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建筑之美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5 00: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识建筑之美

一座城市最令人瞩目的符号,便是建筑。曾经有过什么故事,往往是从他的建筑讲述出来的。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财富。建筑作为一种人类为改善自己而创造的一种综合性空间艺术,它包括景观环境,城镇、建筑组群、建筑物和日常生活环境等。 桥梁,作为一种重要且必要的交通建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桥梁建筑除了满是人类社会提出的功能要求外,还要不断满足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逐渐提出的精神渴望和审美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桥梁的结构形式美。

桥,作为历史的目击者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犹如饱经风霜的老人,留下了人类演进的印痕;桥,作为陆上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和地缘政治加强的历史;桥,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体现着人类科技文明与经济发展的进展历程;桥,集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身,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的观赏美。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

“桥是跨越障碍的通道”。桥随着人们各个历史阶段中由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桥梁在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桥梁建筑作为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结构,其承载和跨越的功能,决定了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同时具有一定的体量和占有必要的空间。而对人们来说,它是处于一个半无限的空间中。

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尽管在结构形式处理方面有极大的差别,但凡属优秀建筑,必然遵循一个共同的准则——多样统一。因而,只有多样统一才堪称为形式美的规律。而主从、对称、韵律、比例、尺度、均衡等,则是多样统一在某一方面的体现。

多样性是指桥梁由于功能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造就的结构、样式、造型的多样性。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是在宁静村庄中跨一条小河而建的,所以样式必然简约、明快、朴实无华。而像“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所描述的武汉长江大桥,则是横卧大江之上,伟岸挺拔,气势夺人。 统一性则体现在某一座桥的内部构造上。可以说,多样并非不好,但在一座桥上把什么东西都放在一起就缺乏主题、杂乱无章了。一座桥上的装饰如灯栏、

浮雕的统一,可以增强桥梁美感。比如北京卢沟桥上栏杆望柱石狮子,虽然其姿态形形色色、变化无穷,但由于其部位、轮廓、造型都是一致的,所以获得了整体上统一的美感。武汉长江大桥正桥栏杆上,每隔8米有一块铸铁雕花栏板,栏板上花式丰富多彩,各式各样,而多样的花式又统一于同样的栏板规格与式样之中,使整座桥既富于趣味,又不显杂乱。

现代建筑尽管在形式上与古典建筑有很大不同,但在遵循多样统一形式美的普遍原则上,则是一致的。比如,现代的大型立交桥。

大型的立体交叉代表城市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城市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标志。立体交叉总体的美学要求由立交的总体布局形状决定,其基本要求也是在满足功能要求前提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立体交叉中的桥梁结构与一般跨越山川河谷等天然障碍的桥梁结构不同,其结构形式,主要服从于立体交叉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总体设计方案。其要求是不宜追求大跨柱而多从经济方面考虑。结构平面形状复杂,结构设计应尽量简单易于施工。立体交叉中的桥梁结构物,是实现车流分离的主体结构。位于立交中央核心的主跨控制立体交叉的标高,所以立体交叉梁结构应尽量降低梁高,这样,立交中桥型结构的选择及侧面主梁线形变化形态则成为美学构思的重点。为立体交叉桥梁结构提供使用的是一个开敞的三维空间,而分离交通流和立交跨越的桥梁结构,在立交中往往在平面上和立面上是多座桥梁交错并存,所以结构简便、功能合理、形式统一和谐、不使人们产生视觉紊乱感觉是立交桥梁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明石海峡大桥首次采用1800MP级超高强钢丝,使主缆直径缩小并简化了连接构造,首创悬索桥主缆,这也是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跨谷斜拉桥。

桥梁建筑除注重其形式的多样与统一外,还要讲求建筑的均衡稳定、比例协调、韵律优美,连续流畅。

均衡稳定,包括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对称均衡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心理习惯,但极易造成浪费和呆滞。对称形式大都是均衡的。生物体态是对称的,如人及动物都是凭借左右两侧对称的器官才能保持机体的平衡。因而对称形式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心理习惯,必然产生美感。在传统美学中认为对称就是美,也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构图手法。如古希腊的雅典神庙、巴黎圣母院,罗马教堂以及我国的故宫、大坛。大安门广场??等等都是对称形式,表现出肃穆、端庄。大部分古今中外桥梁所采取的布局也都是对称形式。我国古代桥梁更是具有良好的对称均衡性,多孔桥大多为三、五、七、九等奇数跨。一般中孔大边孔渐小,这不仅可以在水深急流的河中心不设桥墩,利于通航,而且在主从关系分明、均衡稳定上也是得当的,如 11孔的卢沟桥、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等均是如此。 对称处理得当,具有对称美。然而它只是多元美中的一元,并非仅只有对称才美,若不分场合、不分功能一味追求对称,则会流于平庸呆板。况且由于环境。地理条件诸多因素难以处理,许多桥梁并不适合采用对称形式。特别是随着现代建筑中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建筑观点已自发地倾向于不对称结构,几乎作为一种\革命\冲破对称模式的约束,不拘一格自由多变,追求新、奇。巧、变,充分发挥非对称的自由、灵活、生动、经济、轻快、活泼的优点以及动态的美感,突出个性,适应多层次审美心理要求,以显示人类现代文明生活中的丰富多采。

比例协调,包括总体或局部的规模、尺寸协调,应以其固有的结构关系和力学原理为前提。和谐的比例与尺度是建筑形态美的必要条件。一座桥梁,其各部分的比例只有达到匀称和谐时,才能构成优美的形象。但实际上比例处理不当也是\常见病\,比如,挪威特罗姆斯港桥,其悬臂孔跨径较边孔跨径还小,显得布置缺少章法。另外,净高和跨径之比为2.5左右,显得桥墩过细过高而比例失调,缺乏稳定感。

韵律优美,主要通过连续、渐变、起伏、交错等表现手法,来获得韵味和情趣。按我国古代\阴阳生万物\的哲学,桥梁建筑中直线的、刚劲的、明亮的、坚实的构件如塔;梁、柱、墩等被赋予\阳性\,而建筑中曲线的、柔和的、幽暗的、虚空的如曲线的拱。主缆、拉索、桥上桥下空间??等属于阴性,阳性为实,阴性为虚,虚实相生,对立统一。其交替组合及变化,能产生变化无穷的节奏与韵律。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通过节奏与韵律的体现而造成美的感染力。成功的建筑总是以明确动人的节奏和韵律显扬于世,将无声的建筑变为生动的语言和音乐。

连续流畅,对桥梁正视时,水平方向呈直线或曲线延伸,从桥的一端连续流畅地到达彼端。

南浦大桥总长8346米,主桥长846米,跨径423米,通航净高46米,桥下可通行5.5万吨巨轮。总长8346米,主桥长846米,跨径423米,通航净高46米,桥下可通行5.5万吨巨轮。

另外,还需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完整性。很多桥梁建筑都是因为很好的跟周围的环境(包括地势、景观、地形、人文风貌等)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达到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美学感受。比如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它便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它是做到了桥本身与周围环境的良好统一和协调的典范。八个巨型桥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巨大的钢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气象;35米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给大桥增添了雄伟气势。从晴川阁、龟山、大桥到莲花湖、蛇山、黄鹤楼,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城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桥梁建筑同其他建筑一样,只有当它与周围环境融合协调,各结构部分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才能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表现力。当人们接近一个卓越的桥梁建筑时,由于其结构形体的独特之美而会使人产生感动和联想。 桥梁之美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其自身的艺术性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桥梁建筑的结构形式之美,凝聚成灵动的音符或飘逸的画卷,被人们所记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6z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