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3-05-20 01: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年金制度

20 0 9年 5月

大众商务P p lrBu i e s o u a sn s

No 5, 0 9 . 20

(总第 1 1期 ) 0

( u ua vl, O 1 1 C m lt e N .0 ) i y

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的探索康晶罗倩妮(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 0 8 ) 30 1

【摘要】现有社会养老制度体系单一,我国急需补充和完善,发展企业年金是突破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力企业年金在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中突出“补充”的功能,是一种侧重效率的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稳定器。本文通过对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比较与结合,阐述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并借鉴国外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经验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不足进行总结探索。

【关键词】企业年金;发展;优惠政策:监管中图分类号:806 F4 .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9— 23 20 )5 07— 2 10 88[09 0— 2 1 0企业年金制度正式启动。19 9 4年颁布的《劳动法》法律形式规定,国用“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 19; 9 5年 1月, 2劳动保障部根据《劳动法》国务院决定,定《和拟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实施条件、,决策程序、资金来源、计发办法以及经办机构等具体政策作出了规范,并明确提出我国补充养老保险采用 D C模式。20年国务院《 00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 00 4 ( 20] 2号 )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并明确指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用个人账户方式进采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 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并确定辽宁为试点省份。随后,”深圳、上海等城市陆续出台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20年 4, 04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只有“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依具力;以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基金才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

管理,业年金基金可以按照国家企规定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受托人应具有资格的商业银行或专业托管机构, 作为企业年金托管人。同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监会、银证监会和保监会四部门联合发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管理、帐户管理、管以及投资管理进行了规范。两个办法于 5月 1目托 同时出台,初步确立了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大方向和规则。2 2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 .

1企业年金的概述1 1企业年金的定义及其特点 .

企业年金又称职业年金,它是指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和经济实力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 企业年金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 )企业年金既不是社会保险, 1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项企业福利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补充性、商业化或市场化运作的特征不影响也不能改变其本质属性。 ( )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养老保障 2是“多支柱”略的重大制度安排,战企业年金与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 个人储蓄性养老金一起构成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 )企业年金的责任主体是企业, 3是企业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企业保障制度,业或职工承担因实施企业年金计划产生的所有风险;企 国家或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不直接干预企业年金计划的管理和基金运营,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规则、依规监管。1.企业年金的类型 2

般来看,企业年金可分为缴费确定型 ( e ndC n i t n简称 D D f e otb i, i r uo C型)和待遇确定型 ( e ndB nf, D f e ee t简称 D i i B型 )两种类型。此外还有一种是界于这两者之间的混合型模式。( )缴费确定型, 1指受保职工的缴费率是事先确定的,由企业或者企业与职工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入职—般进工个人的补充养老金帐户,而待遇是不确定的,未来的养老金数额则取决于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缴费年限的长短以及资金积累的规模。D型 C企业年金制度有助于促进劳动力流动,因为一方面职工在工作期间随时可以确切知道自己退休金帐

户情况;另—方面当调换工作时,以随身携带账可户,这较为适应不断优化配置的经济发展趋势。一

与基本养老保险相比,国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较为狭窄,我但发展速度较快。20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约有 16万个, 00 .覆盖忍住 50 6万人,只占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 5 3%。到 20 .6 0 5年底,国建全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达到 24万个。 .参加职工 94万人。而世界上 17 2 6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 1 3有/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 1 3/的劳动人口,麦、国、丹法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 10, 0%英国、国、美 加拿大等国在 5%左右。 02 3企业年金的发展结构 . .

()待遇确定型, 2指缴费不确定,无论缴费多少,工退休时的待遇职是确定的,一般根据设定的公式计发补充养老金。在待遇确定型计划中, 不实行个人账户制度,一般职工不缴费,养老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D B型企业年金制度会使得雇主承担较大的风险,原因在于,一旦养老金计发方式确定,企业雇主就要按时足额的支付事先承诺的养老金,不管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是否能够支付规定的养老金。 1 3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联系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是由政府负责管理;业年金由私营部门负企

责运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强制性的,有符合规定的用人单位都要参所加;企业年金怎是肥强制性的,雇主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通常采用现收现付制或部分积累制的形式;企业年金一般采用完全积累的形式。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在中,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互为补充,企业年金可以有效改善员工退休

企业年金在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尤其是极大垄断行业发展较快。2 0 04年,企业年金基金积累的推广在沿海和发达省份要快于内陆落后省份。 20年上海社保局掌管的企业年金已经达到 8亿元的规模; 01 4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戒指 2O O 4年 4月以建立企业年金账户 7 0个, 1规模为 l O亿元。 相比之下,一些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年金甚至还没有启动。此外,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比例明显高处于民营企业。

3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1税收优惠政策不明确 .

后的生活、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

2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2 1有关企业年金的政策 .我国的企业年金随着统—全国养老保险制度、降低养老金替代率的改革被推出,在我国特殊、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企业年金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于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政府一直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

20 00年国务院《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关 ([00 4号 ) 20]2中提出“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百分之四以内的部分,可在成本中列支” 03年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20《于执行<关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其中, 第5条规定,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在税前扣除。国家已经在税收政策方面做出了一些突破,但这些政策仅在各试点地区执行,没有在全国范围

19年 6月, 91国务院在《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关 (国发[ 9 1 3号 ) 19] 3首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并在政策上予以指导”这标志这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的

推开,并且各试点地区的实际税收优惠水平又各不相同。同时,由于没有实施细则,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工资总额过于笼统、政忽视不同企业工资水平差距而“一刀切”问题。关于运营企业年金机构的税收政策,等 特别是关于信托机构的税收政策,目前也未予以明确。

企业年金制度

3 2宣传力度不够 .

据劳动保障部的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中知道企业年金的只有 4%左右, 0 而真正有所了解的仅占其中 3%, 13 0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没有这个责任。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还存行为,没有长远考虑,认为建立企业年金还不如直接向员工发放公积金或者奖金,以解决青年人购房、买车等现实需要。—部分企业职工也有类1 、,态认为企业年金是几十年后的事情, 不女胡肓^; 艮微有的甚至视企业年金为企业额外收取的费用,并没有看作是自己的补充养老投资。政府部门作为企业年金政策的制定者,需要下大力气成为企业年金

政策的宣传者。3 3监管部门协调机制失灵。 .

有通过税.优基 I 利益的驱动,殳才能“诱导”企业积极地举办这种自愿性的补充养老金计。从国际经验来看,划没有哪个国家政府不提供税收优惠而企业年金计划自得至 f 0 的。其次,在强调给予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企业年金计划的税制设计与公共养老金计划当应保持—致。4 2加强对企业年金知识的普及力度 .

企业年金市场是—个多行业提供服务的市场,牵涉到财政、税务、社会保障以及专业监管部门等多个监管主体。虽然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些监管法规,但规定比较分散、统一性不够,还没有真正建立企业年金协同监管的机制,不同监管部门间还需进一步明晰责任,合理分工。

4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对策优惠措施少、优惠程度低、优惠欠缺激励睦和对优改策的监管有待完善等问题。根据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我们不准发现优惠政策是束激企业年金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政府来说, 需要在刺激企业年金发展和减少财政损失之间寻求平衡点。—般来说政府对企业年金进行征税,主要在以下三个环书亍 1缴费环节一企业和职工个人: ) 4 1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我国对

政府作为公信力的权威机构,该通过各种媒体、应各种形式宣传企业年金制度,让全社会的企业懂得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地位,懂得企业年金制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作为运作者,需要客观、公正、全面的向企业宣传企业年金制度。管理机构具有运作企业年金基金的丰富实践经验,应该通过机构网站、印刷品以及企业年金计划产品客户说明会等方式来普及企业年金知识。 4 3改进对企业年金的监管措施 .加大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财税监管,立健全企业年金财税监管建制度是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同鼓励企业年金发展之间建立有机平衡的必要环节。只制定出设计完好的税收优惠政策,而缺乏监督、管理、实施和执行这一政策的制度和措施,那税收优惠政策只能是一纸空文,且还势必而导致偷税、漏税、骗税、自挪用企业年金资产等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泛滥,私 而最终导致企业年金制度的失败。通过设立企业年金计划年度披露和报告制度及信息网络以及建立对企业年金计划的财税情况进行稽查的制度是促进我国企业

年金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

向年金{划缴费;)十 2投资收益环节一年金计划取得投资收益;) 3领取环节—一退休职工年金领取养老金。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模式可以按照戈Ⅱ姐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果借助字母 E ee p, (xm t即免税) T t .和 ( x即征 a税)表示政府在 E述环节的征税情况,那么企业年金税收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E模式, ET即年金的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但待遇发放时需要纳税。E 订模式,即年金的缴费免税,但投资收益和待遇发放需要纳税。TE模式, E即年金的缴费需要纳税,而投资遇发放免税。 r模式, TE即年金缴费和投资{益需要纳税,殳但待遇发放免税。由于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同,对这三个阶E可征税的攻策也不尽相同。我国今后对企业年金黻崆滇行唧征税乏模式,但同时也应当规定企业和个人享受税收优惠的限额。首先,我国企业年

参考文献:[] I邓大松 .会保障理论与时间发展研究 .北京:民出版社,社人20 0 7.

[] 2朱青,郭雪剑.多支柱养老体系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07 20.[] 3刘子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06 20 . []郑功成. 4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0 . 2 6 0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国际经验. 5中国证券报 .

(上接第 2 1页) 6需要多方共同合作才能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出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加以找解决,同时找到更有利于应用和推广的节能技术措施和相应的制度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节能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5我国实行建筑节能的可行性及战略意义

建筑耗能、工业耗能交通耗能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耗能,尤其是建筑耗能随着人类的需求其总量的不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急剧上扬趋势。由于建筑节能存在着rJ的空间和潜力, e< _因而实行建筑节自有可行洼:够 第一,高耗能建筑加剧了能源危机,首先我国目前我国的既有建筑有 40 0亿Ⅱ, l大部分都是高耗能建筑, 2新建建筑有 8%以上也是高耗能建筑。因此, 0 !进— b 畦蛾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当前我国的建筑耗能巨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20 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能源共计 37 .6亿

吨标准煤, 占全社会总能耗量的2 .%,建筑的用能对温室气体排放也达到了 2%。 76现有 5 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多耗标佬就达 1]万吨,£ 80 (直接经济损失达 7亿元。其 0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内环境居住的舒适性要对室求也日益提高。住户使用生活热水日益普遍,空调的房间越来越多,家用电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建筑总面积以每年 1%一2%的速度递 5 0数量与日俱增,这些都是建筑能耗增加的重要因素。预计到 22年, 0 0全国房屋增,而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 3% 0建筑面积将接近 2O年数量的 2 O0倍。如果不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建筑以上,并呈继续上升趋势。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筑节能潜力巨大。建 切实落实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第二,我国节能现状与国外差距巨大,9 3, 17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致张状况,促进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义和影响十分重大。其意 使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节约能源,都将建筑节能列为议事日 程。进入 8年代以后, O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很多生态灾难,参考文献: 而建筑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达到全社会的一半。现在,我国单位建筑面积[]《么是建筑节能》ht:/ ib iu cm t n n ebo/t/ 1什 t/ h. ad . o/o eu/ lg im p a e f 6 9 8 6 5 8 8 Oa 8 5. t . 6 3e 5 l 6l b 0 f l a h m1 采暖能耗是他们国家标准的 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 2张丽:中国终端能耗与建筑节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7《, 20 距。与国外相比,国的建筑节能标准起步较晚,我缺少法律约束和强有力的执法机制,从执行上看比较弱,远不能满足建筑节能工作的需要。远 年 1月第一版, 9第 6页. 第三,生态建筑是建筑节能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 3毛义华、蔡临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技术经在建筑节能、自然通风等许多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 济与管理研究》 2 0年第 1, 5, 7 0期第 8页.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

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 [] 4涂逢祥,王庆一.中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新型建筑材料, J. 2o O 4,7:4—4 0 2.节能建筑与高耗能建筑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同类建筑可降低

7%的综合能耗。住节能房更舒适、 5健康还有居住节能房维持费用低。节能房由于保温隔热性能好,大降低供热和制冷的能耗。新建的节能建筑大都按分室、分时间段进行温度调节,既保证了舒适度,免了浪费。分户又避计量收费也有利于节约能源。 建筑节能对我国实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战略意义第一,建筑节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使得人们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缺乏,但我国又是一个能耗大国,耗消费总量排在世界第二。能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 0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 3%左右。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 0在今后的长时期内也将难以缓解的状况下,节约能源已是刻不容缓。如果再不节约能源,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二,建筑节能是降低能耗、高能源效力的战略举措,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能源紧缺问题突显,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8q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