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盛宏伟

更新时间:2024-03-03 17: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 教材简解: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很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 目标预设: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重难点:

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读为本,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不断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努力构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大课堂。为此我设计教案时注重以下几点。

1、先将文本结构模块化,再对模块内容进行整合。最终达到文本内容的整体感悟和人文思想的升华。

2、教学思想:强调“三重”。即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感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逐渐加深感悟,深刻领悟本文中使吴王明白“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真正内涵。重积累和迁移,感受文本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尽量精简优美,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注意课外读物的推荐,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情趣,使文本内容直观化、情趣化、生活化,使语文学习更贴近学生,走进生活。

3、面向全体学生,以读促悟,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充分发挥自己。

4、创设情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努力建设和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设计思路:

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教案,将教学中心放在看图、启发想象、引导说话以及随堂练写,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自己感悟道理、领会方法,从而获得为人做事的技巧;围绕中心,三次揭理加强对文本寓意的内化。通过读、思、说、写多种渠道的练习能使简单的课文深刻化,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投入度高。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完成课时目标,我准备了春秋诸侯争霸图、螳螂捕蝉的动画以及文中的有关语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目的是优化本课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及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进行写字指导,根据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并指名交流,使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2、过渡:我们知道吴王下了死命令,在这样险峻的情况下,是少年冒死请柬,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权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那么少年是如何吸引吴王听他讲故事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一想。

二、读文明理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采用课件,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以“少年是如何吸引吴王听故事的”为头,以“吴王明白了什么”为尾,这样两个大问题贯穿课堂。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读读想想。读完后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畅谈各自收获,只要尊重对文本的理解即给予一定的肯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第二段。

2、交流:少年是如何吸引吴王听他讲故事的呢?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3节。 (1)引导追问:这位少年为什么要选在清晨去花园里等吴王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评点,这位少年真是位有心人,看来,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真得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才行。

(2)这位少年是怎样等待吴王的呢? A、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B、少年的等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学生交流,师相机点击屏幕文字并指导朗读。

C、师过渡:等待是需要耐心和勇气的,在等待的过程中,他还会想些什么,让我们跟少年一起去经历这场揪心、紧张、辛苦的等待吧。

D、引读第三节

师:第一天清晨,少年来到王宫花园里等待吴王。只见他——生(拿着??毫不介意) 师:吴王没有发现,带着这份紧张与期盼,少年熬到了第二天的清晨,他又一次来到王宫花园,只见他——生(拿着??毫不介意)

师:天哪,吴王怎么还没来,时间就快来不及了。第三天清晨,少年再一次来到王宫花园,只见他——生(拿着??毫不介意)

(3)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引读4——8节

师:吴王问道: 生:你早晨??打猎啦! 师:少年回答说 生:禀报??鸟 师:吴王问 生:你打着鸟了吗? 师:少年说 生:我??事 师:吴王来了兴趣,问 生:什么事啊?

小结:这位聪明的少年终于有机会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了。

(这一环节就是围绕问题“少年是如何吸引吴王听故事的”引出第三节。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以引读的方式和学生一起体验那场揪心、紧张、辛苦的等待。这样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在情景中让学生知道等待是需要耐心和勇气的。)

3、是啊,一个故事能让人明白许多道理,可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也是门学问,少年面对性格固执的吴王,他会怎样讲这个故事呢?想象此时少年说故事的样子、语气,试着完整地讲这个故事。

(1)同桌先练读,再请学生分角色朗读9—11节。 (2)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3)交流。过渡:读完这个故事,咱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出示“螳螂捕蝉”动画课件。

4、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重点读中心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5、那么蝉、螳螂、黄雀它们眼前的利益,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呢?分别用“——”和“~~”在书上画出。

6、生交流,再读中心句,师板书: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7、是啊,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祸患,就会很危险。短小的一个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这么多。

(这一环节就是少年讲故事部分。先让学生读书合作练习讲故事,想象少年说故事的样子、语气;接着指名分角色讲故事;然后到多媒体看动画;再回到课本圈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弄明白蝉、螳螂、黄雀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知道“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这一寓意。这一环节我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大语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8、那么,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9、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念头呢?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形势。

生观察春秋争霸图,师讲解当时各国争霸战争,并引导学生了解战争所带来的后果。

10、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臣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认为攻打楚国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吴王明白了吗?重点理解“恍然大悟”。

11、联系前文和当时的形势想想吴王彻底明白了什么?

生交流,并再引读中心句。请学生上黑板板书:吴王攻楚 诸侯在后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对“螳螂捕蝉”的故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后,带学生进入课文最后一段,这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是揭示寓意的关键之处。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并结合当时的形势图:让学生先想想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吴王攻打楚国跟螳螂捕蝉之间有什么联系?并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点拨、引导、深化,使学生的认识不断走向丰满。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可恩所揭示的道理,而且丰富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也为阅读与学生的写作训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联结点。)

三、深化识人

1、学到这里,你对吴王又有什么了解呢? (1)固执、主观、专横 (2)知错就改

2、小结:是啊,我们看待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看待。 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4、小结:说得真是太好了!少年巧妙地运用一个故事,让吴王知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来一个好主意想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的少年啊!

4、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记住这个道理。

5、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或启发呢?请你写下来。 6、交流。

小结:让我们大家都记住:生读: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计算自己。

(这是实践练习,深化中心环节,我设计了“你对吴王又有什么了解呢?”“你觉得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这里又给学生搭建了对话表达的平台,让学生再次回归课文走进文本,从而对吴王有个准确的评价,学生除了可以感悟到吴王的专制蛮横,当然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可爱之处。体会少年的机智、聪明、勇敢、巧妙等等。以深化学生的认识,使他们的语言得到积累。接着是揭示成语及比喻意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寓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或启发。这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四、课外延伸

1、请大家把螳螂捕蝉的故事相互演一演,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课余去读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这部分是课外延伸,注重积累,语文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形成大语文课堂。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课堂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课外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生活处处皆语文。我设计了两个课外作业。表演仅仅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在通过表演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层面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化体验,内化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衔接名著,有人说过:下课是新一轮读书的开始,在这里我借本课的文章特点因势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寓言的读物,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向课外延伸,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吴王攻楚 诸侯在后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6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