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考试重点

更新时间:2024-05-15 18: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园林生态与环境保护考试复习重点

一、 生态系统 (四大组分、三大结构、三大功能)

1、 概念: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

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2、 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 结构:有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的)

4、 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

本功能,信息传递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调节作用,能量和信息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态,推动和调节物质运动,三者不可分割,成为生态系统的核心。)

二、 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意中相对的平衡状态,

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三、 环境

1、 概念:环境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而言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

环境。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 分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四、 生态因子的作用及规律

1、 环境条件,又称生态因子,使之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2、 规律有: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为考试重点) 五、 土壤

a) b) c)

质地范围:“三泥七沙”或“四泥六沙”

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克每立方厘米 土壤肥力的概念

六、 园林植物与光环境:能被叶绿素吸收的辐射称为有效辐射或生理辐射

七、 光饱和现象:园林植物在较弱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强度也增强,

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即最大值时,光合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八、 按照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程度将植物分为3种类型:阳性植物、阴性植物、中性植物 阳性植物:含笑、一品红、鹤望兰、香石竹 阴性植物:万年青、杜鹃花、构骨、六月雪 中性植物:月季、罗汉松、桔梗 (各类植物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九、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举例 长日照植物:凤仙花、唐菖蒲、风铃草 短日照植物:牵牛花、菊花、一品红、一串红 日中性植物:月季、香石竹、紫薇、大丽花、仙客来 十、温度与园林植物分布

1、积温:积温是指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

2、冻裂:冻裂是指白天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树干,入夜气温迅速下降,由于木材导热慢,树干两侧温度不一致,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3、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节律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4、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

为物候现象

十一、园林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

根据水环境的不同以及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情况,可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一) 水生植物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二) 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统称为陆生植物,可分为旱生植物(多浆液植物,少浆液植物)、湿生植物

(耐阴湿生植物,喜光湿生植物)和中生植物

十二、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基本组成单元 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

2、数量特征: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遗传特征

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下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其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生态对策是指生物经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对策或策略,它可以概括说明生物是以何种形态和功能特征来适应环境而完成其生活史的

共生包括互利共生、种间偏害共生、种间偏内共生、原始协作 化感作用是指生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十三、生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 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联系 3) 群落与其居住环境紧密联系 4) 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相对一致的外貌 5)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 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生物群落的结构 1) 群落的垂直结构 2) 群落的水平结构 3) 群落的时间结构

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增加和某些生物种类密度增大的现象,叫做边缘效应 十四、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个体总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既包括了同一种群的基因变异,也包括了同一种群内的基因差异。

2、外来生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生太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3、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引发本土生态灾难。 4、外来入侵种的传人途径1无意引入2有意引入3自然传人 5、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理

1)以群落为单位的原则2)地带性原则3)生态演替原则4)一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的原则5)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6)景观多样性原则7)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十五、城市生态系统

(一)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是一个以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为中心,由居民和城市环境组成的自然、社

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或称城市生态系统

(二)园林环境通常包括园林自然环境、园林半自然环境和园林人工环境 (三)园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1)园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构成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2)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3)园林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4)园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5)园林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同于自然生态环境 (四)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 1、园林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 2、园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1)水平结构(自然式结构、规则式结构、混合式结构) 2)垂直结构

3、园林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1)季相变化 2)长期变化 4、园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五)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1、园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园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园林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园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十六、生态规划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区域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园林生态规划是指运用园林生态学的原理,以区域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园林

生态分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园林生态系统的优化空间结构和模式,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合理、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规划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自然优化原则 3、生态位原则 4、以人为本原则 5、生物多样性原则 6、

可持续发展原则 7、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原则 8、绿与美协调发展的原则

园林生态设计的原则

1、协调、共生原则 2、生态适应原则 3、种群优化原则 4、经济高效原则 园林生态设计的范畴

1、公园绿地的生态设计 2、生产绿地的生态设计 3、防护绿地的生态设计 4、附属绿地的生态设计 5其他绿地的生态设计

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各种适生的植物类型。一般要以乡土植物种类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各种引种驯化的类型,特别是以在本地经过长期种植,取得较好效果的植物类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5s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