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30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更新时间:2023-06-10 10: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教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复习提纲

第 1 章 概述

1.1 学习要点

1.1.1 学习重点

1.国内外关于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观点

2.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定义

3.与教师教学技能相关的理念

1.1.2 知识要点

1、国内外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活动方式说,这种观点将教育教学技能视为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行为说,该观点将教育教学技能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结构说,该观点认为,教育教学技能不是单指教师的教学行为或认知活动方式,而是由二者结构而成的系列;知识说,当代认知心理学不赞同将技能定义为行为变化,而把技能纳入知识范畴,该理论在对知识的划分和表述上,以一种新的观念和姿态出现,认为知识包括两种,即狭义的知识和广义的知识,狭义的知识即指知识的贮存和提取,而广义的知识,除了知识的贮存和提取外,还包括知识的运用。并对各种观点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2、教育教学技能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复合性。从技能的类型来看,是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结合;从技能的来源而言,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和人类经验相结合的结晶;就技能的形成而言,强调知识与练习的结合;从技能的熟练来说,娴熟的教师可以组织得当,应付自如,但却不能用自动化加以概括。

3、从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技能的种属关系来给教育教学技能下定义:教育教学技能系通过练习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学目标的能力。

4、关于教育教学技能的几个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教师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学会在教书中育人、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传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相结合;专业精深与博学多才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1.2.教材梳理

高教

技能不单独存在。无学问则无技能。

教师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教师作为非职业专业;教师作为半职业专业;教师作为职业专业。

教师形成。自然形成;师范教育形成;教师教育形成。

师范教育(normal education),norm 铸造,即模与范之制造。

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teacher养成,即教师养成。

高校教师教学不应追求动作(化)技能。“教学大比武”之命题内涵。 教学准备,有死备和活备之分。死备是准备机械性教案。活备是准备一切可能性内容。

育人途径,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或者说,育人,有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两种方式。隐性育人(或隐性反育人),渗透在知识课程与技能课程之中,通过内容选择与教学方式来达成。如文学课,鲁迅作品,新潮文学。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发生实实在在的学习的情况,只是一句空洞口号。 现代西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质量决定于学习质量,或者说,teaching quality comes from learning quality。

教师对学生而言,不是 task master,而是 learning comrade。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是浅表化与动作化的,而应该是深层次的。西方教育理论中有noisy silence 和silent noise 之说,很有趣。

信息容器和学习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别。

知识传授有两种形式:预制式复制,发展式生成。

教师专业发展,职前教育与职中教育;职中教育与终身学习。教师之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持续时间与学习效果等,决定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

1.3.考试要点

1.3.1 考试内容

1、国内外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知识说。

2、教育教学技能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复合性。从技能的类型来看,是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结合;从技能的来源而言,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和人类经验相结合

高教

的结晶;就技能的形成而言,强调知识与练习的结合;从技能的熟练来说,娴熟的教师可以组织得当,应付自如,但却不能用自动化加以概括。

3、从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技能的种属关系来给教育教学技能下定义:教育教学技能系通过练习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学目标的能力。

4、关于教育教学技能的几个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相结合;专业精深与博学多才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1.3.2 考试题型

1、简答题

(1)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有何特点?

(2)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定义是什么?

2、论述题

试论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几个相关理念。

3、案例分析题

第 2 章 大学教学原则——大学教学之道

2.1 学习要点

2.1.1 学习重点

1.教学原则的含义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联系和区别

3.衡量教学原则体系科学性的标准

4.理解本章所提出的大学教学原则体系

2.1.2 知识要点

1、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原则是用来指导方法的,更抽象一些,方法则更具体一些。二者在实际运用中的区分不太容易,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规律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教学原则则是根据教学规律所提出的在教学中所应当遵循的标准和要求。前者的基本形式应该是(客观)描述的,回答“本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的基本形式是(主观)祈使的,指明“该怎么做”“该遵循什么要点去做”,也就是说规律是实然性的,而原则是应然性的。

高教

3、教学原则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内容与教学原则之间的约束具有双向性。教学内容对原则的制订是有约束性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则要根据教学原则来确定,而不能违反教学原则的要求。

4、教学原则的提出和研究是有必要的,这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

5、衡量教学原则体系科学性的标准:科学性或相容性;完备性;独立性;简练性。

6、大学教学原则体系包括六个原则:知识结构合理原则,即以专业知识为主体,人文、科学、社会三大类知识合理构成的原则;“授之以渔”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述思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原则;增强学生参与原则,即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学生留下了思索和想象的空间;结合研究学习原则,大学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的区别就在于,知识的学习和接受不再是它唯一的目的,它更肩负着研究、创新的目的,科研是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和职责,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自由选择原则,包括专业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教师选择权、活动选择权以及自由评论权;心理协调发展原则,包括知识积累与能力增强的协调发展、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协调发展、智力与心力的协调发展、各基本心力要素的协调。

7、对此大学教学原则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述它的科学性:相容性;完备性;独立性;简练性。

2.2 教材梳理

实然与应然之区别。

实然与应然之关联。

规律存在,但是,很多人找不到。

教学规律,教育规律,人之心智与体质发展规律。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以及通才教育,不单通过课程及其内容选择实施,而通过教学视野、立场与方式实现。国内教育界对通识教育有多种误解。

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等,不来源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其传递的人文知识,有人文知识者不一定有人文精神,有人文精神者也不一定有人文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之《学而》)。

高教

教授之教授与“三不讲”。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学生参与的伪与真。伪参与,是表面参与,是凑热闹,指向唯一结论或认识;真参与,是参与探索和创造,指向多种结论或认识。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本义:教学内容即授课教师研究之内容,教学过程即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即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探索。国内学界的误读:教师既从事教学,也从事研究,教学内容与研究内容无(直接)关联。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大学的无教授的大学,在教研室体制下,在规划教材与教研室集体备课模式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是等值的统一的讲义的宣读者。

知行,知与行,由知到行,由行到知。

2.3 考试要点

2.3.1 考试内容

1、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原则是用来指导方法的,更抽象一些,方法则更具体一些。二者在实际运用中的区分不太容易,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规律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教学原则则是根据教学规律所提出的在教学中所应当遵循的标准和要求。

3、教学原则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内容与教学原则之间的约束具有双向性。教学内容对原则的制订是有约束性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则要根据教学原则来确定,而不能违反教学原则的要求。

4、教学原则的提出和研究是有必要的,这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

5、衡量教学原则体系科学性的标准:科学性或相容性;完备性;独立性;简练性。

6、大学教学原则体系包括六个原则:知识结构合理原则;“授之以渔”原则;增强学生参与原则;结合研究学习原则;指导自由选择原则;心理协调发展原则。

7、对此大学教学原则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述它的科学性:相容性;完备性;独立性;简练性。

2.3.2 考试题型

1、简答题

高教

(1)衡量大学教学原则科学性的标准是什么?

(2)大学教学原则体系包括哪几个原则?

2、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知识结构合理原则的理解

3、案例分析题

第 3 章

3.1 学习要点

3.1.1 学习重点

1、

2、

3、 教学准备五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活动前的意识准备 教案的写作内容、格式和方法 教学准备——通往成功的阶梯

3.1.2 知识要点

1、教学准备主要表现为备课的基本流程包括五个方面。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课程管理的策略。

2、了解学生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心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有的压力和情感。可以倾听以及一种“同情式的理解”来达到对学生的了解。

3、钻研教材时在内容上做到不能唯教材论,在内容可有所“增减”,一定要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方式可采用集体备课、涉及更广泛的阅读材料等方式来进行。

4、确定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确定目标的方式多样:可在与同行的探讨中形成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到大学的职业特性、专业特性、理论特性、独立特性、创造特性以及实践特性;可以用一种设问的方式来编写教学目标;还可设置一份教学目标自评卷。

5、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导自学法。可通过说课、听课、参考精品课程等方式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6、课程管理中要强调教学材料既便于学生的使用,也要尽可能适于多媒体化操作;需要考虑到课程顺序、时间、地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高教

7、开展教学活动之前的意识准备包括:尽早开始教学准备工作;尽早赢得学生的尊敬;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真诚地对待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技能。

8、教案的写作部分包括:大学教案的特点和作用,大学教案具有与中小学教案不同的特点,大学教案一般以课题为单位进行设计,而中小学教案一般以课题为单位进行设计。大学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具有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反思、总结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大学教案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编写教案的详略程度分类,可以分为详细教案和简略教案,按照现代课程的内容和性质分类,可以分为文化课教案和活动课教案,按照课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单一课教案和综合课教案,按照学科的类别分类,可以分为语文教案、数学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等等;大学教案的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总课题计划和分课时计划,其形式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即表格式和文字叙述式。

3.2 教材梳理

前两章四个潜在理论问题:

一、教育本质。

二、教学本质,延伸到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应建立教育本质与教学本质认识之上,而不能脱离教育本质与教学本质认识;一切所谓技能,违背教育本质与教学本质,都不可取。

三、教师和教学之教。

四、学生和学与习。

探讨备课问题,也应在这四个潜在理论基础之上进行。

备课有不同境界:备设定,备确定,备不确定。

备课有不同形式:形备;意备。

了解学生,面度可以很多,如智力、心力、学业基础、兴趣、才性特征、背景、阅历、等等。

了解学生,途径与策略可以很多,具体方法也很多。

教师,有浊眼人,也有明眼人;浊眼人和明眼人,了解能力有差别。

教师要克服好奇心,避免过度“了解”。(扯耳朵的故事:课堂上,两个孩子睡觉,但手中都拿着书。两个孩子,一个来自贫穷的平民家庭,一个来自富裕的官员之家。教师扯着穷孩子的耳朵说:“你看你看,你一拿着书就睡觉,你看他,睡了觉还拿着书哩!”)

高教

评价学生,中国教师倾向于根据绝对成绩,而国外教师更倾向于根据行程即进步幅度,因此,中国教师往往把学业(成绩)最好的学生看成最好的学生,而国外教师往往把进步幅度最大的学生看成最好的学生。教师对待学生,如同米卢对待球队。

教材,是教学之材料,不是教学之目标。

教材的优劣,对于学识渊博与技能高超的教师而言,不是影响教学品质的关键因素。坏教材的坏教材的处理方法,好教材有好教材的处理方法。

备课,不是为宣科之宣,而是为讲课之讲。

教案,不是照本宣科之宣本,而应是讲课之思路。一旦成为照本宣科之宣本,便落桎梏,便是以确定性方案对应不确定性之学生及其不确定性之学习。

教案的层次:静态,动态。静态教案出于形备;动态教案出于意备。

备课,有形备与意备。技能弱者往往因形伤意,技能强者常常得意忘形。 教学之法,有有定法,有无定法;有定法为低境界之法,无定法为高境界之法。

3.3 考试要点

3.3.1 考试内容

1、教学准备主要表现为备课的基本流程包括五个方面。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课程管理的策略。

2、了解学生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心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有的压力和情感。可以倾听以及一种“同情式的理解”来达到对学生的了解。

3、钻研教材时在内容上做到不能唯教材论,在内容可有所“增减”,一定要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方式可采用集体备课、涉及更广泛的阅读材料等方式来进行。

4、确定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确定目标的方式多样:可在与同行的探讨中形成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到大学的职业特性、专业特性、理论特性、独立特性、创造特性以及实践特性;可以用一种设问的方式来编写教学目标;还可设置一份教学目标自评卷。

高教

5、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导自学法。可通过说课、听课、参考精品课程等方式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6、课程管理中要强调教学材料既便于学生的使用,也要尽可能适于多媒体化操作;需要考虑到课程顺序、时间、地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7、开展教学活动之前的意识准备。

8、教案的写作,包括大学教案的特点和作用;大学教案的分类;大学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3.3.2 考试题型

1、简答题

(1)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大学教案在形式上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2、论述题

谈谈你对钻研教材的理解。

3、案例分析题

根据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调查,大学生们真正关心的是: 如何攒够钱上大学,上大学后怎样想办法打工,毕业后怎样才能就业 。大学生发展主要决定于内因,决定于他们的内在动机、兴趣和意志品质等。部分大学生对于高深知识不感兴趣,他们上大学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满足高尚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只是为了世俗生活中生存所需要的文凭。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调查发现: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还在找座位 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上课时,一些学生 好像是在下一次启程前打发时间的乘车者一样,一会儿看报纸,一会儿翻阅平装小说,或者把他们的脚支在前面的椅子上,脸朝天发呆。只有当老师指出一个术语并说‘可能考试中会有’时,他们才抬起头,记一下笔记……他们不愿参与针对任何题目的讨论。他们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准备考试 。一位受访的美国自然科学教授面对 不愿努力学习 的学生充满了挫折感: 他们只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当我试图激发他们对更充实内容的兴趣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有反应。

根据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高教

(1)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这个案例,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什么关于学生的哪些方面的信息?

(2)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你会如何安排你的教学?

第 4 章

4.1 学习要点

4.1.1 学习重点

1、

2、

3、

4、 阐释讲授法存在的价值及其运用的目的 介绍上课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详细阐述几种常用的讲授方法及其运用技巧 说明结课技巧 讲授——一种永不过时的教学方法

4.1.2 知识要点

1、讲授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是一种过时的教学方法,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讲授能提供最新的知识,能对分散在多种原始资料中的材料进行概括,突出思维的条理,能更清楚地讲解难点,重复要点,并能启发学生理解关键信息的重要意义,同时它还具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价值。

2、选择讲授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概貌;形成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激发起学生对某个课题的兴趣。

3、要上一节成功的讲授课,课前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决定上课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可以选择将知识联系起来的中心话题或综合性话题,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难的内容;准备讲课笔记,准备笔记时尽量不要写出很详尽的讲课稿,不用把所有要讲的都写下来,如果要写的话,可以写个简单的提纲,写上关键词或短语,也可以用一系列问题来做备课笔记,还可以将一些知识点制成卡片,并可以采用很多格式,这会使你做的备课笔记更加清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4、成功的讲授课可按以下的方法开展:走进课堂前缓解紧张的情绪,可以在课前做深呼吸以放松自己,或在讲课之前听充满活力的音乐,也可以在上课前挤出15或者30分钟时间安静地看一看自己的讲课笔记;上课一开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开场有很多方式,如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故事,或指向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中的空白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要注意灵活换用不同的开场方式;使用笔记讲课;掌握让你的讲课具有吸引力的策略,如注意讲课节奏、

高教

进行清晰地讲解、注重直观道具的使用、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讲授的进程、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讲授中语言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讲授中的非语言表达等。

5、高校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讲授方法。常见的讲授法有阐释性讲授以及讲授法的变体,如讲授——演示法,讲授——讨论法等。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讲授课形式,如案例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6、结课是一节完整的课的必要组成部分,恰当的结课方式有利于讲课内容的升华提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结课要把握好时机及方式。

4.2 教材梳理

讲授内容,至少应包括信息、知识、理解、策略四大项,各项详略不同;每项之中,还应包括已知、未知、探寻未知之途径与方法。

信息(information):前知识,非亲历、非亲炙、非亲获知识。

知识(knowledge):亲历、亲炙、亲获知识。

理解(understanding):所以然;个人认识,个性化认识。

策略(strategies):求知策略,探索策略,等等。

教师语言与教学语言,层次,伦理,方式。

语言之阶层性;非规范语言与规范语言,下层语言与上层语言。

语言之伦理内蕴;暴力,负面价值预设与正面价值预设,负面暗示与负面暗示,负面指向与正面指向。

语言方式;压制式与接引式;断定式与商谈式;

案例:

Do you understand it?

Did I make myself understood?

浪费粮食可耻!

节约粮食是道德进步的起点。

交流(communications),语言交流(verbal communications)与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s)。

非语言交流之度。

过度:民办外语培训学校女教师之形体表达,大学青年教师之“教学大比武”;silent noise 之诸种表象。

高教

讲授,方式方法千变万化。《论语》、《孟子》、《理想国》等经典中,包含许多讲授方法。

4.3 考试要点

4.3.1 考试内容

1、讲授法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2、选择讲授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概貌;形成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激发起学生对某个课题的兴趣。

3、要上一节成功的讲授课,课前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决定上课内容;准备讲课笔记,准备笔记时尽量不要写出很详尽的讲课稿,不用把所有要讲的都写下来,还可以将一些知识点制成卡片,并可以采用很多格式,以使课堂更为生动。

4、成功的讲授课可按以下的方法开展:走进课堂前缓解紧张的情绪;上课一开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掌握让你的讲课具有吸引力的策略。

5、高校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讲授方法。常见的讲授法有阐释性讲授以及讲授法的变体,如讲授——演示法,讲授——讨论法等。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讲授课形式,如案例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6、结课是一节完整的课的必要组成部分,恰当的结课方式有利于讲课内容的升华提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结课要把握好时机及方式。

4.3.2 考试题型

1、简答题

(1)选择讲授法的目的是什么?

(2)讲授法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2、论述题

试论你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应该如何运用。

3、案例分析题

某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向来自不同院的60多名学生上了一节计算机课。内容是计算机程序的模块化,具体是程序、函数和过程。这些平日那么乏味的东西在他的课堂上听来却是如此的奇妙而亲切。第三节课了,三十多度的热浪此起彼伏地袭来,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也没有自然风,整个教室就是滋生疲劳和瞌睡的温床。可是学生却没有一位伏在桌上,没有一位打瞌睡。一个个全都聚

高教

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俨然成了全场的灵魂和统帅,没有人不关注他的目光,倾听他的声音,跟随他的手势,思考他的问题……45分钟的课在教师与学生的这种友好而充满激情的互动中一晃而过。

分析该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这个案例中,分析此堂课的教学效果?

(2)运用教育学知识,试分析这堂课教学效果取得的原因?

第 5 章 概念、命题的教学

5.1 学习要点

5.1.1 学习重点

1、概念教学的含义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展方式

2、命题的分类及不同类别在教学中的侧重点

3、问题教学中教问的方法

4、掌握论证的过程及论证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1.2 知识要点

1、对概念的定义要把握住种属关系,一般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内涵去理解,二是从外延去理解。定义的形式可以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概念的内在逻辑和完备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概念的定义中,一般还要努力寻求概念的起点,即原始概念或基本概念。

2、概念教学中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第一,弄清楚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种、属概念层次中,最熟悉的是哪一层;第二,他们所熟悉的主要是偏重外延还是内涵的理解;第三,确立自己教学的步骤,设计必要的程序,或由属概念向种概念演绎(通过熟悉新内涵),或由种概念向更宽的各延伸(即通过削减内涵以扩大外延)。

3、命题就是一句句话,它有不同的类型。按结构来分,实际上就可以是按结构来看句子,句子有不同的结构,命题也就不同。命题还可从它陈述性质和方式来划分为应然性命题,实然性命题以及或然性命题。这三类命题可以从形式上加以区分,但在不同的课程中,三类命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命题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多提或然性命题,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4、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学习还应当终结于新的问题,而不是终止于结论。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最起码的一点是,不宜于一

高教

开头就拿出定论来,而宜于以问题开始。并且,可以接下去一直由问题串连着,最后比较自然地形成结论。这样的追问就是问题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样看来,所谓生动活泼,并不完全是一个形式问题,主要是的还是内容问题,当然也反映了教学观念问题。

5、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提问不能陷于形式化,而是要靠辩证性思维,还需要想象力,要善于联想,善于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常见的知识学习,即简称为学习;第二类是元学习,包括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学会观察、学会记忆等;第三类是心理学习,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关于学习心理的品质的改善的学习,包括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坚持、学会对付挫折与失败,等等。教师必须要同时关注学生的这三类学习。

6、命题的提出还需要经过论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论证的各类,从大的途径和方式的方面来说,分逻辑与实证两种。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这两种论证方式都存在,都予使用。从论证的可信度来说,一类是获得具有无可争议的可靠结论;一类是获得相当或充分可靠的结论;还有一类只是提高了可信度而只能被称为阶段性证明,这一类论证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旨在逐步提高或增强说服力。论证时可采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如反证法就是一种常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此外还有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5.2 教材梳理

概念、命题,不论是否同意,均应先准确理解。理解不等于认同。认同与不认同,均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概念教与学,内涵与外延相关;内涵明确,外延也相应明确,反之亦然。 命题教与学,识别命题属性十分重要。某高校学生辩论赛,辩论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初生牛犊应怕虎”,“知识经济必将成为主导经济”对“知识经济未必成为主导经济”。这样的辩论,实为风马牛不相及。

命题教与学,还应弄清实然命题与应然命题之逻辑关系。应然由实然而来。“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实然,因为这个实然,初生牛犊可能被虎吃掉,因此,出应然,“初生牛犊应怕虎”。没有实然,就不必有应然。如果“初生牛犊都怕虎”,就没有“初生牛犊应怕虎”啦。实然决定应然。

问题教学,是中国高校教学弱处,因为,教师与学生经常缺乏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与捕捉问题的敏捷性。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

高教

或冲突(disagreements or contradictions between ideals and realities),是已经把握的与需要把握的不一致或冲突(disagreements or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mastered and the to-be-mastered)。发现与捕捉问题,就是发现与捕捉这种种不一致或冲突。人天生就有问题意识,即有这种敏感性与敏捷性,然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但没有保护与开发它们,反而经常抑制甚至扼杀它们。

学习,或者导致学习,是教育的首要目标。ISCED 1997 这样定义教育与学习:

7. …education is understood to involve organized and sustained communication designed to bring about learning.

9. Learning: any improvement in behaviour, information,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ttitude, values or skills.

13. It follows that education, …excludes communication that is not designed to being about learning.

学习,是一链式改善,是人的诸种素质的改善。这个链式改善,包括多种学习。一切不导致学习的交流或活动都不是教育,一切只导致单一学习的交流或活动也都不是教育。

论证教学内容包括:概念、命题识辨、命题论证及其主要方法、假设及其提出和证明(证伪和证实)、猜想及其提出和表达。教学原则和方法:理清概念,以论证教授论证。

5.3 考试要点

5.3.1 考试内容

1、对概念的定义要把握住种属关系,一般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内涵去理解,二是从外延去理解。定义的形式可以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概念的内在逻辑和完备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概念的定义中,一般还要努力寻求概念的起点,即原始概念或基本概念。

2、概念教学中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第一,弄清楚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种、属概念层次中,最熟悉的是哪一层;第二,他们所熟悉的主要是偏重外延还是内涵的理解;第三,确立自己教学的步骤,设计必要的程序,或由属概念向种概念演绎(通过熟悉新内涵),或由种概念向更宽的各延伸(即通过削减内涵以扩大外延)。

高教

3、命题就是一句句话,它有不同的类型。按结构来分,实际上就可以是按结构来看句子,句子有不同的结构,命题也就不同。命题还可从它陈述性质和方式来划分为应然性命题,实然性命题以及或然性命题。这三类命题可以从形式上加以区分,但在不同的课程中,三类命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命题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多提或然性命题,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4、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学习还应当终结于新的问题,而不是终止于结论。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最起码的一点是,不宜于一开头就拿出定论来,而宜于以问题开始。并且,可以接下去一直由问题串连着,最后比较自然地形成结论。

5、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提问不能陷于形式化,而是要靠辩证性思维,还需要想象力,要善于联想,善于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常见的知识学习,即简称为学习;第二类是元学习,包括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学会观察、学会记忆等;第三类是心理学习,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关于学习心理的品质的改善的学习,包括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坚持、学会对付挫折与失败,等等。教师必须要同时关注学生的这三类学习。

6、命题的提出还需要经过论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论证的各类,从大的途径和方式的方面来说,分逻辑与实证两种。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这两种论证方式都存在,都予使用。从论证的可信度来说,一类是获得具有无可争议的可靠结论;一类是获得相当或充分可靠的结论;还有一类只是提高了可信度而只能被称为阶段性证明,这一类论证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旨在逐步提高或增强说服力。论证时可采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如反证法就是一种常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此外还有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5.3.2 考试题型

1、简答题

(1)概念教学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2)命题可分为几类?

2、论述题

结合所学,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命题教学。

3、案例分析题

高教

第 6 章 课堂因讨论而精彩

6.1 学习要点

6.1.1 学习重点

1、讨论法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2、讨论法运用会失败的原因

3、开展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4、恰当地开展讨论的方法

5、结束讨论的技巧

6.1.2 知识要点

1、讨论法在大学教学中是必要的,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以引起“对话”。讨论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进行的讨论课,还有一种是穿插在讲授课中的讨论。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导致讨论法应用失败的原因有:对讨论法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学生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没有形成进行讨论的基本原则;讨论与评价没有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参加讨论之前没有进行模拟讨论,或者即使做了,却只是给了那些好辩和有地位的人的一些特权。

3、运用讨论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智力上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会了解不同的观点,二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形成新的观点,三是能理解各种问题、课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四是提高智力的敏锐性,五是学会积极主动地聆听别人的看法;情感上的目的,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还可以让学生感到他们是受重视的;社交目的,一是可以让学生形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二是可以形成民主的观点。

4、讨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选择讨论题目,选择时一要尊重教材,挖掘教材中能吸引学生进行讨论的观点,要尊重现实,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比较多,从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向学生提供准备好的材料,可在上课前把资料发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开展讨论前阅读所发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思考;形成大家都接受的讨论规则,要在学生共同参与下制定,并保证严格遵守这些规则;教师演示如何开展讨论,可以请几位参与过讨论或组织过讨论的同事

高教

到你的班,与你一起在学生面前未经预演地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讨论时尽可能地自然,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5、讨论开始时要注意“五不要”:不要过多讲解;不要模糊不清;不要表现出偏向;不要害怕沉默;不要误解沉默。

6、讨论的一般原则:灵活运用不同的讨论类型;用提问来引起讨论;等待;倾听;回应。

7、随时注意讨论进程,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待说话太多的学生,并要及时鼓励沉默的学生。

8、观察学生的反应,掌握好结束讨论的时机和方式。

6.2 教材梳理

大学教师对讨论法有不同认识。

讨论,目的不在行为、信息、知识改善,而在促进理解等改善,在更高层次改善。

讨论,不止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学,而是适应于一切科学学科,关键是讨论什么与如何讨论。

讨论,就内容、进程与结论等而言,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一旦把讨论设计为封闭的,讨论必然失败。封闭的讨论,是伪讨论,是欺骗学生。

讨论的开放,是开放事实(facts),开放观点(ideas or opinions),使学生面对全部事实,面对不同观点,做出自己的理解、审察与判断,做出自己的评估与选择。

开放的讨论,不仅增长学生智力,而且改善学生情感,能使学生感受不同,理解不同,容纳不同,在不同中达成和的心智与人格。

开放的讨论中,如果学生独立意识与批判意识不强,教师应该淡出,以防止学生受教师观点左右,也防止学生无意或有意地迎合。

讨论,不能指向单一;一旦指向单一,便成为伪装的封锁与压迫,而封锁与压迫只会劣化行为、信息、知识与理解等。

教育教学一旦沉沦为封锁与压迫,便自闭于一,也禁闭学生于一。学生长期封闭于一元性、一样性与一向性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或技艺之中,心智活动只有也只会有记认与重复等简单形式,没有也不必有比较、分析与推理等复杂形式,比较、分析与推理等心智潜能必然长期处于沉睡状态。

高教

教育,不能是封锁,只能是开启;不能是压迫,只能是解放。

6.3 考试要点

6.3.1 考试内容

1、讨论法在大学教学中是必要的,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以引起“对话”。

2、导致讨论法应用失败的原因有:对讨论法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学生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没有形成进行讨论的基本原则;讨论与评价没有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参加讨论之前没有进行模拟讨论,或者即使做了,却只是给了那些好辩和有地位的人的一些特权。

3、运用讨论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智力上的目的;情感上的目的;社交目的。

4、讨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选择讨论题目,选择时一要尊重教材,挖掘教材中能吸引学生进行讨论的观点,要尊重现实,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比较多,从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向学生提供准备好的材料,可在上课前把资料发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开展讨论前阅读所发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思考;形成大家都接受的讨论规则,要在学生共同参与下制定,并保证严格遵守这些规则;教师演示如何开展讨论,可以请几位参与过讨论或组织过讨论的同事到你的班,与你一起在学生面前未经预演地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讨论时尽可能地自然,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5、讨论开始时要注意“五不要”:不要过多讲解;不要模糊不清;不要表现出偏向;不要害怕沉默;不要误解沉默。

6、讨论的一般原则:灵活运用不同的讨论类型;用提问来引起讨论;等待;倾听;回应。

7、随时注意讨论进程,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待说话太多及沉默的学生。

8、观察学生的反应,掌握好结束讨论的时机和方式。

6.3.2 考试题型

1、简答题

(1)运用讨论法的目的是什么?

(2)在运用讨论法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论述题

你认为在大学教学中需要讨论吗?为什么?

高教

3、案例分析题

第 7 章 课堂管理——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7.1 学习要点

7.1.1 学习重点

1、大学课堂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

2、课堂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管理方法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的方法

4、处理大学课堂上的问题行为的对策

7.1.2 知识要点

1、课堂管理是一个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大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显型问题行为,如:睡觉,与周围同学聊天,听音乐,吃东西,发短信,四处张望,逃课等;另一类是内隐型问题行为,包括:看课外书籍,发呆,做白日梦,做其他学科作业,走神,思想开小差,胡思乱想,胡写乱涂等。

3、出现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放松了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或者是缺乏管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上课方式和效果的不佳,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没有认真听课的动力了。另外,学校的考核制度,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

4、空间安排主要是指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可以按排就座,也可采用其它的座位编排方式,如U形、环形、马蹄形、圆形等。还可随时调换学生的座位,或让学生自由地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以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5、时间控制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可在上课前对时间作出灵活的安排。安排时间时,先要对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时期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再根据每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好每节课的45分钟。包括讲课的时间,学生讨论的时间,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结束的时间。对时间的安排可以采用画表格的方式,同时设想一下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这样可做到心中有数。

高教

6、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建立师生关系最简单的办法始于让学生自我介绍,并记住他们的名字。发展师生和谐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教师提前5~10分钟进教室,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课前与他们进行非正式交流的机会,学生也能利用这个机会告诉你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同样,下课后在教室逗留片刻,可以就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也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并要采取措施建立互信,信任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

7、对于大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切忌用讽刺、挖苦、威胁、隔离等手段,更不能体罚。一般不公开指责,以免影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暗示、明示、批评、向其发问,给信号停止这种行为,或者改变讲课节奏,提高或降低声调,加快或减慢语速,突然停止讲课等方法来解决课堂问题行为。

8、对待不同的问题行为,把握其原因,采用不同的对策。如对待睡觉,教师首先应当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认真地备课,不要只是对着课本念,传递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搜集最新的成果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看着自己的教案,或只专注于自己的讲课,而是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随时调节上课的节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力求使自己的每一次课对学生来说都有内容、有新意。再如逃课,防止学生逃课在第一节课就要开始做起,在上第一节课时,你要向学生讲明,这是学生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愿选择的,就要继续下去;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要向学生说明考试会有,但只占一小部分而平时上课的表现和作业会占大部分的成绩;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富于变化,内容充实,教师自己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充满激情,仪容得体,并按照自己在第一节课所说过的那样去做,学生才不会对这门课失望,每次准时走进你的课堂。而对学生的发呆、走神的行为,则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尽量与学生进行交流,交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在讲课中加入新鲜的知识,使讲课具有创新性等。

7.2 教材梳理

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to achieve classroom order without any action)。

学生课堂行为,非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同一行为,在一部分教师眼中,可能被放大为问题行为,而在另一部分教师眼中,可能被缩小为非问题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4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