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更新时间:2024-03-30 19: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

【摘要】广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遮和桑蚕。桑蚕产业在宜州市得到迅猛发展。过去桑蚕的饲养规模只局限在个别户,现在则几乎是全市每个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但因养殖技术问题和文化水平,环境和价格等原因养殖户也遇到了阻碍。

【关键词】广西宜州桑蚕养殖技术扶持文化水平环境价格

一桑蚕种植的现状

桑蚕,又称家蚕,或习称蚕。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在日常生活中丝质生活用品我们接触的并不少,有服装,面膜,床上用品等还有用于医药类的桑叶,僵蚕这些都是桑蚕产业所涉及的服装业,纺织,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当然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这些巨大的用途导致桑蚕发展的前景。

(二)国内其他地区也种植桑蚕,广西得天独厚的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

度,适合桑叶的生长,并且每年可养两季蚕。从2000使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名副其实成为世界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宜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桑蚕生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宜州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等历史发展机遇,及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面开放蚕茧流通市场,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桑蚕生产规模逐年壮大。从2005年起,宜州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近年来又一跃成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市),宜州市桑园面积达到31.3万亩,桑蚕生产已遍及全市16个乡镇所有村屯,养蚕农户达10.7万户。目前全市发种量137.1万张,鲜茧产量5.2万吨,平均鲜茧价格35.8元/公斤;农民养蚕收入18.61亿元,农民养蚕人均收入达到4040元。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全区县域第一。

茧丝绸生产情况。目前,全市茧丝绸加工企业16家(其中缫丝厂15家,共装自动缫丝机180组,年缫丝能力达6000吨;织绸企业1家,装机180台(套))。全市生产白厂丝3148吨,坯绸218万米,蚕丝被10万床,丝绸加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

桑枝食用菌生产情况。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桑枝食用菌生产企业6家,生产菌棒6000万棒,产值1.8亿元,利用桑杆7.25万吨,占全市桑枝总量25万吨的29%;在庆远、洛东、洛西、屏南、石别、北牙、怀远、德胜、刘三姐、三岔等10个乡镇建成大型标准化桑枝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30个。。目前,宜州市境内有河池市蚕种场和宜州市蚕种场,两个蚕种场年生产规模接近,两场年产种量为50-60万左右,80%左右供应宜州本地,占宜州总用种量的40%左右,其余的用种主要是区内各种场及少数区外种场通过本地蚕种代理商经销供应,品种主要是广西“两广二号”、“桂蚕一号”等当家品种。

(一)是栽桑养蚕面积逐年减少。以多年来养蚕户较为集中的北山镇波串为例,

该村以前主要经济来源是栽桑养蚕收入,但是由于近年来蚕农收入极不稳定,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养蚕户毁桑、弃桑现象时有发生,蚕桑养殖越来越少,蚕茧产量逐年下降。波串村在蚕桑养殖鼎盛时期最高一季达2000张,而今年全村一共仅有400张秋茧。

(二)二是蚕茧价格不稳定影响蚕农养殖积极性。由于受国际市场影响,近几

年蚕茧价格忽高忽低,蚕农收入极不稳定,极大挫伤了养蚕积极性。前几年一斤20-25,今年最好的一斤也就18

(三)四是桑苗地农田水利设施有待完善。桑田沟渠不畅、排水不便、田间道路

不通等现象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观。

(四)是养蚕技术落后。蚕室简陋狭小、养蚕设施几十年没有更新变化,有的

是人和蚕宝宝同居一室,有的即使和人居分开劳动强度也几乎没有多少改观,以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没有大的蚕茧养殖场。

(五)种植户的文化程度不高,护理不是很懂加之近年环境污染严重桑树成长

收到影响

(六)大农户又是蚕桑养殖保险需进一步普及推广。养蚕属农副业养殖中风险

较大的行业,投保金额太少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投保金额较承担不起。

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解决的方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建议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桑蚕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储备、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茧丝绸工业园区建设等7个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组长全部由市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担任,严格执行分组负责制和组长负责制,切实加强了对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同时, 坚持联系农村制度,建立健全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机制,采取市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屯、干部包户的办法,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对群众种桑养蚕的帮扶力度。

(二)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一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加快建设丝绸工业园区为切入点,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营造适应现代

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文环境,公平诚信的政策环境,透明高效的行政环境,公正严明的体制环境,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努力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宜州投资发展。二是加大对宜州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等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缫丝加工、坯绸生产、丝绸服装和废丝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工作,提升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知名度,增强示范区招商引资的效果。

(三)加强科技应用,巩固发展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桑蚕产业竞争能力的生命线,为此,我们提出了“向良种要桑,向科技要蚕,向技术要丝”的口号。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开通科技网络终端站点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技术指导,聘请国内外专家到宜州开展蚕业技术培训,传授种桑养蚕新技术。积极探索桑蚕行业产业联盟,切实解决茧丝深加工、桑蚕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四)争取项目支持,扶持企业发展。一是积极到区直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和汇报,先后得到国家科技部、区农业厅、区工信委、区科技厅、区环保厅等部门在优质茧基建设、桑杆食用菌等22个具体项目上的支持,共获得扶持资金2988万元。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国家东桑西移和技术改造等项目,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和产业深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三是大力培育桑蚕茧丝绸名牌产品,鼓励引导支持茧丝企业创办原料茧基地,全面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促成蚕农、茧站、丝厂、科技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走贸工农一体化新型桑蚕茧丝绸产业化之路。四是做好“五大服务”工作,即资金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市场服务及政策服务,真正让企业在宜州发展,在宜州做大做强。

(五)发挥示范作用,推进综合利用。落实资金扶持政策,采取“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培育和扶持桑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加大蚕沙治理的宣传力度,探索蚕沙治理社会化管理模,变废为宝,提高桑蚕资源利用率,壮大桑蚕循环经济产业。

(六)加强市场监管,强化质量意识。加大对蚕种、蚕药、蚕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维护蚕农权益。特别是在蚕茧市场管理上,规范鲜茧市场秩序,确保宜州桑蚕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对全市的烤房进行合理布局,加强技术改造和提升,不断提高蚕茧质量。二是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秩序,重点加强小蚕共育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三是强化鲜茧收购的质量监督,加大蚕药质量检查力度,维护广大蚕农和企业权益。四是通过建立茧丝检测实验室,完善广西茧丝电子交易市场,全力打造宜州茧丝绸贸易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8e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