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行第一册的教证 公案合集
更新时间:2024-04-20 1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加行教材第一册第三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前行的重要性 教证:
1、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云:“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2、顶礼的时候,双手如《大解脱经》所云:“如莲花待放,合掌于顶上。” 3、诚如禅宗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公案
1、宁玛巴大成就者顶果钦哲仁波切在《成佛之道》一书中说:“不要以为前行法是某种比较初级、属于初学者的简单修持,或者不如大手印、大圆满等法门深奥。事实上,前行修持之所以放在最开头,就是因为它具有关键的重要性,是一切修持最重要的基础。如果直接就去做所谓的‘主要修持’,而没有以前行来做预备,这对我们一点帮助也没有。因为我们的心尚未准备就绪,就像在一个冰冻的湖泊上建筑漂亮的房屋一样,根本无法长久,天气一暖和必将毁于一旦。”
2、以前上师如意宝面前就来过一个人,他把马拴在门口的桩子上,进去拜见上师后说:“您可不可以给我灌个顶,传个大圆满法?”上师说:“我可以观察一下,你呆一段时间吧。”他说:“不行啊!我的马已拴在门口了,得尽快赶回去,您一定要把所有窍诀圆满给我传授!”(上师笑着说:“法王后来经常引用这一段公案。”)
3、华智仁波切传承下的意科喇嘛,是我们色达地区非常出名的修行人,他经常住在寂静地方。当年依止过他的那些弟子,在初来乍到的两三年中,根本听不到他传甚深的密法,都是在他的要求下,日复一日地修加行。这样严格的训练,为弟子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年浩劫的恐怖年代,许多停留于表面闻思的人,纷纷退失信心、毁谤佛法,而意科喇嘛的弟子却在违缘面前显得尤为坚强,几乎没有一个改变初衷。
4、阿底峡尊者是印度东西方鼎鼎有名、证悟境界极高的成就者,但他来到藏地之后,并没有传甚深的法门,而是到处宣讲前行法。后来有些弟子不解地说:“上师,您传的前行太多了,人们都称您为‘前行上师’,多难听啊!好像您只懂前行一样。”阿底峡尊者听后,反而高兴地说:“如果我真成了‘前行上师’,那说明很多人的佛法基础已经打下来了!”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讲记
教证:
1、有偈颂云:“从功德上讲,上师与佛没有差别;但从恩德上而言,上师超过了一切诸佛。” 2、经论中也说:“通达胜义俱生智慧,必须依靠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具证上师的加持,除此三者之外,若欲寻觅其他方法,则是一种愚者之举。”
3、《大鼓经》中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4、殊胜等持经》云:“善男子,末法之时,我化现为善知识宣说此等持法门,是故善知识乃汝之本师,直至菩提果之间当依止且恭敬承侍。”)、
5、《顶宝龙王请问经》云:“天子,若依止善知识恭敬承侍,则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获得殊胜大悲等持,不离智慧波罗蜜多,令一切众生圆满成熟,圆满一切所愿)等经典中,也说上师就是佛陀的化身。
公案:
1、这一点,在印度佛教历史上也能得以证明。以前马尔巴罗扎通过祈祷,见到上师那若巴,同时也现见了喜金刚本尊坛城。当时马尔巴罗扎选择向本尊顶礼,而没有在上师面前求悉地。
1
以这种缘起,他的解脱成就因此而拖延,没有获得即生成佛,尽管他的法脉绵绵相传,但他的子系传承却从此间断。
2、藏传佛教的历史也是这样。曼达热哇祈求莲花生大师时,现前了普巴金刚(金刚橛)的坛城,他选择在本尊面前求悉地,而没有向上师求取。以此缘起,莲花生大师的意传加持,直接赐予空行母益西措嘉,曼达热哇并没有得到。
3、成就的印证也离不开上师。汉传佛教的永嘉禅师,原名玄觉,后以祖籍永嘉得名。他年轻时在善知识面前听闻过一些佛法,精通天台宗的止观法要,后来研读《无垢称经》(即《维摩诘经》),明白了心地法门,证悟了心的本性。有一次,六祖大师的弟子玄策禅师来访,和他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谈的道理与过去祖师所说相合,以为他是自己本宗的人,于是问:“你的师父是谁?在哪里得的法?”他说:“我以前学过很多法门,但真正的开悟,是依靠自己读诵《维摩诘经》。”玄策禅师又问:“你是哪一位上师印证的?”“我没有上师印证。”玄策禅师说:“佛陀在世时,应由佛陀来印证;佛陀涅槃之后,若没有师父给你印证,这都叫做天然外道(顺世外道),不是佛教。”永嘉禅师一听,马上说:“那请你给我印证。”玄策禅师回答:“我不够资格,你最好到六祖那里去。”于是永嘉禅师前往曹溪求取印证,并终获六祖认可,留下了“一宿觉”的千古美谈。这段经历在《坛经》中有记载,以前宣化上人在美国三藩市宣讲时,也讲得比较详细。
4、汉传佛教中还有一个故事:过去有个老太太,她很想用功,于是请寺里的方丈开示她。但过去的方丈不是随便可以见的,要先禀告客堂,客堂转告侍者,侍者再去报告方丈,过了一道一道的关之后,才可以拜见。当时方丈的法务比较繁忙,侍者转告老太太的话之后,方丈说了句:“随缘而去!”那个老太太听后,觉得方丈给她传了很殊胜的法,就一天到晚“随缘而去”,把这当作念念不忘的课诵。(这与藏传佛教中“贫妇依狗牙成佛”的故事比较像。)结果她的外孙掉到河里了,人家跟她讲,她也“随缘而去”;自己的房子着火了,她也“随缘而去”。后来通过上师的加持,她开悟了。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现在的本焕老和尚,在禅堂里有时候也讲这个公案。
5、若把上师视为真佛,将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在印度历史上,龙猛菩萨丢了一把鼻涕,他的弟子龙菩提全部拾起来吃了,依此而获得殊胜成就。
6、藏传佛教中,霞叶瓦尊者承事金厄瓦格西时,一切内外事务皆是他一人承担,从来没有修法的机会,但他坚信:恭敬承事上师,就是最殊胜的修法。有一次,他走到第三级台阶时,依靠上师的加持,倏然证悟了心的本性。所以大家要从内心深处多祈祷上师,现在有一种“喇嘛钦”的音乐,你们一边听,一边以大信心祈祷上师,应该会有开悟的机会。
7、前段时间,《入行论》中也提过,如来芽尊者就是思念上师而开悟的。
8、还有一位酿·尼玛哦热(日光)尊者,也是藏传佛教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闭关三年专修“上师三身总集法”,通过信心现见了莲花生大士,又照见了空行母益西措嘉,最后前往清净刹土。
9、此外,智悲光尊者二十八岁到各地闭关,后在青普神山的山洞里修行时,所得的验相、证悟的境界不可胜数,而其中最为殊胜的,就是通过祈祷无垢光尊者,先后三次得到尊者以智慧身进行摄受。
10、上师如意宝也是诚心祈祷麦彭仁波切,得到麦彭仁波切的智慧身摄受之后,获得开悟,弘法利生事业势不可挡。在藏传佛教中,这样的历史非常多。
11、有些人根据《金刚帐续》的观点说,不能观为上师的形象,必须要观佛陀或本尊的形象。但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虚幻休息》中反驳道:“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是修上师瑜伽,而不是修本尊瑜伽。经续中并没有说依靠本尊六个月就能成就,而唯有修持上师瑜伽,才能获得这种悉地。”所以,一定要观上师的形象。
2
第一课 公案:
有关龙钦心滴的来历:持明无畏洲当时正在巴日寺闭三年关。火牛年(1757)十月二十五日,在光明定境中,见自骑白狮飞至尼泊尔的博达塔旁。在彼处,一智慧空行母给他一个智慧宝盒,内中有五个黄卷和七粒水晶珠。他打开两个黄卷,头一个是用符号文字写观音修法,另一个是名为“Nad Chang Thug Kyi Drom Bu”的指引授记。他吃下全部黄卷和水晶珠,然后先前被隐藏在心的有关伏藏教法的全部句与义,均如印刷般唤醒,清晰无误。他将那些教法保密了数年。在土兔年(1759)他开始在桑耶寺附近的青浦闭另一次三年关。在该次闭关中,他连续三次于净观中见到无垢光尊者(1308-1363),亦因空行的多番劝请,故把那些伏藏教法记下来,是为龙钦宁提法系。在木猴年六月初十,持明无畏洲首次公开此套伏藏教法,为十五名弟子灌顶和传法。
教证:
以前如来芽尊者曾说:“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传承上师全部都是佛和菩萨的真实化现。”法王如意宝讲《前行》时也说过:“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传承上师都是住于持明果位的大成就者。
第二课 教证
比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很多道友也都学过,华智仁波切在《窍诀金钥》中赞叹道:“如来诸宗无谬具,如此善说前未有。”?他还说:“九乘佛法皆居此。” 公案:
1.如来芽尊者晚年时,在石渠建造了扎嘉寺。他接近圆寂前,把自己的指甲交给华智仁波切,说:“你以后在扎嘉寺为我造一尊像,把我的指甲用来装藏,这像将与我无二无别。”据说这尊像如今成为无数信徒的朝拜处。
2. 我曾讲过法王如意宝的一个弟子,他是巴塘的,平时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僧人,但他十多年来一直记录法王的日常讲话,哪怕是一句开玩笑、对弟子的批评,也全部落在文字上。去年法王圆寂三年时,他把这些印成一本书,大家都感觉非常稀有。
第三课 教证
1 正如《功德藏》中所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大圆满前行》内容)
2诚如寂天论师所言,不论是具有功德的梵天、帝释,还是恩重如山的父母,纵然在梦中也没想过要发菩提心,更何况说真正生起了。(”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3佛陀在《梵网经》中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3
4 法王在《怀业时语》中也说:“三界众生皆为父母亲,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
5 如寂天菩萨所言:“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6 所谓的菩提心,正如弥勒菩萨所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7 智悲光尊者也说过:“所谓的菩提心,断除了自私自利,为众生希求佛果之心犹如饥饿者寻找食物、口干者寻找水一样强烈。”这样的殊胜发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具足。
8 《入行论》云:“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
9仅仅发一个利他的心,福德也远胜于供养诸佛,寂天论师说:“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胜月女经》亦云:“仅思利他心,利益尚无量,何况行利益?”相反,如果不懂这样发心,就算你每天装腔作势地闻法、煞有其事地修法,也只能成为形象上的修行,不会真正得到解脱,《菩提心释》云:“未发菩提心,永不得成佛。”
10在《大集经》中,宝手菩萨曾问虚空藏菩萨:“一切佛法的根本是什么?”虚空藏菩萨答言:“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一切法住于菩提心上,便得增长。”
公案:
上师《前行广释》译序中提到“阅读学习者应将所有道理铭记于心,每一公案皆当背诵,不应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虽然凭末学凡夫思维,不敢胡乱揣测理由,但是这些故事如果记住,至少可以随时讲给身边的人听。
1 《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有一天,佛陀带领众弟子往南方行走,见到路边有一堆枯骨,佛陀便对这些骨骸以五体投地的方式顶礼。阿难不解地问:“您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为众人所皈依敬仰,为何要礼拜这堆骨骸呢?”佛陀说:“这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的骨骸,或是多生累世父母的遗骸,由于这个缘故,我今天理应对它顶礼。”。
2 阿底峡尊者在聂塘时,有天看见一匹马将脖子卡在树中,拼命地在那里嘶叫挣扎。尊者忙对旁边的人说:“我的老母亲正在受苦,请快救救她!”
3《贤愚经》中贫女供灯的故事一样,那个贫女费了很大的劲,好不容易得到一点油,发菩提心供灯之后,声闻圣者(阿罗汉)也没办法扑灭。
4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显现上特别伤心,弟子仲敦巴问为什么,他说:“我有一个修黑班杂的弟子,今天堕入恶趣中了。”本来,修密宗本尊不可能堕恶趣,但若起了降伏别人的恶念,结果会落得如此下场。
第四课 教证
1 《定解宝灯论》云:“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
4
涂香。”
2 《维摩诘所说经》云:“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3 佛在《华严经》中也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4 《文殊根本续》也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
5 《圆觉经》云:“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6 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也说:“魔界即佛界。”
7《入楞伽经》中说:“众生心涅槃,本性常清净。”
8、《妙法莲华经》中有一句话是:“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只是度化众生的方便,而实际上佛陀永不涅槃,恒时住于世间说法。藏文《妙法莲华经》中也说:“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
公案
1. 显宗《维摩诘经》就有一个具髻梵天的公案:
一次,佛陀给大众开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当时舍利子听后,心生怀疑:“如果说心净则佛土净,那世尊因地时心岂非不清净,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会如是杂乱秽恶?”佛陀知道他的心念,问:“盲人看不见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过咎吗?”舍利子回答:“不!是盲人自己的问题,非日月之过。”佛陀说:“同样,我的佛土非常清净,只是众生见不到而已,并非如来的过咎。”
此时,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对舍利子说:“你不要认为娑婆世界不清净,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冬天路上都是冰,走路不方便,城市里都是密密麻麻的车——他这个倒没有说,我发挥得太过分了!
于是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有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
2. 以前法王朝拜灵鹫山时,在山下说:“六世达赖喇嘛来到此处时,见到此山堆满了经书,我现在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光明,真正现前了佛经中所说的‘佛陀无涅槃,佛教无隐没’的境界。”
3曾有弟子问米拉日巴尊者:“您是谁的化现呢?”尊者说:“我是谁的化现并不重要。即使我是三恶趣众生,但如果你把我看作金刚持如来而祈祷,同样会得到金刚持如来的加持。”后来乔美仁波切讲上师瑜伽时说:“你们一定要记住米拉日巴尊者这句话,就算给你传法的人是地狱、饿鬼中转来的,若把他观作普贤王如来、莲花生大士等圣尊,同样也能得到圣尊的加持。”
5
第五课 教证
1如显宗《入楞伽经》云:“圣人见清净,生于三解脱,远离于生灭,常行无相境。”
2佛陀示现涅槃之际,曾对阿难等有缘眷属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3如续部云:“佛法僧三宝,上师第四宝。”
4如云:“空性的虚空中,大悲的妙力任运行持。”
5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中也说:“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上师的面相不能改变。为什么呢?因为续部中并没有说依靠本尊能即生成就,而全部说是依靠上师迅速成就。”
6《中观庄严论释》说,如理如法地讲经说法的上师,其实就是佛陀的化身。
7显宗《无垢虚空经》的一个教证:“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
8 无垢光尊者说:“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
9 无垢光尊者还说:“佛说刹那念上师,胜过劫修生次第。”
10《密集金刚》云:“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
11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
12 阅弥勒菩萨《宝性论》中“佛陀法身能现故,真如无有差别故,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
13 《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14、在《中般若颂》中,佛陀也对须菩提说:“欲得遍知佛果者,当依善知识。”
公案
1. 曾经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在雅隆地方,准备给惹琼巴等有缘弟子传授大乘妙法。前一天晚上,惹琼巴做了一个梦,梦中去了邬金空行净土。当时不动佛给大众宣讲了过去诸佛菩萨稀有、微妙的精彩传记,接着又讲了帝洛巴、那若巴、马尔巴三位上师的感人事迹。要散会的时候,不动佛对大家说:“一切传记中最稀有、最伟大和最动人的,要算是米拉日巴的传记,明天你们再来听吧!”
惹琼巴听到几个人私下议论:“米拉日巴尊者如今在什么地方啊?”“米拉日巴尊者吗?他不在东方现喜净土,就在普贤王如来的常寂光土??”他心里暗想:“尊者现在明明是在西藏,
6
为什么说在清净佛刹呢?”
后来惹琼巴从梦中醒了过来,那时天已快亮,他心想:“这次到邬金刹土去听法,完全是上师的加持。那里的人说上师在常寂光土或现喜净土,我们却以为是在西藏,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一样过着人的生活。哪里知道上师早已成佛,与十方诸佛等无差别,法身遍满宇宙,报身、化身的变化更是不可思议。我们自己业障深重,见圣人亦如见凡夫,真是诬蔑了圣者!”他转念又寻思:“昨晚的梦,不是一个寻常的梦,是空行叫我向上师请法的暗示,我一定要祈求上师宣说稀有传记!”于是他向上师请求,米拉日巴尊者就开始叙述自传??
2. 还有个喇嘛叫丹增嘉措,每天晚上给我们读米拉日巴的传记。当时政策没有开放,我们害怕被人发现,就把院门、房门关得紧紧的,三更半夜才开始听。那个喇嘛读的时候,常常热泪盈眶,激动得不能自禁。我那时虽然比较小,读中学一年级,但依靠传记的殊胜加持,到目前为止,很多道歌的内容、感人事迹仍记得清清楚楚。
3原来上师如意宝去加拿大时,有一天生病了,晚上给众人讲课时,所有的时间没有用完。当时有个西方人对密宗信心非常大,他说:“今天上师虽然讲得不多,但大家能见到上师、听到上师的声音,已经心满意足了!”
4我原来也讲过,以前学院有位加秋喇嘛(现已圆寂),他对法王信心非常大,六七十岁的时候,每次听法王讲课,都一字不漏记录下来。有一次,我和他在大经堂后的小木屋听课,听课的过程中,哪怕上师在课堂上开个玩笑,他也会琢磨半天,说:“上师讲了一个很好的玩笑,这个意义很深啊!”然后一丝不苟地记在小本子上。我看了以后特别感动,多年以来,他就是这样依止上师的。
5、大家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不要把上师当成一般人,堪布阿琼在《前行备忘录》中引用教证说:“如果把上师看成人,那只能在狗前取悉地了[ 意即根本不会获得悉地。]。”
第六课 教证
1.《未曾有因缘经》讲了很多闻法的功德,其中有一偈云:“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仙人敬事闻,诸天亦复然。”
2.《普贤行愿品》中“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3.《菩萨地论》也说:“专注属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维听闻。”
4.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形容的:“常想活佛面孔,从不展现眼前;没想情人容颜,时时映在心中。”他还说:“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这个教言大家应细细品味。
5.释迦牟尼佛亲口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6.龙猛菩萨亦云:“解脱依赖于自己,他人不能作助伴。”
7
7.圆照法师(她圆寂后心脏烧不坏)说:“自来自去自三昧,自修自证自金刚。”
8.塔波仁波切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
9 .《华严经》亦云:“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
10.你对上师生邪见、对同行道友生嗔心,以此心态来听法是很可怕的。
11.汉传佛教的智者大师也说:“为利名发菩提心,是三涂因。”
12.藕益大师说:“毫厘有差,天地悬隔??醍醐成毒药。” 13、诚如印度单巴仁波切也曾经这样说:“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 公案
以前学院的有些道友,将每个上师所讲的全部录在磁带上,最后离开学院时有好几袋,这也是对法希求的一种表现。
第七课 教证
1. 《俱舍论》、《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说过,在贪嗔痴等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这二者最难认识。
2. 藏地有句俗语说:“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或者说:“傲慢的铁球上,生不出功德的苗芽。”
3. 麦彭仁波切也说过:“大士傲慢何必要?若无我慢更庄严。劣者傲慢有何用?若有我慢更受辱。”
4. 故我们应像寂天菩萨所言:“今当去慢心,甘为众生仆。”遣除一切傲慢之心,心甘情愿当众生的仆人。
5. 《入行论》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
6. 《如意宝藏论》中引用《毗奈耶经》的教证说:“作为出家人,如果没有看破世间、渴望解脱,即使剃除须发,也不算是出家人;因为他对事业、家庭没有希求,也不算是在家人。因此,这种人不伦不类,既不算出家也不算在家。”
7. 释迦牟尼佛因地时那样,可谓“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
8. 婆罗门传给他:“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
8
9. 弘一大师就说:“闻法有如此艰难,我们现在闻法则十分容易,岂不是有大幸福吗!自今以后,大家应该发勇猛精进心,勤加修习才是!”
10. 婆罗门于是宣说了几个偈颂,记得其中一偈是:“修行慈心,去除嗔恚,大悲护众,悲泪润生。”
11. 《释明论》中所言:“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12、如世间俗语所说:“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
公案
1.前段时间,据说学院有个别道友,听法师读错了一个字,就在下面开始驳斥。后来我对那人严厉地批评了,说:“如果这样,你不要呆在学院。也许法师读错了一两个字,但这不是很关键,在态度上,你对法师反抗,是对闻法规律一窍不通的表现,这样的话,法师所讲之法对你肯定不利!”
2. 法王如意宝的原则也是如此,每一次评选堪布,在探讨的过程中,经常听上师说:“这人看起来傲慢心挺重的,还是暂时算了吧??”
3. 以前有位堪布嘎巴,他跟法王如意宝一起去石渠求过学,他有一次给我们传《三戒论》,颂词放在上面,讲义放在下面,读一遍颂词就接着念讲义。刚开始我觉得自己看一遍都可以随便讲,根本不需要这样,但是转念又想:“我怎么能对上师如此不敬?上师闻思这么多年了,这样讲也是一种示现。”然后就以很虔诚、很恭敬的心态来听,依此遣除了自己的傲慢。
4. 释迦牟尼佛于久远之前,为国王甘谢讷巴乐时,四处寻求正法饶益众生。有一婆罗门说自己有正法,但要想获得法,须在身上挖一千个洞,插入千根灯芯做成一千盏灯,点燃后才可传授佛法。国王欣然答应,挖肉做成千灯之后,婆罗门传给他:“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
5. 佛陀为香朗嘎乐国王时,忍受了在身上钉入一千根钉子的苦行,终在一婆罗门面前换来了:“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6. 佛陀是梵天国王时,身居皇宫却向往正法,整日四处寻法也不可得,为此很是苦恼、痛苦。帝释天为了观察其发心,就化现为一婆罗门,到皇宫门口说:“我拥有佛法,如果你真的想求,我可以赐给你。但是有个要求:你必须要挖十尺深的坑,坑里遍满熊熊烈火,你若能跳入,我则可为你传法。”国王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并开始挖坑准备。准备好之后,他站于火坑边对婆罗门说:“您可否请先说法?否则,我若丧身就无缘听到佛法。”婆罗门于是宣说了几个偈颂,记得其中一偈是:“修行慈心,去除嗔恚,大悲护众,悲泪润生。”意思是说,要长期修行慈悲心,去除嗔恚心,以大悲心保护众生,以大悲的泪水滋润众生心田。国王听完之后,当即证得圣果,以欢喜心跳入火坑,但由于他已得地之故,火坑顿时化为莲花湖。
7. 《涅槃经》中说,无量劫前,佛陀为一穷人,他自卖身肉,获得五枚金币,用来供佛求法。
8. 我曾看过能海上师的传记,那时候求法非常艰难。他们两次入藏求法,第一次的路线是从
9
康定到昌都,再到拉萨。他们自己背着口粮、带着帐篷,还要躲避藏地的边防驻军,一旦被发现就要遣回汉地。由于日夜兼程、天天赶路,靴底前后早已磨穿,只留下中间一段。走在雪地上,荆棘刺入脚掌,脚已冻僵无知觉,直到午后转暖,才感觉脚上有刺。
路上若遇大山,一日无法翻越,晚上只好在山上过夜。(你们也知道,藏地的山非常高,像雀儿山、二郎山,坐车都要好几个小时,走路就更困难了。)有时候晚上下大雪,早晨起来时帐篷倒塌,全部压在身上。使劲爬出来,把雪扫开之后,才能继续赶路。
晚上睡觉时,下面垫个毛毯,烂靴子当枕头,破衣服就是被子,没有其他褥盖。因山上实在太冷,好几个人挤在一起睡,才觉得稍微暖和。山上常有猛兽出没,夜间恐怖的嚎叫声此起彼伏,随时都有送命的可能。
白天赶路时,有时还要过河。河水结冰,当地牛马怕冷不敢过,他们不得不自己渡越。过河时必须赤脚涉水,否则,如果穿着靴子,一湿就冻成冰块,不能再走路了。他们上岸时,泥石、沙砾、冰水沾满脚底,因脚麻木了,也不觉得痛。稍坐一会儿,抹去这些东西,再穿上靴子继续前行??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到拉萨的,到了那里才松一口气,心里特别欣慰快乐。
9. 学院在二十年前,我们刚来的时候,没有电也没有路,尽管跟前辈大德的苦行相比,确实不足挂齿,但跟现在的人比起来,当年还是比较苦。初来乍到的几个汉僧,一冬三四个月中,连一片青菜叶子也看不到。我经常去他们家里,就看他们用辣椒酱拌米饭吃,但每个人白天晚上背书、看书、修行,都非常非常精进。
10. 某个居士,距听法的地方只有三公里,自己开车去,几分钟就到了,但他总觉得费好多油,不值得。(反面例)
第八课 教证:
1. 诚如莲花生大士在《六中阴》中所说,凡夫人刚开始时,心难以控制、无法安住,一刹那也不停止,自己对自己也会生厌烦心。
2. 《窍诀宝藏论》中还讲了意识对外境的贪著,如云:“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
3. 正如藏地俗话所说:“人在寺院里,心在城市中。”
4、 无著菩萨说:“昔日感受苦乐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念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
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若念当思死期无定准,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
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为无义嘛尼瓦!
后得调伏三毒(世)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前,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纵妄念散乱嘛尼瓦!”‘另外也曾如此教诲道:“莫妄想未来,若妄想未来,则如月称父。” 公案
1. 塔尔寺有位著名的蒋扬夏巴上师,他有一次被请去超度亡灵,死者生前是名扬一方的歌手。在超度的过程中,他念了很长时间的往生法,表情好像不太好,到了下午,他突然开始唱情歌,唱完后再念往生法,最后作了回向。在场的人对此大惑不解。回去后,他的弟子大胆问他为何会有这种举动,蒋扬夏巴答道:“真是可怜啊!我今天以神通观察,亡人的中阴身被他方的歌声所吸引,我怎么样勾召,她也不愿意回来,只好投其所好,用歌声来吸引她。由于我的声音
10
比较好听,当她对我稍有兴趣时,我马上将她的心与自己的心观为一体,然后念往生法,超度了她!”
2. 原来我们区下面有一个道友,每到中午,他就一边炒白菜,一边开个破收音机,放各种很难听的歌(现在好像没有了)。他可能有特殊的耳根吧,那些声音除了刺激耳朵以外,根本一点也不好听。但他喜欢得不得了,就算是做饭,也非要放一些音乐来当佐料,觉得这样对身体有利。
3. 记得当时法王如意宝刚讲完《上师心滴》,那天是2001年藏历四月十六日。于圆满之际,上师告诉沉浸于无比法乐中的弟子:“前些日子,于光明梦境中,我见到了麦彭仁波切。麦彭仁波切叮嘱:在传完《上师心滴》之后,应传授《大圆满前行》。当时我心想:目前情形不太好,我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要圆满传授《前行》这么长的法,恐怕有些困难。于是请求:能否改为传讲《开显解脱道》,或《莲苑歌舞》中所述的加行?麦彭仁波切开许了,之后我便发愿传讲十万遍《莲苑歌舞》中的加行修法。”上师又说:“现在短短的人生中,我不一定能完成十万遍,所以我将这个任务付嘱给你们,你们每个人都要讲,只要有十万个人听的话,我这个发愿就圆满了。”
4. 从前,一个穷人得到了许多青稞,他将这些青稞装入口袋里,挂在上方,自己躺在口袋的下方。(装青稞的牛皮口袋一般特别大,可能有一两百斤,他害怕被老鼠吃掉,就挂在房梁上。有些道友也害怕老鼠,就把米挂在梁上,但你不要睡在下面啊,不然很危险的!)他不禁暗自思忖:我现在用这一大袋青稞作为本钱,想必将会拥有大量财物,到那时娶上一位好妻子,她必定会生一个儿子,取名字就是我的责任,那么,该给儿子取什么名字好呢?这时,刚好看到月亮从东山升起,于是他想:缘起太好了!干脆我就为儿子取名“月称”吧。(他可能是个藏族人,不过也可能是印度人,因为印度人也喜欢“称”,月称、法称等等,有很多“称”。)正在这时,悬挂口袋的绳子被老鼠咬断了,袋子恰巧落在他的身上,他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5. 从前江南有个乞丐,他好不容易要到一点钱,正好路过奖票发售点,一狠心,用身上的钱买了一张奖票。可是衣衫褴褛,奖票无处安放,最后看到手中那根打狗棒,由于经常与狗搏斗,竹子已经劈裂,正好把奖票藏在缝隙里。藏好奖票,他就开始幻想:如果中了大奖,我再也不用要饭了,可以配一副金边眼镜,然后去住五星级宾馆??
过了几天开奖,那张奖票竟然中了一等奖。他觉得自己从此可以扬眉吐气、梦想成真了,于是站在桥上挺直腰板,振臂高呼:“我再也不用要饭了!”手中打狗棒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落入滔滔江河之中。一看,奖票原来在打狗棒里,他特别的伤心,“扑通”一声,自己也跳河而去了。
6. 曾有一家人生了个可爱的孩子,孩子比较调皮。那个父亲妄念比较多,有一天他想:“虽然现在家里很穷,但我会想办法挣些钱,然后买一匹母马,母马必定会生一个小马——”于是他跟孩子说:“以后有小马的话,你太调皮了,千万不能害它。”孩子说:“啊,不行不行!到时候我要骑小马。”父亲特别不高兴:“我刚才不是说了嘛,你不能害它!”就给孩子打了一棒,结果孩子当场死亡。
11
第九课 教证
1. 《四十二章经》云:“有沙门夜诵经,其声悲紧,欲悔思返。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恒弹琴。佛言:弦缓何如?曰:不鸣矣!弦急何如?曰:声绝矣!急缓得中何如?曰:诸音普调!佛告沙门: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
2. 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
3. 萨绕哈巴说过:“心如解紧缚,松之得解脱。”
4. 《大智度论》云:“沙门二十亿耳,鞞婆尸佛时作一房舍,以物覆地,供养众生,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足不踏地,生时足下毛长二寸,柔软净好,父兄欢喜,与二十亿两金,见佛闻法,得阿罗汉,于诸弟子中精进第一。
5. 《定解宝灯论》云:“众生平庸过放松,流转三界轮回中,无需仍旧再三劝。”
6. 《未曾有因缘经》中云:“佛世难值,法难得闻,人命难保,得道亦难。” 7、世人也提倡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如《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公案
1、马熊,在藏地民间故事中出现得比较多,它喜欢挖地洞在里面睡觉,对不高兴的对境经常搏斗、杀害。尤其在冬天里,它挖洞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挖到正在冬眠的雪猪子 ,它看到雪猪子一家都在睡觉,就特别生气,于是把一只挖出来,用拳头狠狠地打一拳,放在屁股下,又继续挖另一只。因为前面那只已被打醒了,所以它抓住另一只时,前面那只就跑了??这样一来,马熊不管挖了多少雪猪子,到头来只能得到一只。
2、汉地也有“黑瞎子掰苞米”的说法,说是狗熊掰一个苞米,藏在腋窝下,再掰一个时,前面的就掉了??这样掰一个、掉一个,最后忙活了半天,就只剩一个在手里,与此处的马熊差不多。
3、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这类公案在佛经中比较多。譬如,《杂阿含经》、《大智度论》中有一个二十亿耳的公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二十亿耳(首楼那),在嘎达亚那(迦旃延)尊者座下剃度出家。一年以后,他请求去见佛陀,因嘎达亚那尊者要三年才能召集十位比丘来授具足戒,因此托他带口信给佛,请求佛陀应允五位比丘即可传授圆满戒。
二十亿耳到了佛陀那里以后,在佛陀身边有时间就作经行。但他脚底有毛 ,皮肤细薄,经行时常脚底流血,于是佛陀特别允许他穿一层底的鞋子。但他没有穿,他说自己舍了八十车的金锭和七象随从,从在家到出家,如今怎能贪著一层底的鞋子!
他很精进地随佛修行了一段日子,但还是不能证果。他就开始有点动摇:“我是一个富家子,大可舍去比丘戒,还俗回家做居士,享受自己原有的财富。常行布施供养僧团,也是修行。”佛陀知道他求证心切,用功过度,就在他动念后,便让一沙门去呼二十亿耳来。
佛陀问他:“你在家时,善于弹琴吗?”他回答:“善于弹琴。”又问他:“弹琴时,若是琴弦太紧,能得到和雅琴声吗?”他说:“不能。”佛又问:“若把琴弦转缓,能得到和雅琴声吗?”他说:“不能。”佛又问:“若把琴弦调得不缓不紧,能得到和雅琴声吗?”他说:“能。” 佛于是告诉他:“同样的道理,修行太精进,会增加掉悔;修行太放松,则令人懈怠。因此,
12
应当不松不紧地修行,不要耽著也不要放逸。”他听了佛的教诲,欢喜顶礼而去。后以正确的态度修行,不久证得了阿罗汉果。
4、前行》中昼辛吉的公案,跟这个公案比较相似:从前,阿难尊者教诫昼辛吉修法时,昼辛吉有时紧张过度,有时异常松懈,而未能生起任何修法境界。于是他便前去请教世尊。世尊问:“昼辛吉,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世尊又接着问:“那你弹奏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弛时发出呢?”昼辛吉呈白道:“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昼辛吉这方面确实有经验,因为琴弦绷得太紧的话,发出的声音特别尖锐刺耳——虽然我不会弹琴,但我们这里很多道友比较精通。)
世尊教诲说:“那么,你修心也与之相同。” 昼辛吉依教奉行,松紧适度常年如一日地修行,(境界非常高的人都会这样修行,十年是这样,二十年也是这样,只有长期努力才有明显的效果,一两天是达不到的。)最后证得圣果。 5、修行的时候也是同样,不能太松了,否则,整天吃喝玩乐、迷迷糊糊,非常可怜;也不能太紧了,虽然有些人精进值得随喜,但能否长期保持也很难说。我们学院有一个男众发心人,他刚来的时候,离我院子大概五十米的地方,就开始磕长头过来,我劝他不要磕、不要磕,但他一直不听,头上流了好多血。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从今天开始依止您,您所有的弘法利生事业,我一个人全部接下来,我一定要成为您最好的弟子!”当时我看他有点过激,不太好,但后来技术还可以,就把很多工作交给他。结果不知道他是累了还是怎么了,又太放松,许多行为就不好描述了,跟以前完全截然不同。所以,一个人刚开始又哭又闹又特别精进,我也不敢全部相信,不知道他以后能不能长久,还有没有这样的精进。
6、在藏地历史上,宗喀巴大师讲经最为厉害。有一次,大师晚上和众人在一起烤火,谈到印、藏诸高僧的传记时,感叹地说:“从前在藏地,同一时期讲经最多的,莫过于大善知识慧狮子了。他在同一法会中,每天能讲十一座不同的经论。”当时,诸位弟子祈请大师也跟他一样,在同一法会中,讲授十一部经论。大师看他们态度极为诚恳,于是答应说:“如果我再努力一点,也许能办得到。”
大师遂闭关二十天,温阅参究一切经论,出关后,突然宣布所要开讲的经论为十五部。当时听者来自各地,听说此讯,无不欢喜雀跃,相继前来参加。自此以后,大师每日讲论十五座,未尝间缺。(那时候的弟子真了不起啊!一天十五部论典,让我们听的话,感觉怎么样?)其中有两部小论提早讲完,马上补充两部。所以此次法会,大师前后总共讲了十七部大论 。此后,大师又曾在一个法会中,同时讲了二十一部大论。
7、以前我寺院里有位帝察活佛,他对佛法的欢喜心难以言表。昨天我和几个道友聊了他的一些事情,他在当地非常出名,我在炉霍还没出家时,一次有机会接近他,发现他对什么名声钱财都不重视,唯一重视的就是听法。那时政策还很紧张,谁都不敢学佛,如果一个人讲法、一个人听法,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他却在格鲁寺的一个格西座下偷偷听戒律。回家的时候客人特别多,客人跟他说话,他心不在焉、答非所问,一直专注地思维所闻的法义。我当时也不觉得这很难得,以为每个修行人都是这样,但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就越来越佩服他的精神。现在很多人若遇到这样的环境和时代,还有没有勇气自愿去闻思、不断地听课?可能够呛。即使去听课了,也不一定有欢喜心。
第十课 教证
1. 憨山大师在《费闲歌》中也说过:“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
13
2. 藏地有些教言也讲过:文字只是一种表达工具,法本的精髓在于意义,假如能用普通的语言表达意义,最优美的词藻又有何用?
3.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4. 藏地有句俗话说:“意义的老人必须依靠词句的拐杖,若没有词句的拐杖,意义的老人寸步难行。”
5. 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说过:“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6. 古大德也说过:“离经一字,允为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7. 圣天论师在《摄行炬论》中言:“佛说此方便,如梯之渐次。”
8. 《除曜经》云:“愚诵千章,不解一句。智解一句,即解百义。”
9. 藏地的一种说法:“大法,阿可修不成;小法,阿可不愿意修。最后临死前,阿可一点法也没有修!”
10、《宝积经?因缘品》云:“父母为所杀,国王二所净,境眷皆摧毁,彼人得清净。”单看字面的意思,父亲和母亲应该被杀害,国王和大臣应该被消灭,眷属和环境也要通通摧毁,如此这个人才能得到解脱。但实际上,佛陀的意思并非如此。“父母”是指行于轮回中的爱取;“国王”是指各种习气的所依——阿赖耶;“二所净”是指婆罗门的坏聚见、沙门的戒禁取见;“境眷”是指内在的处、二取等八识聚;“皆摧毁”是指以上这些完全遣除,彼人则得清净,即可成佛。 公案:
现在这种人比比皆是,对空性法门略有了解,就认为一切都不存在,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最终造下各种恶业。以前法王在课堂上讲过,有个老人听过一点点空性法,就觉得什么都空了,于是一边杀山羊一边念叨:“所杀的山羊你也没有,能杀的我也不存在,我今天要把你杀掉。”同时还念观音心咒。(他做得真的很矛盾,可能也害怕死后受苦吧!)这样的话,佛法的教义已经被他颠倒受持了。
补充《费闲歌》
憨山禅师(1546—1623年)乃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安徽和县绰庙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大师博学多才,通诗文,精书法,终生学佛、拜佛、参禅,著述颇丰,当时誉为中兴祖庭宗师。
憨山大师《费闲歌》
出家容易守戒难 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 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 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 盲修瞎炼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 不断尘劳总是闲 情性攀缘空费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实心难 侮慢师尊总是闲 自大贡高空费力 聪明盖世也徒然 学道容易悟道难 不下功夫总是闲 能信不行空费力 空空论说也徒然 闭关容易守关难 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14
念佛容易信心难 心口不一总是闲 口念弥陀心散乱 喉咙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难 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 骷髅嗑破也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 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 日诵万卷也徒然
9、补充大恩上师《费闲歌释》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23
第十一课 教证
1. 《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2. 《窍诀宝藏论》云:“理当依止上师之六法:平常疾病尚需依医生,除轮回疾理当依上师;恐惧险地尚需依送者,救脱中阴理当依上师;商议大事尚需依长辈,永久计划理当依上师;争论诉讼尚需依长官,为灭恶缘理当依上师;船客赴岸尚需依船夫,渡过苦海理当依上师;商人赴海尚需依商主,成就菩提理当依上师。”
3.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大师也讲了六种想:1)于己作病者想;2)于师作良医想;3)于教诫作良药想;4)于殷重修起疗病想;5)于如来所住善士想;6)于正法理起久住想。
4. 华智仁波切讲过:“倘若以清净心把上师观作佛陀,一心一意地依止承侍,那么,成就和解脱轻而易举即可获得。”
5. 他经常在教言中强调:“上师说什么都是金刚语,有不共的缘起和加持!”
6. 寂天论师所言:“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7. 圣天论师在《摄行炬论》中言:“佛说此方便,如梯之渐次。”
8. 《劝发胜心经》云:“吾已说妙法,汝闻不修行,患者不用药,吾亦无法救。”
9. 佛陀云:“诸佛无法水冲罪,众苦亲手亦不除,自之证悟非移他,说寂法性令解脱。” 《现观庄严论》云:“诸佛由具种相智,宣此种种众相法,具为声缘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
10.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佛陀也对弟子讲过:“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11. 《杂阿含经》云:“长夜修善,若堕恶趣,受恶报者,无有是处。”
12. 智仁波切说过:“如果没有修行,临死时法本有什么用?” 公案
1.图根巴刚开始求学的过程中,生活很贫寒,每日三餐不济,吃饭都成问题。为了缓解这种局面,他决定修一下黄财神法,就请旁边的铜匠铸了一尊黄财神像。铸好的那天,他捧着铜像高
15
高兴兴地到上师——章嘉国师那里去。
章嘉国师当时很有名,他好不容易才见到,见到之后,他把铜像放在上师面前,恭恭敬敬在上师足下顶礼,祈请赐予开光加持。没想到,上师还没来得及开光,上师的小狗就跑了过来,对着铜像开始撒尿。见此情景,图根巴觉得铜像被弄脏了,缘起也破坏了,很讨厌这个小狗。上师说:“我的小狗不一般,不用我来开光了,小狗已经给你开光了。”尽管图根巴有点执著,但不得不观清净心,把黄财神像带回去,供在佛台上,精进修了一段时间。后来他整个生活有很大改变,可以说财源滚滚,并终成为一代大师。据有些历史记载,他也是康熙皇帝的国师。他经常在教言中强调:“上师说什么都是金刚语,有不共的缘起和加持!”
2. 大家有因缘听受佛教的道理,前途是光明还是黑暗,完全取决于自己。有些人在这方面比较明智,昨天有一个道友,她放弃海外留学的一切,到学院要马上出家。本来,想在学院出家的人,必须经过四个月观察,但她的心特别切,说永远的解脱或永远的痛苦由现在决定,现在不出家的话,其他事情没有意义,所以一定要出家。后来我观察了半天,她说的话也有道理,既然她把亲人、工作、国外深造都放下了,有时候也不得不特殊开许。
3、佛陀云,“诸佛无法水冲罪,众苦亲手亦不除,自之证悟非移他,说寂法性令解脱。”众生的罪业不是用水洗掉的,众生的痛苦不是用佛陀的手遣除的,佛陀的智慧也不可能转移到众生相续中,那么佛陀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众生宣说清净、寂灭之法,以令其通达因果取舍的道理,如此才有解脱的希望 。
第十二课 教证
1. 华智仁波切在不同教言中说:“到了中阴时,像我这样的人,只依靠简单的念诵很难转移,因此生前修行非常重要。”
2. 《闻解脱》仪轨,其中有一句是:“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
3. 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灵魂漂泊中阴如愚狗,忆念善趣彼者有困难。”
4、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云:“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
公案
我们生前若依靠偶尔的因缘认识中阴法,实际上功德不可思议。藏地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说:从前在藏地有个非常富裕的人,他家附近住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跟他们关系很不错。后来富人家的丈夫过世了,他妻子特别伤心,便派人把消息告诉老太太。这位老太太虽然学佛也行持善法,但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故对密宗的坛城、本尊不太熟悉,为了安慰富人的妻子,她就到那家去帮忙处理事情,做一些施食等。
富人家请了许多喇嘛给亡者念四十九天的《闻解脱》,在佛堂上挂了文武百尊的唐卡。老太太这辈子从没有见过,就以非常稀奇的眼神看着它。当时在场有一个喇嘛,她便问那个喇嘛这是什么,喇嘛对她说:“这些是人临终时会显现出来的本尊。”老太太心中充满了怀疑,说道:“真的吗?奇怪啊,人死时怎么会有这些东西显现出来?”她不太承认这种现象,但也起了一些信心,就这样回到家。
再过三年,老太太离开了人间。她的子女非常伤心,也请许多喇嘛给她念了四十九天的经。念
16
满四十九天之后,要把灵牌交给一位很有名的上师,于是老太太的一个儿子前往拉萨,准备把灵牌还有珠宝、念珠等交给噶玛巴。
到了噶玛巴那里,由于参见的人太多了,所以前两天都没有轮到他,一直到了第三天才见到。那时噶玛巴在花园里坐在椅子上,他将带来的金银财宝供养噶玛巴,并将母亲的灵牌交给他,然后说:“我的母亲已去世,请您务必要引领她得到解脱,请您一定要答应我!” 噶玛巴说:“这个我没办法答应。众生随自己的业力而转,我没有这么大能力。” 儿子说:“那么请您告诉我,我母亲现在投生到哪里了?” 噶玛巴说:“我怎么知道?我又没有神通,什么也看不到。”
儿子说:“不行,不行!您一定要告诉我,我母亲到底投生到什么地方去了?请您一定要引领她、加持她,让她能解脱到佛的净土。”
噶玛巴回答:“我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神通。”
儿子坚持道:“您一定有的!您一定具有这样的能力,您一定具有这样的神通!”他抱住噶玛巴的脚,热切地请求:“您一定要答应我!不答应的话,我就不放开!”然后一直哭个不停。(那人可能对母亲很有感情。藏地这种现象非常多,一方面对亡人的感情很深,一方面对上师的信心很大,就一定要让上师答应。)
最后噶玛巴说:“唉,你母亲已经往生净土好几个礼拜了。”
这时儿子不相信,反过来说:“您一定说谎,我母亲一生不懂修行,也没有持咒念佛,她怎么可能解脱呢?都是因为我抱着您的脚不放,您才这样讲的,对不对?” 噶玛巴说:“不是的。你们那个地方三年前不是有人过世吗?你母亲去安慰他们时,在坛城中刚好看到文武本尊的法相。当时有一位出家人,告诉她这是死亡时会显现的本尊。所以你母亲死后看到这些本尊,马上认出来而当下解脱了。你不信的话,回去问那位喇嘛当时的情形就能一清二楚了。”
回到家后,儿子马上去问那位喇嘛原委,喇嘛回答说:“哦,没错!当时你母亲什么都不懂,看到中阴百尊时,问我这是什么。我就告诉她,这些都是我们在中阴时会显现的所有本尊。”儿子听完之后,对密法生起强烈的信心。 第十三课 教证
1.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说过:“若能具足六度而修学,其力尤大。”
2. 汉地藕益大师讲了,念佛亦当具足六度: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念佛时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念佛时不挂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念佛时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念佛时不随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念佛时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如此称之为真念佛。 3. 《入行论》云:“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这个偈颂跟《毗奈耶经》的教言基本上相同。
4. 汉传佛教的《梁皇宝忏》中也说:“闻说法语,心不飡采,后生长耳驴中。”意思是说,听到了正确的道理,心里不以为然,嗤之以鼻,不想依法修正自己,这种人将来要去做习性倔强的长耳驴。又云:“闻说法语,于中两舌,乱人听受,后堕耽耳狗中。”
5. 《极乐愿文大疏》云:“尤其是在听法时,如果没有聚精会神、洗耳恭听,那么必将犹如在覆口的容器上注水一样,任何法义也无法铭记于心。如果在此时说绮语,则成为自他闻法的障碍,经中说此为舍法罪业,将转生为鹦鹉。”
6. 《父子合集经》中有一句话:“善巧方便说法师,能示真实无为道,志求寂静菩提者,应当恭敬常亲近。”
7、实际上,在闻法过程中也具足六波罗蜜多,正如一切法行之窍诀——《现证续》中所说:“奉献花座等,随处戒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无散闻师教,解疑问难题,闻者具
17
六支。”
8、如《毗奈耶经》中说:“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
9、又如《本生传》中说:“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依照此中所说,务必断除一切不恭不敬的威仪。
10、按照阿琼堪布的观点,不但闻法者应具足六度,传法者也同样如此:不怀有求得名闻利养的奢望而讲经说法,即是布施度;对他众没有冷嘲热讽、不屑一顾等行为,即是持戒度;自己能接受甚深法义,闻法者屡屡询问也不嗔不恼,即是安忍度;日日夜夜讲经说法,不厌其烦,即是精进度;心专注佛法的词句和意义,即是静虑度(讲法者肯定具足禅定度,心若没有专注,一堂课肯定讲不下来。听法与讲法比起来,讲法时更容易专注。听法则不像这样,身体虽在闻法行列中,心若一直杂念纷飞,非法的念头此起彼伏,除非别人有他心通,否则根本看不出来。 11.放生也可具足六度,例如,放生本来是无畏布施,同时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这是布施度;从小乘来讲,不害众生就是持戒,从大乘来讲,直接间接利益众生就是持戒,在放生过程中,既不害众生也利益了众生,这是持戒度;放生时忍耐严寒酷暑、艰难困苦,以及他人的谣言或攻击,这是安忍度;不管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劳累,每年春夏秋冬不间断地放生,这是精进度;放生过程中,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只是一心一意想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静虑度;通过念咒语、念经文加持所放众生,为其播下解脱种子,或者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来摄持放生,这是智慧度。 公案
1. 以前在五台山东台顶,上师如意宝讲《文殊大圆满》,有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上师不开许打伞,说:“现在是夏天,小麻雀在外面都不会冻死,你们最好不要打伞,也不要用披单蒙头。这样听法,象征着对佛法的恭敬!”于是大家全身淋透,一直在那里听。。
2. 《赛美经》中还记载,佛陀在世时,有个人假装听了三年的法,表面上一直规规矩矩,可是心不诚,始终怀有杀生、偷盗等恶念,最后堕入地狱,感受寒热等苦。
3.记得以前在五台山东台顶,上师如意宝讲《文殊大圆满》,有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上师不开许打伞,说:“现在是夏天,小麻雀在外面都不会冻死,你们最好不要打伞,也不要用披单蒙头。这样听法,象征着对佛法的恭敬!”于是大家全身淋透,一直在那里听。
4. 以前法王如意宝在大经堂讲法时,一部分道友坐在左边台阶上,位置比上师高,上师显现上很不高兴,批评道:“你们都坐得比我高,那我没必要传法了,你们给我传法吧!《毗奈耶经》是怎么讲的,你们没有看过吗?统统给我下来!” 第十四课 教证
1. 《华严经》所言:“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2. 《中阿含经》云:“人行梵行而有八难、八非时也。”
3. 所谓的八无暇,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4.佛经(《佛说八无暇有暇经》)中也说:
18
“铜柱铁山众苦逼,煻煨粪屎刺刀林,于地狱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饥渴针咽苦逼身,雨注河流成猛火,于饿鬼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更互恒怀怖害心,常欲展转相食啖,于旁生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若在天中有顶处,由先福力生于彼,长寿觉慧不分明,此处岂能闻正法?” “生在边方鄙恶处,耳不曾闻说法声,无识恒居蔑戾车,此处岂能闻正法?” “若人不信于三宝,说无因果无尊亲,如是邪见坏其心,此人岂能闻正法?” “诸佛大师不出现,亦无妙法流世间,若人生居暗世中,此时岂能闻正法?” “由彼先身造恶业,聋盲喑哑缺诸根,痴钝即是人身牛,此人岂能闻正法?”
5、正如古大德所说:“一子出家,九族升天。”
6、 佛陀在经中云:“我说八无暇,是众生难处,得住有暇者,斯人世稀有。” 公案
1记得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曾将从人身难得到往生法之间的道次第,秘密传授予仲敦巴。仲敦巴不解地问:“为什么您对其他弟子传授密咒,而对我传这个道次第呢?”尊者回答:“除你之外,我没有找到可以托付这个法的人了。”以此缘起,仲敦巴成为继承阿底峡尊者之后的法主,弘法利生事业极为广大。
2、曾经有一次,堪布阿琼到上师那里去,上师问他最近修加行的进度如何。他回答道:“我不敢说已如理如法地圆满修完了四加行,但较有把握的是,我从很小就对世间的荣华富贵看得比较淡。特别是现在,上师您的加持让我从道理上明白了世间幻象的不实本质,因而我不用刻意去修持什么出离心,它自然而然就能生起。同时,对三宝的信心与日俱增,基本上自己能做到心口不异。我已明白菩提心是大乘道的基础,因此平日里无论碰到怨亲近疏,都能把他们视为生生世世的母亲,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离苦得乐。” 上师听后高兴地说:“能这样当然再好不过。但值得一提的是,依修持加行之力而生起的少许善心,若不经过反复串修,则很容易退失。暇满难得等每种加行的体相、条目、次第,应该将其全部谙熟于心,且牢牢印持不忘。如此说来,你最好能把《大圆满前行》完整背诵下来!”于是送给他一本《前行引导文》的法本。堪布阿琼依教奉行,没有跟上师讨价还价——“我很忙,我很累,我最近身体不好??”,而是将之全部背了下来。上师得知后特别高兴,对此非常赞叹。(我们有些人不要说背这么大的论典,让他背一部短短的《亲友书》,也会讲半天的理由来推脱。)
3、噶当派普穹瓦尊者曾问金厄瓦尊者:“一种是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一种是道次第在心中生起,您会选择哪一个?”金厄瓦尊者答道:“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甚至仅仅是产生‘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过去我们曾无数次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然而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则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第十五课 教证
1. 《正法念处经》中说:“云何听法?畜生之中,互相残害,饿鬼饥渴,地狱苦逼。” 2. 佛陀在经中说:“损害他众非沙门。”
3. 我以前学《窍诀宝藏论》的时候,记得有一个教言说:“自尚不具弟子之法相,想做上师
19
矛盾又可笑。”
4. 寂天菩萨说过:“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
5.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说:“友等暇满宝藏身,六趣之中极难得。” 6. 佛经中也说:“犹如病者遇良医,应可至心闻正法。”
7. 《正法念处经》所言:“若求现未乐,应离于懈怠,放逸懈怠人,如狗等无异。” 公案
1. 从前给孤独长者为佛建造精舍,佛看着地上的蚂蚁,对给孤独长者说:“此蚁自毗婆尸佛出世已来,已经历七佛,至今还堕落为蚁身。”
2.舍利子曾入三昧,观察一只鸽子的过去和未来,发现它八万大劫来常作鸽身,八万大劫后也未免鸽身,一直看不到前际后际。佛告舍利子:“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
3. 我曾讲过《影尘回忆录》中倓虚法师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他在北塘到天津的火车上,遇到一个基督徒,两人一路上有许多精彩的辩论,其中有这么一段:基督徒说:“凡是活着的动物,都是人们的菜蔬,你们出家人为什么不吃荤?”法师反驳:“因为它也是一个生命!”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当初上帝训诫后人不要吃动物的血,因为动物的生命都在血中。既是动物的生命在血中,肉是血长起来的,血里有生命,肉里就没生命吗?肉里就没血吗???”法师从各个角度驳斥,最后那人哑口无言。
4. 前两天有个熟人给我打电话,求我可不可以借钱来救他的命。我问了一下什么原因,没想到他在一个月中赌博,竟然输了150多万。以前他每月有几千块钱工资,生活过得快快乐乐,可是后来财迷心窍,最终落得一败涂地。他跟我说得很漂亮:“我毕竟也是一个众生,您可不可以拿放生钱来救我的命?”我直接拒绝:“放生钱不是用来还赌债的,这肯定没办法!”
5. 曾有这样一则公案:佛陀在世时,神医耆婆常为国王、僧众等治病,并在目犍连面前皈依了三宝。耆婆死后转生于忉利天。有一次目犍连因为弟子有病,就升到忉利天去向耆婆问诊。当时正赶上天人们进入欢喜园,目犍连在路旁站着等待,没有一个天人看他。只有耆婆最后到的时候,坐在华丽的花车上,向他举起单手致意,然后乘车飞驰而过。目犍连虽是大阿罗汉,但心里有点不舒服:“我的弟子怎么对我这种态度啊?我好不容易从人间来趟天界,他不但不请客,反而招个手就走了。”于是以神通定住耆婆的花车,耆婆不得以只好下车,向尊者顶礼。尊者以种种因缘训斥他,耆婆回答说:“实在没办法,我们这里忙得很,每天玩都玩不过来。您看,其他天人对您连招呼都不打,正因为我在人间是您的弟子,所以才用了最大的力气向您举一只手问讯。”
6. 萨迦班智达曾与印度外道措杰噶瓦辩论,两人当时约定:如果萨迦班智达输了,则舍弃佛教,加入他们宗教;如果措杰噶瓦输了,则舍弃自宗而皈入佛教。结果外道以失败告终,萨迦班智达准备把他带回藏地。到了尼泊尔和藏地交界处,措杰噶瓦说:“我最好不去吧,不然,护地母十二尊恐怕不会让我进藏。”萨迦班智达说:“不要紧,我带着你,应该没事。”可是快要接近藏地时,措杰噶瓦突然吐血身亡,也有说被雷劈死。(以前我们去印度的路上,有些人介绍说:“措杰噶瓦死的地方就在这里。”)萨迦班智达只好把他的发辫带回了萨迦寺,据说至今此发辫仍存放于萨迦大殿中。
20
7. 善星比丘虽承侍佛陀已有二十五年(也有说二十四年)之久,但对佛陀无有丝毫信心,唯生邪见,他认为:“除佛有一寻光之外,悉皆与我相同,根本无超胜处。”并说:“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莫为仆。”因此离开佛陀。七日之后,他在花园中堕为饿鬼。贤劫千佛来到这个世间,都会讲述他的经历,千佛全部出世之后,他才开始堕入地狱,然后再慢慢转为人身。 第十六课 教证
1. 《入行论》云:“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
2. 藏地非常伟大的大成就者荣敦秋吉,临圆寂时给弟子留了两个教言:“希望大家从此之后,白天认真地闻思,晚上精进地修行。”
3. 上师如意宝对此经常引用,说:“在白天,你们要认认真真地辩论、讨论、听课、讲课,跟道友共同研讨佛法,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掏出自己的邪分别念进行剖析,以遣除一切恶念和疑惑;晚上比较清净时,要对闻思的内容进行观想。”
4. 《阿弥陀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公案
1. 在六七十年代,很多人念观音心咒都特别害怕,但曲恰堪布每天至少看经书二十篇左右,一直没有间断过。而法王如意宝不但看经书,还冒着生命危险弘扬佛法。当时法王去放牧,弟子们也跟着到山顶去,找一些山洞偷偷听法,派人轮流在洞口放哨。我们附近的很多小山洞,都留下了法王当年最危险时传法的足迹。
2. 东晋后年,济南的兴国寺有位大通法师,他日日读诵《法华经》。念经时,关房前天井边上,有一条白颈蚯蚓,法师诵经三年,它也听了三年。一天,有个小沙弥用锄头锄草,无意中把它身体切成两段。小沙弥很懊悔,掘些土来埋了它。这蚯蚓因听闻《法华经》的功德,死后转生为人,后到寺院出家。虽然他目不识丁,却能把一部《法华经》倒背如流,早晚一有空闲便诵经,三十余年勤勤恳恳。后来他听说大通法师坐化了,自己也动了往生的念头,于是在空谷法师座下圆寂,并示现种种瑞相。
3. 明朝有位读书人,他养的一只白鹦鹉,天天早晨诵持观音菩萨圣号、白衣神咒,并能背《归去来辞》、《赤壁赋》及李白的诗。有一天,它告诉主人说:“我从西方来,还从西方去。”当天晚上,便安然往生了。
4. 据说,唐朝还有只鹦鹉过午不食,只要是过了午的食物,从下午到晚上它看都不看一眼。那只鹦鹉听人说《阿弥陀经》中有它的名字,更有信心了,整天不停地念阿弥陀佛名号,非常非常精进。一日它突然憔悴而不快乐,驯养的人知道它寿命将尽,于是敲引磬助其念佛。每击磬一次,它念一声阿弥陀佛,等到十声念完后,便安然而往生了。
21
第十七课 公案
1、阿育王尚未信佛时,信受外道毁佛遗迹,派人砍伐此树,令婆罗门焚烧用以祭天。谁知烧到半途,出现了奇迹——烈火中突然出生两棵菩提树,树叶茂盛青绿。阿育王目睹奇事,深自悔过,当即用牛奶灌溉菩提树根。第二天,菩提树竟完好如初。此后阿育王常亲自供养,乐而忘归。
2、阿育王的王妃素来信仰外道,问大臣阿育王天天去哪里,大臣据实以告。王妃迁怒于菩提树,就派人半夜砍了树。第二天阿育王去,见到树被伐,内心非常悲伤,又再祈请,以牛奶灌溉,不日又长回原状。
3、后来有个国王,也破坏佛法,砍掉菩提树,一直掘到见泉水。阿育王的后裔又用牛奶浇灌,经过一晚,树又复生。
4、至于今日我们看到的菩提树,是阿育王的女儿(也有说妹妹,即僧伽密多比丘尼)在原树上分了一枝,移植到斯里兰卡。长成之后,正逢印度被回教侵犯,毁坏了原先的菩提树,他们又从斯里兰卡的树上取下树枝,于印度金刚座种植成活,直到今天。菩提树虽然饱经沧桑,但它的“血脉”仍不断生长。这棵菩提树,经论中讲了它的许多功德,比如见到后生起菩提心,接触后生起大慈大悲,等等数不胜数。
5、《法王晋美彭措传》中云:在拉萨期间,桑耶寺住持诚恳地邀请法王光临其寺讲经说法。法王应邀来到了这座著名寺院??在为该寺诸僧众传授法要之时,昔日君臣二十五尊等在这里聚集一堂,于莲师座下聆听甚深秘密心滴等妙法的场面历历再现。法王猛厉祈祷莲花生大士说:“昔日,您在这里为宛如群星般的弟众传授甚深法要,对空行母益西措嘉、降魔金刚我等是多么的慈爱;可如今您在清净刹土,只留下我在这充满五浊的世间中救度刚强难化的众生,祈愿您加持我和一切众生。”接着又怀着无限伤感的心情说:“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往昔莲师为我们众弟子传密法时,桑耶寺是何等的辉煌壮观,可是如今已面目皆非了。” 教证:
1. 《大唐西域记》云:“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
2. 中阴法门云:“嗟,善男子!所谓‘具足无碍之力’,是谓汝身之功德。而今汝已消尽质碍之身,故可任意穿越山河大地、房屋木石、岩壁洞穴。汝今已完备此种无碍穿行之力,唯除母胎、金刚座无法穿行而过,除此之外,穿山越洞之力汝亦任运具足。此乃进入转世中阴之征兆。”
3. 法王在金刚座造的《愿海精髓》中发愿道:“玛嗡南珍格嘉格杰哲,央德温仓嘉沃策敦才,达德雅庄涅内巧德杰,拉钦春利贝沃特托效。”汉译: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
4. 佛曾于经典中授记:“红面罗刹之地,未来湖泊渐渐消退,有人类产生之后,佛法将在那里弘扬。”
22
第十八课 教证:
1华智仁波切说:“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所作所为,事实上都属于业际颠倒。”
2法王如意宝去马来西亚时,曾在马六甲的噶玛噶举中心,讲过一段殊胜教言:“我毕生中一直认为,佛教中最重要的是智慧、悲心和信心这三者。如若无有信心,则始终不会证悟佛陀的究竟密意;倘若没有智慧,在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外道极其猖獗的时代,对层出不穷、错综复杂、名目繁多的外界事物,很难明辨是非、如理取舍;如果没有慈悲心,也就称不上是大乘种性的佛教徒了。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麦彭仁波切讲过:“信心乃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资粮。”
4《华严经》中云:“信心微小诸众生,难知菩提微妙法。”
5寂天论师也说:“如值佛出世,为人信佛法,宜修善稀有,何日复得此?”
6每个人对佛教应生起理性的信心。诚如《胜出天神赞》所云:“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
7、无垢光尊者讲过:“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这句话务必要牢记。
第十九课 教证
1、《般若经》中说:“有菩萨着魔,有菩萨无魔。”
2、无垢光尊者引用《宝积经》的教证解释道:有智慧、有精进的菩萨,因为通达了空性,安住于无我境界中,魔众不会有机可乘;而无智慧、有精进的菩萨,由于没有证达空性,表面上看似精进,实则希求自我利益,对此魔众可侵扰损害;无智慧、无精进的菩萨,是魔众最欢喜的类型,根本不会制造违缘。
3、龙猛菩萨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 4、《妙法莲华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
5、《大般涅槃经义记》亦云:“一佛出世难,二得人身难。”
6、《大悲经》云:“阿难,何故名为贤劫?阿难,此三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时尽为一水。时净居天,以天眼观见此世界唯一大水,见有千枚诸妙莲华,一一莲华各有千叶,金色金光大明普照,香气芬薰,甚可爱乐。彼净居天因见此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而赞叹言:‘奇哉!奇哉!希有!希有!如此劫中当有千佛出兴于世。’以是因缘,遂名此劫号之为贤。” 7、《俱舍论》云:“中劫即从无量岁,直至人寿十岁间,最终上增为一次,彼等寿即八万间。” 8、邬金莲花生大士:“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弘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也有密法出现,再经过千万劫以后,到了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姿态一致的文殊师利佛出世,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只有这三劫的众生才堪为密法的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密法,因为众生不能作为密法法器。”这句话大家要记住!
9、《宝积续》:如果把密法带在身上,则此人与金刚持如来的化身无别;如果尽量念诵密法的咒语、经文,就能现前它的真正意义;如果书写续部或密法的道理,那他有享用如来言教的善缘。
10、《了义集续》云:“于此生信而受持,一切诸佛皆加持,获得无尽福德藏,今生成就来世果。”
23
11、《虚空广界续》中言:“何人若对了义的密法生信,通达符合教理之义,即使微尘许也没有修,但所得果位就是佛果。”
第二十课 教证
1佛陀成道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
2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亦云:“此法甚深故,知众难领悟,故佛成道已,默然不说法。”
3《悲华经》中说:“投生为人极难得,逢佛降世极难得,于善法心生好乐,发起善愿亦极为难得也。”
4诚如《中论》所言:“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无依而生。”
5《贤劫经》云:“佛涅槃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此千五百年后,释迦法灭尽。”
6《月藏经》的《分布阎浮提品》中,提出著名的“五坚固”说。谓在佛法的流传史上,每五百年为一阶段,共有
五大阶段。各阶段所具之特征不同,即解脱坚固、禅定坚固、读诵多闻坚固、塔寺坚固、斗诤坚固。五个五百年,各具其中之一特征。
7佛在《像法决疑经》中言:“我灭度已千年后,恶法渐兴。” 公案:
1、据说,阿底峡尊者准备示现圆寂时,说道:“你们藏地人福报浅薄,我如果在这里圆寂,可能藏地的大地承受不了,我还是回印度去。”他身边有些人说:“应该承受得了。像无与伦比的菩提萨埵尊者,就是在藏地圆寂的。”尊者答言:“菩提萨埵虽然戒律清净,但他智慧不如我,所以他跟我不相同。”有些人说:“应该可以吧。无与伦比的莲花生大士也是在藏地示现消失,前往邬金刹土的。”尊者还是摇头道:“莲花生大士的成就虽了不起,但智慧也肯定比不上我,还是不行。”又有些人说:“应该没问题。像美德嘉那那样的大德,都是在藏地圆寂的。”尊者思索片刻说:“嗯,他还是很了不起。既然这样,我就留在这里吧。”
2、举个例子来说: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他有一次经由神通得知,自己过世的母亲已投生为青蛙,被困在藏地一户人家的灶石中,正感受着无量痛苦。(孤独地狱的众生因业力不同,受苦方式也不相同。像悬崖或海里的石头中,就有许多有情转生其中。)于是为了救度母亲,他不顾年纪老迈,且需由翻译伴随,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地从印度赶到西藏。当时随同前往的,还有另一位班智达——察那忍摩。
正当他们越过尼泊尔和西藏的分界线时,不幸的是,他的翻译竟患急症死了(也有说拉肚子而去世)。他们两位班智达都是印度人,一点藏语都不懂,察那忍摩只好修夺舍法,转生为藏地的荣索班智达;而美德嘉那尊者,则孤身从西藏漂泊到康区,最后终于找到了那户人家。 在那间房子里,住了一个老妇人。由于语言不通,他只好在那家打杂当仆人,没有人知道他是印度最博学的班智达。老妇人让他天天放羊,担负着最艰辛的杂役,甚至坐在他身上挤牛奶,以代替坐垫。这样过了很长时间。
那个老妇人信仰佛教,经常外出寻找上师。美德嘉那尊者就在她家提了一些诗,其中一首的大意是:“天空皎洁的月亮在某人家中,但某人却不知,反在他处寻找水月。”意即像他这样明
24
月般的印度大班智达,正好住在她家里,她却根本不知道,还整天到处找水月般的相似善知识。(记得《藏文文法》中有这首诗。) 关于尊者的后来,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他为了救度母亲而忍受了一切苦难,最终成功地超度了母亲。要离开的时候,他通过神通发现,当地的山马上要崩塌,于是用蹩脚的藏语警告老妇人和邻居们尽快离开。
老妇人早就觉得他的行为超越一般人,绝不是普通的流浪汉,于是听从他的劝告,把家当都驮在牛背上,跟他一起离开了村子。但其他人都想:“那么高的一座山,怎么可能塌下来?那人连藏语都不会讲,一定在胡说!”没想到第二天,果如尊者所言,整座山塌了下来,将村子埋在了下面。据说在石渠滇阔附近,山崩塌的裂缝至今仍清晰可见。
二、尊者的一位弟子恰罗扎瓦,得知尊者在那里,就迎请他到寺院作了小范围的讲法,之后尊者便示现圆寂。
美德嘉那尊者生于藏地前弘期与后弘期的交界之时,在当时非常著名。他不但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据历史记载,格萨尔王也依止过他。他来到藏地以后,好像宣讲过《俱舍论》,后来藏文学得不错,还写了一些藏文文法方面的书,这些法的手抄本至今仍流传在那一带。但纵然是这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没有传法的话,不要说整个藏地没有得利益,甚至是他朝夕相处的那户人家,也没有得到什么法益。
第二十一课 教证
1 古大德常言:“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2 诚如《极乐愿文》所说,要像重罪的囚犯从牢狱中解脱出来一样,义无反顾地想逃离轮回。
3 《般若摄颂》中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
4 《般若八千颂》亦云:“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正觉,必先于善知识恭敬承事而依止之。”
5 《华严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6《戒律花鬘论》中有一句话是:“六十岁也孩童。”意思是说,即使六十岁皈依三宝,但不懂教理的话,也跟孩童没有差别。而要想懂得教理,就一定要依止上师。
7戒律中规定,如果弟子没有通达三藏,十年中要依止上师。十年以后,假如你学得可以,则可离开上师,出外弘法利生;假如学得不行,还要继续依止。
8《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依止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说过:“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这一教诲与密宗对上师观清净心如出一辙。还有善财童子依止观世音菩萨时,心中作念:“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
9《真实论》中云:“欲成一切智,即依善知识,仅凭自精进,无能成圣佛。盲人依自身,不能攀高峰。”
10、此外,全知法王在《如意宝藏论》中还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不被这些逆
25
缘所转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教证:
1、从前,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库鄂仲三人曾经向尊者请教道:“一个修行人要获得解脱或遍知果位,经论教典与上师的窍诀二者哪一个重要呢?” 尊者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上师的窍诀重要。” 三人又问:“这是为什么呢?” 尊者答道:“即使对读诵传讲三藏无所不知,对诸法的法相无所不晓,但如果实地修行时不具备上师指点的实修口诀,就会造成正法和行人互相脱离的结局。” 三同门继续请教道:“如果完整地归纳上师口诀的修法,能否概括为净持三种律仪与三门勤奋行善呢?”
尊者回答说:“这样概括还不足够。” 三同门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尊者答言:“即便三戒守护得清清净净,但如果对三界轮回没有心生厌离,仍然是轮回之因。即使是三门日日夜夜勤勤恳恳地奉行善法,但如果不懂得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那么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念一扫而光。纵然具备智慧超群、戒律清净、讲经说法、观修境界等一系列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一切所为也只能成为现世的生计,而不可能获得来世之道。” 所以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后记:根据大恩上师讲课书籍内容添加和网络上收集整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如有遗漏公案和教证,联系QQ 1753400891
26
第一册
公案和教证合集
摘自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加行教材
27
前行之重要性 1页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讲记 1页 前行广释
第一节课 3页 第二节课 3页 第三节课 3页 第四节课 4页 第五节课 6页
第六节课 7 页 第七节课 8页
第八节课 10 页 第九节课 12 页 第十节课 13 页
第十一节课 15 页 第十二节课 16 页 第十三节课 17 页 第十四节课 18 页
第十五节课 19页 第十六节课 21 页 第十七节课 22页
第十八节课 23页 第十九节课 23 页 第二十节课 24页
第二十一节课 25页
我们学院的很多堪布,对《大圆满前行》非常熟悉,有些人基本上能背下来,有些人虽无法将字字句句倒背如流,但对里面的内容特别熟,无论提到哪一则公案、哪一个教证、哪一段文字,都知道是在哪一处讲的。就我个人而言,与《前行》的因缘也非常深,最初学佛时,学的就是这部法。当时我把所有教证、公案都抄在日记本上,一边修加行一边在中午背诵,因此,这本书的教证和公案,我全部都背过。虽然没背过通篇内容,但哪一个科判中讲了什么样的公案、什么样的教证、什么样的道理,自己记得很清楚,华智仁波切的这些智悲精滴经常浮现在脑海中。
摘自 加行教材14课
28
正在阅读:
加行第一册的教证 公案合集04-20
浅谈土地增减挂钩的问题与创新10-28
林泉高节能智能型抽油机项目汇报10-08
女人心情随笔散文03-21
网易游戏笔试整理下06-05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12-27
十三五(2016-2020年)中国海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可行05-03
钢铁生产废水处理与回用设计01-03
抒情散文:夜空下,遮掩的世界花园03-21
郭允漷名言05-0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加行
- 合集
- 公案
- 浙江省长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
- 实验四单相正弦波(SPWM)逆变电源研究
- 《聊斋志异》中的海上异国形象
-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
- 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 拓宽思路创新措施努力做好项目谋划和争取工作
- HOG特征的维度计算
- 利用社区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研究
- 个人手工制作新牛津高中英语模块3-4期末知识点回顾及复习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
- 村卫生室人员妇产科知识培训考试题
- 科研费用项目审计资料清单
- 设计一台专用卧式钻床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汇总
- 8086与8051指令对比 - 图文
- 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实践探索
- 2006南开C语言上机100题
- 中国陶瓷风机贴片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选择题及答案
- 五年级奥数练习题一
- 中班下学期建构游戏计划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