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证的否定观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4 19: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辩证的否定观的研究

关于辩证的否定观的研究目录

1. 戴安良《对辩证否定的再认识》,《探索》,1995年第2期.

2. 董根洪彭定国《对现行辩证否定观的几点异议》,《浙江经专学报》,1991年第1期.

3. 张伯钦王鹤《辩证否定、否定之否定和认识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4. 池超波《论青年马克思的否定的否定思想》,《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4期.

5. 陈玉光《是“否定之否定”还是“辩证否定”规律》,《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6. 晏玉斌《辩证的否定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7. 张开泽《辩证的否定包括外在否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8. 朱春艳《辩证否定之动力观的历史演变与完善》,《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9. 王浩《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在否定问题上的异同》,《长白学刊》,1996年第1期.

10. 黄约《辩证否定思维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广西商专学报》,1995年第4期.

11. 刘希平《辩证否定才能自我超越》,《群众》,2002年第8期.

12. 赵华朋《论外力在辩证否定中的作用》,《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

13.黄宗理《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不是关于否定之否定过程的正确表述》,《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14.李丽蔡传家《解放思想的哲学实质—辩证否定》,《思想致治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15.刘建新《邓小平发展思想中的辩证否定观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2期.

16.柳斌杰《人类认识发展本性与解放思想——从中国古代认识史看辩证否定的作用》,《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7.谢永康《否定辩证法的实践哲学取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

18.许万敬《谈辩证的否定》,《齐鲁学刊》,1979年第4期.

19.康翔《邓小平哲学理论的辩证否定思维》,《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6期.

20.唐秀华《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辩证否定观》,《甘肃理论学刊》(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1.黄宗理《“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22.黄宗理王彩云《简论邓小平对辩证否定观的新贡献》,《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11月第6期.

23.李秀敏《评本格对辩证法否定观的批判》,《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第3期.

24.张云阁《怎样理解辩证法》,《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第5期.

25.李鸿《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的辩证法——关于辩证法的实践生存论思考》,《哲学研究》,2003第6期.

26.闫宏斌《论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思想》,《安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7.王南湜《作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

28.朱亮《黑格尔辩证法再考察——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若干思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29.李德学孙利天《什么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0.刁隆信《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基本特征——同沈晓珊同志商榷》,《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1.李建林《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辩证再思考》,《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32.陈冲《辩证否定理论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韶关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 33.黄庆传《“否定之否定”规律辩正》,《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4.许雅滨郭嘤蔚《简论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内涵》,《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35.邓小伟《“否定的辩证法”的认识论思想》,《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6.赵华朋朱鸿亮《论辩证否定的形式》,《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37.罗能生《否定三议》,《零陵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38.赵华朋《论外力在辩证否定中的作用》,《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

39.王庆仁《应该正确理解辩证的否定——兼与董根洪、彭定国同志商榷》,《浙江经专学报》,1992年6月,第4卷第2期.

40.郭嘤蔚辛绍军《非同一性:异质的存在和经验——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学术交流》,2006年第7期.

41.吴炫《论“本体性否定”与阿多诺及黑格尔否定观的区别》,《江苏琶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42.孟庆仁《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整体性特征》,《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

43 姚大志《什么是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

44.张盾《重新阐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传承关系——从黑格尔的视角看》,《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

45.马中柱《辩证否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岭南学刊》,2002年第1期. 46.俞朝卿方世南《关于辩证的否定观的思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8期.

47.吴炫《论“本体性否定”与阿多诺及黑格尔否定观的区别》,《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48.梁志学《黑格尔建立思辨逻辑的开创活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9.陈祖华《论肯定的理性与否定的理性以及对二者的超越》,《江汉论坛》,2003年第1期. 50.彭新武《否定之否定规律解剖》,《江汉论坛》,2000年第9期.

51.袁国青丛大川《辩证否定是对外开放的哲学观》,《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52.白刚《辩证法:从马克思走向当代——读<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学习与探索》,2004第4期.

53.高家方《黑格尔理性真理观的“合理内核”》,《学术研究》,2005年06期.

关于辩证的否定观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辩证的否定观的含义

1.黑格尔的辩证否定观

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黑格尔,黑格尔是在批判宗教神学及机械唯物主义外因论时提出这一理论的。他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提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从而肯定了矛盾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扬弃矛盾、复归于更高的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的合理性。但黑格尔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自然观,即“自然界是在一个狭小的循环中运动的,永远不变的整体”的观点和他要建构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限制,认为绝对精神才是辩证运动的主体,世界就是“一”,就是绝对精神,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绝对精神自身演化的产物,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自我认识”的阶段或环节,因此这种辩证运动不过是绝对精神“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旋转而已”,绝对精神最后又回到自身已说明了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封闭性。所以黑格尔哲学虽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他的体系却包容不下并最终窒息了他的辩证的方法。

——朱春艳《辩证否定之动力观的历史演变与完善》,《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否定之否定学说是黑格尔构建整个哲学体系的杠杆。黑格尔有时甚至把它抬得比对立统一还高。他说,“内在的否定性”正是“自身运动的灵魂,一切自然与精神的生动性的根本”。他还把否定性明确称为“是辩证法的灵魂"。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些论断?

其实上述两种说法貌似矛盾实则一致。(1)对立统一是否定之否定的基础。黑格尔清楚地分析了否定与矛盾的关系。认为矛盾是引起否定的根源,否定是矛盾的表现形式。他说,“多样性的东西,只有相互被推到矛盾的尖端.才是活泼生动的,才会在矛盾中获得否定性”。可见作为“自己运动和生命力的内在脉搏”的否定性,其根源是内在矛盾。(2)否定之否定是对立统一的展开与具体化。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是对基于内在矛盾而发生的辩证运动过程的表述,是对立面潜在到展开,经过斗争得到解决的过程。肯定(正题)中包含着否定(反题)即对立与矛盾。因而正题才能向反题过渡。矛盾公开暴露,这便是第一个否定。矛盾经过斗争后得到解决,矛盾双方达到统一这便是第一次否定,得到了肯定的结果。否定之否定的这种发展形式.显然是由对立统一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3)内在否定性与内在矛盾完全一致。黑格尔认为普天之下万事万物均有矛盾。矛盾的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所有不同事物的矛盾从根木上皆可归结为肯定、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为维持其存在的方而,否定则是促使其变化的方面。内在否定性推动事物前进与内在矛盾促使事物发展并无二致。内在否定性归根结底就是内在矛盾。

——朱亮《黑格尔辩证法再考察——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若干思考》,《南

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在理解肯定和否定的概念上,我们认为黑格尔是比较全面、辩证的。黑格尔认为如果只看到肯定和否定的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对立趋向,这只是单纯的否定观。如果既看到肯定和否定的对立关系,又把否定看作是对肯定的更深入的说明这才是辩证的态度。否定战胜肯定,事物的发展并未到此止步,否定还要被扬弃,以达到否定之否定。黑格尔认为只有否定之否定才是辩证的否定,我们认为这个思想是很深刻的。因为在否定之否定阶段,肯定才是真正现实的存在物,否定才完成了自己作为发展的活的灵魂的能动作用。黑格尔说:“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或换个说法也一样,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实体作为主体是纯粹的简单的否定性,唯其如此,它是单一的东西的分裂为二的过程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

而这种过程则又是这种漠不相干的区别及其对立的否定。所以唯有这种正在重建自身的同一性或在他物中的自身的反映,才是绝对真理,而原始的或直接的统一性就其本身而言,则不是绝对的真理。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的一个圆圈,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现实的。”

——俞朝卿方世南《关于辩证的否定观的思考》,《苏州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8期

2.马克思的辩证否定理论

马克思在早期阶段,曾把辩证法概括为“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到了1847年,提出“两个互相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显然马克思对辩证法核心的理解是“否定与否定”与“对立统一”的结合。但可以看出,马克思己把正、反、合看作是由“互相矛盾方面”共存、斗争引起的,即对立统一是正、反、合的基础。1853年,马克思在概括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因素时,明确指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就是他所说的对立统一(Contact of extremes)规律”。对立统一是“伟大而不可移易地适用于生活的一切方面的真理”,“是哲学家不能漠视的定理”,是“一个万应的原则”。这是马克思关于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核心明确无误的表述。在《资本论》的一条脚注中,马克思直截了当地说:“黑格尔的‘矛盾’一切辩证法的源泉。”

——朱亮《黑格尔辩证法再考察——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若干思考》,《南

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青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指出,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是以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形式来表达历史运动。他说:“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作真正的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是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和他的整个哲学体系进行深刻剖析后得出的结论。

青年马克思指出,由于黑格尔把人和自我意识等同起来,主体始终是意识或自我意识,因而对象这个对主体来说是否定的东西只不过是对象化的自我意识,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东西,它对自我意识说来决不是什么独立的、实质的东西。因此,在《现象学》中出现的异化的各种不同形式,不过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形式。而异化的汤弃,“对于人的已成为对象而且是异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的占有,首先不过是那种在意识中,在纯思维中即在抽象发生的占有,是对这些作为思想和思想运动的对象的占有时。因而黑格尔所谓的扬弃、否定的否定在现实中并没有触动自己的对象。这说明,黑格尔所说的人的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否定和否定的否定,只不过是“神秘的主体-一客体”,只不过是作为使自己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绝对主体”在它“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旋转”。在这里,青年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的神秘性和唯心主义实质。

——池超波《论青年马克思的否定的否定思想》,《厦门大学学报》(哲

社版),1995年第4期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中每一概念、过程、阶段的否定时,都是以铁的事实为根据,按照资本主义的客观现实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得出资本主义必亡,社会主义必胜的结论。这就是说,否定是客观世界复杂事物的真实反映,无论否定的内容、形式或特点都离不开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恩格斯说“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1页)这充分地说明了,辩证否定是有其客观性的,不是概念的自己运动,不是把发展过程理解为概

念的发展,而是理解为事物和现象的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是有客观性的,它的客观性的基础是唯物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的科学性即辩证性。正因为这种辩证性是建立在唯物的基础上,所以它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在事物内在矛盾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否定。在事物或现象的无限发展过程中,一个否定被另一个否定所代替,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有无数个否定。正如马克思1847年在批判海因岑对否定范畴的理解时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这种辩证的否定没有止境,没有绝对终极,只要是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人类在延续,那么否定就要进行下去,只不过是否定的形式和方式有时不同罢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证实了一切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所以说否定本身也是无止境的,是沿着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而运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事物新质的诞生、旧质的灭亡;是一事物向他事物的发展、转化;是扬弃,“既被克服又被保存”。

——王浩《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在否定问题上的异同》,

《长白学刊》,1996年第1期

3.恩格斯对辩证的否定的诠释

恩格斯说过:“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式把它消灭。斯宾诺莎早已说过: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即任何的限制或规定同时就是否定。再说,否定的方式在这里首先取决于过程的一般性质,其次取决于过程的特殊性质。”这里,恩格斯明确指出否定方式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外在否定作为一种特殊的否定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1)从矛盾的性质上看,它不是事物内部矛盾两个方面地位的彼此消长,而是外部矛盾激化的直接结果;(2)从表现形式上看,它不是事物自身的演变,而是他物对自身作用的结果;(3)从发展进程上看,它不是原事物的延续,而是原事物的中止。所以,恩格斯又指出:“我不仅应当否定,而且还应当重新扬弃这个否定。因此,我做第一个否定的时候,就必须做得使第二个否定可能发生或者将有可能发生。怎样做呢了这就要依每一种情况的特殊性质而定。如果我磨碎了大麦粒,如果我踩死了昆虫,那么我虽然完成了第一个动作,却使第二个动作成为不可能了。因此,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可见,事物的外在否定同自我否定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者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要起作用,只是起作用的范围、方式和作用的结果不同罢了。因此,辩证否定应该既是自我否定也包括外在否定。

——戴安良《对辩证否定的再认识》,《探索》,1999年第2期

4.列宁对辩证否定的诠释

列宁说过,辨证否定是辨证法中最重要的因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是否定和肯定的统一。肯定中有否定,没有纯粹的抽象的肯定,如果肯定一切,事物就不能发展。否定中又包含肯定,亦无抽象的纯粹的否定,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事物就会中断,就会失掉联系,亦不能发展。

——袁国青丛大川《辩证否定是对外开放的哲学观》,《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列宁说:“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是怀疑的否定、动摇、疑惑(当然,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的因素,并且这是它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东西的、即没有任何动

摇、没有任何的折衷的否定。”

——许万敬《谈辩证的否定》,《齐鲁学刊》,1979年第4期

5.传统教科书对辩证否定的解释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两个方面的矛盾,其中,肯定因素保持了事物自身的存在,否定因素则促使事物灭亡。当肯定因素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保持自身质的规定性,当否定因素上升为主要方面并克服或战胜肯定方面时,事物的基本性质便发生变化,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在此基础上,事物内部又孕育着新的矛盾,新的矛盾运动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前进。这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否定是“扬弃”,它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的关系。这就是我国现行教科书对辩证否定的解释。

——戴安良《对辩证否定的再认识》,《探索》,1999年第2期

长期以来,我国在论及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辩证的否定”这一基本概念的特征时,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大都包含三部分内容:一、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二、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的统一;三、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第一点主要揭示的是辩证的否定发生的原因和出发点问题,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点主要揭示的是辩证否定的辩证性质问题,说明辩证的否定不是否定一切也不是肯定一切,而是克服旧事物内部在事物进一步发展中已失去存在价值、不合理和消极的东西,保留旧事物中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为新内容服务。第三点主要揭示的是辩证的否定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说明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之间联系的中介,是旧事物向新事物飞跃的环节,没有辩证的否定,旧事物便不能变成新事物。

——黄宗理《“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6.对辩证否定观含义的现代解释

我们认为辩证的否定观应概括为:否定是事物内外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具有自我否定和外力否定两种形式,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倒退的环节;否定既可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扬弃,也可是事物联系的彻底中断,是全盘否定。

——董根洪彭定国《对现行辩证否定观的几点异议》,《浙江经专学

报》,1991年第1期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辩证否定的科学含义呢?根据以上所述,从完整意义上看,可以把辩证否定的定义大致作这样的概括:所谓辩证否定,是由客观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矛盾运动引起的事物的自我否定—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质变),它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这种辩证否定,构成了否定之否定周期运动必经的环节,既包括前进的、上升的变化(从总体上看),也包括后退和下降的变化(从局部上看)。这一定义,把两次不同性质、特点的否定包含在内,并表明了事物自我否定的客观、内在的根据,既可以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界限,又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辩证否定的实在内容,并同否定之否定规律保持内在的逻辑联系。

——张伯钦王鹤《辩证否定、否定之否定和认识论》,《华南师范大学

学报》,1984年第2期

二、辩证否定的形式

1.辩证否定观的两大类基本形式

这样,辩证的否定观就应包括两大类形式:一类是以内因为主导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否定形式。在这种否定形式下,事物将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道路“自我”发展;一类是以外因为主导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否定形式。在这种否定形式下,事物将沿着“甲—乙—丙”的路线发展。至于倒退、退化的现象显然是不属于发展的,但由于外力作用在局部范围的强大优势而造成的事物运动、变化方向的改变,也是有其内在的辩证性质的,亦即是符合整个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总趋势的,因而不能把这类现象排除在世界的辩证发展之外,因为发展是就世界的总趋势而言的,而不能对其做机械的、狭隘的理解。

——赵华朋朱鸿亮《论辩证否定的形式》,《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

年第5期

2.外力对事物的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的否定观在谈到事物的否定时,只谈内力的作用否认外力的作用这是片面的。因为从事物内部的肯定方而和否定方而的斗争情况来看。否定方面有一个由弱变强、由矛盾的次要方面变成矛盾的主要方面。最终引起事物否定的问题。如果没有外力及其作用。否定方面不能从系统外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支持,怎么能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呢?我们认为,不能抛开外力的作用而把否定仅仅看成是自己否定自己,是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情况下,正是内外力共同作用才能引起事物的否定的发生。

——赵华朋《论外力在辩证否定中的作用》,《唐都学刊》,2002年第2

3.“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与事物运动发展的阶段发展过程紧密相连,并始终交替地贯穿于其两个基本阶段,即量变阶段和质变阶段之中的辩证否定的两种基本形式。完善式否定是在事物发展量变过程中,对事物发展不完善状态的否定;变革式否定是在事物发展质变过程中,对事物发展至最后成熟状态的否定。它们的关系与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一样,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完善式否定和变化式否定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完善式否定引起变革式否定,变革式否定又为新的完善式否定开辟道路。在总的完善式否定过程中,有部分变革式否定;在变革式否定中,有完善式否定的特征。

——黄宗理《“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三、如何正确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及其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

1.要全面理解“否定”概念的各种含义

首先,应了解“否定”一词有多种含义。在哲学上,“否定”一词有两种相反的含义,一种是唯物辩证法所使用的“否定”(即辩证的否定),一种是形而上学所使用的“否定”。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否定,一般又有三重含义:其一是作为方面的否定,这是就事物内部包含的因素而言的;其二是作为环节的否定,这是就它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其三是作为阶段的否定,这是就它构成事物发展过程中一个周期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一个阶段而言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是通过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这种既体现发展,又体现联系,既克服又保留的辩证否定,称之为“扬弃”。与辩证的否定观相对立的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否定看成只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全盘抛弃,一笔勾销,是对事物发展的扼杀。可见,“否定”一

词在不同的使用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决不可混淆,更不能张冠李戴。

——王庆仁《应该正确理解辩证的否定——兼与董根洪、彭定国

同志商榷》,《浙江经专学报》,1992年6月,第4卷第2期

2.辩证否定的概念与否定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否定与辩证否定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否定概念指的是一般的否定,它的内涵就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或一方对另一方)的克服、排除,它是对一切否定现象的概括。而辩证否定是对否定概念的深化,它舍弃了否定的一切外在表现和偶然联系,所揭示的是包含在否定现象之中的必然联系和总趋势,即否定是由事物自身矛盾引起的,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所以,否定与辩证否定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否定是表层概含,辩证否定是深层概念,否定概念概括一切否定现象,辩证否定概念揭示否定的根本规律。二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一方面,作为揭示否定现象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辩证否定和其他一切科学规律一样,具有普适性,它揭示了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的内在联系和总趋势。同时又不能囊括一切否定现象,它所揭示的只是否定中带有必然规律性的联系和趋势。如果作一个比较的话。否定与辩证否定的关系相当于运动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所揭示的是运动的总趋势,但不包括一切运动。辩证否定之于否定也是如此。进一步说,我们可以认为否定所揭示的是一切否定运动,而辩证否定揭示的则是作为发展的否定运动。

——罗能生《否定三议》,《零陵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3.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区别

如前所述,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又包括外在力量的否定,是自我否定与外在否定的统一。在这种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判断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区别的标准就有必要重新衡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予以判断:首先是根据对自我否定与外在否定问题的看法如何划分。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既是事物的自身否定,又包含外在否定,是自我否定与外在否定的统一。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是片面地强调外在否定,认为外在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惟一的否定,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自我否定;或者是片面地强调自我否定,只承认自我否定,把外在否定排斥在事物发展过程之外。其次是根据对肯定和否定关系问题的理解来区分。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孤立、片面、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否认两者的对立统一,它的公式就是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张开泽《辩证的否定包括外在否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来说,否定是较后的也是较高的环节。否定的环节包含着肯定的环节,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从而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性质。这种包容肯定于自身的否定即是辩证的否定”。并指出,辩证的否定具有如下的性质和特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内在的否定。事物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己运动”的。所以它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第二,辩证的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事物前进发展的杠杆。第三,这种作为联系和发展环节的辩证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是事物发展中的非连续性,而保留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正是在这一点上,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区别了开来。

——彭新武《否定之否定规律解剖》,《江汉论坛》,2000年第9

4.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在全面理解和把握辨证否定的科学含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概括为:(1)基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肯定和否定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经过两次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否定,形成某一具体事物发展的周期;(2)事物的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造成了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的矛盾对立,从而必然导致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的发生,使对立着的矛盾双方达到统一,即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的合理因素在更高基础上的综合,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向旧东西的复归;(3)由于上述两次否定的不同特点以及某种复归现象的出现,事物的发展便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一波浪式前进的状态。

——张伯钦王鹤《辩证否定、否定之否定和认识论》,《华南师范大学

学报》,1984年第2期

5.辩证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联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全过程及其发展方向的规律,是通过一系列辩证否定而表现出来的事物运动发展的逻辑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保持事物存在的肯定方面和促使事物灭亡的否定方面,事物的运动发展正是事物内部这对矛盾既同一又斗争,矛盾的否定方面不断否定矛盾的肯定方面的结果。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永恒的,这种否定也是不会须臾停止的。辩证的否定不但存在于一切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始终,而且必然也存在于一切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并非仿佛只是存在于事物运动发展过程发生挨转的两个转折点上,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渐进过程的“激变”。表现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段式转折点上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其实只是存在于这两次否定之前的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中的、不断进行着的事物内部局部性因素和次要性因素被渐次否定,并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而引起在转折点上带全局性和根本性否定的结果。显而易见,这两次转折点上的否定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在它们之前有着多次对局部性因素和次要性因素的否定为之作准备。

——黄宗理《“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表明,任何事物都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肯定一一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中,否定是中心的环节,它在其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它既克服、抛弃了肯定阶段的消极的东西,又保留、继承了肯定阶段的积极的东西,并为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因而它是辩证的否定。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宜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反杜林论》第139页),而是经过辩证的否定,使事物同时就获得发展。否定是关系到否定之否定能否发生,关系到事物能否发展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进行得不好,不是辩证的否定(扬弃),而是形而上学的否定(全盘否定),否定之否定成为不可能发生,事物也就不会获得发展。

——陈冲《辩证否定理论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韶关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

四、辩证的否定观理论的理论意义与时代意义

1.辩证否定规律是事物运动的真实规律

这个规律表明:

(一)事物由于矛盾(包括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作用,总是要不断地超出自身,转化为他物。“对立统一”是现实世界的最为普遍的辩证关系,矛盾双方的同一和斗争,必然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由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矛盾的推动下,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事物的某种特定状态被否定,转化为他种存在状态的过程。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规律存在的客观普遍性决定了辩证否定规律存在的客观普遍性及其发生作用的必然性。

(二)它说明,事物并非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总趋势”运动的,而是表现为上升和下降的交互更替,这种运动最终服从于宇宙在总体上的永恒的循环。

(三)作为理论形态的辩证否定规律,它不把事物的运动过程硬性限定在诸因素交互作用的更为广阔的角度去把握历史事变的背景、原因与意义,从而做出更为全面深刻的论述。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人们将社会整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在归根到底意义上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与经济因素的考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三个层次上对历史事变做出科学的解释,否则在分析历史事变时,将会陷入经济唯一决定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及所有因素决定论的境地,最终把历史事变的发生发展推向唯心主义的泥潭。

——陈玉光《是“否定之否定”还是“辩证否定”规律》,《山东师大

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2.科学的辩证否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表明,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经过辩证的否定而实现与时俱进,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不否定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析学的新思维;不否定空想社会主义和唯心史观,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唯物史观的确立;不否定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没有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地从实践中吸取营养,敢于并且能够对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因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在新的实践条件下以其科学的辩证否定精神,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其科学的辩证否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成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敢于突破和否定那些已被实践证明不正确或已不适合变化了的情况的传统认识和判断,敢于提出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没有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的科学论断,以科学的辩证否定精神,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邓小平理论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辩证否定精神,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而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光辉的里程碑,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在深刻变化的时代洪流中,推进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与时俱进。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永葆理论活力和思想的先进性,科学的辩证否定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和内在动力科学的辩证

否定精神不仅体现了客观事物、思想理论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且体现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批判与继承、克服与保留、坚持与创新的统一;继承、保留、坚持是为了发展;批判、克服、创新更是为了发展没有辩证否定的勇气和胆识,与时俱进就难以实现,理论的发展也将是一句空话。所以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品格就是要坚持辩证否定的这种批判与继承、克服与保留、坚持与创新相统一的科学世界观。

——晏玉斌《辩证的否定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研究》,

2004年第5期

3.辩证否定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所以,辩证否定所推动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不是直线进行的,它是由一系列矛盾在对立统一中,相互扬弃,相互转化,而形成的螺旋形的上升形式。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都有旧体制中的某些因素(如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集体统一经营方面和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为主体、计划机制……)重复出现,但这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列宁所说:“发展似乎是在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它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复,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否定之否定’)”。体现了新事物在发展中的继承性和前进性。这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规律性。

——马中柱《辩证否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岭南学刊》,

2002年第1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辩证否定思维为其思想先锋,而辩证否定思维方式也以其特有的功效,完全可能胜任此项工作。而且,辩证否定思维方式也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以求充分发挥自己功效。辫证否定思维方式的特有功效集中体现在“除旧布新”,如果使“除旧布新”渗透在市场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步骤中,人们的思维就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自觉地增强竞争意识,更好地参予经济建设。例如,竞争市场经济内在机制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此时与辩证的否定观彼此存在着互为依赖的联系。竞争若抽其否定功能,竞争立刻毫无生气。否定失去竞争作用,否定则为空洞,抽象的认识。

具体地说,竞争本身就是战胜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过去、现状,超越自我的辩证否定。当竞争表现为两个市场对手之间的对抗,就要从市场产品数量、质量、特色等方面互为否定。既以自己的优势战胜对手,又以对方的优势鞭策自己,发展目己。当竞争表现为竞争者自身实力的调整上,更为突出地要求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和现状。竞争者处于市场劣势时,必须痛定思痛,对自己弱点和短处毫不留情地深刻反省,从逆境中鼓起勇气战胜自我。竞争者处于市场优势时,更需要自我超脱,自我认识。从优势中找劣势,保持辩证否定的态度,审时度势,防患于未然,保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或个人处于劣势时,可以自我反省,战胜自我。但处于优势时,却没有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自己,满足于现状,不思否定和进取,结果是自身的竞争机制衰退下来,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

——黄约《辩证否定思维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广西商专学报》,1995

年第4期

4.邓小平对辩证否定观的贡献

在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从高度肯定自我否定的作用、坚持肯定为主、坚持彻底否定和部分否定的统一、有“左”否定“左”,有右否定右,主要是防止“左”和坚持实践否定优先的原则等五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否定观作出了新的贡献。

——黄宗理王彩云《简论邓小平对辩证否定观的新贡献》,《湖北大学

学报》,2006年11月第6期

邓小平运用辩证否定思维,指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是历史的、辩证的否定。他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同时,他又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康翔《邓小平哲学理论的辩证否定思维》,《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

报》,1999年第6期

邓小平理论既是对毛泽东思怒的继承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创新的实质是否定重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处处渗透、体现着辩证否定的精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形式;十三大进一步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四大则上升到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平;十五大进一步发展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这其间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辩证否定的结果体现着辩证否定的思维机迹体现出肯定—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螺旋式上升过程。而思想上前进一步,我们的事业就上一个新台阶。

另外,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中,也处处闪耀着辩证否定的逻辑思维。例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重新审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首先指出两者性质是不同的,一个是剥削性质,一个为非剥削性质,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反对全盘西化。同时,又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代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可见,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对本质因素的否定和对非本质因素的肯定的有机统一。事实上,“人们正是在否定中为肯定开辟道路的”,只有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禁区,冲破陈规,才能使人们直视现实生活,使人们的思想能随着现实的发展而进一步走向解放。

——李丽蔡传家《解放思想的哲学实质—辩证否定》,《思想致治教育

研究》,2001年第1期

邓小平正是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出发,从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运用实事求是的辩证否定观,根本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矛盾”,“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木主义的木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这里,邓小平用“不等于”否定了“等同”论和“对立”论。邓小平的这些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论断,将人们从过去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绝对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澄清了许多人的模糊认识,从而为社会主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唐秀华《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辩证否定观》,《甘肃理论学刊》(社

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哲学系王湘云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4o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