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新疗法――跨颅磁刺激

更新时间:2023-04-21 10:47: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第12卷第1期 41

综述

抑郁症新疗法——跨颅磁刺激

王立伟徐筠

跨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Il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1990年代初应用于精神科临床研究的物理治疗方法。本文就跨颅磁刺激的工作原理,对抑郁症的疗效以及主要的不良反应作一简单的介绍。l工作原理[1]

电与磁场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经过线圈的电流可以产生磁场,而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又可以产生电流。因此,如果把一个电磁线圈置于头皮上,快速接通与断开电容器,线圈中就

会产生高强度的电流,在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生一个强有力而

短暂的磁场。磁场可以穿过皮肤、软组织和颅骨,在大脑神经组织中产生一股电流,引起神经元的去极化,从而产生生理效应。这就是TMS的基本工作原理。磁场在此作为线圈中的

电流与大脑中诱发的电流之间的一种媒介。神经去极化也能被电休克治疗(EcT)所引起,但与ECT不同的是,磁场不会

受到组织的折射或削弱,因此TMs的作用比ECT集中。TMs也被称为“无电极”电刺激。

TMS可以是单次的,也可以是多次的,后者被称为重复

TMS(rTMS)。如果刺激的频率超过每秒1次(1Hz),则被称

为快速重复T1垤S(faStrTMS)。过度强烈的重复刺激可以引

起显著的运动和感觉效应,因此,目前n讧S研究采用的刺激强度一般接近于能诱发运动反应的强度(运动阈值),从而能

够引起神经元的去极化而不产生“阳性”的感觉和运动效应。刺激部位依研究目的、治疗病种不同而异,多在顶叶和前额叶。

2治疗抑郁症

自从1993年Honich等应用TMS治疗抑郁症的首篇报

道以来,迄今为止(截止1999年4月),已有20多篇应用

TMS治疗抑郁症的报道,共有336人次接受了该治疗[1]。早期的研究大多为开放性的,近来有多篇双盲对照研究的报告.

2.1开放研究

Honich等首先报道了颅顶部的TMS治疗对2例难治

性抑郁症没有显著效果乜)。以往的脑成像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前额功能的异常,而且ECT的疗效也与前额功能的调

控有关,据此,G吧orge和wassemann推测[3’4],前额叶TMS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王立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筠)

 

可能要比颅顶都T】ⅥS的抗抑郁效果更好。因此,他们对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了5天的TMS治疗,部位在左侧的

背侧前额皮层(1eftdorS01ateral

prefrontal

cortex,1eft

DLPFC),结果是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总分平

均下降26%‘“。Figiel等‘61采用同样方法治疗56例难治性抑

郁症患者,显效率达到42%。conca等比较了单用5一羟色胺

再摄取抑制剂(ssRI)与合用rTMs,发现合用rTMS时起效较快。

2.2对照研究

PaScual—Leone等‘71采用虚拟(sham)对照,发现左侧

DLPFC的rTMS治疗5天,对精神病性抑郁有显著疗效,17人中有11人HDRS评分降低50%以上,优于药物或ECT治

疗,而其他部位(右侧DLPFC、顶叶)和虚拟的治疗均无显著

疗效。但是这组患者未停药,而且采用的是重复交叉设计,影

响了结果的可靠性。

George等n1采用双盲对照交叉设计,用低强度(运动阈值的80%)来快速重复刺激左侧的DLPFC,对12例难治性

抑郁症患者治疗lo天,2周时的肋RS评分下降26%,显著

优于虚拟对照组。

最近K1ein等‘93的研究则发现右侧的低频TMS同样对

抑郁症有效。他们将71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rTMS

和虚拟治疗组,刺激频率为1Hz,强度为运动阚值的110%,部位在右侧的DLPFC,每天治疗1次,共lo次。2周末时,TMs治疗组的显效率为41%。这一结果对TMs治疗抑郁症的常规部位和频率提出了挑战。最近Nahas等no]和George

等‘e3采用双盲平行对照设计,发现低频(5Hz)的左侧DLPFCrTMs与高频(20Hz)的效果相当,但是低频rTMs的危险性要小得多。

2.3与ECT比较

Grunhaus等m1对4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与ECT的平行对照研究,16例非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经过4周的左侧DLPFCrTMS治疗,疗效与ECT相当,但是ECT对精神

病性抑郁的疗效更好。Pridmore等对22例门诊抑郁症患者进行了4天的左侧DLPFC的TMS治疗,2周末的HDRS评

分降低75%,与ECT治疗效果相当。3主要不良反应‘11

TMS治疗时,把线圈放在患者的头皮上,不需要麻醉剂

或镇痛剂,患者除了有时感到刺激部位有轻微的头痛和不适以外,通常没有不良反应,也不会遗留认知障碍。但是高强

42

度、高频的TMS会引起紧张性头痛,服用阿司匹林可以缓解}高频磁刺激会产生噪音,有可能影响听觉阚值,戴上耳机即可避免。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但通常是自限性的,无永久后遗症。在使用低频TMS时,未见诱发癫痫的报道,因此低频治疗的潜力特别受到重视。

GeorgetiVe

Ms,wassermann

magnetic

M,williamswA,eta1.Dailyrepeti一

in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rTMs)improvesmood

depre8ion Neumreport’1995,6:1853~1856

Figi。1Gs,Ep吼einc,M。D“81dwM,8。a1.The“8。of。8pid”’。

‘。8“sc。8“i81“89删i。81i““∽”(。TMs’i“。。‘”。’。ry8。p。8“8

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证实,各种技术指

总之,TMs应用于临床研究的时间还不久,其治疗抑郁,;:::竺攀瓮:三=::善i:。:?℃兰:箸:兰。d

,apid-rat。tranSc。。。i。l。。g。etic。ti。ulati。n。fth。l。ftdors。lateralp,。for。t。l。ortexi。d,。g-r。。i。t。。td。p,esSi。。.L。。。。t,1996,348;

标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TMs可能将成为自ECT以来一种新的、最有前途的物理治疗方法。

,。,~9R,

Georgeleft

Ms,SpeerAM,MolloyM,eta1.Law—frequencydaily

in

参考文献

prefrontalrTMsimprovesmood

case

bipoIardepre鹊ion:apIace—

bo—controlkd

George

report.HumPsychopharrnacol,1998,13:271

MS,Li鞠nby

in

H.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Ap一

~275

KleinE,KreininI,ChristyakvA,eta1.Therapeuticefficacyofrightpreforntalslow

repetitive

plications

neuropsychiatry.ArchGenPsychiatry,1999,56:

300~3ll

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

in

HoflichG,KasperS,HufnagerA,eta1.Applicationof

nial

transcra—

majordepre鹞ion.ArchGenPsychiatry,1999,56:315~320

10

magneticstimulation

report

intreatmentof

drug—resistant

major

de一

NahasZ,SpeerA

cerning

M,MolloyM,eta1.Preliminary

intensityin

resultscon—

pre辐ion:a

oftwocaSes.HumPsychopharmacol,1993,8;theroksoffrequencyand

theantidepressantef一

Biol

36l~365

Geo。ge

fectof

dailyle“prefrontalrTMs[abstract].Psychiatry,

MS,WassermannEM.Rapid—rate仃anscraniaim89entic

Ther,1994,10:251

11

1998,43:94

stimulat.on(rTMS)andECT.Convulsive

~253

George

GrunhausL,DannonP,SchrieberS.E{fectsof

netic

transcranial

mage一

stimulation

onsevere

depression:similaritieswithECT[ab-

Ms.Whywould

you

ever

wantto?towardunderstandingstract].BiolPsychiatry,1998,43:76

theantidepre髂anteffectofrTMS.Hum

Ps”hophamacol,1998,

(收稿:1999—10一20)

13:307~313

“.址.‘lL.1-L.‘IL.1lL.址.‘IL.1IL.址.址.址.址.‘t.址.1IL.IIL舢.1lL.址—lIL—址.址jIL.址—址.1lL.1IL扯舢4屯.j止.址.址.1‘L.1‘L.1IL—‘lL—址.IIL-址—址.1lL.1lL—lIL取—止—扯—l-L舢(上接第3l页)

11赵海荣,司淑玉,张月英 氯氮平与氯丙嗪对自细胞影响的对比

观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3):179

参考文献

12张磊,陈康,潘能荣.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临

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9(1):4l

KruppP(施建安摘译).氯氮平引起粒细胞缺乏的风险和病因.

13金卫东.数理精神医学(三):Meta分析.四川精神卫生,1996,9

(1):62

国外医学一精神病学分册,199z,19:246

2梁家国,高林平,李兴萍等.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对白细胞影

响的对照分析.四川精神卫生,1998,11(2):118

3赵海荣,司淑玉,张月英.氯氮平与氯丙嗪对白细胞影响的对比

观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3);179

4金卫东,纪菊英,苏宗荣等.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

胞减少对照比较的Meta分析.待发表

5朱锐明,王东波,吴亦等.氯氮平和氯丙嗪对白细胞影响的对比

观察.上海精神医学,1992,新4(2);116

6张永华,徐声汉,丁学军.氯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

照研究.上海精神医学,1998,新10(1):36

7张磊,陈康,潘能荣.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1|缶

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9(1):41

8周怀悟,孙伟民.临床计量医学,第l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第1版,1999,l~62

9朱锐明,王东波,吴亦.氯氮平与氯丙嗪对白细胞影响的对比观

察.上海精神医学,1992,新4(2):116

14王立伟,王祖承.氯氮平是否可以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

用药.上海精神医学,1999,11(2):107

(收稿:1999—08—20)

【编后语】关于meta—analysis一词,现在已有一些译

法,如荟萃分析、综合分析、再分析、后分析和meta分析等,意为“为了综合结果,大量收集别人的研究资料重新进行统计分析”(the

statisticalanalysisof

1argec01lectionofanalysis

:!!!!!!!:2竺!里皇!二!皇兰!!!!!皇!!!!竺:!垒!望竺:旦竺!竺!!里!!曼翌!!旦墨

the

findingS,inDickerSinK&BerlinJA,Meta-analysis:

State-of—the—science,EpidemiologicReviews1992,14:154)

Meta—analysis一词首先由G1ass于1976年创用,他把meta和analysis两字结合在一起。Meta的主要意思是:1.超越,越出;2.变化,变换;3.继…之后,位于…之后,较新(或较高级)型式的。在未标准化之前,现暂使用通用的“meta分析”译法。

lo张永华,徐声汉,丁学军等.氯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对

照研究.上海精神医学,1998,新lo(1):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8h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