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30 01: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农远工程的三种模式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摘 要:课程资源建设是“农远工程”应用的核心,随着“农远工程”应用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归纳了“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种类,界定了“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内涵,针对当前“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流程以及开发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56-0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作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三种模式”向农村中小学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缓解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一项民心工程。其中,资源是确保“农远工程”应用效益发挥的核心,因此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水平是重中之重。
一、“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目前,“农远工程”课程资源主要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发和管理,这种集中开发、统一发送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农远工程”建设和应用初期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随着“农远工程”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也逐渐显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应性,难以体现差异性,课程资源内容脱离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师生的需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资源开发目标定位过高,未能立足于农村师生的实际水平
在调研中,大多数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模式一”教学光盘中有些内容难度偏大,比如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资源,目标定位过高,未能很好地考虑农村师生的实际水平。由于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窄、不善交际,教师很难按照光盘中的示范课那样授课;加之农村地区信息比较闭塞,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欠缺,导致很多教师根本不使用光盘教学。
2. 课程资源选材形式单一,缺乏对农村和民族文化的关注
目前“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内容主要以城市师生的知识和能力为背景,这些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教
育教学资源的不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这种单一的以城市为背景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却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对农村地区特殊的地理、经济、文化、历史等丰富资源的关注;二是缺乏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关注。
3. 课程资源与教材不配套,未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出现了很多新教材、新版本,各地都鼓励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版本的增多,为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选用教材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却出现了学校选用的教材与农远资源不配套的现象。笔者在甘肃省榆中县金崖中学调研时,教师们反映:“农远工程”项目刚起步时课程资源与他们学校的教材是配套的,但最近两三年,课程资源内容更新速度加快,出现了即使是同一个出版社开发的课程资源也和学校原来选用的教材不配套。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特别是我国西部农村有其独特的背景,作为以农村为的“农远工程”,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脱离这种实际。笔者认为,采用以国家、地方(省和自治区)和县通力合作,分层开发“农远工程”课程资源比较符合当前“农远工程”发展的实际。
二、“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内涵
1.“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类型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类型主要有: (1)义务教育类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类课程资源比较注重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涉及的范围广,科目多,小学课程资源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科学、体育与健康;初中课程资源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音乐、美术、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这类课程资源比较注重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是国家强制开设的。 (2)双语类课程资源
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属于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全国80%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聚居于西部地区。[1] 在一些偏远农村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汉语,因而开发涉及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内容的双语课程资源刻不容缓。 (3)教师培训类课程资源
教师培训类课程资源主要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设计、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资源。 (4)学生技能培训类课程资源
开发学生技能培训类课程资源的目的在于培养农村学生的劳动技能,特别是针对那些没有机会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开设一些花果、粮食作物的培育、家电维修、导游技能、工艺品制作、计算机技能等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5)服务“三农”类课程资源
对于这类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应首先开发有利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为民服务能力方面的课程资源;其次,应开发有关土地森林保护、法律普及、农作物的耕种、畜牧业养殖等为农服务的课程资源。 2.“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含义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分层开发是指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立足于农村经济、文化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国家、地方、县三级开发为主体,专家、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人员共同参与,整体联动的持续不断的开发、改进“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活动和过程。其中国家重在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卫星传输,地方重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网络传输,县重在加工整合+光盘传输。 (1)国家: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卫星传输
国家应重点对义务教育类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国家开发的优势有:
第一,有利于根据各省“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使用的教
材版本和种类,与各出版社合作,把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组合,能有效克服课程资源不足和课程资源不匹配等现象;
第二,容易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科研部门、出版社、电教馆、高校和项目学校,共同合作开发,确保“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质量;
第三,有利于农村各学校的均衡发展和城乡课堂知识水平的同步发展,形成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公平教育体系; 第四,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使开发的课程资源具有前瞻性、导向性、权威性和系统性。 由于在所有项目学校中,“模式二”、“模式三”学校占据了绝大部分,因此利用卫星传输系统把课程资源传输给各项目学校,能让大部分项目学校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课程资源,且覆盖面广,成本低,能为农村学校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2)地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网络传输
由于国家层面开发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不可能面面俱到,容易出现一些课程资源目标定位过高、内容偏难等脱离农村教育实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卫星和网络把开发的农远课程资源传输给地方,地方再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农远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自主开发。 二次加工:地方通过卫星、网络将国家开发的课程资源
接收后进行修改、加工以及整合。在进行二次加工时既要与国家课程资源难度保持一定的梯度,同时也要侧重地方特色。 自主开发:根据本辖区内的民族和地域条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包括双语类课程资源和服务“三农”类课程资源。地方开发的优势有:
第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水平,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分解和细化,易于被“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师生接受;
第二,体现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能充分反映各地的人文地理和民俗民风,使“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地域特征更加明显,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
为了提高传输的有效性,地方开发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模式三”学校,再由“模式三”学校接收并辐射到周边“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 (3)县:加工整合+光盘传输
县级要因地制宜地对国家、地方开发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再次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本地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县级可有针对性地把县级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国家课程资源分别刻录下来,发送到“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刻录的内容可为义务教育类、教师培训类、服务“三农”类、学生技能培训类、双语类等课程资源。学校可根据
实际情况选用。
三、“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流程
根据“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内涵,结合实地调研,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流程(见下图)。 1. 宏观拟定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宏观拟定对设计和开发“农远工程”课程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合理的开发方案不仅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还能对整个开发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宏观拟定,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自上而下。该方法是由国家、地方、县各级农远课程资源开发部门各自拟订开发方案,再由国家下级部门(地方、县、学校)、地方下级部门(县、学校)、县下级部门(学校)分别对各自对应的上级部门拟订的方案提出建议并做适度补充。该方法具有拟订周期短、效率高等优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第二,自下而上。该方法是从学校到县再到地方最后到国家逐级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再由上级部门对各自对应的
下级部门提交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这种方法具有集思广益,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力量的优势。
第三,上下结合。该方法是在拟定课程资源开发方案时,国家、地方、县共同参与。由三级农远课程资源开发部门牵头,各级教育部门分别抽调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人员来共同完成方案的拟定工作。这种做法针对性强、能融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但由于该方法涉及的人员和部门众多,不易具体实施。
第四,征集选用。该方法是先由国家、地方、县各级“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部门分别向各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以及社会各界征集开发方案,然后由各级部门分别从各自征集到的方案中筛选出最优的方案,最后再经过加工、整理和修改,形成最终的开发方案。该方法能激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的关注,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2. 中观开发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确定以后,可采取以下几种开发策略: 第一,完全采用。
目前各级机构已经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农远课程资源使用。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教育类课程资源,这些学科课程反映的都
是一些客观真理,各地可根据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水平,直接选用。
第二,部分修改。
各级机构开发的大量课程资源中,有些只需要对部分知识点作简单修改后就可以作为农远课程资源使用。比如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 第三,自主开发。
对于部分修改后仍无法满足农远需要的课程资源,则必须自主开发,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各民族的双语类课程资源、服务“三农”类课程资源、义务教育类课程资源、教师培训类课程资源等。
农远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过程包括建立机构、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的内容、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评价与修正课程资源等环节。 (1)建立机构
国家、地方、县各级开发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农远课程资源开发机构,负责开发农远课程资源,其职责包括规划农远课程资源、进行需求分析、选择农远课程、确定课程开发目标、组建开发队伍、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等。 (2)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目标
课程资源的开发目标是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设计的教育内容而
使学生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2]它是国家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课程资源设计、课程资源实施、课程资源评价的准则和指南。[2] 因此,农远课程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极其重要,要依据师生的需要、农村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三方面来确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个性品质教育,强化实践应用能力为宗旨。[3] 体现基础性、多元化和科学性的原则。 (3)选择课程资源的内容
农远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程资源内容的基础性,把最基础的知识融入到农远课程资源中去,为农村师生的学科知识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课程资源内容应贴近农村生活,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课程资源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
(4)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
根据各学科及“三种模式”的传输特点,把农远课程资源设计制作成几种形式:流媒体课程,把优秀的课堂实录、专家的学术报告、技术人员的操作与示范过程等制作成流媒体课程进行传输;网络课程,根据农远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媒体呈现,图文声像并存;多媒体课件,把农远课程分解成各个相互联系的小单元,采用Flash、Authorware、PPT等制作软件,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纯电子版课程,将
理论性、逻辑性强的农远课程资源,进行书本的简单搬家,制作成纯电子版课程。 (5)评价与修正课程资源
农远课程资源的评价与修正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通过评价与修正,可对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不断调整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促进课程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 3. 微观使用推广
对制作完成的农远课程资源要进行必要的宣传,同时应对项目学校的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确保农远课程资源能在较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应用。
四、农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负责农远课程资源开发的三级部门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农远课程资源由国家、地方、县三级分层开发共同完成,各级课程资源相互补充,其难度和特点都不一样,而且发送的方式也不一样,必须加强三级部门的交流与合作,避免引起开发内容重复。为此,应做到:第一,互相理解,三级部门要分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使各级开发的农远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第二,互相支持,三级部门应明确各自开发的总体方向,并在人力和财力方面互相支持,共同交流
和分享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第三,平等协商,三级部门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解决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农远课程资源目标的确定要切合实际
农远课程资源目标的确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真正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避免走两种极端:其一,任意拔高课程资源目标的层次,希望尽快赶超城市教育水平;其二,无限度降低课程资源目标的标准和要求,以为越简单越能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
3.农远课程资源的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对农远课程资源进行评价。首先,评价人员要“多元”,课程论专家、资源开发人员和教师都要作为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来;其次,评价方式要“多元”,由于农远课程资源的特殊性,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第三,评价标准要“多元”,应针对农远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地域特点,形成多级评价标准,并与农远课程资源开发相匹配,使农远课程资源在分级评价中得以完善和发展。 4.农远课程资源要突出农远特色
农远课程资源与普通的课程资源是有区别的,其使用对象主要是农村中小学师生、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因而一定要突出农远特色,不能将其做成一般课程资源的翻版,不能照搬照抄;特别是地方课程资源不能成为“小一统”的课程
资源,要有灵活性,让各部门发挥自身的特长,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避免出现资源形式单一的缺陷。
参考文献:
[1]多彩的西部文化盛宴――第三届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侧记[DB/OL].
http://www.ccnt.gov.cn/xwzx/whbdfdt/t20070823_44025.htm [2]地理课程资源目标的含义、类型及其层次性[DB/OL].http://www.dljs.net/showart.aspart_id=1165.2006-12-26.
[3]高孝传,杨宝山,刘明才.课程目标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正在阅读: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研究06-30
基于单片机的光控自动窗帘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1 - 图文06-02
关于感恩父母的好句好段02-09
共建节约校园从我做起作文300字07-14
手术室巡回护士的麻醉护理配合08-19
东营市事业单位历年真题01-21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07-29
社交礼仪作业1答案01-03
我敬佩的医生作文600字06-29
我忘不了小学作文06-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开发研究
- 课程
- 工程
- 资源
- 农远
- 职务犯罪初查问题探析
- MAPGIS投影变换系统功能简介
- 政法干警面试真题
- 七十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2012年4月)
- 鸿洋食品有限公司简介 - 图文
- 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城关中学 孙江玲
- 数列的概念及其简单表示法(教师)
-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代数综合 - 图文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典型材料
- 轨道工程监理细则(出稿版)
- 特殊情况下铁路行车安全对策
-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物体的质量和密度
- 2018年党支部书记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讲稿
- 景观设计规范--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规范
-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 基于PLC的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副本
- 变频器谐波与电磁干扰控制工程手册
- 推进系统前沿技术讲座
- CORD118说明书