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步行道路安全设计案例研究_李建华

更新时间:2023-07-23 18: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等学校步行道路安全设计案例研究

A CASE STUDY OF SAFTY DESIGN ON SIDEWALKS IN CAMPUS

李建华1杨健2  吴越2

Li Jianhua, Yang Jian, Wu Yue

摘要/ 以湖南科技大学两校区的步行道路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等研究方法,探讨“步道外通行率”与步行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步道宽度、障碍物率、道路连续性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找出决定高等学校步行道路安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在高等学校步行道路的安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关键词/ 步道外通行率影响因素高等学校步行道路安全设计

ABSTRACT/ Tak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surve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er sidewalk passage rate”

and physical data such as the width of sidewalks, the rate of impediment and continuity, and the passage rate of foot passengers together with motor vehicles, then, the main factors can be found byregression analysis. In addition,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about safty desin on sidewalks in campus.KEY WORDS/ outer sidewalk passage rate, factors, campus, sidewalks, safty design

1  绪论

步行是大学校园里大部分师生采用的出行方式。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私人拥有汽车这两股热潮的到来,大学校园内的人车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因此,从行人安全的角度对校园步道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叶光毅的研究表明,尽管徒步交通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行人可以用忍耐的方式来吸收某些交通规划上的缺失,但步道的设计应该有一个符合行人特性的设计基准[1]。与此相似的是,本研究认为,行人对所在步道没有选择的权利,却可以通过采用违反道路设计意图的使用方式来表达其不满意程度,我们正可以藉此检讨现有设计的得失优劣,并在改扩建和交通管制方面作出相应的改进。

参考大陆和台湾方面的相关成果[2-7],本研究试图缩小研究范围,将重点放在局部步道的安全性能的实证研究方面,考察的主要指标是“步道外通行率”,亦即步道外行人量占总行人量的比率,具体案例来自湖南科技大学南北两校区的步行道路。2  意识量调查2.1  问卷设计

本研究试图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科技大学校园内步道的有效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作出初步的评估。因为对处于步道使用高峰时段的行人进行问卷调查存在着配合方面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替代方案,即在高峰时段组织3个班级的学生共74人进行一次模拟试验(要求这些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穿越某些道路,并填写教师制订的调查问卷),其目的是研究步道有效利用率与行人意识量之间的关系(所谓意识量,指的是行人对步道性能作出的主观判断)。另外,在问卷调查的同时,组织专人对各步道进行“步道外通行率”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评估项目进行比较。问卷设计如表1所示。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6C318)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2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潭,411201)

收稿日期:2009-02-08

2.2  指标确定

本研究使用“步道外通行率”来表示步道的实际利用程度,系指步道外通行人数(人/h)与步行交通量(人/h)的百分比。这里的“步行交通量”,系指在所调查步道上某一断面高峰时段内观察到的行人通过数,单位是人/h。具体的做法是:在调查日当天上班和

表1 步行道路性能评估项目(道路名称等级

项目步道宽度步道障碍物率步道连续性步道绿化率步道铺装良好程度

分值

 1很宽很低很好很多很好20

 2宽低好多好10

道路编号)

 4窄高差少差-10

 5很窄很高很差很少很差-20

 3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0

1 航拍图片中的各条步道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09

建筑学报

AJ ACDEMIC ARTICAL ISSUE

2 步道外通行率与步道宽度之间的关系3 步道外通行率与步道障碍物率之间的关系4 步道外通行率与步道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5 步道外通行率与步道绿化率之间的关系6 步道外通行率与步道铺装良好程度之间的关系7 步道外通行率与步道性能综合评估值之间的关系

上学时间段(上午7∶30至8∶00,下午2∶00至2∶30),分别记录30min内的交通量,再加以平均,以此作为高峰时段的步行交通量。这里的“步道外通行人数”,系指在所调查步道上某一断面高峰时段内观察到的行人通行于步道外的数量,单位是人/h,其调查方法与步行交通量的调查方法相似。2.3  步道选择

调查所选择的步道及其编号为:南校区思成路(A1)、南校区家属区主干道(A2)、南校区商业街(A3)、南校区西门侧主干道(A4)、南北校区新干线(B)、北校区大门入口主干道(C1)、北校区教学区主干道(C2)、北校区白石路(C3)、北校区至诚路(C4),基本上是高峰时段行人比较密集的道路(图1)。其他一些道路,则因为未设步道而不作考虑。2.4  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步道外通行率”与行人对步道宽度、障碍物率、道路连续性、绿化率、步道铺装良好程度等项目的意识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图2-7)。具体而言,步道外通行率随着步道宽度、绿化率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障碍物率、道路连续性、步道铺装良好程

表2 各道路机动车道平均宽度与步道平均宽度测量值道路编号

指标(单位)

机动车道平均宽度(m)

左侧

步道平均宽度(m)

右侧

A16.21.21.5

A28.12.42.6

A38.42.03.3

A48.40.93.7

C1

C2

C38.74.23.3

C48.75.55.7

度的改善而降低。

应该指出的是一些极端值的出现。其中,A3和C4因为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步行者必然要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问题,所以,虽然受访者在问卷调查中对这两条道路的步道评价较低,其“步道外通行率”倒是相对较小的;相反,因为A1和C2处于教学区,特别是C2位于专门设置的步行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量很小,步行者的安全问题不是非常突出,因此这两条路上的“步道外通行率”有所增加。基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本研究在下面的物理量调查中增加了机动车交通量这一指标。3  物理量调查

在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对各步道的宽度进行测量,并对步道的各相关物理量进行调查,以便找出“步道外通行率”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参见表2和表3。3.1  指标确定

1) 机动车交通量

在调查日当天上班和上学时间段(上午7∶30至8∶00,下午2∶00至2∶30),分别记录其机动车交通量并加以平均,以此作为该道路高峰时段的机动车交通量。

2) 障碍物率

参照吴永隆的做法,将障碍物率定义为“障碍物宽度”(垃圾筒、公共电话、水果摊、电话亭、违规停放的摩托车所占的宽度)

[3]

的平均值(取6个处于极端情况下的断面)除以“步道净宽”。与吴

10.016.214.8

3.07.84.73.0

8.0

4.7

注:步道宽度中的“左”和“右”是指按照道路编号顺序行走时的方位

永隆的做法不同的是,因为该校园内较少有摩托车停放的现象,这

表3 物理量调查结果

道路编号

指标(单位)

步道外通行率(%)机动车交通量(辆/min)障碍物率(%)

步道连续性(次/100m)

绿化率(%)步道铺装损坏程度(%)

A1

A2

A3

A4

C1

C2

C3

C4

里所定义的“步道净宽”不考虑“摩托车停放所占宽度”,而是指“步道总宽度”减去“树木根部所占宽度”的平均值(在每个路段内随机地取6个断面)。

3) 步道连续性

这是本研究为了考察步道行走舒适性而设定的指标,指的是水平方向的连续性,可以用当3人同向并行运动时平均每100m步道需要迂回的次数来衡量。

78.452.959.90.231.305.8034.320.422.6

14.53.115.050.222.315.67.6

0.027.5

53.635.730.137.328.96.324.474.304.400.302.815.5018.420.610.63.08.212.20.00.017.1

7.2

12.716.717.44.6

20.51.54.3

9.01.211.4

40.548.939.758.2

ARCHITECTURAL JOURNAL

步道外通行率(%)

机动车交通量(辆/min)

步道外通行率(%)

A1 南校区思成路A2 南校区家属区主干道A3 南校区商业街

障碍物率(%)

步道外通行率(%)

步道连续性(次/100m)

A4 南校区西门侧主干道

步道外通行率(%)

B 南校区新干道

C1 北校区大门入口主干道

绿化率(%)

步道外通行率(%)

C2 北校区教学区主干道C3 北校区白石路C4 北校区至诚路

步道铺装损坏程度(%)

8 步道外通行率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9 各步道的平面、剖面和实地照片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09

建筑学报

AJ ACDEMIC ARTICAL ISSUE

4) 绿化率

系指行道树或步道外坎墙上的植物所占画面的比率。计算方式为:拍摄6个道路断面,在每张照片上用CAD软件来测量绿化部分的面积以及画面的总面积,将绿化部分的面积除以画面的总面积,可得每一断面的绿化率;再取6个断面的平均值,即为所求步道的绿化率。

5) 步道铺装损坏程度

在每个路段内随机取6个断面,测量步道中损坏的铺地宽度,将该值除以步道净宽度,得到的比值即为步道铺装损坏程度。3.2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步道外通行率与机动车交通量、障碍物率、道路连续性等物理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而且北校区的步道外通行率大大低于南校区的步道外通行率(图8)。4  原因分析

结合上述两项调查,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1) 就历史原因来说,湖南科技大学系原来的两所院校合并而成,其校园规划有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南校区原来是一所部属工科院校,其校园规划偏向于实用,很少顾及校园的景观和人文气息,就道路而言,则很少考虑步行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北校区原来是一所师范类院校,多由人文教育类学科组成,其规划较多地考虑到行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人文气息也浓厚一些(图9)。具体到步道安全性而言,北校区将教学区封闭,专门设置了一些步行区域,而南校区则很少有这样的考虑,其主要教学区域干脆没有设置步道,任由人车混行。

2) 南校区的道路出现了步道外通行率较高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不在步道的宽度上。按照吴永隆研究的一般性结论,“若欲拟定

[2]

高水准之步道,其最小宽度应为2m”,而湖南科技大学校园内大

5.2  针对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步道的建议

1) 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对步道的安全设计作出必要的改进;2) 在可能的条件下,改善南北校区尤其是南校区的步道状况;3) 加强校园道路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并采用一定的配套设施(如路障和标识系统)对校园道路系统进行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 叶光毅. 人行道上之行人流动特性分析[J]. 台北: 运输. 1990, 14: 53-54.[2] 吴永隆, 叶光毅, 张耀珍. 有关步道设置之基础研究(1)—步道宽度之决定[J]. 台北: 建筑学报, 1995, 14: 117-135.

[3] 吴永隆, 叶光毅, 张耀珍. 有关步道设置之基础研究(2)—步道宽度的评估[J]. 台北: 建筑学报, 1995, 15: 33-45.

[4] 吴永隆, 叶光毅, 张耀珍. 有关步道设置之基础研究(3)—步道设置基准的建立[J]. 台北: 建筑学报, 1996, 17: 1-11.

[5] 梁宝燕. 环境与行为: 大学校园步行系统建构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7.

[6] 龚岳. 大学校园道路系统的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002:17-18.

[7] 王玉栋. 大学校园交通系统设计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001: 30.

部分步道的宽度都超过了2m,因此“步道外通行率”偏高这一问题主要是由步道的连续性和障碍物率引起的,换言之,因为步道设计不合理,影响了步行的连续性,以至于步行者宁愿牺牲安全性而追求步行时的舒适性。其中,将行道树、路灯和垃圾箱等设施设置在步道中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3) 在影响步道外通行率的诸多因素中,绿化率和步道铺装损坏程度所起的作用相对较低(实际上,步道外通行率最高的思成路,其绿化率是很高的,而北校区步道的铺装损坏程度并不比南校区好多少)。而按照吴永隆的研究,这两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2]。这是因为本次调查在秋季进行,没有充分反映降雨和日晒等气候的影响。5  结论和建议5.1  一般性结论

1) 决定高等学校步行道路安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机动车交通量、障碍物率、道路连续性、绿化率和步道铺装损坏程度等因素。

2) 高校道路出现步道外通行率较高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不在步道的宽度上,而是由步道的连续性和障碍物率引起的。

3) 在影响步道外通行率的诸多因素中,机动车交通量不是道路本身的物理量,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外在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步行者的选择。

ARCHITECTURAL JOURNAL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5s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