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教案

更新时间:2023-04-30 08: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新苏教版科学教材,贴近实际生活,从观察现象到探讨科学本质,让学生能从浅入深的了解科学道理。本教材的一二单元都和植物有关,第二单元主要研究植物和环境的关系。而本课是二单元的第一课,重点研究植物的形态各异和它生长环境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形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学习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生命》中对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也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了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兴趣浓厚,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大部分学生知识面还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还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我要在课堂中要多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环境特点。

2.借助资料,分析观察,了解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的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发现冬青树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方法。

2.通过探究研讨一些常见树木的过冬方法。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常青树是否落叶的方案。

3.了解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冬青树和杨树的叶子,发现冬青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方法。

1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实验记录单和放大镜。

[学生]冬青树叶和杨树树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地球是个充满生机的星球,你知道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些植物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答:植物调动氛围

一、形态各异的植物 1. 请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植物,然后跟同组的同伴说一说你观察的结果。

2.你的伙伴是怎样给你介绍桌上的植物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3.哪位同学愿意用刚才描述植物的方法,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

二、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植物刚才大家提到的植物生活在哪里呢?

原来,植物也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你能把这些植物和它们生长的环境配配对吗?

为什么仙人掌能生活在沙漠中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沙漠的环境特点(出示沙漠图片和关键词炎热、干燥、缺水、阳光强烈……)提问:想要在沙漠中生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为了在沙漠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植物应该具备哪些本领?它们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呢?

分别出示高山、热带草原、热带沿海地区的环境特点。

(放大相应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松树、椰树&棕榈、瓶子树的外形特点)在这些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些外形跟它们所在的环境有关系吗?

小结:地球上的环境各种各样,植物也有不同的形态,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交流

三、比较常青树叶与落叶树叶我们周围的植物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形态?

(出示出示冬青和梧桐一年四季的变化图片)你注意过梧桐树的叶子一年四季怎样变化吗?冬青呢?

像梧桐这样树叶秋天变黄,冬天落光的树叫做落叶树;像冬青这样一年四季常绿的树叫做常青树。关于这两类树,你有想问或者想研究的问题吗?

(出示冬青和梧桐叶子)老师这里有两种树叶,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甚至

2

可以撕开一部分,比较一下,尝试找出常青树长青的秘密。

四、设计实验研究常青树落叶之谜冬青真的一年四季都不落叶吗?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吗?

你们小组的想法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交流自己的经验、猜想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想法

小组展示实验设计,说明设计理由根据观察结果做出合理推测,帮助学生建立运用实验数据分析、推理的意识。

根据想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交流展示环节引导学生聚焦实验目的与实验设计的关系。

五、植物与环境相的关系在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知道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环境,也有形态各异的植物。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植物和环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小结:植物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依靠周围的环境。因此,植物的外形特点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教学后记】

沙漠中的植物

【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植物》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旨在让学生知道沙漠中植物叶、茎以及根形态上的特点,认识到这些形态上的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进而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学生认识了解了植物的器官和作用,第二单元第一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从植物的不同形态出发,认识到植物形态与其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展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为四年级学习《生物与生命》以及六年级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和栖息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植物的六大器

3

官,其中的根、茎、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旧知: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荷花适合生长在水中,仙人掌适合生长在沙漠中,但他们并不能意识到不同的植物之所以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是为了适应环境。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典型的沙漠植物。

2.知道沙漠中的植物可以在沙漠中生存有特殊的本领,了解这些本领。

3.知道这些本领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科学探究]

1.能运用感官、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仙人掌、芦荟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依据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沙漠植物所表现出的外部形态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沙漠植物所表现出的外部形态特征对维持生存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并了解它们为了在沙漠中生存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沙漠中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是为了适应环境生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蜡纸、湿纸巾。

[学生]仙人掌、芦荟、放大镜、棉线手套、勺子、剪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沙漠的环境特点

1.师:今天的科学课,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沙漠,提起沙漠,大家对它有什么印象?

生:干旱/缺水

2.师:沙漠除了干旱还有没有别的特点?

4

生:温度高

3. 师:温度高会产生什么后果?

生:水分大量蒸发。

4.师:面对高温和干旱的环境,吐鲁番沙虎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

生:白天温度高,就夜晚出行;

找不到水分,就凌晨去喝凝结在植物上的露水。

5.师:那沙漠中除了有这些机智的小动物,还有一些倔强的植物,它们构成了沙漠这片死亡之海生命的补给线。

二、沙漠中的植物

1.谈话(课件依次展示):有同学们熟悉的仙人球、仙人掌,还有同学们比较陌生的沙棘、骆驼刺、胡杨和梭梭草。

2.谈话:虽然这些沙漠植物我们很少见,但身边种植的仙人掌、芦荟、宝石花也有很多,它们大都喜温暖、通风的环境,耐干燥,能在沙漠边缘或半沙漠的温暖环境中生存。今天我们以仙人掌、芦荟为例来研究沙漠里的植物。

[设计意图:学生对沙漠环境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而对沙漠中的植物则知之甚少,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沙漠中没有植物。因此,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介绍沙漠中的植物,为后续的研究活动打下基础。]

三、观察仙人掌

1.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多数植物都有根、茎、叶,请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仙人掌,你能找出它的茎和叶吗?注意不要用手直接去摸仙人掌,或用其他地方的皮肤去接触它。

2.追问:你能具体描述它的茎和叶吗?如:仙人掌的茎是绿色的,像厚实的植物叶片或粗壮的茎。仙人掌的叶是一根根的尖刺。

3.请学生指出仙人掌的茎和叶,在黑板上画出茎和叶的形状。茎:掌状或柱状。叶:针状。

[设计意图:仙人掌是常见的沙漠植物,它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非常明显,比较便于小学生观察。本课把它作为观察形态适应性的对象,通过学生直观感知,知道仙人掌的表面有蜡层、叶刺和毛,仙人掌的茎是掌状的、叶是针状的,为后续探究储水秘密做铺垫。]

四、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

1.师从学生画的图片中提出问题:我们发现每一片仙人掌的茎都长得比较肥厚,那么这肥厚的茎里面有什么呢?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

5

2.学生思考、猜测与交流。

3.谈话: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较硬,用手难以挤压出水分。而且,它们都有刺,易扎伤手,所以用勺子挤压比较方便、安全。

4.师演示挤压过程:用金属勺压住仙人掌茎的上、中、下位置,反复用力按压、摩擦,直至茎中的汁液大量流出。

5.师:用同样的方法挤压芦荟,找一找芦荟的叶子里有什么。

6.师:对比观察仙人掌和芦荟,你有什么发现?

7.师: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中都有大量的汁液(水分)。

[设计意图:仙人掌和芦荟适应环境的内在特征非常明显,比较适合小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本课把它们作为研究植物内在结构的典型对象,从而发现沙漠多浆植物的功能特征。同时,在仙人掌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能为接下来探究仙人掌储水秘密的活动做铺垫。]

五、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

1.师:观察挤压后留下的皮,在这片硕大的叶子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分,为什么水分没有散失呢?

2.师介绍模拟实验:用纸张模拟叶片。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卷起来后用蜡纸包住,都放在窗台前的塑料布上。一个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温程度。

3.学生思考:平铺的纸张、卷起来的纸张、卷起后用蜡纸包住的纸张分别模拟的是什么样子的叶片?实验中纸张的大小应该有什么样的要求?时间有什么要求?

4.学生动手做三份纸张的模拟叶片,带回去对比一小时后三张纸巾的干温程度。

5.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6.师取出一小时前准备好的三张纸巾,小组领取材料,对比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填写表格。

7.学生汇报发现:用蜡纸包住的纸巾湿度最大;其次是卷起来的纸巾;湿度最小的是平铺的纸巾。

8.解释:蒸发面积小,蒸发量少;不透水覆盖层阻挡了水分蒸发。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

9.师:还有更多的沙漠植物有这样的生存秘籍,让我们一起阅读资料,找找骆驼刺和梭梭草在沙漠中存活的秘密。

[设计意图: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先明确模拟项目和控制无关条件,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体验三种叶片的不同之处。将仙人掌的形态特征与结构特征相联系,

6

揭示仙人掌针状叶的形态特点和表面蜡层的结构特点,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流失,在茎里储存更多的水。]

六、了解沙漠植物的根

1.学生阅读资料,了解骆驼刺和梭梭草的根。

2.老师向学生讲述梭梭树的强大之处(有视频素材更好)。

3.谈话:这两种植物都是地面部分长得矮小,而有庞大的根系,并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之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4.学生对比观察之前所认识的沙漠植物共同点。

5.谈话:多数的多年生沙生植物有强大的根系,以增加对沙土中水分的吸取。为减少水分消耗,减少蒸腾面积,许多植物的叶子缩得很小,或者变成棒状或刺状,有的甚至无叶,用绿色的茎代替叶子的作用,茎表面覆盖蜡质……

6.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关于沙漠中的植物,你还有哪些困惑?让我们课后继续查找更多关于沙漠植物的资料。

[设计意图:沙漠植物适应干旱环境主要表现为具有储水结构与具有强大根系这两大特征。前面三个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沙漠植物的储水特征,此阅读活动则是介绍沙漠植物具有强大根系的特征,通过阅读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后记】

水里的植物

【教材分析】

《水里的植物》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的第3课,本单元的的四课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安排的。本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二级主题:水里的植物。本课首先通过看图,了解池塘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生长位置,然后交流对水生植物的疑问,增长兴趣,再学生动手研究三种水里的植物,直观了解它们的特点。然后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海水中植物红树的特点。最后,通过拓展活动,栽种碗莲,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水里的植物的特点,发现植物为了适应水

7

里的环境而生出的本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够进行仔细的观察,实验之前也能够提出假设,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其认识水平比较低,计划性稍差,动手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池塘中生活的水生植物。

2.知道水葫芦、金鱼藻、莲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点。

3.知道红树适应海水环境的结构特点。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里的植物的形象特征。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探究的过程以及观察、实验的结果,发现水葫芦、金鱼藻、莲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点。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水里的植物的秘密。。

2.能够与同学合作探究讨论总结水葫芦等水里的植物的结构特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2.引导学生注意保护环境,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

在分析现象中发现水葫芦、金鱼藻、莲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在分析现象中发现水葫芦、金鱼藻、莲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草,水葫芦、花盆、碗莲种子等。

[学生]水葫芦、塑料水桶、金鱼藻、莲的地下茎(莲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8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科学课堂,今天要带大家进入植物的世界,你们知道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吗?

生:土壤里、水里、沙漠里......(图片: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沙漠、水里、土壤、高山上)

谈话:是的,植物可以在不同环境里生存下来,(图片:荷花、水芙蓉、金鱼藻)那这些植物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水里。

3.那这节课就要来一起学习《7.水里的植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植物世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植物生长的环境到水里的植物层层渗透揭开本课的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一个小姑娘,家住在水乡,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猜一种植物。

生:莲花。(荷花)(PPT展示图片)

2.师:真聪明!为什么是莲花呢?

生:家住在水乡,所以是莲花。

是的,它们都生活在水里。

二、观察池塘植物的生长位置和形态特点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这些植物,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它们有的生活在水底,有的漂浮在水面上。

师:还有没有?

生:还有的生活在水边,香蒲和芦苇就是生活在水边。

师:是的,它们生长的位置不同,有的生长在水底,有的漂浮在水面上,还有的挺立在水边。

2.师:嗯!同学们都观察的非常仔细,很不错,那他们的形态是不是一样呢?

(不一样。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说)

师:同学们都是有心人,很不错,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吧。以跑火车的形式,一位同学说一种植物的一个特点,好不好,不想说的可以说下一个,然后坐下,好吗?

(好,水葫芦有个圆鼓鼓的大肚子、金鱼藻长得像个带刺的绳子……)

师:同学们透过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了这些植物的特点,为你们点赞。

9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池塘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生长位置,并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问题交流

1.师:如此美景,煞是好看,谁能帮我想个办法把这美景搬回家啊?(生态水族箱)

2.师:很好,大家都是留心生活的好孩子。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水族箱里的植物,你有什么疑问吗?生:预设一:水族箱里的植物为什么能活下去?

预设二:漂浮植物是怎么漂在水面上的啊?

预设三:水里的植物也需要呼吸吗?

预设四:水里的植物怎么获取空气呢?

3.师:提出问题是成功的第一步,大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非常不错。老师也很想知道水里的植物到底有哪些本领,让它们能够在水里生存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研究一下自己提出的问题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通过进一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水生植物的特性。]

四、合作探究

1.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水葫芦。我们已经知道水葫芦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可是,水葫芦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呢?

生:水葫芦有个大肚子?

师:那如果我把水葫芦摁到水底,它是不是就沉在水底了啊?

生:是的。(不是)

师:我们来试一下。哪位同学愿意来操作一下呢?

学生操作。发现:水葫芦再次浮在水面。

师:水葫芦的这个大肚子里面会是怎样的呢?到底是不是这个大肚子使水葫芦浮在水面呢?

生:……

师:大家有不同的想法。这样,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意见,等会每个小组请组长代表大家发言。如果交流中有不同意见,可以用手轻轻捏一捏再交流。可以做到吗?

生:可以。

师:四人小组交流,现在开始。

10

师:你们小组认为里面可能是怎样的?

生:棉花、有水……

师: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生:软软的,会冒气泡。

师:里面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也很想知道,怎么办呀?

生:剥开看一看。

师: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可得仔细的观察,看看跟你们之前猜的有什么不一样,现在开始。(学生剥开看一看)

交流:(把水葫芦气囊切开)

师:里面是怎样的?

生:里面是海绵、棉花;白白的;有经;有小孔。

师:真不错!你们有没发现里面有小孔?孔里有东西吗?

生:没有(有水)。

师:全是水吗?

生:不是

师:孔是空的,里面有很多空气。正因为里面有这样的孔洞,所以水葫芦的外面看上去圆鼓鼓的。这和我们夏天游泳时用到的一个装备很像。

生:救生圈

师: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都充满空气,能浮在水面上。

师:现在,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了吗?

生:使水葫芦浮在水面上

师:所以水葫芦漂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因为水葫芦的叶柄膨大有气囊,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

2.探究金鱼藻的特点。

师:大家实在太棒了,透过你们善于观察的眼睛,积极思考的大脑,探究了水葫芦漂浮的秘密。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植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金鱼藻。

师:是的,金鱼藻也是漂浮在水面吗?

生:不是。

师:老师的这个水槽里有金鱼藻,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搅动水槽里的水,金鱼藻会怎样呢?

11

生:随水扭动。

师:那如果,我继续往水槽里加水,这些金鱼藻会怎样呢?

生:不动。(会慢慢上浮)

师:既然大家有不同意见,那我们来试试就好了。大家注意仔细观察哦。我要倒水了。

实验现象:金鱼藻整体漂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动手感触,让学生直观感知,水葫芦漂浮的原因以及金鱼藻的特点。]

3.莲藕的小秘密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一起探究了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秘密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东西,你认识吗生:这是藕,我吃过。

师:是的,藕可以做很多美食。藕是莲的地下茎,如果我想探究一下它的特点,该怎么做呢?哪位同学能来当我的老师指导我一下呢?

生跃跃欲试,指点我先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切割,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发现莲藕是一节一节的,圆筒状,表面是棕白色的。把莲藕切开,可以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气孔,这是帮助莲藕呼吸的,我们还能发现一些丝状物,这些丝是莲藕的维管束。

师总结说:同学们很棒,虽然小小年纪,已经可以给我做老师了。为你们点赞。

师:这是莲叶,我们可以发现莲的叶子像把大伞,它的叶柄细长,内中空。

4.小结

师:通过研究水葫芦、金鱼藻、以及莲这三种水里的植物,你发现它们有哪些适应环境的本领啊?

生:水葫芦有气囊,很轻,能漂浮。金鱼藻很柔软,能随水流扭动。藕内有气孔。

师:是的,水里的植物,有的内部中空,能通气;有的茎柔软,能适应水流;还有的内有空洞,含有大量空气。

5.记录整理活动手册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的探究整理一下活动手册,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指导老师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总结探究结果,提高学生用科学语言表述科学问题的能力。]

12

四、延伸阅读

师:前面,我们研究的这些植物,都是生活在淡水中。那海水中有没有植物呢?他们具有哪些生存的本领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咸水植物的生存本领。

师:迅速浏览课本所给资料,勾画关键词语,小组讨论:为什么红树要长出支持根和呼吸根?

生: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的主干不会无限增长,而是从主干上长出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潭以维持植株的稳定。红树的指状的呼吸根从泥土中伸到地面上,在涨潮时可以帮助植株吸收空气的氧气。

师:非常善于阅读和思考的孩子,你们很厉害。这里,老师却有疑问了,我们常见的大树,桃树、李树、松树都有根啊,根系也很发达,但是就是没有听说过呼吸根,红树为什么要有呼吸根呢?

生:它们生长的环境不同,常见的大树,生活在陆地上。红树生长在海水里。

师:同学们,你们实在是太棒了,能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老师为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常见树木比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自学能力。]

五、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探究了水里的植物的小秘密,大家想不想自己养一株水里的植物呢?老师这里有一些碗莲种子和花盆,感兴趣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到我这里认领种子哦。(栽种方法可参照课本所给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后自主种植睡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里的植物的认识。]

【教学后记】

石头上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四课《石头上的植物》。本课从聚焦石头周边的环境条件,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以指认和研究为核心依次展开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一些植物的生长环境,

13

从而聚焦了解一些长在石头周边的植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然后观察石头上的青苔,知道它是否具有根、茎、叶,知道青苔的表面能直接吸收水分和养分;其次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卷柏的耐旱力极强;再者引导学生做实验,了解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复苏需要的时间不等;最后进一步拓展研究,观察其他石头上的植物,了解它们特殊的生存本领。

经过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石头上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了第一单元之后对植物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同时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他们对沙漠和水里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石头上的植物了解不多,他们长在石头的哪里,它们有什么在石头上生活的特殊本领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认识一些在石头上生活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2.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卷柏适应石头环境的生存本领:超强耐旱力。

[科学探究]

1.能在观察图片的时候提取部位信息,发现一些植物生长在石头周边的什么环境里。

2.能将观察结果与卡片资料相结合,在分析现象和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青苔适应石面环境的结构特点。

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卷柏具有适应石缝环境的超常耐旱能力以及对它生存的意义。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石头上的植物,阅读青苔和卷柏等植物特点的资料,观察青苔的结构特点。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探究石头上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3.形成热爱自然的感情,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能借助工具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能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制作)等科学方法认识事物。

14

【教学重点】

了解石头上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教学难点】

知道石头上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

[学生]手持显微镜、青苔、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牙签、烧杯和清水,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件示图,提问:这些植物长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石头表面、边缘、石缝)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认识石头上的植物。(板书课题:8 石头上的植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植物的生长环境,通过课件展现几种植物及其生长环境景象,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提取部位信息,发现一些植物生长在石头周边的什么环境里,从而聚焦了解一些长在石头周边的植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观察研究青苔

1.谈话:在这些石头上的植物中,大家平时见过吗?相对比较熟悉的是哪种植物?(课件呈现教材中三种植物,从左往右分别是南庭芥、青苔、虹如玉)

2.提问:大家对青苔相对比较熟悉,青苔长什么样呢?谁能来说一说?

3.谈话:青苔有没有根茎叶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怎么观察?太小看不清楚怎么办?(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4.课件示图,介绍实验方法、提出实验要求:

⑴用两根牙签轻轻地从事先培植、选择好的苔藓丛中分离出几株个体;

⑵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准确、轻巧。

⑶用手持显微镜观察一株青苔的样子,组内进行交流,会画的可以画下来。

5.分组观察、交流、记录:青苔是否有根、茎、叶

6.课件展示显微镜下青苔的图片,汇报交流:青苔是否有根、茎、叶

15

7.课件示图,谈话:这是其它植物的根茎叶,青苔的根、茎、叶与它们相比较是否一样?(青苔的“根”比较短小)它能满足植物吸水的需要吗?

8.课件展示青苔的资料卡片,学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9.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青苔通过什么来吸收水分的?

(青苔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它的根是假根,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青苔通过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水分和养分。)

10.提问:青苔需要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分,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青苔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潮湿)

青苔需要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分,这对青苔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快速吸收水分)

11.观看视频:一分钟了解苔藓

12.小结:青苔为什么能生活在石头上这种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手持显微镜观察青苔,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动手观察过程中发现生命的神奇。通过观察和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石头上的植物有不一样的特点。]

三、体验卷柏的生理特点

1.出示干枯的卷柏图片,谈话:这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看起来怎么样?(干的、死的)它是活着的吗?如果把它种回土里或放到水中会怎样?

2.讲述:这种植物叫卷柏,也是一种生活在石头上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有各种各样适应环境的本领,其中,有些植物的耐旱本领十分惊人。请大家阅读有关卷柏的资料卡片,你能从中读取什么关键信息?卷柏为什么被称为“九死还魂草”?

3.阅读有关卷柏的资料卡片、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人们把卷柏称为“九死还魂草”?

4.小结:卷柏有什么适应环境生存的特殊本领?(卷柏不同于青苔生理特征,且耐旱力超强。)

5.观看视频:《卷柏-生命的力量》

6.谈话:想不想了解一下让干燥的卷柏复苏过来?

7.介绍实验方法:

(1)把几片新鲜的卷柏夹在书页里,让纸吸收水分,得到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

把干燥的卷柏固定在A4纸上,贴上标签(写上相关信息)。

(2)把干燥不同的卷柏放到清水里,观察并记录它们复苏需要多长时间;

8.小结:卷柏复苏的时间要根据干枯程度不同的情况,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

16

时间复苏。

9.讨论交流:卷柏的耐旱本领和仙人掌的耐旱本领有什么不同?卷柏的这种本领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卷柏的耐旱本领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适应环境改变,增加生存机会。)

10.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做中学,与同学合作探究石头上植物——卷柏,通过对比试验直接感受,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卷柏具有适应石缝环境的超常耐旱能力以及对它生存的意义。]

四、了解长在石头上其他植物的生存本领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石头上的青苔和卷柏这两种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那么长在石头上的其它植物有哪些生存本领呢?

2.讨论交流

3.阅读资料

4.小结:长在石头上的其它植物有哪些生存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石头上的植物的生存本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以及适应环境生存的特殊本领。]

五、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2.拓展:寻找周围长在石头上的植物,观察它们有哪些特殊的生存本领。(强调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制作,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后记】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8y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