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更新时间:2024-03-04 19: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下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作者:王玉霞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8期

新课程的教学观决定课堂不仅是课前预设的,也是互动生成的。对教师而言,课堂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新课程课堂十分注重互动生成教学。

新课程预设生成一、生成的指导意义

1.从人学的角度说,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是不可预测的,儿童的发展具有可能性,是不确定的。教师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用预先设定的目标僵硬地限定学生,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在师生、文本中自由地互动生成和发展。学生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画,也不是电影、电视前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合作伙伴。师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数学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

2.从课程角度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本),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对所有的人是并不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即所谓的“独特的体验”,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改变与创新,使其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的和学生不是游离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从而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

3.从教学的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的机械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 二、预设与生成的实践过程 (一)预设的形式和必要性

1.从教学来说,课堂需要预设。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也可以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教学活动按照教师的设计和安排有序展开,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收获和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数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需对教学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4x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