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分析解读(全面详细)

更新时间:2024-07-04 09: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5—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

2005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

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辩性。面对竞争,是拚个你死我活,还是扬长避短,发挥个性,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达到双赢?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会思考甚至做出抉择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对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明智;合作对话,互惠互利越来越多。因此在竞争中要运用智慧,巧妙合作,达到双赢。话题中“智慧”是手段,是方式,“双赢”是目的,是结果。这篇作文可写成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2006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 那儿有灰尘、石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题评析】

2006年是山东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二年,已经历七年话题作文的山东考生今年走进了“后话题作文时代”。

去年高考时,“话题作文时代”即已终结,形成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足鼎立”的局面。 今年的材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立意:

(1)从“远看”的角度去理解:遥远的星空中,那闪亮的星星最能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这都是遥远的距离造成的。人类对美好事物怀有梦想,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立意的角度可以是距离产生美、人应该怀有梦想等等;

(2)从“近观”的角度去谈问题:登上星星之后,发现星星和地球一样,也有“纤瑕”,并非完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为外物的假象所迷惑,方能洞若观火。立意的角度可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脚踏实地、深入地看问题等等。

(3)将“近观”和“远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距离远了,就有美好的想象;距离近了,不免会心生失望。如同怀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越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越痛苦。处理好“梦想”和“现实”的关系,人生才会既美好又有意义。立意的角度可以是梦想和现实的关系等。第一和第三种立意容易出彩,第二种立意易写难工。 另:

今年山东高考作文材料为雷抒雁的一首哲理性小诗。雷抒雁写《星星》的背景,正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拨乱反正、从虚幻向现实转变的时代。“星星”的意象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暗示性:它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似乎美妙至极。狂热的崇拜,使人们放弃了冷静的思考,使自己的眼睛被假象和情感蒙蔽,从而忽略了真相。

考生可能并不了解这样的背景,但它内容浅显,也有现实意义,很容易把握其精神。小诗一共六句,分两节,以对比手法,形象阐明了“远望”和“近观”对认识产生的巨大影响。从“总以为”这样的语言标志看,雷抒雁对“仰望”的内容有所否定,正如转折关系的复句中转折词之后的内容为句子的重心一样,作者更看好“近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感觉到,小诗力图传达出的观点是,远望的美感是不真实的,只有走近事物,我们才能得到事物的真相。当然,后一节中所谓的“真相”,只是一种想象中的真实,因为迄今为止,人们只登上过月亮。

基于此,切题的立意为:完全立足于小诗本身,在远望和近观之

间立意,选择后者;或者从喻意入手,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强调现实的重要。而且,鉴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具有多元解读的特质,解读的内容可关涉到对同一事物因观察距离不同造成的认识上的差异,表象和本质,理想和现实,辉煌与付出等诸多认识方面的问题。 以下立意为合题:距离产生美;外表与内在(不要为美丽的外表欺骗,要追求内在的真实);现象和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辉煌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实践出真知(不要只是仰望,要飞上去观察);安于眼前,活在当下(远方的美丽不过是假象,不必生活在别处);相信自己(就象对天上的星星产生完美的联想一样,我们往往羡慕他人,而走近他人,你会发现,他和你原来一样);等等。

新课标对写作的表述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本质性内容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可见,这次命题的内容非常切合新课标精神。 2007年

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 【点评】

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逝者如斯,“时间”如流水,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们大都习惯于遗忘并且安于遗忘,甚至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遗忘中“瞒与骗”。 所谓“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无视,对经验的麻木。概括地说,就是“时间使记忆风化”。这恰恰是本作文立意的反面。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昨天在今天延续,历史活在今天,这样的记忆当然不会风化。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写作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史的耻辱,总之,强调的是记忆的重要性,是尊重历史的重要性。

2008年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8年,话题作文“春来草自清”出自一首阐释佛教教义的诗歌《乐道歌》,为唐朝天宝年间诗人明瓒和尚所做,其末句是“兀然无事做,春来草自青”。在流传过程中意义有所改变,现在多为:顺应自然,服从本性,反对人为,反对主观、强求、勉强做事。

该话题的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要把握这一关系,就不仅要明了其本意,还要明了象征义:春是外部客观的事物,包括环境、条件、时机、机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政党等社会力量;草则是主题,是我、我们等具有能动性的事物。

春与草的关系就是客观的事物对主体发生重要的影响,而主体又具有自身强烈的内在要求,彼此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是在主题的强烈要求下的,即草青是生命欲望的释放。

话题中“自”也很关键,“自”就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与“来”相呼应。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船到桥头自然直”“切勿揠苗助长”等都是符合题意的,坚持信念和理想,相信“春来草自青”这一信念,保持乐观,积极地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创造条件等。

体裁适合于议论文,内容在于阐释主客体关系,探讨作为主体的生命个体,在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更偏向对自我的关照。 2009年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壮、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对作文写作给了很明显的提示,既指出见证是一种经历,又指明了写作范围。也就是,见证既可以指个人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凝聚一词又强调了入题角度不能太小。材料第二句话,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表明我们既可以写现实人生,也可以追溯历史人物事件。可大可小,可古可今。 09年作文题有如下特点

考生审题难度相对降低。属于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并没有在材料本身逻辑内涵上给学生设置障碍

紧扣热点,关注现实。08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汶川地震,对一个民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我们仅仅从作文角度,当时就有几个省高考作文涉及到了汶川地震。而2008年的奥运会更是百年盛事,是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一次大的展示。山东的见证,可以说与之不无关系。

由于见证往往需要一个主体见证者,学生很容易以第一人称进行写作,体裁上更容易写成记叙文。

从思想内容角度,更多的还是让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社会的关注,属于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结反思。而并不是突出个体对自我的成就和反思。 另:

今年的山东卷作文,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材料既是一种限制,也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段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写清什么见证了什么,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薇娜,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还有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命题思路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2008年到2009年至今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或悲或喜的大事,这些事不同程度的都成了历史的见证,例如抗震救灾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我们国力的日渐强盛,金融危机见证了我们综合国力的强大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我们这一批学子见证了山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回归等,此外像三鹿奶粉事件,今年流行的网络用语,例如“打酱油的”“做俯卧撑”“我是北京来的”“宅男宅女”等或许都是我们民族心理或意识形态发展的某种见证。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从写人生来说,可以找一个具体的物件来见证我们自身的成长,可以参考古诗词当中的明月、长柳,芍药等见证某朝代由盛及衰的手法,写“明月见证我成长”“老榆树见证我长大”等。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接触过的文化名人,英雄伟人,大的历史事件都可看做是某段历史或某种精神成长的见证,应该也能写出好文章。

2010年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纵向对比下,08年话题,09年标题,10年材料,年年有变化。 本年度作文个别考生由于对托尔斯泰名言理解不到位,结果审题出现了偏差。有的将文章主旨确定为“福兮祸之所伏”,有的确定为“我处在阴影中我快乐”,有的确定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等等。

考生可以把这句名言作文一个论点,写成一篇论述文。也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一个主旨,写一篇文学类文章去表现它。既要看到光明,又要看到阴影。也就是说,要全面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骄傲自满,沾沾自喜。要看到阴影,更要看到光明,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拥有信心,赢得最后的成功和辉煌。也可以从“光明和阴影构成人性的复杂”这一角度入题,探讨人生由成功和失败构成,人生由顺境和逆境构成,人生由幸福和挫折构成,人生由圆满残缺构成,人

生由荣光与耻辱构成,人生由公平与自私构成,人生由善良与邪恶构成等等。

思想内涵方面跟08年作文有相似性,也是一种主体对自我精神领域的关照。强调主体在客观世界面前的生存态度。

从文体看,更适合于写议论文。 另:

山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比喻性;二是两面性;三是现实性。从“双赢的智慧”、“星星与尘埃”,到“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春来草自青”,都是如此。2009年的“见证”好像比喻性少一点,但暗含的两面性与现实性还是很明显的。而今年的作文亦是继承了山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三个方面皆十分突出。

很明显,这里的核心词语是“光明和阴影”,其次是“人生”“变化”“魅力”与“美”。就是说,光明和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

从审题角度看,本题不是很难,只要抓住了“光明和阴影”就不会跑题。实际上不管是人生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光明与阴影共存的。当然这阴影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不同。材料界定在了“人生”的层面上了,人生的变化也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

从作文的选材看,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的事例很多。例如,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发配新疆;布鲁诺的火刑,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霍金的病是阴影,但它丝毫没有阻挡他仰望星空的光明。中外名著中的不少人

物事例也同样展现着“光明与阴影构成的美”。

从文体选择看,议论文容易写,记叙文也可以,但要扣准题意。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理性与辩证性增强了,总体难度适中。 另:

见到这道作文题,我想起几年前与全国高考命题人的一番对话。这位高考命题人问:“你们知道学生写作文最害怕什么?”我们有些茫然。这位命题人接着说:“学生实际上最害怕的是写两个方面的作文,只谈一个方面他还能写好,但面对两个方面的话题,其思维就会大打折扣了。”而近几年山东卷的作文题就在无意之中秉承“两个方面关系类作文”的命题思路。从2005年的“双赢的智慧”到2006年的“星星与尘埃”,从2007年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到2008年的“春来草自青”,再到今年的“光明和阴影”,大都是围绕两个方面的话题来命题的。

此外,山东卷高考作文命题还有两个特点:比喻性和时代性。纵观这六年的作文命题,有四年的命题比喻性是很强的。为什么采用比喻性作文命题呢?因为这样的文题讲究文学与文采的意味,含蓄蕴藉,有内涵,覆盖面广,更能引起遐想等。而这六年作文命题的时代性也相当明显,“春来草自青”是针对汶川地震,而“见证”则是针对改革开放30年,今年的“光明与阴影”也有很强的现实意味。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面对经济危机,面对社会与人生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是一味地责怪人生、社会,还是充分认识到人生与社会的特定现状与自然规律呢?那就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观点

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两面性、比喻性、时代性都是从文题表面获得的启示,而今年山东卷的最大特点是理性。这是一种深邃的探索,可以说是深度的理性思维在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灵光闪现。如何看待社会与人生,如何适应你所生活的时代,如何面对遇到的现实与困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哲学境界。而理性的、哲学的思考与命题,不管是对人生个体而言,还是对社会宏观而言,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当然,山东卷的理性作文命题,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题最容易写成议论文,若采用记叙性文体就不太好写了,这也是理性作文的某些制约吧。 【阅卷感受】

此次文题的审题难度不大。从审题角度看,只要抓住了“光明和阴影”就不会离题。实际上不管是人生还是社会的变化,光明与阴影都是同时共存的。当然这阴影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不同。但从此次作文评卷结果看,还是有不少考生跑题了。有的把“阴影”看做是“幕后英雄”,于是论述了“成功与幕后人的关系”;有的把“阴影”看做黑暗,于是拒绝阴影;有的把“光明和阴影”理解成了“正与反”等,这些都是不符合题意的,因而得分不高。

从作文选材看,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的事例还是很多的,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李白的“失向来之烟霞”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苏轼的放逐被贬与诗文、人格的魅力;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史铁生既铸就着

《病隙碎笔》的文学光明,又并存着“职业是生病”的阴影。这些事例都是平凡的事例,但都蕴藉着光明与阴影的要素。多少美丽正是有了阴影的衬托,才有了更深层次的真善美的光明闪耀。 2011年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难度不大,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符合“给学生发挥创作的空间”的新课标要求。

“你”是一种对话、称呼,指单个的人,也可指群体,也可以指人以外的其他事物,比如一种精神(信念,勇气,关爱等),一种价值观,一种思想体系。“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等很多领域。

“这个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考生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想到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世界在腾飞、世界需要绿色、世界需要创新、世界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发展等等。所以题目的思路还是很广泛的。

“需要你”中的“你”显然指我们大家,特别是青年学子,那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学生可以写需要我们坚强、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我们维护绿色世界等。

另外,还可以联系现实世界,比如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还不和平;联想到全球气温升高,会想到环保;联想到能源问题;联想到人们的举止还不够文明等。

再就是注意“需要”这个词,实际上蕴含了一个回答“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要求。

“这世界”,在一篇文章里可以理解为“我们”的世界,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我的”世界。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我们很容易感觉到这篇作文比较适合的文体:记叙性的散文或抒情性的散文。偏重议论的文章写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2012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 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是孙中山为激励和鼓舞革命志士而作。12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后的第一年,又是十八大召开之年,命题人以此为题,颇有深意。

命题又一次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性。这也是山东高考备考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该命题审题难度不大,材料既有所指向,又比较开阔,进行联想感悟的空间较大、较宽,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而一切感悟和联想都要求基于材料,当然这既可以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含义和中心含义,也可以着眼于材料的局部含义,无论怎样,感悟和联想都必须有“材料的影子”,都必须是材料的必有之义和应有之义,材料是作文的由头和触发点。

材料共有三句话,经过对材料的切分和句意关系的把握,其中心含义是“心不死”,其中含有三个要素:第一要有担当,就是对国家、民族、人类和世界有所承担有所贡献;或者对自我的投入和担当。二是坚持、执著,其隐含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达成目标。也包含着对理想和志向的奋力拼搏精神。三是坚信未来,取得成功。

体裁明显偏向于议论文。 2013年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文。

点评一:

山东卷的这个题目从《咬文嚼字》给著名作家挑错谈起,“挑错”这一行为,是求真务实之态,面对“挑错”的态度,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治学风格。材料自然没有回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同去年孙中山名言一样,可以说紧贴时代,彰显文化,培养品格,又避免了“中国梦”等热门押题。

题目要求“选准立意”,自然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是一定不会偏离题意。

除了这一立意,还可以从以一下角度考虑:

1、“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可以由勇于挑错的立意。

2、“作家表示理解,积极回应”可以谈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什么样的态度。

3、铁凝、莫言的行为可以引出立意“感谢挑错”。

4、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

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但是也可以写自己及身边挑错的故事、对“一字师”“推敲”等进行改编。也可以将思维扩张开去,悲叹面对挑错固执己见的人,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何面对挑错。

本题强调“选准角度”,在紧张的考场上,可能让学生因求稳而选

择“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这一立意,导致立意同质化、狭窄化。 点评二:

在六月淡淡的花香里,每年高考拉开帷幕,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受着高考所带来的改变,这个词语牵动着考生、家长、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心,而相信对于所有考生来说,这一年的拼搏,其实才真正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从写作上来看,今年高考山东卷语文作文略有创新性,难度也在大多数学生的预料中。

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3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铁凝、莫言小说中的文史常识差错被《咬文嚼字》杂志挑出,近日引发网友关注并热烈讨论。作家纷纷表示,只有敢于认错,感谢纠错人,才能免得谬误流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而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

难,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如果考生抽出稳定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只要围绕题目写作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咬文嚼字”,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向内探究人性的魅力”与“向外取得外物的倚助”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成功的“内外兼修”。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误”——“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审题当属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孙中山的名言体现着从关注个体到关注个人融合、关注社会,“外力”也会与“自省”一样,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终于走上了“内外兼修”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高分不易,分差不大将会是今年作文的典型状

态。 点评三:

今年的山东高考题作文题体现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 今年的山东高考题作文题目不存在审题难度,可写范围很广,从杂志社方面着想:角度一、敢于指出错误;角度二、监督不可少;角度三、敢于挑战权威;角度四、让文字更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从作家角度着想:角度一、良药苦口利于病;角度二、敢于承认错误;角度三、改正错误是一种态度;角度四、虚怀若谷是一种美德;角度五、感谢挑错者。

最佳立意:良药苦口利于病、改正错误、敢于指出错误。 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体现了下列特点: 一、 时代特色

当前中国,面对日本对于钓鱼岛的小动作,面对日本否定二战成果的严峻现实,否定对亚洲的侵略的历史,这些都是错误的。山东高考题涉及到了这些时代特色。

二、 社会现实

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的一些改革措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修正;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心里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节奏,心里变得浮躁、冒进,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这些都需要改进。

三、 大国胸襟

面对错误,首先是敢于承认,然后是用于改正;逃避错误,无视错

误,都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山东高考作文题,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胸襟和气度,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

四、 成熟品质

敢于面对现实,正确对待错误,是人类成熟的标志。山东高考作文“错误”的话题,体现了中国人民日益成熟的心态。不回避错误,正确对待错误,体现了中国人在世界人民面前的自信成熟与诚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6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