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实验活动探究》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4-28 16: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说课稿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 孙剑梅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内容。其“活动与探究”以溶液的概念和形成等知识为理论指导,为后面学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奠定一定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本单元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第十、十一单元的重要基础,呈现出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特点,同样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理解物质在溶解时吸热、放热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合作探究实验,建立严密的思维角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思维与方法,提前掌握因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实验和讨论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团结精神;微观分析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原因,树立化学知识体系发展观;联系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养成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的习惯。 3.重点、难点

(1)重点: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如何引导学生从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的实验验证设计引出由于吸热放热等热胀冷缩引起压强差、气体量得减少引起的压强差。

(2)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的实验验证设计引出由于吸热放热等热胀冷缩引起压强差、气体量的减少引起的压强差。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预备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溶液的定义和形成,在此基础上掌握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比较容易。在实验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操作简单实验。此外,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需通过激发好奇心来提高积极性,触发求知欲,培养化学兴趣,迎合其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身临其境的研究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存在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容易激起其求知欲望。为此,我将通过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的实验使学生发现物质溶解时有温度变化,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另外,我将采用手持技术进行实验,让学生摆脱教材束缚,大胆设想,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本节课我将有机结合理论推测、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等方法,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法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利用已知建构新知。考虑到学生可能已养成重视结论的习惯,不够注意过程和方法,我将鼓励学生大胆实验,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讨论概括来获取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1.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大胆猜想 演示稀释浓硫酸的趣味实验(如图1所示),让学生观察到小木块因石蜡熔化而掉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求知欲望的同时将课本52面实验10一5稀释浓硫袋.夔易、水不硫图1稀释浓硫酸酸实验提前教授,减轻以后的学习压力。接着提问:“物质溶解时只有放热现象吗?”引导学生猜想,使其进一步掌握“猜想”的一

般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猜想结果大致如下:物质溶解时可能放热、吸热或温度不

变。

2.环节二:研究讨论,设计方案,启发诱导

指导学生根据给出的仪器(温度计、烧杯、玻璃棒、U形管、广口瓶,双孔橡皮塞、试管、导管)和药品(NaCI,NH4 N03 , NaOH固体)进行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在课本30面画出简图后进行实验。设计的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案1:往三个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人等量NaC1,NH,N03 ,NaOH固体,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判断溶液温度变化。

方案2:先测水温,再往三个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NaCI , NH, N03 , NaOH固体,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固体溶解后测溶液温度,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方案3:如图2所示,注人一定量水于试管和U形管中,往试管中加人等量NaCI , NH4N03 , NaOH

方案4 NH4N03 ,NaOH固体,观察固体溶解后导管口的现象。本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创新,提高其化学兴趣和科学探

究意识。

3.环节三:实验探究,分析交流,加深印象

在学生已于课前预习实验教材的情况下,先展示实验仪器药品(NaCI,

NHQN03 ,NaOH固体)温度变化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如环节3中所显示)和实验步骤。接着,我将学生分成8组,每2组验证一个方案,最后相同实验的2组对比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

4.环节四:深入分析,巩固反馈,拓展应用:“压强差 ” 是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应用得较多的一个物理知识。 主要体现在与实验的装置原理或操作原理有关。“气体压强” 这个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初三学习的内容。 而初三学生在学习中,不习惯将各学科的知识相联系, 不容易找到各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因此必然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压强差 ” 在初中化学实验题中的应用 ,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利用热胀冷缩引起的压强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初中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利用由 “热胀冷缩”引起的压强差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通常判断装置密据是装置微热后,导管出口出现气泡 (如图1)或者导管内液面和导管外液在高度不同(如图2)。

2 协助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2.1 利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引起的压强差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有许多反应实际上发生了, 但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就可以考虑利用 “压强差” 作为装置原理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例: 为 探 究CO2和Na OH确 实 发 生 了 化 学 反应,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以下4种实验装置:

据图10请回答: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验装置是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选择装置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 2.2利用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引起的压强差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有热量的变化。对于温度变化不够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考虑利用装置中“压强差”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例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时现象不明显。小明选择图1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

若将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滴加到烧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发现U形玻

璃管内液柱____,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中和反应_____。

3、协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测定:见课本上册27页。 4、协助判断反应或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 4.1利用压强差协助判断反应时的热量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5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