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网上呼救 沪教版

更新时间:2023-04-29 14: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上呼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6个。

2、积累词语10个(聊天室、漫游、互联网络、两肋、求助、询问、用尽、大洋彼岸、得救)。句子2句(“突然,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联系芬兰有关方面,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做到不出声、不动唇。默读本课课文时能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5、理解“一边……一边……”的意思,并用“一边……一边……写句。

6、知道大脑网络使得电脑之间可以互通信息,共享信息资源。感受电子计算机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教学重点:

1、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做到不出声、不动唇,并能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第1页/共7页

2、理解两句句子:“突然,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联系芬兰有关方面,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并学习用“一边……一边……”写句。

教学难点:

理解“聊天室、漫游、互联网络”等词语的含义,对网络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你了解“电脑网络”吗?集体交流。

(知道“电脑网络”使得电脑之间可以互通信息,共享信息资源。)

2、理解有关网络的词语:聊天室、网络、漫游,对网络有初步的了解。

3、你们还知道吗?有人在遇到困难时,还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呼救呢!

4、揭示课题:网上呼救(齐读)

5、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考。)

思考: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交流)

二、教学生字,学习课文。

第2页/共7页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1)指名读读生字和词语。

读准字音,比较:灼(zhuo zhu)肋(lei le)

认清字形,组词:助()详()

肋()祥()

(2)理解词义,说说“两肋”、“灼痛”、“详细”的意思。

(可用指出部位、查重点词、比较等方法。)

比一比,看谁组词多:助()()()

救()()()

网()()()

(3)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

2、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出示练习,读读课文说一说:

一天下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页/共7页

将近六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点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分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点三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网上漫游

网上呼救

麦克求助——速度快

美芬联系

苏珊得救

(出示:苏珊的病情非常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说话。齐读句子:“突然,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 )

思考交流:读读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写?

(从“网上呼救”到“苏珊得救”总共花了半小时,从时间之短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速度之快。)

3、指名读课文(分别读五个不同时间的句子)。

第4页/共7页

(1)小组讨论:课文中人物的感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出示句子:工作人员一边联系芬兰有关方面,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读一读,体会“一边……一边……”是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

l 回忆、判断哪些时候,哪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

l 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先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l 选择最精彩的一句写下来。(知道关联词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意思更清楚,语言更简洁。)

4、齐读课文,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结合美国男孩麦克通过互联网救助芬兰学生苏珊的故事,

说一说互联网的作用。

从“网上呼救”到“苏珊得救”总共花了半小时,从时间之短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速度之快;

苏珊素昧平生,麦克救了苏珊,从两人相距之遥远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第5页/共7页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芬兰位于美国的大洋彼岸,两国合作救助苏珊麦克与苏珊素昧平生,麦克救了苏珊,从两人相距之遥远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芬兰位于美国的大洋彼岸,两国合作救助苏珊,可见网络将世界缩小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5、总结。

第6页/共7页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网络的神奇魅力,科技的神奇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电子计算机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第7页/共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9u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