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20 1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组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 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并背诵规定的课文段落。

2.复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掌握抓重点词句品读的方法,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 4.通过回读课文和品读课外材料,进一步走进西部,体验西部。 复习重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掌握抓重点词句品读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西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出身在东南沿海城市的我们有机会跟随着作者们走进了西部(板书),对这一片充满希望的、广袤的土地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在这一次难忘的西部之旅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四篇课文的课题) 二、复习字词

自由复习“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对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难写、难记的词语再写一遍。 1.根据老师的要求默写词语。

第一组:渲染 勾勒 低吟 礼貌(重点提醒“勾”“吟”“染”的字形不要多一笔或少一笔) 第二组:写出老师所说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清晰 大方——羞涩 拘束——洒脱

第三组:请你试着写出“词语盘点”中描写绿色的四字词语两个: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你还能说出课外积累的其它的描写绿色的四字词语吗?(苍翠欲滴、绿草如茵、绿叶成阴、青山绿水、青枝绿叶、苍松翠柏??)

2.校对并订正。 三、复习课文

1.回顾单元导读,明确复习重点。

你们还记得单元导读对本组课文在学法上提出了什么要求吗?(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复习精读课文《草原》、《白杨》

(1)出示填空并交流:

《草原》这篇课文描述的是老舍访问( )的景象。作者把( )和( )结合起来,写得自然真切。

《白杨》这篇课文写的是在( )的火车上,( )和( )望着车窗外的( )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表面上是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际在赞美那些( )的人。

(2)你发现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写景、借物喻人) (3)请大家画出《草原》中写得非常优美的句子。 重点交流课后第2题中的两句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比喻)运用比喻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你背一背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接背) 说到草原风光,我们会不由想到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敕勒歌》(课件出示),齐读(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你认为《白杨》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哪几句?(重点交流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从这两个句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借物喻人) 3.复习略读课文《丝绸之路》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两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背诵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 5.小结。

这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优美的语言,我们要熟读成诵,而且去感受它们的魅力。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要抓关键词语,练习上下文来体会,这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四、练习巩固。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 放声歌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1. 请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用简短的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你从中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用横线画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五、总结。

第二组复习

复习目标:

1.巩固积累本单元的古诗词及名言警句。

2.借助课内外资料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 3.运用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童年感受。 复习重点:

借助课内外资料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 难点:

通过文本,感受不同时代的作者所抒写的不一样的童年乐趣。 复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一首悠远深长的歌,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并珍藏的场景。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二组课文,去回忆不同时代的人对童年不一样的感受。 二、复习《古诗词三首》,感受古人童年的乐趣

1.师生配对背诵,走进古人的童年 (课件逐句出示)

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接)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生接)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生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生接)不是遮头是使风 大儿锄豆溪东——(生接)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生接)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些诗句,你说说诗中孩子们童年分别在干什么?(吹笛、赏月、坐船、舞伞、种豆、编织鸡笼、剥莲蓬等)

3.从这些诗句中你感受到了古人的童年是怎么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4.你还能背诵其它的描写无忧无虑、情趣无限的童年的古诗?(《村居》、《池上》、《小儿垂钓》、《所见》、《宿新市徐公店》等)

三、复习《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感受近代人童年的情趣

接下去让我们走进林海音、萧红这两位近代女作家,看看她们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又是如何度过她们的童年的。

1.复习《冬阳?童年?骆驼队》

(1) 让我们回忆一下,《冬阳?童年?骆驼队》通过哪些事例,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情趣。 (出示)《冬阳?童年?骆驼队》围绕骆驼队写了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挂铃铛的事、想为骆驼剪肚子底下的毛、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几件事。这些看似小小的事,让人感受到童年的生活是那样美好。

(2) 在这几个场景中,你对哪个画面感受最深?为什么?

(3) 重点回味“看骆驼咀嚼”这一场景。赛读,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4) 从这一句段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天真、可爱、憨态可掬??) 2.复习《祖父的园子》

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又让我们感受到童年怎样的情趣?(自由快乐、无拘无束、充满梦幻色彩??) 四、复习《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通过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和单纯,以及

丰富的想象力。

五、复习《儿童诗两首》,感受现代人童年的渴望

同学们,与古代、近代人相比,我们的童年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读《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

想不想像以前的孩子那样,走出教室,拥抱自然,拥抱万物?请大家用你手中的笔,仿照诗人高洪波的《我想》,书写你童年的愿望吧! 六、复习“日积月累”

同学们,到底怎样度过自己的童年生活才能让今后的人生有意义,古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我们很有警示作用。

齐背“日积月累”。

补充其它的名言警句。(出示) 1.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 聪明的孩子今天做明天的事,愚蠢的孩子明天做今天的事。 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这些名言警句中你有何收获? 七、总结全课

这就是多姿多彩的童年,令人无限向往的美好的童年。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些重点词句表达的情感,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童年生活的多彩。我们要给自己留下一份怎样的童年记忆,主动权可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聪明的孩子一定会给自己的童年增添亮丽的色彩! 八、完成练习

荷 叶 青 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展现 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

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 )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打上“√”。 2.写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第三组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19个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词语。

2、通过读书感受精妙的语言魅力,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 3、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巩固字词。

同学们,第三组以语言艺术为专题的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还记得我们学了那几篇课文吗?每篇课文都给了我们不同的收获,希望同学们能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得到更多的收获。

本单元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并不多,同学们先自己复习一遍,老师一会儿挑几个最难写的给大家默写。(生准备)

下面,我们先来听写几个:

1、听写: 侮辱 柑橘 盗贼 规矩

2、请写出“惊慌失措”、“流离失所”的反义词囫囵吞枣

惊慌失措——面不改色 流离失所——安居乐业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上,自主检查,字形重点: 柑橘的“橘” 、“盗贼”的“贼”。 校对,全对的做一个胜利的动作,有个别错误的立即改正,再做一个胜利的手势。 二、复习基本知识及常识。

1.顺利地过了字词一关,接下来我们要来复习课文了。本组一共是四篇课文,它们分别是——(《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

2.虽然它们都同属于语言艺术的专题,但这四篇课文的体裁则是各不相同的。谁来区分一下?(《杨氏之子》是文言文,《半截蜡烛》——剧本,《打电话》——相声) 3.(1)《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选自哪本书?(《世说新语》)

是呀,《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仅在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词义是有些差异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大家自己先父慈一下,等会儿老师给大家进行一次抢答。

(2)词义抢答:

诣——(拜见) 甚——(很,非常) 乃——(于是,就) 设——(摆放) 示——(给??看) 家禽——(家里的鸟)

(3)这里“家禽”的意思与我们现在“家禽”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家禽”现在指人工驯养的禽类,如鸡、鸭、鹅等。本文中指家里的鸟。“家”和“禽”各自表达独立的意思。) 4、《晏子使楚》是根据哪本书改写的?(晏子春秋)。这是一部根据晏子的言行编成的书。 5、《半截蜡烛》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剧本。剧本跟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通过人物的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三、复习课文重点句子。

1、本单元几篇课文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分别是杨氏之子、晏子和《半截蜡烛》中的母亲和两个孩子,这几个人物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机智。是的,他们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呢?(语言)

是的,语言,机智巧妙的语言,那就让我们来回顾这机智巧妙的语言把!找出这些句子来。【出示】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

B、这个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起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晏子使楚》

C、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使楚》

D、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使楚》

这些语言妙在何处呢?选择其中一句回答。

(A、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用“未闻”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

有的礼貌,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师:是呀,一个机智聪明的杨氏之子就这么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指名读,注意停顿。) (B、 晏子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是认自己的国家为狗国,他就钻狗洞。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

那就应该打开城门,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

(C、 表面上说自己无能,实际有力地贬低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又苦说不出,极具讽刺

意义。)

(D、 不但形象生动地说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治国无方。)

师:妙呀,真是妙不可言。这三次的回答,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晏子机智聪明。同学们,除此之外还让你感受到了点什么呢?(大义凛然、沉着勇敢、不卑不亢。)

2.如果说九岁的杨氏之子的回答让我马感受到他的聪慧可爱。那么燕子这么精妙的反驳术又有什么作用呢?(维护国家的尊严)由此可见,语言表达的艺术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国家尊严和利益受损的时候。所以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掌握和运用好机智巧妙的语言技巧尤为关键。 3.《半截蜡烛》这个剧本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的事。通过他们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三个孩子的勇敢机智,及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德国军官的凶残愚笨。)

4.相声《打电话》告诉我们打电话事语言应该怎样?(有礼貌,简明扼要,不说废话。) 四、积累运用

1.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明白了语言不但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事机智巧妙的语言在一些重要场合能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反败为胜。让我们来试试。【出示】

(1) 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让人敬佩。如果你事跟随燕子

厨房楚国的小记者,楚王这样问你:“你们齐国难道没人了吗?怎么派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

毛孩来出访?”你会怎样反驳?

(2) 爸爸不在家,他的同事打电话找他,你会怎样说?

(3) 如果你的同桌在考试事考咱了,正在伤心得哭,你会怎样劝说呢?(请你用上已经学过的

或自己课外积累的格言、谚语来劝说。)

(4) 阅览室里写着一句话“不能损坏书籍,否则罚款”,你能不能用一条温馨点的提示语来替

换它呢?

挑选其中的一两条与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2、抽背《杨氏之子》和《回顾·拓展三》中的《日积月累》。 五、拓展练习。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 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晏子历数烛邹的三条罪状,实际目的是什么?

(2)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具体说一说。

(3)你通过这则小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六、小结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乡、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又是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语言就是这么奇妙。让我们学好祖国的语言,并让它发扬光大吧!

第四组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14个生字和新词,读读记记词语。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通过复习,使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一直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第四组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单元。《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温暖着。今天我们就再来回顾这一单元。 二、巩固字词。

1、复习课文,字词是第一关。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6页——《词语盘点》,准备一下,老师过会儿听写。 2、学生准备。 3、听写。

战役 硝烟 噩耗 咆哮 放肆 呻吟 祭奠 雪中送炭 势不可当 同归于尽 4、 校对。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上,自主检查,重点提醒:“硝烟”的“硝”是石字旁,“呻吟”的“吟”千万别多加一点,“祭奠”的“奠”中间一小横别忘记。 三、复习课文。

1、闯过了字词关,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吧!【出示幻灯片】

(1)《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描写了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 (2)《金色的鱼钩》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员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桥》写了洪水来临时,一个普通的老共产党员果断沉稳的指挥村民过桥避险,而自己却牺牲在了洪水之中, 赞颂了老党员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4)《梦想的力量》记叙了一个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

净的水喝”这个梦想,而不懈地努力,终于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心。

2、本组课文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你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A、《再见了,亲人》 (1)感动人的情节:

( 大娘冒着炮火为志愿军送打糕;)

(大娘为了就志愿军伤员牺牲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孙;)

(小金花为了救出侦查员老王,妈妈拉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成重伤。)

(2)是呀,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忘怀呀?为了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作者在叙事之中揉合了抒情。特别是这几句——

【出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每个自然段以这反问结尾,有什么作用?(反问句,更为强烈而直接地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意。)——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

B、《金色的鱼钩》中最为感动你的地方在哪儿呢?

(吃鱼。老班长辛辛苦苦钓来的鱼,自己一口也舍不得吃,即使自己快死了,也舍不得喝一口鱼汤,都留给我们——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是的,尤其是文中老班长吃鱼骨头的镜头总让我们忘不掉。【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老班长的动作描写,突出了关心爱护小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 多令人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本文重点通过对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C、《桥》

(1)这篇文章的感人之处又在哪里呢?

(发洪水时,老汉让老百姓先过桥,甚至揪住的身为党员的儿子,最后父子俩都被洪水吞噬了) (2)是的,本文为了更好地表现老党员这种临危不惧、一心为民、不惧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通过好汉的语言、动作清楚地呈现了出来。为了更好地表现这种精神,本文还在表现手法上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环境描写)

【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添着人们的腰。 ??

课文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洪水?(不仅突出了情势危机,更为小说主人公老汉的出场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高大形象。)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是呀, 这座桥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小木桥,它是——(一座生命之桥,一座连接共产党员和普通老百姓心灵的桥。)

D、《梦想的力量》又让你感动在哪里呢?(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放弃,坚持到底这都是瑞恩的善良的爱心。) 3、小结:为了更好地讲述的感动的故事,这几篇课文或抒情、或记叙;或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运用各种方式叙写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的心一次又一次地温暖。 四、拓展练习。

逃离海啸

日本有一个濒临海边的小村庄,村庄后面有座大山,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过山坡上的稻田一直向上伸展。这里的农民一年到头都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大山之巅可以鸟瞰大海和村庄,那里住着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跟孙子塔达生活在一起。平常村民每次遇到难题便登门向老人请教,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天气异常闷热,老大爷坐在门口歇凉。他望着山脚下的村庄和一片金黄的稻田。那里有90多户人家和一座庙,村民们正在庙里载歌载舞,庆祝今年的丰收。

塔达走近爷爷身边,往山下望去,家家屋顶竖着竹竿,挂着灯笼,屋顶上色彩鲜艳的旗子,垂挂在阴沉闷热的空气中。

“这是发生地震的天气。”老人边说边注视着海岸四周,只见海水突然间变成黑色,从村庄的周围海岸退回去了。地震是日本司空见惯的现象,所以并未引起塔达的重视。不久,大地便开始微颤了。在地震暂时停止的时候,老人注视着海岸周围,和塔达看见海滨滩头上一个个小小的人影儿,那是成群的村民在劳作。

海水全都退走了,只剩下光溜溜的沙滩和礁石。老人预料即将发生可怕的海啸!必须立刻向村民发出警报。可是山路很远,送信已来不及,告诉山下庙里的僧人撞钟报警,也一样没有时间了!

在千钧一发之际,老人对塔达说:“快给我点着一个火把!”

塔达立刻点着一个松枝火把,送给爷爷。老人拿着火把向自家稻田跑去。田里的水稻早已成熟待收,十分干燥,这宝贵的稻子是他一年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他明年的生活来源。但老人毫不犹疑地将稻田点着了,稻谷立刻燃烧起来,浓烟滚滚。

塔达失声痛哭,赶忙阻拦,大喊:“爷爷!你为什么这样做?”但爷爷没有时间回答。

老人继续点燃他家的稻田。山下的人看见滚滚浓烟,以为老人出事了,都不约而同地往山上跑。“快!快跑!”老人高声喊着,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

不一会儿,村民赶来救火了,老人却阻止他们,高喊着:“让火继续烧吧,巨大的灾难将要降临了!”众人以为老人疯了。

所有的村民都上来了,老人的稻田已化为灰烬了。

老人镇静地说:“稻田是我点火烧的,所有的人到齐没有?” 村长生气地说:“所有的人都让你骗来了!”

老人抬手指向大海:“你们看!”只见巨浪像悬崖一样高,像恶鹰一样迅猛,铺天盖地地涌过来!“海啸来了!”人群一片骚乱,发出各种惊恐的叫喊声。瞬间,可怕的海啸到了,势如排山倒海,巨浪像暴雷一样扑向山头,吓得人们四散逃命。他们的家园被咆哮的海水吞没了。

(1) 老人从哪些迹象看出要发生海啸了?

(2) 老人相处什么方法来向村民报警?

(3) 当村民回头看到海啸时,他们会怎么想?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呢? 请你用上日积月累中的几个成语,赞一赞本组课文中的一个人物。

第五组复习

一、复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36个生字,会写23个词语,正确读写“胆怯、妒忌、水寨、擂鼓、霹雳、酥软、踉踉跄跄、抓耳挠腮”等词语。

2.通过复习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

3. 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积累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和收集歇后语的兴趣。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我们学习的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的文章,我们先来复习词语。 (一) 字词过关 1.写出同音字

(1)wan( )抗 ( )弄 ( )皮 ( )强 ( )疾 ( )笑 (2)yong ( )武 陶( ) ( )现 ( )跃 ( )猛 ( )敢 (3)sheng( )产 ( )利 ( )况 ( )任 ( )开 ( )地 2.复习词语

隆重 胆怯 推却 水寨

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同心协力 神机妙算 1.第一行注意字形,“隆重”的隆注意生上面的一短横。 “胆怯”的“怯”很容易读成“qu?”,跟“推却”要区别开来。 “水寨”的“寨”注意下面“木”的变体。

2.生活中有完璧归赵的事例吗?用“完璧归赵”来说个句子。 给“同心协力”找近义词:众志成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反义词: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3.“神机妙算”这个词语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是来形容——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还有什么性格特点是你欣赏的?这个人物出自——

(二)回顾人物性格,阅读课外书交流 1.出示: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除了塑造的诸葛亮,还有曹操、孙权、刘备、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广为流传。

2.《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大禹、屈原、项羽。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将相和》中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团结。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课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分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心胸宽广、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3.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1)这话出自课文《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与店家及饮完酒后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文中你还从哪里读出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从“??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从“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勇武过人)

(2)课文《景阳冈》选自《水浒传》,这部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这一百零八将中

醉打蒋门神; 智取生辰纲;___________大闯五台山;___________误入白虎堂;___________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大闯野猪林;

___________大闹清风寨;___________斗浪里白条;__________探穴救柴进; ________ 浔阳楼题反诗??

你还知道什么人物?他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3)作者施耐庵不仅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任务形象,还给人物冠以绰号,你知道哪些人物的绰号? a、浪里白跳_________ b、____________吴用 c、赤发鬼___________ d、插翅虎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杨林 f、小李广___________ g、玉麒麟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时迁 I、____________ 史进 j、_____________李俊 k、神行太保________ l、病大虫___________

4. 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看出他做事有心计。

课文出自《西游记》,这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共一百回,书中讲述了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书中的主要人物还有唐僧、猪八戒、沙僧,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三)积累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口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是带有讽劝性、警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有人生哲理、道德修养、时政世态、天文地理??

1.我们学过的歇后语有很多,如:(老师说前面部分,学生接后句)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你还积累了哪些?(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 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

(王伦)当寨主——不能容人。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母夜叉)撒泼——惹不起。 (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 (解珍、解宝)坐班房——难兄难弟。 (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张顺)浪里斗李逵——不打不相识。 黑旋风李逵——(有勇无谋)。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武大郎开豆腐店——(人软货不硬)。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时迁进牧场——(顺手牵羊)。 时迁照镜子——(贼头贼脑)。 张天师捉妖——(拿手好戏)。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歇后语活用

(1)这位商人制造假货,最后被没收了财产,一无所有,真是( )。 (2)我们家门口的超市特别小,但是( ),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3)小张本想帮助小李,没想到却遭到了小李的指责,小张生气地说:“( 也不管这闲事了!

(4)王刚和李明下了几盘棋,刘军问李明:“你胜了几局?”李明皱着眉头说:“(),我以后再 )。”

(5)我们要有长远的打算,可不能( )。

(6)你骗了我的钱又来假意安慰我,这不是( )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知识。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课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并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阅读练习: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被前秦皇帝苻坚统治着。苻坚仗着力量大,组织了近百万大军,去攻打东晋。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旗帜避天,声势很大。没想到刚与东晋交锋,前秦就被击败,死了很多人,有些官员还当了俘虏。

苻坚听到失败的消息,急忙带着高级军官,登上寿阳楼去观望。只见东晋的大军阵容平整,队伍整齐。远望八公山上,草木葱茏,模模糊糊的一片,仿佛全是东晋的人马。苻坚回过头对他的弟弟说:“这支队伍是强敌啊,谁说东晋的军队软弱呢?”

接着苻坚把军队带到淝水边上,沿着淝水摆开阵势等待晋军到来。这时东晋派人来说:“请你们稍微退后一些,让我们渡过淝水,与你们决一胜负。”苻坚傲慢自大,急于决战,便答应了东晋的要求,让人马稍作退却。由于苻坚的军队心怀恐惧,而且首尾相距太大,消息无法相通,所以前边的军队刚一后退,后边的军队就以为是他们打了败战,顿时全军大乱。晋军趁势追击,苻坚的人马互相践踏,溃不成军。苻坚和他的士兵吓得心惊肉跳,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叫声,都以为是追兵来了,赶紧四处逃窜,结果遭到了惨败。

这就是“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战胜了苻坚的百万大军,成为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风声鹤唳”的“唳”我们没有学过,应该用 ( )查字法查到它。应查 ( )部, 再查( )画。它读(lì),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它的意思是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是历史上一个 _____________ 的著名战例。故事的主人公是 ________ ,他组织了_____大军去攻打____________ 。在淝水边上,东晋派人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苻坚 _______________ 便答应了东晋的要求,结果全军大乱,败给了前晋的八万人。 3.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短文中相应的词语。 (1)自以为了不起,轻视别人。( ) (2)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

(3)形容因为惊慌恐惧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 )

4.读了“淝水之战”你有什么启示?

第七组复习

复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 复习这几课人物描写的方法,拓展阅读,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 3、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尝试描写人物片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复习重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写作。

复习准备:提前几天请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外貌和言行特征。 课时:一课时 复习流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

师: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好词语。老师说它的意思,你能把它写出来吗?1、 形容很有精神的样子。——精神抖擞 2、 不出声,屏住呼吸。——敛声屏气 3、 行为言语放纵,没有礼貌。——放诞无礼 4、 有点儿相信,有点儿怀疑。——半信半疑 5、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天衣无缝 6、 美妙得不能用言语形容。——妙不可言 出示词语,校对。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二、复习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

这单元课文让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一下他们的特点。 1、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给你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交流感受作者的写法。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朗读、谈感受:

(1)小嘎子,可以出示描写小嘎子摔跤片段,感情朗读。作者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人物特点?(动作)(2)出示王熙凤的语言、外貌,感受到她性格张狂泼辣、善于阿谀奉承。 (3)严监生的动作描写,感受他的吝啬。 (4)刷子李动作描写,感受技艺高超。

(5)托德的神态(笑)的描写和老板的语言描写,感受他们的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小结: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用生动的语言让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为什么能写得那么逼真呢?

板书:(仔细观察,善于揣摩)

2、通过这个单元的这些课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如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抓重点句品读和评价人物的方法等) 三、拓展赏析人物片段

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人物、评价人物,老师来考考大家,你能根据下面的描写来读出人物的特点吗? 1、生自己读这三个片段,边读边作批注,写出人物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感受 3、全班多种形式汇报交流:

谈感受 感情朗读 表演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这段话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这段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

(3)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这段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四、运用方法描写片段

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感受,也能像这些作者一样把人物写得生动形

象。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身边的人,你想写出他(她)的什么特点呢? 自己写一个人物,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都可以。 简单交流,评议。 板书: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仔细观察 善于揣摩)

第八组复习

一、复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词语盘点”中要求读、写的21个词语和读、记的31个词语,能理解意思,灵活运用。 2、积累本单元要求背诵的描写优美的语段,品味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色和作用。

3、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异域风情的感受,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 4、复习巩固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抓住景物特点及结合人物活动,写写家乡的一处景或一种物。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巩固先总起后分述,抓住景物特点及结合人物活动的写法。 三、 复习流程

(一) 谈话导入,巩固字词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许多语文知识,还了解了一 些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我们来复习、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二) 字词复习

1、 出示比较难读的词语:脊梁 哗笑 炽热 粗犷 充沛 含情脉脉

指名读、正音,齐读。说说“脉”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

给“炽热”、“粗犷”找反义词(冰冷、细腻);找“充沛”的近义词(充盈、充足) 2、听写词语:

祷告 船艄 船舱 莞尔一笑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出示词语,自己校对,尤其是“暇”、“祷”,有错即改。

“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都是形容事物很多,眼睛看不过来了。选用这个两个词说一句话。 比较“哗笑——莞尔一笑”意思有何不同 ?再说几个带笑的词语,如眉开眼笑、啼笑皆非、嬉笑、笑不露齿??

3、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外国风光和特有的景物,你能用四字词语来 形容下列景物特点吗?

(轻快灵活、轻巧可爱、美观实用、造型独特等 )的威尼斯小艇 (操纵自如、技术高超等 )的船夫

(五彩缤纷、 繁花似锦、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等 )非洲 (冲锋陷阵、翩翩起舞、聪明灵活等 )的大象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鲜花盛开等 )的德国街头 (三) 积累优美语段,品味句段特色及作用。

大家积累了那么多好词语,真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些精美的语段,希望也能牢记在你的脑海中。

1、 出示:走过德国的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

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 复习课文内容,熟读成诵。

(2) 你发现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板书:

a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如“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把德国街头奇丽的景致生动地描写出来了。

b借景抒情明理法。(不是纯粹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景倾吐心中情感,阐述一种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季羡林不愧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写作方法多么高明啊,既展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又表现了那个民族特有的高尚境界,真值得我们学习。 (3) 去除文字,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

2、 我们记住了德国奇特的风光,让我们再来欣赏威尼斯小艇。 (1)它的样子是——学生背诵后出示: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桥。船头和船 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背诵后出示: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那一出好。 3、这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a 抓住景物特点,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小艇的样子。

b第二段用总分段式(板书),围绕总起句把“船夫技术好”写具体。你能给第一段也加个总起句吗?(如:威尼斯小艇样子十分奇特。)

还有哪篇课文中也有这样的总分段式?(如《与象共舞》第4、5段,《彩色的非洲》5、6、7段) c这两段采用动静结合(板书),动就是结合人物活动,把小艇的特点写出来。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写法,请你在本单元课文中找一找。(如小艇白天和夜晚的动静结合,结合人物活动描写突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我和泰国大象亲密接触,人们与大象共舞,大象给人们按摩等,突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非洲人们的生活是彩色的,吃穿住行的动态描写都突出了非洲的特点)

小结:在阅读中,我们不但要读懂文章内容,关注作者情感,还要掌握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从刚才的这些优美句段中,我们学到了本单元要求我们掌握的一些写作方法,看板书读。 下面请同学来阅读一篇文章,请你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 同类课外阅读,完成练习。(巩固先总起后分述,抓住景物特点及结合人物活动的写法)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选段)

A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型的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就如同走进花的巢穴。按照惯例,城市公园年年都用鲜花装置起一座大表,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还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琴。于是,维也纳的灵魂:音乐与花,全叫它表达出来。

B古城依旧的维也纳,也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开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两边的景物全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雅的房舍,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或是一个雕像??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的音乐会,到处的音乐家雕像与故居,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无声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所以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C有人说,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并不在金色大厅或歌剧院,而是在城郊的小酒馆里。如果跑到一些乡村的“当年酒家”里坐一坐,便能够体会到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坐在长条的粗木凳上,一边饮着芳香四溢的当年酿造的葡萄酒——那种透明的发粘的纯紫色的葡萄酒更像是葡萄汁,一边咬着刚刚出炉、烫嘴、喷香而流油的烤猪排——那是一种差不多有二尺长很嫩的猪肋;忽然欢快的华尔兹在你耳边响起。扭头一看,一个满脸通红的老汉,满是硬胡茬的下巴夹着一把又小又老的提琴,在你身后起劲地拉着。他朝你挤着眼,希望你兴奋起来,尽快融入音乐。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经围着他的双腿起劲地左转右转,整个酒店的目光都快活地抛向他。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这才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阅读文章选段,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别出心裁 ) (2)精致典雅。( 精雅 )

(3)香气洋溢在空气中,形容很香。( 芳香四溢 ) (4)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迎合 )

2、“五月里的维也纳是‘花的天下’。”这句话应加在哪里?打勾(A B C) 3、 “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 摘录描写景色和人物活动的语句各一句,体会这种动静结合写法的好处。

4、 仿照课文动静结合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某一处景或物,最好能用上总起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备课

陈学利 2014、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8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