合
E.巧妙应对
2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
A.犯罪发生的根源
B.犯罪发生的条件
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
D.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
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
27.犯罪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层次有( ACD )【p21】
A.方法论
B.社会调查法
C.研究方式
D.具体方法及技术
E.基本步骤
28.刑事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 BCE )【p38】
A.托马斯·莫尔
B.贝卡里亚
C.边沁
D.孟德斯鸠
E.费尔巴哈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犯罪条件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
3.犯罪原因围绕犯罪条件发生作用。()
4.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5.犯罪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非独立的学科,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错)【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学科】
6.犯罪条件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
7.一般而言,杀人、强奸犯罪,绝大部分是犯罪人单独作案。(√)
8. 犯罪条件围绕犯罪原因发生作用。()
10.犯罪被害人总体上以女性居多。()
11.天生犯罪人论是塞林提出的观点。(错)【意大利的龙勃罗梭】
1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3.菲利学说的核心是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
(错)【英国边沁】
16.犯罪人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小。(错)【越大】
17.犯罪人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错)【越小】
18.新中国第一次犯罪高峰出现在1955年。(错)【1950年】
20.犯罪条件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便利作用。()
21.一般而言,杀人、强奸犯罪,绝大部分犯罪人是共同作案。
(错)【单个作案】
23.犯罪被害人总体上以男性居多。(√)【p208】
24.加罗法洛学说的核心是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错)【意大利加罗法洛提出的是“自然犯罪”和“人定犯罪”】
25.犯罪学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易实施经济犯罪。(错)【暴力犯罪】
26. 犯罪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
28.新中国第一次犯罪高峰出现在1950年。(√)
30.犯罪被害人总体上以女性居多。(错)
31.天生犯罪人论是塞林提出的观点。(错)
3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3.菲利学说的核心是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
(错)【边沁学说】
36.加罗法洛学说的核心是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错)【边沁学说】
37.犯罪学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易实施暴力犯罪。(错)【文化程度低】
39. 犯罪条件围绕犯罪原因发生作用。()
40.天生犯罪人论是龙勃罗梭提出的观点。(√)
四、名次解释
1.犯罪特点P6
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所表征出来的犯罪的特殊性或者共同性。
2.犯罪现象P5
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犯罪行为的总和。
3.犯罪规律P6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犯罪量升降变化和犯罪人变化的趋势。
4.犯罪数量P63
是指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犯罪的总和。
5.犯罪率P63
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6.暗数P63
又称黑数、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7.绝对暗数P63
是指没有被发现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
8.相对暗数P63
是指已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
9.犯罪起伏率P90
是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中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的发展变化。
10.犯罪消长率P90
这是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1.犯罪辐射率P90
这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2.犯罪原因系统P123
犯罪原因系统又称犯罪原因结构,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原因,由多种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序动态体系。
13.模仿论P152
(由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是指人受暗示的刺激发生的类似行为。
14.犯罪社会原因P159
是指与犯罪有关的诸种社会因素的总称,也就是指社会中那些决定、促使、引起犯罪产生的社会因素的总和,亦即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引起影响犯罪的各种具体社会现象。
15.犯罪个体原因P181
是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个人方面的因素。(心理和生理)
16.人格障碍P199
又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是受个体内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偏离正常的畸形人格。
17.犯罪被害人P202
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或潜在承受者。
18.潜在被害人P204
又称为状态性被害人,是指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但具备被害因素的人。
19.机会性被害人P205
又称偶发性被害人,是指不具备被害因素,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人,如恐怖袭击中的无辜被害者。
20.职业型被害人P206
是指由于其职业特征,容易成为犯罪侵害目标的被害人。
21.犯罪预防P254
是指为消除或减少犯罪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或机会而采取的防止犯罪发生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22.犯罪预测P225
就是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23.物防P264
专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碍犯罪顺利实施所进行的犯罪预防。
24.技防P264
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
五、简答
1.简述犯罪学的功能。P12—14
答:(1)认识犯罪(2)指导刑事政策的制定(3)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4)促进社会政策的发展(5)促进刑事科学的发展
2.简述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况。P55—57
答: 1)犯罪社会学居于主导地位2)犯罪综合原因论成为犯罪原因理论的主流(3)广义犯罪学成为犯罪学的主流(4)犯罪学早期研究思路在衰落之后又开始复兴(5)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拓展了犯罪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6)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日益密切
3.简述年龄与犯罪的关系P67
答1)人的犯罪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 2)不同年龄的人犯罪类型倾向不同 3犯罪人的年龄存在着区域差异 4)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开始违法犯罪的年龄越小,再犯的可能性越大
4.简述犯罪行为的特征。P110—111
答:(1)社会危害性(2)形式多样性(3)传染性(4)违规性(5)社会性(6)生物性
5.简述犯罪原因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P131—133
答:(1)决定犯罪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犯罪的社会历史根源(2)犯罪原因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性作用(3)犯罪条件围绕犯罪原因发生作用(4)犯罪的相关因素与犯罪原因的联系对犯罪产生只具有间接影响作用
6.简述国外学者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观点。P143—157
答:(1)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2)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3)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4)犯罪心理学理论观点
7.简述重性精神病人的特点。P198—199
答:(1)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如不能客观地评价周围事物,以病态信念歪曲现实,常出现各种妄想(2)不能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3)人际沟通出现障碍,如语言,行动使人无法理解,正常人的语言,行动,病人也不明白(4)缺乏疾病意识如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不主动求医,不接受治疗
8.简述变态人格的特征。P199—200
答:(1)自童年或少年开始,人格偏离后相对稳定,甚至持续终生(2)心理紊乱不定,但无智能缺陷(3)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4)意志失控,自制力差,好盲动(5)药物治疗、教育和惩罚和措施都难以矫正
9.简述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216—217
答: 1)防卫过当型 2)报复型 3)认同型 4)堕落型 5)双重角色型(6)暴力循环型
10.简述犯罪预测所依据的原理。P233—236
答:(1)可知性原理(2)系统性原理(3)连续性原理(4)类推性原理(5)因果性原理(6)矛盾可转化原理(7)可控性原理
11.简述犯罪预防的特征。P255—256
答:(1)犯罪预防是犯罪治理对策的组成部分(2)犯罪预防的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各种犯罪诱因和机会(3)犯罪预防的主体是国家、社会和个人(4)犯罪预防的对象具有复杂性(5)犯罪预防的措施具有超前性和综合性
12.简述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P258—260
答:(1)可操作性原则(2)成本——效益原则(3)科学决策原则(4)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5)法制化与规范化原则(6)预防为主原则(7)人权保障原则
13.简述犯罪预防的类型。P260—264
答:(1)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2)罪前预防、罪中预防和罪后预防(3)普遍预防、重点预防和特定预防(4)人防、物防和技防(5)保护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惩戒性预防和改造性预防
14.简述情境犯罪预防理论。P273—275
答:所谓情境犯罪预防,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形式,它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的机会而预防犯罪。情境犯罪预防最初来源于环境预防犯罪观。
情境预防的关键在于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抑制潜在犯罪人的犯罪之决断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采取情境犯罪预防措施目的有三个:一是增大犯罪的代价;二是增加犯罪的风险;三是减少犯罪的收益
为达到三个不同的目的分别采取以下预防犯罪的措施:
1.增大犯罪代价的措施
2.增加犯罪风险的措施
3.减少犯罪收益的措施
15.简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本原则。P286—287
答:(1)“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4)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16.简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手段。P289—291
答:(1)政治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4)经济手段(5)文化手段(6)教育手段
六、论述
1.论述犯罪现象的性质。P60—63
答:(一)历史性(1)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2)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二)政治性(三)社会性(1)导致犯罪的发生、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和生物的产物,而是社会的产物(2)犯罪在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四)文化性
2.试述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P83—89。
答:(1)犯罪数量大幅度增长,社会损失严重。1985~1989年,犯罪数量一般在50万~90万起上下浮动(2)权力资本化犯罪突出(3)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4)自发的群体性犯罪增多(5)犯罪组织活动公开化,一度控制着部分区域(6)犯罪运作的市场化(7)犯罪手段更加残忍,丧失人性
3.试述商品经济消极因素对犯罪的影响。P168—169
答: 1.商品、货币的诱发作用 2.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 3.商品竞争激发犯罪 4.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会使一些人的消费心理畸形发展 5.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的泛化和滥用
4.试述私有经济消极作用对犯罪的影响。P169—170
答: 1.私有经济与剥削现象密切相连2.私有经济产生的剥削,激化了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犯罪大量产生3.一些私有经济的业主,由于受唯利是图思想的驱使,不顾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经常干出违法犯罪勾当,破坏法律、蔑视道德4.有的私有经济的业主,由于有了钱财,就开始追求奢侈生活,骄奢淫逸,嫖娼纳妾,进行犯罪活动5.一些私有经济的业主,由于有钱缺权,便采取以钱开路的手段,腐蚀国家干部,导致社会腐败风气的盛行
5.论述文化与犯罪的关系。P171—173
答;文化对犯罪的作用,一般与文化的功能特点直接相关,即:人文性、民族性和悖逆性。文化与犯罪的关系往往以传统道德习惯、法律、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为基础。其表现,主要是由文化冲突造成的,文化
冲突一般又是文化规范的冲突:一是随着文明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文化规范冲突(纵向),另一种是同一时期两种以上对立文化之间的冲突(横向)。
6.试述犯罪人的性格特征。P186
答:1.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犯罪人对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他人缺乏信任 2.在情绪方面,犯罪人多情绪不稳定,常有紧张焦虑感,易产生挫折感,易冲动,自控性差,感情用事,嫉妒心、报复心强 3.在意志方面,多数犯罪人的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做事随意性强,侥幸心理突出 4.在理智方面,多数犯罪人理智水平低,思路狭窄,偏执性强,常固执己见,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其行为的社会意义和后果
7.论述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P199
答: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为人格偏离正常,社会道德和义务感缺乏,自制能力较常人差,易发生暴力行为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其违法犯罪行为的特点是:一,带有偶然性的特点,即事前较少预谋,手法也不隐蔽二,只顾眼前,不计后果,一般不为正常人所理解三,其行为往往在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造成对自身的不利和伤害
8.论述家庭环境与犯罪的关系。P173—176
答:一)家庭的功能家庭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所以家庭功能失调是引发犯罪的原因之一(二)家庭对犯罪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对个体人格形成过程给予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个体生活产生的直接影响(三)家庭分类: 几种不同类型家庭,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弱点,产生消极因素,与家庭成员犯罪有一定关系(四)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状况对犯罪的影响 1.完整家庭从发生犯罪的概率上说,完整家庭的成员犯罪毕竟少 2.不完整家庭凝聚力较低,家庭主要成员的责任感感受到削弱,控制力降低,子女的行为失去约束力,容易产生犯罪 3.良好家庭有利于抵御犯罪 4.病态家庭(畸形家庭、问题家庭)容易犯偷窃罪、赌博罪、流氓罪及实施财产型犯罪 5.教育不当家庭遇事无动于衷,或者变得爱撒谎
9.论述学校环境与犯罪的关系。P176—178
答:由于学校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特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人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1.庞大的流失生队伍,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后备军”,而在犯罪青少年中,因各种原因流失史的则占%,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学生流失与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有很大的相关性 2.学校教育中的缺陷,还表现在脱离了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才轻德,而双差生,由于自卑感也卷入犯罪浪潮中。
10.论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本原则。P286—287
答:(一)“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此方针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方针,要求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防范,重在治本(二)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把两
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条”是指按不同工作
性质划分的属于不同系统的各个行业,部门和单位。“块”是指按地理
区域划分的行政管辖区。“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确保一
方平安。(四)谁主管,谁负责原则1.承担维护社会稳定的整体责任。2.抓好本系统的综合治理工作。3.搞好本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
正在阅读: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08-21
此生难忘作文600字07-10
含有月字的成语02-21
工程力学复习题101-02
L-2007广州一模官方权威分析(非常详细,共22页)06-13
2018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教学设计05-24
张玉能编《西方文论》笔记01-10
驻村扶贫干部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保险人)09-20
植物体叶绿素荧光测定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01-08
- 2012诗歌鉴赏讲座 师大附中张海波
-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五市三区高三(上)期中数学模拟试卷(一)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 小方坯连铸机专用超越离合器(引锭杆存放用)
- 荀子的学术性质之我见
- 氩弧焊管轧纹生产线操作说明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 (商务)英语专业大全
-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小猴的出租车》
- 第七章 仪表与显示系统
- 身份证号码前6位行政区划与籍贯对应表
- 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通知书
- 浅谈地铁工程施工的项目成本管理
- 沉积学知识点整理
- 前期物业管理中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律地位
- 2014微量养分营养试卷
- 地质专业校内实习报告范文(通用版)
- 内部审计视角下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研究
- 高次插值龙格现象并作图数值分析实验1
- 犯罪学
- 复习题
- 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