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3-05 12: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的感想

进行了一周的社会实践工作,本人感想颇多。 (一) 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原来都只是从书中,电影中知晓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的活动。实习过后也终于体会到了助

人的真正含义,其中不免也有些无奈和遗憾。也深深体会到了帮助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五天的实习或多或少让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体会,感悟。我觉得社会工作不同于别的专业,他比较广泛也需要很多的技巧知识,但这些技巧又不具备太多的技术含量,也

不需要太深入的去挖掘,根底也比较浅。普通的人只要学了一样能很容易掌握。 居委会的站长,主任,阿姨们虽然没有学过社会工作专业,但她们通过亲身实践与案例的参与,懂得的知识远远比我们多,懂得的理论与运用理论,技巧的能力远远比专业更专业。 这让我觉得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缺乏了专业的深度和根基,把它作为大学的一门专业投入四年时间去学是不是有点浪费了呢?社会工作是职业,是实践性的职业,只要开设专门的培

训班培训相关的人员足以。 (二)宣传工作的体会

我们在宣传社会工作活动时更是深有体会,也发现了几个特有味道的现象; ① 我们宣传的对象全是中老年人,因为年轻人几乎对此不感 兴趣,也不想知道。 ② 中老年的大爷大妈根本一点也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什么是社工,我们解释一番后他们索性直接把社工和义工,志愿者画上了等号,更不会去相信自己如果请个社工帮自己解

决了问题居然不用掏钱。 ③ 有的人不相信社工能为他们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认为社工就像某些甚至大多数的政府官员一样,拿着皇粮俸禄,纳税人的钱却不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看着

报纸,耍着电脑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退休又能领到更多的皇粮俸禄。 这几点让我认识到了开展社会工作的艰难,也足以深知国家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职。有些百姓就直接向我们痛诉政府的无作为,做无为,没有替老百姓办好实事。社工就是政府的雇员,政府是雇主如果雇主都得不到百姓的认可,他们还会去认可,信任雇员吗?这也不得不说是社会工

作难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实习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让我真正明白了对一个事物的了解不是从书上就能搞定的,要去真真正正的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参与其中。只有这样得到的认识才是最真实,最有权

威最实际的。 社会工作的开展,不是政府,社工,群众的单方面的工作。他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很好的去开展,落实。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社会共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社工能真正的融入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中去。一遇到问题首先找社工的思想能在百姓脑中根深

蒂固。 唐瑜 社会-2011篇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读后感 立足基础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读后感 “为了明天工程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首次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国际视野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社区青少年群体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上海理论界紧密结合上海工作实践,研究探索出的第一套关于中国本土化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系列丛书,也是上海理论界以国际化视野,第一次对海内外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 作为一名新进的社工,在学习了《社区青少年社

会工作研究》一书后,顿时感到受益匪浅。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一书的作者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顾东辉教授指出,本书集中介绍了京、港、沪三座城市社工界的专业特色,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统揽性、全面性的介绍,主要论述了社会工作的内涵、架构、伦理及其抉择,作为临床和宏观社会工作基础的青少年发展及其社会环境,社区青少年的概念、需求、行为及其社会工作思路,社区青少年的就业促进、就学援助和行为修正,社区青少年的管理机制和社会工作行政管理,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展望等内容。 而且在本书的不少章节中,对上海市的社区青少年工作也有比较全面的介绍,对于新加入社工队伍的我来说,最让我觉得有必要学习的是《第二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就我阅读理解下来, 社会工作价值包括:个人价值与尊严、对人的尊重、重视个人改变的前能、案主自我决定权、提供个人发展前能的机会、寻求满足人类共同的需求、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于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的需要、赋予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没有歧视、尊重多元性、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保密与隐私权、愿意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给他人等。而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包括:对案主的伦理责任;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在实务机构中的伦理责任;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对专业的伦理责任;对社会全体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有六个核心:服务、社会公正、个人尊严与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在遭遇伦理困境时,本书又教会我们如何进行筛查:保护生命;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少伤害;

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和毫无保留地公开信息。 总之,在学习了《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一书,为我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培训,让我

学习了很多准业知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篇三: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感想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感想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已开发了6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此外,指导和鼓励各地加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发展了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为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 2010年4月中央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社会工作人才提升为国家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确立了社会工作人才在我国人才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10月,中央18部门和群团组织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3月,中央19部委和群团组织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意见》和《规划》,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社工在社会的普及和宣传起了一定的作用,10年之前(2002年),整个社会对社工一无所知;5年之前(2007年),即使是社工专业毕业生,想要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也十分困难,有限的社工服务机构,有限的岗位;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已经遍地开花,每月都有数十家社工机构敞开招聘大门,岗位数百个。社会工作这一词语,如今也时常见诸于报端,见诸于各类党政文件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0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必将呈现快速发

展的势头。未来10年,社工专业毕业生将供不应求。 以上是从政府支持对社工行业的促进来说的,再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们学院的社工专业是特色也是招牌,从民政学院的英语翻译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其中social work 就是社会工作,可以看出我们民政学院的性质。 从在大一的这一年学习中,对社工也只是一个大概的认识,学的专业课里有《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对社会工作只是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这一年中,也在袁妈妈的促成以及各种机会下分享到了现在大三毕业生在社工岗位实习的一些见闻和感想,令我认识到自己在专业技能上还有很大的欠缺,这要在大二学习的专业课中好好弥补,学到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是做一名合格社工的基础,而且将来步入

了工作岗位还是要不断学习,作为一名大专生,在理论上要多一些探索,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作为社工,也必须学到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和政策,要有一种职业的

灵敏度,为了将来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时,整合到最大的资源。 我认为做社工也是神圣而伟大的。这是唯一的能够给其他人解决困难问题并带来快乐的职业,我们社工,是这个复杂社会的润滑剂,调和小的社会矛盾,预防出现社会问题,我们的工作就是解决社会成员的困难,服务于人民和促进社会进步。最后,希望政府对社工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民众对社工的了解越来越深,社工对自身的专业价值也越来越认同。社工发展的辉煌在于我们的努力,社工同仁,一起加油!篇四:有困难 找社工——读《微光处处》有感

有困难 找社工——读《微光处处》有感 社工学堂 > 社工培训 发布时间:2011-4-21 阅读:1198 来源:中国社工时报 作者:黎素云 《微光处处—28位社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一书是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和其他国家的社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作个对社会工作没有太多深入的在校大学生,可能他们的诉说我们还不能完全感受和体会,至少它能吸引我,让我读完且读后还是深有感触。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就是大部分作者与社工的关系都经历了了解--学习--深入--实践--成长--创一过程,这也

说明了大部分人的社工之路都有相同的经历。 大概的谈一下我对此书的感想。从港澳等地的社会工作者的诉说中我看到了内陆与港澳的差距,这也是我们当前面一个实际问题。港澳的社会工作发展早于我们,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比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受海外影响更工发展的环境更好。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社工的前景很广阔;社工不是说出来的,社工是做出来的。一直有这说:“有困难,找警察。”让我们换一句:“有困难,找社工!”下面我将从一下方面具体谈我的感受与反思: 一、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 我还清楚的记得当老师要我们解释“助人自助”的时候我的理解:帮助别人,然后自己很快乐,很满足,也即助人乐之本。当时我并不了解社工,有这种理解的同学也很多,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整体上就是助人—自助—助人,这个过程。助人就是帮助案主解决眼前的问题;案主自助:通过帮助案主,使其的潜能得以挖掘,发挥他/她的主观能动后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的难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社工;社工自助:在社工帮助案主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挑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完善自己的人格,社工在实践中成长,更好地去行使自己的职责。 区结莲在《我只是做自己相信的事》中说道:“于是,我开始觉醒到,若要让对方变得有能力自助,应该从对方自觉醒开始:觉醒自己身处的困境,觉醒自己在生命中有选择的可能,觉醒自己想要些什么,不想要些什么。有了这个,人才可产生帮助自己的动力和能力。缺乏了这股动力,社工没有可能将“自助”的能力加诸对方身上。”我非常赞段话。社工的存在不是单纯的学雷锋,别人缺粮给粮,缺水给水,而是要强大案主的力量,让他们有能力种粮食,

找,也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社工的职责 姬中宪在《社工是谁》中说道:“不知道自己是谁,只知道自己不是谁,这是我们这一代社工的身份难题。”确实有人问我社工是干什么的,我并不能说的让人家明白,真的是连自己

也诠释不清楚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感觉社工就个好泛的词。 严若芝在《路见不平 助人自助》中说道:“所以我支持社会工作者学习更多知识,例如管理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十分鼓励社会工作者运用多元智慧去服务有需要的人。”其实有时候我会想社工的理念适用于好多其他的场合,学好知识也可以有助于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就像老师说的像销售、做生意等等,可能是因为我们社工需要更多的有爱心,心,有信心,有

耐心,有决心,有责任心,有同理心,简称“七心”,还有善于言谈,能说会道(这一点我感触很深社工专业的理念与学习让我打开自己的心,学会主动与人交流)。我一直认为社工是需要的是全才,各个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说当你的案主想要你帮他解决关于法律方面的难题,你不懂得相关的法律怎么可能呢!这样的是很常见的,但是真正能做到这样的

社工真的很少,不是有激情就可以的,所以做社工真的很难。 三、大陆的社会工作 很欣赏张燕把社工比喻成拾海星的老人,也致力于做拾海星的人。如果在大陆的社工行

业中有更多的这样致力于社着于社工的人,那么社工的发展就真的前途光明了。 从大家对社工的了解程度就可以知道社工在大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这样讲,很多人都还不知道社工是什其在农村,这说明社工的发展是很缓慢的,也是极不平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家丑不可外扬”响。人们处理问题的程序先是含蓄,然后憋屈,死憋着也不肯主动寻求帮助,再后来不是憋死了,就是出事了,变得重。可能像上海,深圳稍微好一点点,至少认同度要高一些。前一段时间,我去上海参加一个由青翼组织的高校社工训练营,此次的上海之行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看到上海一些社工机构的发展,他一个很好的环境—公益孵化园,这是长沙还没有的,也是长沙赶不上的。 当然,阻碍大陆社工发展的又一因素可能就是政府了。殷妙仲在《从专业说起--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社工梦》中说道社工专业的功能与政府的支持有着很微妙的关系,社工需要政府支持,政府也需要社工的服务。但两者的关系却并不,无论何等专业的服务,到了政府手上亦逃不过衡工量值的效益评估。基本上,政府操控了社工的社会任务,间接决社工的专业性质。”我在看港澳篇的时候,觉得社工的批判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大陆的社工相对比较温顺,不敢政府,又要做事,所以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多。乐观的是,随着社工的发展,政府开

始重视社工,政府购买服务也出现即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社工的春天来了。 四、社工需要实务能力 张燕在《社工如同拾海星的老人》中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社工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深化理论。同时张燕己有这样的评价:实践的过程缺乏专业性作为一名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限。这也就告诫我们以后参加学校实践过注重我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经验,让

事情会有实际性的转变,而不是一味的做事,更重要的是反思与总结。 我们学校的社工专业在实务上并不比本科院校差,甚至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有些本科院校的实务能力还不及我们(去与各高校社工领袖聊天中了解一些关于各校的社工的发展得知),同时,作为一所专科院校,我们的成果也得到了认是我们值得继续发扬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升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老师一直强调社工要注重实务,要从一线做起,是实际性的行动。 五、社工需要“七心” 爱心:助人的前提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心的人是不能成为一名好的社工的。也就是我们

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工的。 恒心:恒心是持续的动力。社工需要有持续的观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信心:信心是支撑。虽然说社工的道路还很崎岖,但是我们要对社工有信心,就像游达裕说的“一步一脚印”。 耐心:因为社工不是短暂的行动,很多情况下都是持续性的,甚至会做一些重复的事情,但是一定不可缺少的是耐 决心:社工要坚持,要持之以恒。社工在服

务的过程中,会有受挫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决心改变自己充电。 责任心:责任心不仅仅只是社工需要。作为一个人,有责任是必须的,责任是必须遵守的准则。

同理心:对于同理心,社工是尤其要关注的。社工面对的服务对象可能会有很敏感的,或其他的。社工首先要接纳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你的服务对象,当你不能接纳时,最好转介。

这“七心”是我学了这么久的社工以及参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能我还没有完全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在努力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有时候我还是会怀疑社工的发展及自己

的前途,我有时候还是会迷茫,我想这都是很正常 句话:社工的曲折道路需要我们来抚平。一个信念:有困难,找社工篇五:社工服务感想 2

公管七班 张静璇 201231160734 元岗街探访长者服务感想 大一上学期我曾经参加过主题为“广州义工,金秋送暖”的大型志愿活动,但相比较这学期参加的广州元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活动,带给我的触动没那么大,所以,姑且谈谈前段时间在元岗街参加的小型探访长者活动吧。那次探访虽较小型但我的记忆却很深刻,

感想也颇多,学到和领悟到的也很多,同时也改变了我对社工工作的种种看法。 时间是在一个周末下午,我从学校坐车赶到元岗街,也许是元岗街较偏僻,我竟然下错了站,在元岗西路下了车,结果我往回步行走了一个站,在一个显眼处找到了“元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个牌坊。虽然过程略显坎坷,在坐车的时候也小小晕了下车,但当时心情却带有一点小愉悦,不为别的,简单的因为志愿这个本身就很高尚的行为,所以心里也对号

入座地提高了自己的形象,沾沾自喜。 进到里面,第一眼看去就是一大堆的小孩在嬉戏玩乐,好有生机,好热闹,不知不觉也会被那种欢乐感染到了。第二眼就是一群跟我一样来做志愿的学生或者已经毕了业的,看到这种情景,于是在心里发表了下感想,跟我一样高尚的其实挺多的。然后就有社工出来带领我们,带领我的社工是贾社工,但把我推荐进去的是黎社工,然后贾社工就带领我参观了他们的服务中心,我这才对这个传说中的中心有些了解。元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总共分为三层楼,每一层楼都有对应的服务场所,有专门让孩子做作业的,有让老人健身休息的,有社工的办公室,志愿者的培训室等等,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用途的场所,知道的大概就这些了。接着贾社工介绍了他们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如义工服务、残康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新广州人服务。于是我了解到原来做志愿也分为这么多的类别,我将要进行的志愿服务就又属于长者服务也属于残康服务,这说来是因为我服务的对象是一位残疾的长者。介

绍完后,贾社工就对我进行了一个小培训。 因为之前参加过这种探访活动,也接受过很详细的培训,所以贾社工的培训并没有说的很详细,该知道的我基本都懂,比如不能自己给长者带东西吃,一般不要接受长者的食物,

或者探访时不要穿短裤等等。到了与长者约好的时间的时候,贾社工就带领我上门了。 我们来到了南生花园(不知道有没有记错,地点有点模糊了),走进了长者的家里。这次探访的对象是一位中风的老人项伯,老人坐着轮椅,日常生活由妻子夏姨照顾。进去的时候,首先我观察着老人的居住环境,环境很不错,一间不算小的房子,一个客厅、两三间卧室等,光线很好,空气也很新鲜,感觉房子的主人精神状况应该不错,生活也较闲适,看来老人不算孤僻,可能不会很难相处,在心里我如是想。于是,在心里也雀跃了一下,毕竟也曾遇到

过不善言辞的老人,场面多多少少会有点尴尬。 一看到我们,项姨很热情地拿吃的招待我们,这似乎是很多老人喜欢做的,不忍直接拒绝老人,所以我和贾社工很委婉地谢过老人的招待,但依旧没有吃老人的东西。感觉到我们已经和老人“融了冰”,消除了隔阂,我们开始聊起话来。慢慢地我了解到老人都是江西人,带着浓浓的口音,普通话很不标准而且说得很快,有时听得很吃力,所以我和贾社工都要聚精会神地听着项姨的口若悬河。项姨很健谈,滔滔不绝,但夏伯却很沉默,几乎不说话,只有在一次我把夏姨说的“猪肉”听成了“牛”后,夏伯才开口。我们还询问了下夏伯的日常

生活,知道了夏伯一般白天在客厅看电视,晚上由项姨带着去外面散步,有时夏伯的腿在下 在回去的路上,我跟贾社工谈起了社工这门工作。贾社工很有感触地说起了自己对社工

的喜欢,同时也说社工并不像外人看起来的那么轻松,其实很累但她依然喜欢那种服务的感觉。从贾社工的句句深思真切的话语里,我对社工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社工在我心里并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是那种做义工却赚钱的工作。现在,知道了社工做了什么,为的是什么,原来社工们不仅在于为社区服务,也在于心中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渴望,

是那份满足让他们从繁忙工作中获得快乐。 回到中心,贾社工让我填写了一份义工资料和工作结果,在填写中,我的心情也多了一份来之前所没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似乎是老人给我的。我给了他们问候和服务,他们就赠与了我精神上的力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6o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