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故里考
更新时间:2024-04-06 17: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张 良 故 里 考
姚瀛艇1,张向阳2
(1.河南大学 历史系,开封 475000;2.许昌市建设银行,许昌 461000)
摘要:汉留侯张良,五世相韩,其家世显贵而绵远,被多数张
氏后裔尊为“开基祖”、“始祖”。张良的博浪沙刺秦、黄石老人授书以及他运筹帷帐,决胜千里,辅佐刘邦完成“灭秦兴汉”大业,成为“王者师”而又“功成不居”等等,都被后世人千载传颂。但是,对于他的故里,却知之甚少。“史书”和“辞书”都说“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或者说“出于城父”。但是在韩国、在城父的什么地方,都没有界定出确切的方位。经考证,张良故里在韩国城父(父城)东马鞍山北麓小安寺保(今河南省郏县李口乡张店)。张店古有“留侯祠”、“张良庙”。
关键词:张良 张良故里 留侯祠 考证
张良(公元前?——前187年)字子房,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汉初“三杰”之一,爵号“留侯”。
一、张良五世相韩其家世显贵而绵远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1] 据《中华姓氏通史》(张)载:“张良的八世祖为张老,是晋献公(前676——651年)时代晋国的大夫。??按照春秋时期封建承袭制度,张老之后君臣(有些张氏家谱无君臣)、趯、骼、唐相(孙)、抑朔等,代代相
1
承,世为晋大夫,位居贵族之列。三家分晋时,张抑朔由晋大夫上升为韩国的世卿。抑朔生开地。开地是张良的祖父”。
[2](P37-38)
开地生平,平生良。据《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载:“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
[3](P1583)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于秦始皇。年轻的张良正受其害,他的家作为韩国旧贵族而受到查抄和清洗。从此,家仇国恨,驱使张良走上了一条反秦雪耻的道路。
张良为抗秦以雪家仇国耻,倾全家财产,到东方会见仓海君,结交刺客。在秦始皇东游到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时,以120斤重铁椎袭其坐车,但误中副车而未能如愿。秦始皇大怒,下令“大索天下”,到处抓捕张良及其家族成员。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3](P169)。《史记·留侯世家》载:“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3](P1583)。为了逃避秦始皇的追捕,张氏家族都纷纷逃往各地。张良隐姓埋名逃到了下邳。(下邳:县名,今江苏省睢宁西北)。
在下邳圯桥上张良经历了“取履”、“跪履”之辱,两次
2
迟到之斥,三起早床和十五天苦等。一系列考验之后,黄石老人以为他能大忍而“孺子可教”,才授予他《太公兵法》一书。使得他日后成为“王者师”,辅佐刘邦完成了亡秦灭楚兴汉大业。
据《中华姓氏通史》(张)载:“汉留侯张良,其家世显贵而绵远,上可追溯到辅佐西周王朝中兴的张仲,甚而直接得姓祖张挥;下则被绝大多数张氏后裔尊为‘开基祖’、‘始祖’,其家族是张姓大家族中最大也是最昌盛的一支”[2](P37)。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抵皆留侯(张良)远裔”,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张姓枝繁叶茂,人才辈出,不绝于史。
二、张良故里
(一)、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人
据《史记·留侯世家》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3](P1583)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载:“张良字子房,
其先韩人也”。[4](P559) 《资治通鉴》卷七载:“初、韩人张良,其父,祖以上五世相韩。及韩亡,良散千金之产,欲为韩报
[5](P60)仇”。《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民国十年版)“张
良”条释曰:“张良,{汉}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辞源》 “张良”条释曰:“张良,汉韩人,字子房。家五世相韩,秦灭韩,良结纳刺客,椎击秦始皇於博浪沙,未遂,逃匿下邳。”
[6](p1048)
以上史书和辞书记载,都说明了,汉留侯张良是战国
时期韩国人。
留:地名。留是张良与刘邦初遇之处,是张良的封地。
3
故城在江苏沛县东南。汉高祖六年封张良为留侯,即此地,徐州府,留县故城。
韩:国名。当时韩国的疆域,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一)载:“韩国疆土北自成皋(河南荥阳西北)过黄河到上党(治设山西长治县)。南有陉山(在河南郾城县),东临洧水(源自河南密县,至新郑东南流入颍水)”。战国时期张氏主要是在河南境内发展繁衍。此后,又从河南走向四面八方。韩国疆域已经界定,张良故里就一定在其境内。 (二)、张良故里在韩国城父(父城)
司马迁著《史记·留候世家》,是研究汉留侯张良及其籍贯最为权威的著述。只不过是言之太简,仅曰:“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班固著《汉书》中,也没有对留侯张良的籍贯作进一步考订,只是照抄了《史记》的记述。张良籍贯在韩国何处?《史记》和《汉书》都没有明确界定出确切的位置。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载:“良既历代相韩,故知其先韩人。顾氏按《后汉书》云:‘张良出于城父城父县属颍川也’”。《史记索隐》中的顾氏,系指唐初史学家顾胤。所引按语出自顾胤所著《汉书古今集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在“张良者,其先韩人也”下引《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郏城县东南三十里韩里也”《索隐》和《正义》均认为张良籍贯在颍川郡之城父。据上海古藉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史部编年类)《后汉纪》卷十八载:“太尉朱庞字仲威,京
4
兆杜陵人也,初为颍川郡太守??宠以正月岁首宴赐群吏问公曹吏郑凯曰:‘闻贵郡山川多产奇士,前贤往哲,可得闻呼?’凯对曰:‘??留侯张良奇谋辅世,玄算入微,济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父城’。”功曹吏郑凯,是颍川郡太守朱宠所选用的明经高行的颍川人氏。他熟知本地的历史名人掌故。郑凯在回答太守朱宠的问话时,首先把张良列入颍川奇士之列。颍川战国时属韩国,这与司马迁著《史记》和班固著《汉书》所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是完全一致的。以上史料说明,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城父”人。
春秋战国时期,城父有两个,一个在西,春秋楚邑,地在今河南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一个在东,春秋陈邑,地在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在涉及张良故里时,有工具书如南京大学历史系编《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由钱宗范编《简明历史手册》,由吴如嵩编《中华军事人物大辞典》等,曾使用了东“城父”,即“安徽亳县东南说”。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这是《史记》早已明确了的,研究张良故里,只能局限在韩国疆域之内。现代《左传》权威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版)在昭公九年“城父”下注曰:“楚有两城父。此所谓夷城父,自取陈。僖公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杜云:‘夷一名城父’。即此。夷,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城父故城。又有北城父,见昭公十九年及哀公六年《传》。详顾栋高《大事表》
5
七之四”。在《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九年“费无极言于楚子曰:‘若大城城父’”下,杨伯峻注曰:“春秋同名异地者多,城父亦有二。此城父则本属楚之邑,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四十里。汉以避同名故,改名父城县,今名曰父城保”。此即西城父,县治在今河南省宝丰县东四十里李庄乡古城村。东城父在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地在汉韩国疆域之外。故此,张良故里应在西城父,即战国时韩国之城父,汉代颍川郡之父城县。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注〉指出:“汝水又东南与龙山水会。水出龙山龙溪,北流,际父城县故城东。昔楚平王大城城父,以居太子建。故杜预曰:即襄城(郡)之城父也”。“龙山水”即今发源于宝丰县李庄乡南(平顶山市区西北)龙山北麓的运粮河。流经父城遗址古城村东,至郏县堂街西入汝河。这说明北魏时郦道元就把父城的地理位置,定位在汝水支流龙山水畔。唐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志》载:“汝州郏城县,城父故城在县东南四十里,故殷时应国也。《左传》:‘楚大城城父使太子建居之’。”清道光《宝丰县志》卷之三《舆地志》下:“父城:汉书地理志颍川郡父城据元和郡县志即楚太子建所居之城父杜预及春秋大事表俱云??父城旧城在今县东四十里”。
《辞海》 “城父”条释曰:“城父,春秋楚邑,今河南襄城西南。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遣李信破楚,与蒙恬会于城父。即此。汉置父城县。”[7](P654)《辞源》“父
6
城”条释曰:“父城,县名。汉置,属颍川郡。光武攻父城不下,屯巾车乡,获冯异,即此。故城在河南宝丰县东。参阅读史舆纪要五一南阳府”。[6](P1969)“城父”条释曰:“城父,地名。春秋时楚邑,《左传》昭十九年楚太子建居于城父,即此。汉置父城县,属颍川郡。见嘉庆一统志二二四汝州-宝丰县。地在今河南宝丰县”。[6](P149)
上述各个史辞资料所标的方位不同,说法各异,这只是由于各个史料所依据的参照地不同。其所指方向和所给的里程,纵然稍有差异,但均可定位在今宝丰县李庄乡古城。古城村庄不大,今有户37,口246。可远近群众都知道古城是古时候县治所在而取名古城。这里至今仍残存有很多可考的历史遗迹:
第一,城父故城遗址尚存。在宝丰县古城村,可以清晰的看出当年城父故城的轮廓。城分内外两重。外城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1200米。残存城垣约有10米多宽,高1.0至1.5米。南北城墙地带,当地群众称之谓“南城岭”和“北城岭”。外城内西北隅,有一方形台地为内城,长宽各约250米,残高2米左右。俗称“紫禁城”,实为太子建所居宫城。
第二,古城堡筑城用的轧土工具仍在。古城村中有一个直径1.2米,长2米的红石石磙。据传是当年城父筑城时的轧土工具。故城土质碾压层仍能清晰可见,每层土厚约0.2米。
7
第三,镇守父城冯异将军故宅和冯异手植的“异槐”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外城西南200米处,为冯异故宅。魏晋时为冯异祠,北魏时改为佛寺,名白雀寺,远近闻名。冯异原在王莽部下,镇守父城。后刘秀拜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镇抚关中。据《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载:“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汉起兵,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明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 [8](P423)冯异故宅内,原有古槐一棵,古柏一棵。传为冯异手植,俗称“异槐”。“异槐”树干粗大,中空而叶茂。当地长者向笔者讲述了当年围坐在树洞内玩牌的经历。1947年被大风折断,当地驻军伐掉作柴烧了。古柏则在1964年被某人以50元钱买走,做了两口独木棺材还没有用完。古城东北角有三个土丘,传为楚庄王三女儿的坟墓,号称“皇姑坟”。现在以冯异为名的商标和店铺,当地随处可见。
第四,《水经注》中记载的龙山水,就是今天的运粮河,这条河至今仍在古城村东流淌着。 (三)、张良故里张店考
父城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城邑,秦汉时期是县治所在。张良籍贯在父城的什么地方,史料没有详载。为此需首先界定出父城县的地理位置和管辖范围,然后才能在辖区内考证出
8
张良故里。父城属颍川郡,据《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载:“颍川郡,秦置。高帝五年为韩国,属豫州,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 、郏、午阳、颍阴、崈(师古日:崈古崇字)、许、鄢陵、临颍、父城(应乡·故国·周武王弟所封)、成安、周成林、阳城、纶氏”。[4](P559)从《汉书》中可以看出当时颍川郡县治的设置和分布情况。按照传统的行政区划多以山川河流为界的惯例,结合周边县治的设置,便可以大致找出当时父城县的县界。父城南邻昆阳,界至沙河以北;北邻郏,界至汝水之南;东邻襄城,界至紫云山以西。向西,界在今宝丰一带。张良故里必在其中。
据清同治《郏县志》卷六《祀典志》载:“汉留侯庙在小丰保,张子房,韩人,而郏东南近邑也。其击秦灭楚,为韩报仇,有忠孝大节,为之立庙正矣”。《郏县志》说明,张子房是韩国人。韩国什么地方?“郏东南近邑”建有留侯庙的小丰保。当时郏县的建制,咸丰《郏县志》卷三载:“郏县:
小丰保、荣梨堡??”共十个堡。“小丰保:毛郎庙三十里 袁庄三十
五里
张大店(张店)五十里 张小店五十里??”共三十九个村。
据《天一阁藏明代志选刊》载:“郏县,张良庙,在县南小安寺保,永乐三年建”。张良庙是张良后裔为纪念张良而筑的祭祀之所。2005年冬郏县李口乡张店村出土一块30厘米×30厘米×5厘米的墓志铭(现存张店)。铭文刻:“维
9
大明洪武二十四年??汝州郏县小安寺保居张安之墓”。显示墓主人是居住在小安寺保的张安。证明距父城县治十里之遥的张店就是当年建有张良庙的小安寺保。亦可说明张店就是当年建有留侯祠的小丰保。对于当年保的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划沿改情况,我们不清楚。不论当年张店是小安寺保,或变更为小丰保,其所指均为县东南方向的张店。因为在父城县境内及其周围地区,只有张店建有“留侯祠”“张良庙”。
1972年曾在张店西寨墙外,出土一座较具规模的汉墓,内有通道,分墓室和耳室。墓中出土一批青铜器和陶器,由当时文化部门收藏。自墓址向西南三百米左右的地段内,近几年曾多次出土有石器时代石斧、石椎;战国时期彩陶、青铜器;汉代筒砖、汉砖和汉代画像石等文物。联系到当年留侯家世显贵而绵远的历史,一个有待发掘的古代墓葬群,很可能就在张店村西地下。时至今日张店仍有很多与留侯张良有关的地名和传说。如侯马沟、跑马路沟、滤马潭等,传为当年留侯家族喂马、训马的地方。据此可以说,张店是一座古老而悠久的村落。结合历史考证,有理由认为,张店即张良故里。
张店座落在郏县东南端,襄、郏、宝、叶(平顶山市)四县交界处。南依巴山山脉马鞍山北麓,北朝汝河河曲,左风岗,右紫云,山拱水护,形势开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张店是张姓聚居的地方。在全村(现为三个行政村)九百多户,四千多口人中,大多数为张姓。东临张小店村,约有四成
10
为张姓,和张店张姓同属一个族谱。
据郏县张店《张氏家谱》记载:“明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先祖张宝经寻根问祖,由山西洪洞逮郏”。因距西汉张良年代久远,已无人知晓张宝是张良的第几代后裔。现存的“河南郏县·张店《张氏家谱》张宝第十五代孙张崇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编纂(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家谱综合目录》)”。[2](P387)以张宝为支系的家谱目前已续至二十一世。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民族迁徙和近代的移民搬迁中,往往在迁出的家族中,都会留下一支坚守故土。在返迁过程中,首选之地就是回归故里。张店张宝支系应属后者。当年张良刺秦后,秦始皇令“天下大索十日”,惨状可想而知。在秦始皇残酷镇压下,张氏家族大都逃往外地。可以推断,目前张店和张小店的张姓,除少数系坚守故土的后裔外,大部分应是寻根问祖而归,或自由迁徙而来。
父城以南东西走向的一列山脉,古代总称巴山,又称父城山。张店位于巴山山系马鞍山北麓沙涧口畔。张店地处南北交通要冲,过往文人骚客,拜谒“留侯祠”,留下很多歌颂张良的诗文。宋苏东坡丧母,回川守孝。嘉佑四年底(1059年底),苏氏父子就再度进京。“三苏”经襄阳、南阳,沿襄、汴古道,“途经昆阳,感而成赋,作‘昆阳城赋’”。[9](P3 )昆阳即今河南叶县。北行三十里,过郏、叶交界处沙涧口。在张店谒“留侯祠”,并作“留侯论”。时间大约是在嘉佑五年
11
(1060年)一二月间。[9] (P1805)著名书法家于曙光分别用行书和草书体书写的“留侯论”,均刻入苏坟的“东坡碑林”。苏坟为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坟墓及其父苏洵的衣冠冢,合称“三苏坟”。地在郏县茨芭乡苏坟寺。清王泽弘、王昙等,都有关于张店“留侯祠”的诗作。顺治十二年(1655年),礼部尚书王泽弘著《昊庐集》中有“留侯祠”诗一首:“父城山下草离离,追忆高风系所思;漫道留侯如女子,每看楚帝只婴儿;报韩志切逢黄石,翼汉功成赖紫芝;身退拂衣还辟谷,神仙原是帝王师。”用“父城山下草离离”等诗句,来描写父城山下张店“留侯祠”及其周围的景色。
三、张店“留侯祠”
张良去世后,其后裔为了祭祀他,在其故里修建“留侯祠”,又称“子房庙”、“张良庙”。以缅怀他“击秦灭楚,为韩报仇的忠孝大节”。
“留侯祠”的建筑规模。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沧桑,原“留侯祠”的建筑已不复存在。虽然对当年的规模和盛况传说不少,但只缺乏史料记载。
“留侯祠”的建造时间。现在归纳起来有三种意见。一是汉代。其根据是清同治《郏县志》卷六《祀典志》载:“汉留侯庙在小丰保,张子房,韩人,而郏东南近邑也??”。二是宋嘉佑年代之前建。其根据是苏东坡谒“留侯祠”,作“留侯论”的时间是嘉佑五年。三是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其根据是《明代志选刊》:“郏县,张良庙,??,永乐
12
三年建”。
“留侯祠”建造地点。就在张店中心大街路北“张门祠堂”。“张门祠堂”是张良后裔,张店和张小店两村张氏家族,为祭祖和议事,在先祖“留侯祠”基础上所建。祠堂内常年供奉着张良、张宝等张氏祖先。祠内原有大殿三间,厢房、配房十余间。1.5米高的铁钟一座,青石石碑三座。两人合抱不住,主干六米多高的龙柏两棵,三人合抱不住,中空而叶茂的古槐三棵(门前一棵,门西二棵)。据林业专家推断,树龄应在一千三至一千五百年间。如果和陕西黄帝陵传说是黄帝亲手所栽的龙柏相比,和父城冯异手植的“异槐”相比,这个推断远不为过。张宝由“山西洪洞逮郏”,也不过只有六百多年,不可能会在八百多年前种植此树。因此,可以断定,张店“张门祠堂”就是在原“留侯祠”基础上所建。据此,“留侯祠”在宋嘉佑之前所建的意见应是正确的。至于是在什么年代所建,仍需进一步考证。《明代志选刊》所载:“永乐三年建”应是重建。
“张门祠堂”和张店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如“提督府”、“西官宅”、“花门楼”等较具规模的建筑群,均为清代所建。历史上的“留侯祠”,或毁于天灾,或毁于战乱。只有那两棵参天龙柏和三棵千年古槐,在默默的述说着历史的变迁。但最终它们也未能逃脱过五八年的那场劫难。
参考文献:
13
[1]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邓洪波.中华姓氏通史.张.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3] 司马迁.史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 班 固.汉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 司马光.资治通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5. [6] 辞源.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7] 辞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8] 范 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5.
[9] 段书伟.李之亮.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姚瀛艇,1924-,男,河南襄城县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宋代文学史。
张向阳,1934-,男,河南郏县人,许昌市建设银行高级经济师,
研究方向:明清经济史。
原载《许昌学院学报》第26卷第3期2007年第3期第87-89页
14
正在阅读:
张良故里考04-06
维格考勤制度10-08
GSM900载波池光纤直放站使用说明书12-20
文化墙作文600字07-09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30篇.docx03-20
英语语言学期末复习09-08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22年内招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04-09
《管理心理学》 第二次作业10-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张良
- 故里
- 毕业设计技术要求要求
- 2014辽宁干部在线考试答案
- 电力系统二次安防系统实施方案
- pyqt
-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结题报告 - 图文
- 信誉楼文化
-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 浅谈新课改中的合作学习
- jit推行精益生产
- VS2008+VS2005打包含卸载图解全过程
-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备考习题
-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附答题卡
- 2016年东财《现代远程学习概论》在线作业
- 汽车构造选择题
- 基于JAVA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源代码
- 最新2018年供销社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期末复习范围
- 软件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 2019版译林牛津高考英语选训习题:模块3u1及答案 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