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策略

更新时间:2023-12-30 06: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探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策略

摘要: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是向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大计,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融通问题更是关键之所在。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以及在投融资方面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基础设施 投融资策略

一、城市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世界人居二大会”指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用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是必然的长期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从全国来说,城市化水平从1998 年的30.4%提高到2002 年的39.1%,2004 年达到41.0%,(城市人口5.2 亿,农村人口7.6 亿)每年以高于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前发展(如表所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极大的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一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

表1:我国1986—2004 年的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25.3 25.8 26.2 26.4 26.4 27.6 28.1 28.6 29.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9.4 29.9 33.4 34.8 36.2 37.7 39.1 40.1 41.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马秀岩、马衍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全国的城市化率在横向

1

上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大中小城镇建设投资的扩张,成为90 年代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启动内需,城市化进程因此有了基本构架。1998年以来,国家一方面大规模地投资于基础设施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启动住房消费信贷,将消费者与城市化进程对接,作为城市化最重要标志的房地产业成为了支撑经济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对我国9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1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7.7%。2002 年的城市化率达到39.1%,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引致的投资,特别是住房、汽车、电子类耐用消费品,娱乐、金融、交通通讯等服务的升级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发展。从2002 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2003 年城市化的主流逐步从中央积极财政的推动转向地方政府的推动。中央政府积极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了城市化的基本构架。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中城市化成为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此推动城市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各项功能的不断演变和不断强化以及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深对城市基础设施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建设并管理好、运用好城市基础设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对城市功能,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

(1)城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由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许多政府官员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大搞各种形象工程,没有从城市化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考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虽然推动了一时的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对城市的协调和布局却造成了破坏。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不足。近几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1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为2.8%,2002年达到3.5%,2003年达到4.2%,以开始接近世界银行公认的发展中

2

国家5%左右的标准。但由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市化步伐也在加快,如此巨大的投资,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讲,总量仍然不足。而且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分布不平衡问题。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不高,甚至形成畸形发展的现象。有些工程项目建设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跟风,从而对城市化进程的量刑罚发展产生了不良作用。

(4)城市基础建设融资困难,民间资本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形成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良性发展,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令人头痛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举措

1.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投资总额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化的需要。

我国1991—2001城市建设资金共12700 多亿元,约是前40年的总和3倍,占建国以来城建资金的80%。从1991到2001年,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3.1%增长到6.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0.8%增加到2.6% 。但是,相对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要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总量仍然不足,人均享用的设施水仍然不高,仅靠政府筹集建设资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城市建设投资中政府所占比重仍然很大,投资主体单一。

据不完全统计,2001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总额733亿元,十年间增长了5.5 倍(1991年为134亿元),但由于城建资金需求量的急剧上升,预算内投资占城建资金的比重由1991年的50%下降到2001年的29%。再加上各种政策性收费再投资,政府投入占城建资金的比重仍然很大,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改革的相对滞后,政府在城市建设领域仍然介入过深。政企不分、垄断现象仍较为严重,如果这种体制模式继续存在下去必将制约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3)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动员财政性资源来应对市场需求的模式来实现的。政府资金和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两者占投资总额的80%以上,直接投资比例不足20%。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只占0.4%,企业自筹占16%,

3

债券和股票0.27%,融资手段和渠道上没有新思路。

(4) 资金效率利用率不高,资金浪费乱用现象严重。

在资金使用方向问题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在项目的投向和使用过程中,资金挪用现象很多、用于工程人员的非工程项目的花销太大,以至于不能有效地专款专用,从而使本来就很少的资金更是匮乏可陈。 2.改善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建议

为了使我国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逐步改革城市建设由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做法,以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市 政公用设施项目分类为基础,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多渠道、多元化地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1)完善现有融资渠道, 推动债务融资的良性发展

债务融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渠道,债券发行可以满足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规模、资金时间以及资金成本上的要求,充分体现效率的原则,同时由于债券面向社会大众,比银行贷款更具有约束力,从而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城市政府可以为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保持较大规模的债务水平,但先决条件是政府在未来必须有稳定的收入流,能够支付债务利息和本金。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发达的债券市场,保证债券融资的公平性、透明性和信息的有效披露。

(2)扩大融资渠道,广开门路,为城市基建创造充足的财源

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探寻新的融资手段,鼓励采用特许经营权转让、资产经营权转让、收费权转让、资产证券化以及股权转让或出售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还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手段融通资金,例如可以实行信托基金,发挥信托基金的灵活性的特点,实行对口建设,利用基金经营者来监督其使用情况。

(3)探索多样化的资金经营方式,实现资金的良性运作。

可以实行合同承包、制定专营权、权益转让等方式。例如,就权益转让来说,可以对那些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类项目如燃气管网、电力线路等的资产权益分割为一定标准的金融单位,采取法人股转让等方式,实现投资者与实施者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4)合理选择融资模式,提高投融资效率

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城市维护建设说、公共事业

4

附加、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 发行债券等。要实现城市化的推进主体由政府向民间的动态转换,就必须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吸引社会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和规范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从改革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开始。具体来说,就是要一方面盘活城市现有的公共资产,另一方面要在城市新增资产建设中形成市场化的融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5)切实消除民间资本进入的制度障碍,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实现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得到确认和重视,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对于民间资本的参与仍然存在许多壁垒。此外,民营经济在融资上也受到许多不公平限制,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基建上的积极性。民间投资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可以更好地分担市场风险、分清责任、加强监督和管理。所以,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我国的金融制度,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破除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的制度障碍,对于保证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途径可以有两种:第一,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第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营基础设施项目。

(6)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程度, 削弱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力量,促进公平竞争。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国有企业进行拆分,使之从独家垄断向多个经营者转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权和特许经营权进行竞标,可以由所有希望获得这种特许权的竞争者定期竞标,这样,城市基础设施虽然有一个垄断的结构,但却可以消除垄断的行为,因为竞争会在特许权的投标阶段发挥其作用。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胀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基础设施建设又是城市化的建设内容,其中的投融资问题更是其中的瓶颈因素,因此如何实现投融资的良性发展,加速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和宏明:《论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融资中的多元化角色》,《广东社会科学》,

5

2003 年第4 期,pp13-25

2. 刘立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问题》 ,《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pp37-39

3. 刘玉明、郝生跃、郭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 第4 期,pp16-20

4. 马秀岩、马衍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参考》,2004年第13期,pp23-45

5. 秦虹:《中国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现状与改革方向》,《城乡建设》,2003年第7期,pp1-12

6

2003 年第4 期,pp13-25

2. 刘立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问题》 ,《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pp37-39

3. 刘玉明、郝生跃、郭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 第4 期,pp16-20

4. 马秀岩、马衍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参考》,2004年第13期,pp23-45

5. 秦虹:《中国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现状与改革方向》,《城乡建设》,2003年第7期,pp1-12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54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