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1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

更新时间:2023-04-05 00: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6年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1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1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二) (12)

2016年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1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三) (25)

2016年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1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四) (37)

2016年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1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五) (48)

第1 页,共59 页

2016年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1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包过学员内部使用资料。——————————————————————————————————————————一、名词解释

1.资本的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C:Vo

2.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意识

【答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两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

(3)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4.借贷资本

【答案】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产业资本外,还存在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出的货币资本。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其来源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大量闲置货币资本。

5.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

第2 页,共59 页

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6.上层建筑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7.矛盾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劳动的二重性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二、论述题

9.如何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试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1)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补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自己目的的驱使和制约,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目的的人;另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

第3 页,共59 页

们的历史选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2)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

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3)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相关联的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是指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

10.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评析以下观点:“如果资本主义的死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答案】(1)引言观点的错误在于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3)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类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①在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的自觉能动性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②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客观规律只是在总体上、长远趋势上决定历史进程,规定人的活动的大致范围和可能性;

③历史活动的具体内容,把可能性变成现实,则取决于活动着的人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它只能在客观规律所提供的可能性范围内进行,并与主体历史形成的素质密切相关。

(4)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其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①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②社会革命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第4 页,共5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9h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